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恒璟放完一通炸弹,跑了。
他刚一出门,珞凇无声无息,屈膝跪了:“尚未来得及向前辈介绍,这是珞凇新收的学生,乌恒璟。珞凇管教不严,放任小璟冲撞前辈,珞凇给前辈赔罪。”
至于误会、至于情爱、至于当年,没什么好解释的。
珞凇当年没说,现在更不会说,他也相信,段华卿不需要他的解释。当年的情愫,连柏雪风都看出来,难道段华卿会不知道?不可能的。因此戳破与否,本就没有区别。
他对往事素来坦荡,况且,无法言说的那些部分,除了他与段华卿本人,无人察觉,更无从知晓。
旁人不知道,段华卿之所以住在这间医疗中心,不是普通的疗养,而是抢救。
段华卿素来体弱,与爱人傅长砚常年居住在中国,此番回国,实际已是油尽灯枯,想要落叶归根,更想在离世前,再见一见他牵挂的那些孩子们。
从中国到苏国,尽管傅长砚配备了最快的交通工具、又派顶级医疗团队跟着,旅途奔波也使得段华卿落地后不久便病情加重。
段华卿在苏国影响力极大,若是得知他重病,恐怕大半个北庐圈子里的人都要赶来探望、慰问,甚至替他安排。段华卿不愿引起震动,傅长砚更不想他见人太多,劳累心力,因此段华卿回国的消息是半封锁的,对外只是宣称段华卿回国来疗养,只字不提病重一事。
荀式家族的医疗中心是医养一体,既可疗养,也可医治,因此也不会使人生疑。
段华卿回国后,除师门学生外,其余外人一律不见。连柏雪风都不曾告知珞凇,老师已经回国。
这也是为什么珞凇会说“凇不该探望前辈”,因为他作为离开之人,确实没有身份和立场去探望老师。
然而前夜,段华卿病情急转直下,送去抢救,九死一生之际,傅长砚亲自打电话叫珞凇来医院。
无他,傅长砚清楚,段华卿最挂念的学生是谁,若是段华卿当晚离世,他不希望爱人抱憾。
前夜,珞凇接到的电话,正是傅长砚打来的。
他接到电话后,立刻赶往医院,并请季蕴心前来家里,照顾乌恒璟和珞皓然。
段华卿从鬼门关抢救回来后,睡了一整夜,清晨醒来时,生命体征平稳,甚至可以下床走路,让人不由赞叹医生妙手回春。
他召珞凇前来见面,两个人刚刚谈过十几分钟,乌恒璟便闯了进来。
珞凇言及至此,理当认错请罪,然而二人已无师生之名,遑论教戒,珞凇跪如松柏,泰然罪己:“学生有过,在师一人。 昨夜,珞凇行走匆忙,未能向小璟交代清楚,致使小璟误会,今日对前辈当面诘问,体统有失。小璟年幼不懂事,说话失了分寸,是珞凇管教失职。前辈为师之时,学生皆以前辈之理为心,然而珞凇为师,未能传道受业,凇甚愧之。”
他顿了顿,又道:“凇不该探望前辈,如今逾矩前来,非但未能替前辈分忧,反而徒增扰乱,实在,愧不可当。前辈重病在身,若是因为珞凇动气,凇万死难辞其咎。”
段华卿没说话,淡淡扫他一眼。
珞凇立刻读懂他眼神里的意思,工整地补充道:“凇明白前辈宽宥之心,傅先生通知我,必是得到前辈首肯。如此,便没有‘不该探望’一说。然而,前辈此次回国,本意在静养,除师门学生外,外人一律不允探视。凇如今一介素人,更有叛门忤逆之大过,前辈恩允凇前来探望,是情分;凇不该来,才是本分。前辈仁慈之情,尚无法偿还,凇却纵容小辈无礼冲撞,实在罪极。不敢求前辈恕罪,只恳求前辈勿要因凇气坏身子。”
珞凇一番话,咬文嚼字,恭敬是极恭敬,工整也是很工整,不疾不徐说到透彻,然而——
段华卿面上不动,甚至仍然带着温和的光,语句出口,却是犀利的:“为何不告诉那孩子,你来看我?”
