logo
第90章 师兄弟

  柏雪风敲门进来的时候,一下看到跪在地上的珞凇。

  “知道为什么不让你来了?”柏雪风走近,板着脸看地上的人,挺拔的身影明明跪得恭敬,却让人恨得牙痒,他压低声音斥道,“一来就惹事!”

  珞凇却淡淡一句,不亲不疏:“给前辈添麻烦了。”

  段华卿扫一眼黑着脸却骂得亲昵的大弟子,又扫过地上那位时至今日都逼不出句实话、非要把话说得滴水不漏的小家伙,淡道:“让你师弟起来。”

  珞凇一惊,仰起头。

  柏雪风一滞,喉间一滚,只露出两个字,像是不敢相信的确认一般:“老师。”

  其实,两个人都明白段华卿的意思。

  段华卿用的称呼,是“师弟”。

  珞凇当年退出师门不假,可这些年,明着不与师门来往,暗中没少互相帮衬。不论旁人,但论他和柏雪风之间,曾有过多次暗中扶持,近来,纠葛更深,柏雪风送过他《品史向廉》,告诫他谨言慎行,柏雪风去过他收学生的师礼,也当面斥责过他对乌恒璟手段不当。

  直到今日,段华卿大病初愈,不见外人却见珞凇。

  几人之间,只隔着一层薄薄的窗户纸,等待一个率先捅破的时机。

  名分重要吗?重要。

  走了就是走了,再也回不到过去。

  若是段华卿真的在昨夜过世,珞凇因为不是师门弟子,未能见到恩师最后一面,再心痛都无可辩驳。

  可一个名分,难道真的能抹杀所有情谊?

  只是,还没等柏雪风说话,珞凇先开了口:“前辈宽厚,珞凇感激不尽。然,十年前,是凇忤逆叛离,这声‘师弟’,珞凇承受不起,更愧不敢当。”

  柏雪风的太阳穴,开始跳动。头疼,字面上那种疼。

  珞凇向来礼数周全,果然,下一句话,便是转向柏雪风:“兄长心意,珞凇领下。但是,礼不可废。”

  柏雪风看着他的小师弟,仿佛透过他挺拔的身姿,看到多年前那个刚刚成年的孩子,一样固执、一样坚持,然而——礼不可废?

  听听这堂而皇之的是什么话!

  柏雪风相信珞凇不曾后悔离开师门的决定,但他绝对不信,珞凇不想再喊一声“老师”。

  如今老师格外宽宏,非但没有为难,还许他重新以师生相称,这家伙反倒拿起乔来!

  柏雪风狠狠一阵胸闷,从看到乌恒璟哭着从病房里冲出来开始,他就憋着火,或者更早——从那次,他们在办公室吵得不可开交时——那股火便在他胸腔里燃烧,如今被珞凇一句“礼不可废”给爆得透透的。

  柏雪风很久没这么生气过了,气得五脏六腑都疼,若不是守着老师的戒律,真想好好抽人一顿。

  “礼不可废?”柏雪风又好气又好笑,懒得跟他拽文字,“那你就敢违背师命?”

  珞凇皱眉,没接话。

  他邀请柏雪风参加乌恒璟的拜师礼时,确实是存了与师门和解的心思。但那样一个念头只有短短一瞬。瞬间之后,他意识到——那是不可能的。

  这种不可能性,是十年前他离开师门之时便想清楚的。更何况,自古以来,叛逃师门后想要重归,无不是艰难异常,他自己并无强烈地回归之意,断然无法表忠心。

  所以,尽管他依然尊重柏雪风,却不再是师弟对师兄的尊重,而是晚辈对兄长的尊重。

  名分毫厘之差,实则千里之别。

  这也决定了那次,他们在办公室是大吵一架,而不是珞凇跪下听训。

  珞凇千算万算,没有想到段华卿会主动开口让他喊“老师”。

  师生二人同样的坦然大气,却通向截然不同的选择。

  柏雪风见他面露犹豫,气得直想当胸踹他,没好气地说道:“还愣着做什么?叫‘老师’啊!”