他没有问乌恒璟为何突然发难,也没有问乌恒璟是从何处得知二人旧事,甚至没有问“你的学生”为何有立场可以过问你的私事,段华卿关心的唯有——为何不告诉那孩子,你来看我?
珞凇对此给出过解释——行走匆忙,来不及解释。
但是,段华卿不觉得,缜密如珞秉寒,会有“来不及”的时候。
珞凇一长串罪己,看似滴水不漏,态度逻辑都无可挑剔,但偏偏有人,有那唯一的一个人,能挑出他严丝合缝中的那一点点缺口。
珞凇一怔。
与先前行云流水般的对答不同,这次,他没有急着回答,而是足足思索数十秒才郑重地说道:“珞凇,知错。”
他顿了顿,又道:“珞凇原想着,师者无需向学生解释,又觉得,即使坦白,小孩子也理解不能,唯有徒增烦恼。因而许多事,不曾特地向小璟解释。”
慧极必伤。
珞凇始终认为,知道太多未必是幸事。若无担负万物的能力,通晓一切不过是徒增烦恼。
他对乌恒璟的极致控制,并非体现在严酷约束他的言行,而是无声无息,筛选制定他接触到的信息,从而限制他的思考。
他早已替乌恒璟定好一条路,要求乌恒璟按他的路径去走。
邀请柏雪风和岑沐霖参加乌恒璟的拜师礼,是珞凇与师门和解的第一步。
按此计划,段华卿,是他不可抹灭的过去和无法回避的未来。
于情于理,他都不可能断绝联系。
在身份里,无论是老师还是dom,都没有向学生或sub汇报自己行踪的义务。更何况,珞凇不认为乌恒璟能够明白自己与段华卿的感情,乌恒璟永远也不可能像傅长砚一样,坦荡地面对两人的纠葛,因此无意向乌恒璟提起段华卿。
今日之冲突,于珞凇而言,不过是更加确认他对自己的判断。
果然,即使在他身边教过这么久,当碰到段华卿的问题时,乌恒璟也无法冷静。
然而段华卿听完珞凇的解释,开口是一个新的问句:“如今还觉得,时候未到吗?”
这一句没有头没有尾,听起来是一道令人云里雾里的谜题。更何况,珞凇从头到尾说得都是“无需解释”,没提过一个字“时候未到”。
然而,珞凇听懂了。
一如,珞凇没有说的话,段华卿都明白。
段华卿猜得到珞凇做过的事,更看得透他未宣之于口的考量。
敏锐如珞凇,怎么可能看不穿乌恒璟的小心思,更不用说,乌恒璟一记又一记直球,表白的话三番五次地怼脸说。
珞凇始终没有回应他的“喜欢”,不是不喜欢,而是喜欢,但时候未到。
那孩子素来有自己的安排,是走是留、是进是退,皆要好好计算,当初如何加入师门、如何退出师门,都算得分秒不差。想来,早已给乌恒璟安排好前途的路。
珞凇重视礼节却不拘于礼制,之所以守着师生名分迟迟不更进一步,必定是在等待那个最完美的时机。
所以,段华卿问他,如今还觉得,时候未到吗?
放风筝没问题,可若是因为风筝线缠到高压线上,燃了邻居家的房子,还能说一句“没问题”吗?