  珞凇跪在地上,抬头看向段华卿,旧事一桩桩闪回,他望进段华卿的眼睛,轻声喊道:“老师。”

  珞凇素来心思深沉、理性冷静,常被认为是性薄寒凉,可这一声“老师”叫出口,竟令他无比动容,久违的情绪在胸腔内翻涌,珞凇眸色骤沉,千言万语,生生压了下去。

  段华卿淡道:“知道为什么,许你喊回‘老师’?”

  “师者仁心。老师仁慈,包容凇昔日忤逆,凇感激不尽。”

  珞凇再开口,声线已经恢复往日的冷静,那些汹涌的热流被他压制到无声无息。高处不胜寒,只那一瞬,让他从冰冷无情的神跌落为拥有七情六欲的人。惊涛骇浪明明已经高高卷起,然而再一眨眼,消失得无影无踪,广袤海面,又恢复他深不见底的平静。

  珞凇顿了顿,又补充道:“凇之所以推辞师生名分,并非托大拿乔,而是是知晓师门清修规矩,不愿凇之行径,令师门蒙羞。”

  段华卿不置可否,转头问:“长青以为呢?”

  柏雪风立在珞凇身边,听老师点到他,不疾不徐地答道:“是雪风让老师为难了。这些年来,珞凇叛离师门,本该断绝来往,然而十年来,雪风对师弟多有挂念,虽无师兄弟之名,却有兄弟之实。身为大师兄,未能以身作则,维护戒律、把持门风,是雪风之过失。”

  段华卿看着面前这一立一跪的两个人。

  他这两个学生,一个是真善良,一个是装糊涂。

  一个是没想到,一个是不敢说。

  罢了,时机未到,再点也逼不出透悟来。

  段华卿给他记上一笔,示意柏雪风让珞凇起身,珞凇起来,端端正正地谢过“大师兄”。此时屋内的格局,变为“一坐两站”,段华卿坐着,柏雪风和珞凇立在他面前。

  段华卿问道:“你们师兄弟,在置什么气?”

  这句话一出,两个人皆是一惊。

  明明,他们都是极擅长克制的人;明明,从见到老师开始,两人便是一副兄友弟恭的做派,竟也能被老师看出他们吵过架?

  其实,问题出在珞凇最后那句。

  珞凇素来追求文字工整、滴水不漏,很少会用“令师门蒙羞”这种感情色彩极强的词。

  思及柏雪风去参加珞凇收学生的师礼,两人之后时有来往,想来,定是因为珞凇的训诫手段,跟柏雪风产生争执,争执间被师兄训斥过“有辱师门”。

  小家伙面上不显,心里却在暗暗置气。

  带着这一层解构,再去品珞凇先前那句“这声‘师弟’,珞凇承受不起,更愧不敢当”,便能品出格外的玩味来。

  这个问题, 珞凇先开的口。

  只见珞凇一颔首,先是认错:“凇匆匆而来,又想老师大病初愈,不愿打扰,有许多事,未及向老师禀明。”

  然后是回答:“凇对小璟,不仅教育,也动手段。其中纷繁体罚手段,有违师门戒律,更有狎昵玩弄之嫌,因而,惹得师兄教训。”

  段华卿问:“是教训还是争执?”

  “是凇用词不准,”珞凇说道,“彼时,凇未认师兄,不敢承其教戒。”

  这种场面话,段华卿自然不满意,不过还没到收拾他的时候,压下不表,转而问道:“长青既然认为秉寒做事不妥,为何不罚?”

  柏雪风答道:“参前倚衡。倘若胸中无规训,心中无准绳,多罚无益,徒增苦难罢了。”

  你看,大弟子也在怄气。

  想来是柏雪风稳重踏实,架不住珞凇辞藻犀利,被怼得哑口无言。

  段华卿的目光,越过站得直直的师兄弟二人,投向远方。

  解铃还须系铃人。有些结,必须由他来解。

  —

  段华卿的目光,越过站得直直的师兄弟二人,投向远方。

  解铃还须系铃人。有些结,必须由他来解。

  段华卿缓缓说道:“十数年前,全球海啸震动,余波波及苏国,礼数崩坏、师道不传。人人自危,无心求学,人与人之间往往介怀于年相若、道相似,因此耻于求教。我办学堂,严厉约束你们,是不希望学生偏入歧途。”

  “学海无涯苦作舟,求学必要吃苦。彼时对你们多有体罚,是为了巩固教训,知痛而改过。”

  “体罚是手段,不是目的。然而,花样繁多的体罚手段,逐渐成为娱乐消遣,致使耽于享乐、不求上进,荒废自身才华。”

  “此后,我禁用责打体罚,是要求你们克制欲望,不希望舍本逐末,追求惩罚之趣。”

  为什么要打、凭什么能打,关于训诫中“体罚”手段的论题,十余年前,曾引发过圈内剧烈讨论,两派之间势如水火。

  段华卿是北庐训诫界的宗师级人物,他最早将体罚引入对学生的训诫,责打、罚跪、抄书乃至各种体能惩戒都是家常便饭。

  季蕴心也是在那个时代,从围观段华卿的学堂公开训诫开始,接触到身体惩罚,从而倾向觉醒,构思成立黑阁。

  后来,诚如段华卿所言,花样繁多的体罚手段,逐渐成为娱乐消遣,甚至“黑阁”的创立目的便是“娱乐消遣”。段华卿不希望看到在训诫中追求惩罚之趣,于是他提出师门弟子不可动手的要求,师门里每一个人,都遵守老师的戒律。

  珞凇在离开师门、正式宣告封鞭退圈以后,仍然坚持不动手,亲近的人都知道他是在守段华卿的戒律,包括秦子良在内,谁也不敢要他破戒。

  因此,言及至此,段华卿直接说道:“秉寒不认同,却也守了十年戒律。单单为这一个孩子破戒,是为何?”

  珞凇从来没有说过“不认同”,但他一直是这样做的。因此,段华卿一直都知道珞凇不认同他的理念,无论是十数年前,还是十数年后。

  不认同,可珞凇从来不说,只是还是守着他的戒律;守着戒律,却亦不能动摇他心里的否定。

  十数年来,始终如一。

  所以,段华卿不问珞凇是否认同,也不问为何不认同,他问的是——单单为这一个孩子破戒,是为何?

  甚至于对于这个问题,段华卿心中早有定论,他问,是为了让回答问题的人去思考。

  珞凇答道:“凇叛离师门已是大错,终不敢叛逆太过。凇曾受教于老师,遵守戒律乃学生应尽之本分。凇对小璟,疼爱太过、失了规矩,是凇情不自已,失控破戒。”

  “你不是失控破戒,而是不敢说,”段华卿脸色未变,每一句的末尾却裹挟剑气,剑身轻盈如燕,却削铁无声——“你大师兄在,更不敢说。”

  铺垫多时,到了该亮刀的时候,前一句尚且是陈述,后一句便是严厉。

  高手过招,眨眼间,早已棋过中局,谁吞掉谁的子,谁围了谁的城,胜负未分、输赢缠斗,老师这一记落子,却让珞凇心头狠狠一震。

  他几乎是在顷刻间明白老师在暗指什么,然而思绪只略略一触,便猛地收回,手腕一酸,手中黑子敲到棋盘上,叮咚一声,滚落两圈,跌入不见底的深渊。

  世人只知,段华卿是珞凇的老师。

  少数人还能猜到,段华卿是珞凇的暗恋对象。

  但绝没有一个人知道,珞凇的第一个sub,不是别人,是段华卿。

  珞凇身为控制者的本能甫一觉醒,便开始狩猎,他猎的是他放在心上的老师。

  没有契约,没有游戏,如同那场无头无尾的暗恋,两个人之间的ds较量也从未摊到明面上去过。他从未碰过他的身体,有的只是精神控制。年轻的dom尚不能完全控制他的猎物,唯有精神虐待、屡屡得手,他给他疼痛,也给他糖果,看他因他的折磨而痛苦,看他将那些痛苦照单全收,再施加给他新的痛苦。他不断地向他施压,像是充满好奇的求学者,珞凇不断探求段华卿精神的极限,却永远摸不到边,直到最后——狩猎者主动放弃。