在乌恒璟的拜师礼上,岑沐霖给乌恒璟的诫言是“从心所欲”,其实更该学会从心的,是珞凇。
段华卿问完,没有得到答复,他像是早有预料一般,毫不意外,微微弯起唇角。
他不需要回答,他只需要他“想明白”。
然而珞凇想明白了吗?那可不一定。
段华卿弯起唇角,是因为看出他在他面前心思百转。
像是感知到段华卿的微笑,珞凇抬头,轻轻叫了声:“前辈。”
段华卿低头凝视他:“为师者,要多担待。”
珞凇恭敬道:“珞凇,谨记前辈教诲。”
段华卿望着他。
昔日一别,他与这个曾经的学生,足有十载未见。
然而,光阴荏苒,故人未变。
少年珞凇也是这样,你教他什么、戒他什么,他照单全收,永远恭恭敬敬一句“谨记教诲”,可你永远不知道,他究竟听进去了没有,又听进去了几分。
少年老成的小家伙,城府深得早已探不到真心,就算觉得前辈说的话是一派胡言,也能摆出一副滴水不漏的“受教”姿态,哄得前辈开开心心。
段华卿是极少数能读懂珞凇的人,甚至或许,是唯一一个。
然而,误就误在,他读得太透彻,他读懂他恭顺皮囊之下的野心,他读懂他蛰伏于跪姿之下的征服欲,他读懂他内心,势不可挡的烈焰。
他明白,他迟早是要走的。
他一直都明白。
珞凇离开师门的时机,精挑细选、反复斟酌,力求寻找一个最恰当的借口、动静最小的创伤,可殊不知,对于他的老师而言,那一天不过是迟早都会降临的宿命。
或早或晚,或轻或重,对于宿命而言,毫无差别。
段华卿听他说出这句“谨记教诲”,便点到即止,淡淡地,把话题带了过去:“和我说说吧,那是个怎样的孩子?”
珞凇却没能那么快抽离,他叹了口气:“珞凇将他宠得太过,若是按从前的规矩约束,怎会容他今日放肆?”
段华卿闻言,知他心结未解。
你看,这就是珞秉寒,明明没听明白,偏要说已经“谨记”。
段华卿于是又点他一句:“能让你打破规矩的,岂是凡人?”
——你珞凇不按从前的规矩约束,是不能吗?是不想啊。人与人之间相处,真实的感觉永远会在不经意间流露。特别的喜欢,是藏也藏不住的。既然如此特殊,就别再拘泥于“时候未到”,而应当从心所欲。
珞凇这才说道:“多谢前辈教导。凇晨兴夕惕,惟省前非。”
柏雪风敲门进来的时候,正看到说完这句、跪在地上的珞凇。
乌恒璟放完一通炸弹,跑了。
他刚一出门,珞凇无声无息,屈膝跪了:“尚未来得及向前辈介绍,这是珞凇新收的学生,乌恒璟。珞凇管教不严,放任小璟冲撞前辈,珞凇给前辈赔罪。”
至于误会、至于情爱、至于当年,没什么好解释的。
珞凇当年没说,现在更不会说,他也相信,段华卿不需要他的解释。当年的情愫,连柏雪风都看出来,难道段华卿会不知道?不可能的。因此戳破与否,本就没有区别。
他对往事素来坦荡,况且,无法言说的那些部分,除了他与段华卿本人,无人察觉,更无从知晓。
旁人不知道,段华卿之所以住在这间医疗中心,不是普通的疗养,而是抢救。
段华卿素来体弱,与爱人傅长砚常年居住在中国,此番回国,实际已是油尽灯枯,想要落叶归根,更想在离世前,再见一见他牵挂的那些孩子们。
从中国到苏国,尽管傅长砚配备了最快的交通工具、又派顶级医疗团队跟着,旅途奔波也使得段华卿落地后不久便病情加重。
段华卿在苏国影响力极大,若是得知他重病,恐怕大半个北庐圈子里的人都要赶来探望、慰问,甚至替他安排。段华卿不愿引起震动,傅长砚更不想他见人太多,劳累心力,因此段华卿回国的消息是半封锁的,对外只是宣称段华卿回国来疗养,只字不提病重一事。
荀式家族的医疗中心是医养一体,既可疗养,也可医治,因此也不会使人生疑。
段华卿回国后,除师门学生外,其余外人一律不见。连柏雪风都不曾告知珞凇,老师已经回国。
这也是为什么珞凇会说“凇不该探望前辈”,因为他作为离开之人,确实没有身份和立场去探望老师。