  段华卿没有极限的包容令他不安,他不愿伤害他。

  后来珞凇的离开,除去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还有一点:他不愿再那样无名无分、无休无止地折磨他的老师。

  他渴望却克制,迷恋又清醒,始终有自己的尺度,不愿溺于刺激。

  至于柏雪风。

  珞凇与段华卿是同一类人,而柏雪风不是。

  柏雪风完全没有ds倾向,在他那里,痛苦就是纯粹的痛苦,训诫就是纯粹的训诫。

  当年,大师兄只知道他对老师暗生情愫,却不知两个人还有过一层狩猎。

  相比珞凇与段华卿之间的复杂感情,他与柏雪风之间是更纯粹的兄弟尊敬,因此,他绝对不敢要柏雪风知道,他与老师之间曾有过的那些荒唐缠斗。

  珞凇脸色有一瞬间变化,而后迅速控制住,淡然如常:“当年,是珞凇荒唐。凇自负骄恣,未能参透老师戒律的根本,当初不明,今日亦不懂,以至屡屡破戒,愧对恩师教导。”

  段华卿再开口,急转直下:“珞秉寒,十年至今,听不到你一句实话。”

  珞凇没有解释,只有一句:“珞凇知错,请老师责罚。”

  “你是该罚。为师太久,忘记如何做学生。”

  容他绕了一早上,就等着这一刻收网。

  银刃出鞘,直逼咽喉。

  段华卿语气未变,锐气却迎面逼来,淡淡一句如有千斤之重,压得对面那人又跪下去。

手机上看
第90章 师兄弟

  柏雪风敲门进来的时候,一下看到跪在地上的珞凇。

  “知道为什么不让你来了?”柏雪风走近,板着脸看地上的人,挺拔的身影明明跪得恭敬,却让人恨得牙痒,他压低声音斥道,“一来就惹事!”

  珞凇却淡淡一句,不亲不疏:“给前辈添麻烦了。”

  段华卿扫一眼黑着脸却骂得亲昵的大弟子,又扫过地上那位时至今日都逼不出句实话、非要把话说得滴水不漏的小家伙,淡道:“让你师弟起来。”

  珞凇一惊,仰起头。

  柏雪风一滞,喉间一滚,只露出两个字,像是不敢相信的确认一般:“老师。”

  其实,两个人都明白段华卿的意思。

  段华卿用的称呼,是“师弟”。

  珞凇当年退出师门不假,可这些年,明着不与师门来往,暗中没少互相帮衬。不论旁人,但论他和柏雪风之间,曾有过多次暗中扶持,近来,纠葛更深,柏雪风送过他《品史向廉》,告诫他谨言慎行,柏雪风去过他收学生的师礼,也当面斥责过他对乌恒璟手段不当。

  直到今日,段华卿大病初愈,不见外人却见珞凇。

  几人之间,只隔着一层薄薄的窗户纸,等待一个率先捅破的时机。

  名分重要吗?重要。

  走了就是走了,再也回不到过去。

  若是段华卿真的在昨夜过世,珞凇因为不是师门弟子,未能见到恩师最后一面,再心痛都无可辩驳。

  可一个名分,难道真的能抹杀所有情谊?

  只是,还没等柏雪风说话,珞凇先开了口:“前辈宽厚,珞凇感激不尽。然,十年前,是凇忤逆叛离,这声‘师弟’,珞凇承受不起,更愧不敢当。”

  柏雪风的太阳穴,开始跳动。头疼,字面上那种疼。

  珞凇向来礼数周全,果然,下一句话,便是转向柏雪风:“兄长心意,珞凇领下。但是,礼不可废。”

  柏雪风看着他的小师弟,仿佛透过他挺拔的身姿,看到多年前那个刚刚成年的孩子,一样固执、一样坚持,然而——礼不可废?

  听听这堂而皇之的是什么话!

  柏雪风相信珞凇不曾后悔离开师门的决定,但他绝对不信,珞凇不想再喊一声“老师”。

  如今老师格外宽宏,非但没有为难,还许他重新以师生相称,这家伙反倒拿起乔来!

  柏雪风狠狠一阵胸闷,从看到乌恒璟哭着从病房里冲出来开始,他就憋着火,或者更早——从那次,他们在办公室吵得不可开交时——那股火便在他胸腔里燃烧,如今被珞凇一句“礼不可废”给爆得透透的。

  柏雪风很久没这么生气过了,气得五脏六腑都疼,若不是守着老师的戒律,真想好好抽人一顿。

  “礼不可废?”柏雪风又好气又好笑,懒得跟他拽文字,“那你就敢违背师命?”

  珞凇皱眉,没接话。

  他邀请柏雪风参加乌恒璟的拜师礼时,确实是存了与师门和解的心思。但那样一个念头只有短短一瞬。瞬间之后,他意识到——那是不可能的。

  这种不可能性,是十年前他离开师门之时便想清楚的。更何况,自古以来,叛逃师门后想要重归,无不是艰难异常,他自己并无强烈地回归之意,断然无法表忠心。

  所以,尽管他依然尊重柏雪风,却不再是师弟对师兄的尊重,而是晚辈对兄长的尊重。

  名分毫厘之差,实则千里之别。

  这也决定了那次,他们在办公室是大吵一架,而不是珞凇跪下听训。

  珞凇千算万算,没有想到段华卿会主动开口让他喊“老师”。

  师生二人同样的坦然大气,却通向截然不同的选择。

  柏雪风见他面露犹豫,气得直想当胸踹他,没好气地说道:“还愣着做什么?叫‘老师’啊!”

  珞凇跪在地上,抬头看向段华卿,旧事一桩桩闪回,他望进段华卿的眼睛,轻声喊道:“老师。”

  珞凇素来心思深沉、理性冷静,常被认为是性薄寒凉,可这一声“老师”叫出口,竟令他无比动容,久违的情绪在胸腔内翻涌,珞凇眸色骤沉,千言万语,生生压了下去。

  段华卿淡道:“知道为什么,许你喊回‘老师’?”

  “师者仁心。老师仁慈,包容凇昔日忤逆,凇感激不尽。”

  珞凇再开口,声线已经恢复往日的冷静,那些汹涌的热流被他压制到无声无息。高处不胜寒,只那一瞬,让他从冰冷无情的神跌落为拥有七情六欲的人。惊涛骇浪明明已经高高卷起,然而再一眨眼,消失得无影无踪,广袤海面,又恢复他深不见底的平静。

  珞凇顿了顿,又补充道:“凇之所以推辞师生名分,并非托大拿乔,而是是知晓师门清修规矩,不愿凇之行径,令师门蒙羞。”

  段华卿不置可否,转头问:“长青以为呢?”

  柏雪风立在珞凇身边,听老师点到他,不疾不徐地答道:“是雪风让老师为难了。这些年来,珞凇叛离师门,本该断绝来往,然而十年来,雪风对师弟多有挂念,虽无师兄弟之名,却有兄弟之实。身为大师兄,未能以身作则,维护戒律、把持门风,是雪风之过失。”

  段华卿看着面前这一立一跪的两个人。

  他这两个学生,一个是真善良,一个是装糊涂。

  一个是没想到,一个是不敢说。

  罢了,时机未到,再点也逼不出透悟来。

  段华卿给他记上一笔,示意柏雪风让珞凇起身,珞凇起来,端端正正地谢过“大师兄”。此时屋内的格局,变为“一坐两站”,段华卿坐着,柏雪风和珞凇立在他面前。

  段华卿问道:“你们师兄弟,在置什么气?”

  这句话一出,两个人皆是一惊。

  明明,他们都是极擅长克制的人;明明,从见到老师开始,两人便是一副兄友弟恭的做派,竟也能被老师看出他们吵过架?

  其实,问题出在珞凇最后那句。

  珞凇素来追求文字工整、滴水不漏,很少会用“令师门蒙羞”这种感情色彩极强的词。

  思及柏雪风去参加珞凇收学生的师礼,两人之后时有来往,想来,定是因为珞凇的训诫手段,跟柏雪风产生争执,争执间被师兄训斥过“有辱师门”。

  小家伙面上不显,心里却在暗暗置气。

  带着这一层解构,再去品珞凇先前那句“这声‘师弟’,珞凇承受不起,更愧不敢当”,便能品出格外的玩味来。

  这个问题, 珞凇先开的口。

  只见珞凇一颔首,先是认错:“凇匆匆而来,又想老师大病初愈,不愿打扰,有许多事,未及向老师禀明。”

  然后是回答:“凇对小璟,不仅教育,也动手段。其中纷繁体罚手段,有违师门戒律,更有狎昵玩弄之嫌,因而,惹得师兄教训。”

  段华卿问:“是教训还是争执?”

  “是凇用词不准,”珞凇说道,“彼时,凇未认师兄,不敢承其教戒。”

  这种场面话,段华卿自然不满意,不过还没到收拾他的时候,压下不表,转而问道:“长青既然认为秉寒做事不妥,为何不罚?”

  柏雪风答道:“参前倚衡。倘若胸中无规训,心中无准绳,多罚无益,徒增苦难罢了。”

  你看,大弟子也在怄气。

  想来是柏雪风稳重踏实,架不住珞凇辞藻犀利,被怼得哑口无言。

  段华卿的目光,越过站得直直的师兄弟二人,投向远方。

  解铃还须系铃人。有些结,必须由他来解。

  —

  段华卿的目光,越过站得直直的师兄弟二人,投向远方。

  解铃还须系铃人。有些结,必须由他来解。

  段华卿缓缓说道:“十数年前,全球海啸震动,余波波及苏国,礼数崩坏、师道不传。人人自危,无心求学,人与人之间往往介怀于年相若、道相似,因此耻于求教。我办学堂,严厉约束你们,是不希望学生偏入歧途。”

  “学海无涯苦作舟,求学必要吃苦。彼时对你们多有体罚,是为了巩固教训,知痛而改过。”

  “体罚是手段,不是目的。然而,花样繁多的体罚手段,逐渐成为娱乐消遣,致使耽于享乐、不求上进,荒废自身才华。”

  “此后,我禁用责打体罚,是要求你们克制欲望,不希望舍本逐末,追求惩罚之趣。”

  为什么要打、凭什么能打,关于训诫中“体罚”手段的论题,十余年前,曾引发过圈内剧烈讨论,两派之间势如水火。

  段华卿是北庐训诫界的宗师级人物,他最早将体罚引入对学生的训诫,责打、罚跪、抄书乃至各种体能惩戒都是家常便饭。

  季蕴心也是在那个时代,从围观段华卿的学堂公开训诫开始,接触到身体惩罚,从而倾向觉醒,构思成立黑阁。

  后来,诚如段华卿所言,花样繁多的体罚手段,逐渐成为娱乐消遣,甚至“黑阁”的创立目的便是“娱乐消遣”。段华卿不希望看到在训诫中追求惩罚之趣,于是他提出师门弟子不可动手的要求,师门里每一个人,都遵守老师的戒律。

  珞凇在离开师门、正式宣告封鞭退圈以后,仍然坚持不动手,亲近的人都知道他是在守段华卿的戒律,包括秦子良在内,谁也不敢要他破戒。

  因此,言及至此,段华卿直接说道:“秉寒不认同,却也守了十年戒律。单单为这一个孩子破戒,是为何?”

  珞凇从来没有说过“不认同”,但他一直是这样做的。因此,段华卿一直都知道珞凇不认同他的理念,无论是十数年前,还是十数年后。

  不认同,可珞凇从来不说,只是还是守着他的戒律;守着戒律,却亦不能动摇他心里的否定。

  十数年来,始终如一。

  所以,段华卿不问珞凇是否认同,也不问为何不认同,他问的是——单单为这一个孩子破戒,是为何?

  甚至于对于这个问题,段华卿心中早有定论,他问,是为了让回答问题的人去思考。

  珞凇答道:“凇叛离师门已是大错,终不敢叛逆太过。凇曾受教于老师,遵守戒律乃学生应尽之本分。凇对小璟,疼爱太过、失了规矩,是凇情不自已,失控破戒。”

  “你不是失控破戒,而是不敢说,”段华卿脸色未变,每一句的末尾却裹挟剑气,剑身轻盈如燕,却削铁无声——“你大师兄在,更不敢说。”

  铺垫多时,到了该亮刀的时候,前一句尚且是陈述,后一句便是严厉。

  高手过招,眨眼间,早已棋过中局,谁吞掉谁的子,谁围了谁的城,胜负未分、输赢缠斗,老师这一记落子,却让珞凇心头狠狠一震。

  他几乎是在顷刻间明白老师在暗指什么,然而思绪只略略一触,便猛地收回,手腕一酸,手中黑子敲到棋盘上,叮咚一声,滚落两圈,跌入不见底的深渊。

  世人只知,段华卿是珞凇的老师。

  少数人还能猜到,段华卿是珞凇的暗恋对象。

  但绝没有一个人知道,珞凇的第一个sub,不是别人,是段华卿。

  珞凇身为控制者的本能甫一觉醒,便开始狩猎,他猎的是他放在心上的老师。

  没有契约,没有游戏,如同那场无头无尾的暗恋,两个人之间的ds较量也从未摊到明面上去过。他从未碰过他的身体,有的只是精神控制。年轻的dom尚不能完全控制他的猎物,唯有精神虐待、屡屡得手,他给他疼痛,也给他糖果,看他因他的折磨而痛苦,看他将那些痛苦照单全收,再施加给他新的痛苦。他不断地向他施压,像是充满好奇的求学者,珞凇不断探求段华卿精神的极限,却永远摸不到边,直到最后——狩猎者主动放弃。

  段华卿没有极限的包容令他不安,他不愿伤害他。

  后来珞凇的离开,除去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还有一点:他不愿再那样无名无分、无休无止地折磨他的老师。

  他渴望却克制,迷恋又清醒,始终有自己的尺度,不愿溺于刺激。

  至于柏雪风。

  珞凇与段华卿是同一类人,而柏雪风不是。

  柏雪风完全没有ds倾向,在他那里,痛苦就是纯粹的痛苦,训诫就是纯粹的训诫。

  当年,大师兄只知道他对老师暗生情愫,却不知两个人还有过一层狩猎。

  相比珞凇与段华卿之间的复杂感情,他与柏雪风之间是更纯粹的兄弟尊敬,因此,他绝对不敢要柏雪风知道,他与老师之间曾有过的那些荒唐缠斗。

  珞凇脸色有一瞬间变化,而后迅速控制住,淡然如常:“当年,是珞凇荒唐。凇自负骄恣,未能参透老师戒律的根本,当初不明,今日亦不懂,以至屡屡破戒,愧对恩师教导。”

  段华卿再开口,急转直下:“珞秉寒,十年至今,听不到你一句实话。”

  珞凇没有解释,只有一句:“珞凇知错,请老师责罚。”

  “你是该罚。为师太久,忘记如何做学生。”

  容他绕了一早上,就等着这一刻收网。

  银刃出鞘,直逼咽喉。

  段华卿语气未变,锐气却迎面逼来,淡淡一句如有千斤之重,压得对面那人又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