然而前夜,段华卿病情急转直下,送去抢救,九死一生之际,傅长砚亲自打电话叫珞凇来医院。
无他,傅长砚清楚,段华卿最挂念的学生是谁,若是段华卿当晚离世,他不希望爱人抱憾。
前夜,珞凇接到的电话,正是傅长砚打来的。
他接到电话后,立刻赶往医院,并请季蕴心前来家里,照顾乌恒璟和珞皓然。
段华卿从鬼门关抢救回来后,睡了一整夜,清晨醒来时,生命体征平稳,甚至可以下床走路,让人不由赞叹医生妙手回春。
他召珞凇前来见面,两个人刚刚谈过十几分钟,乌恒璟便闯了进来。
珞凇言及至此,理当认错请罪,然而二人已无师生之名,遑论教戒,珞凇跪如松柏,泰然罪己:“学生有过,在师一人。 昨夜,珞凇行走匆忙,未能向小璟交代清楚,致使小璟误会,今日对前辈当面诘问,体统有失。小璟年幼不懂事,说话失了分寸,是珞凇管教失职。前辈为师之时,学生皆以前辈之理为心,然而珞凇为师,未能传道受业,凇甚愧之。”
他顿了顿,又道:“凇不该探望前辈,如今逾矩前来,非但未能替前辈分忧,反而徒增扰乱,实在,愧不可当。前辈重病在身,若是因为珞凇动气,凇万死难辞其咎。”
段华卿没说话,淡淡扫他一眼。
珞凇立刻读懂他眼神里的意思,工整地补充道:“凇明白前辈宽宥之心,傅先生通知我,必是得到前辈首肯。如此,便没有‘不该探望’一说。然而,前辈此次回国,本意在静养,除师门学生外,外人一律不允探视。凇如今一介素人,更有叛门忤逆之大过,前辈恩允凇前来探望,是情分;凇不该来,才是本分。前辈仁慈之情,尚无法偿还,凇却纵容小辈无礼冲撞,实在罪极。不敢求前辈恕罪,只恳求前辈勿要因凇气坏身子。”
珞凇一番话,咬文嚼字,恭敬是极恭敬,工整也是很工整,不疾不徐说到透彻,然而——
段华卿面上不动,甚至仍然带着温和的光,语句出口,却是犀利的:“为何不告诉那孩子,你来看我?”
他没有问乌恒璟为何突然发难,也没有问乌恒璟是从何处得知二人旧事,甚至没有问“你的学生”为何有立场可以过问你的私事,段华卿关心的唯有——为何不告诉那孩子,你来看我?
珞凇对此给出过解释——行走匆忙,来不及解释。
但是,段华卿不觉得,缜密如珞秉寒,会有“来不及”的时候。
珞凇一长串罪己,看似滴水不漏,态度逻辑都无可挑剔,但偏偏有人,有那唯一的一个人,能挑出他严丝合缝中的那一点点缺口。
珞凇一怔。
与先前行云流水般的对答不同,这次,他没有急着回答,而是足足思索数十秒才郑重地说道:“珞凇,知错。”
他顿了顿,又道:“珞凇原想着,师者无需向学生解释,又觉得,即使坦白,小孩子也理解不能,唯有徒增烦恼。因而许多事,不曾特地向小璟解释。”
慧极必伤。
珞凇始终认为,知道太多未必是幸事。若无担负万物的能力,通晓一切不过是徒增烦恼。
他对乌恒璟的极致控制,并非体现在严酷约束他的言行,而是无声无息,筛选制定他接触到的信息,从而限制他的思考。
他早已替乌恒璟定好一条路,要求乌恒璟按他的路径去走。
邀请柏雪风和岑沐霖参加乌恒璟的拜师礼,是珞凇与师门和解的第一步。
按此计划,段华卿,是他不可抹灭的过去和无法回避的未来。
于情于理,他都不可能断绝联系。
在身份里,无论是老师还是dom,都没有向学生或sub汇报自己行踪的义务。更何况,珞凇不认为乌恒璟能够明白自己与段华卿的感情,乌恒璟永远也不可能像傅长砚一样,坦荡地面对两人的纠葛,因此无意向乌恒璟提起段华卿。
今日之冲突,于珞凇而言,不过是更加确认他对自己的判断。
果然,即使在他身边教过这么久,当碰到段华卿的问题时,乌恒璟也无法冷静。
然而段华卿听完珞凇的解释,开口是一个新的问句:“如今还觉得,时候未到吗?”
这一句没有头没有尾,听起来是一道令人云里雾里的谜题。更何况,珞凇从头到尾说得都是“无需解释”,没提过一个字“时候未到”。
然而,珞凇听懂了。
一如,珞凇没有说的话,段华卿都明白。
段华卿猜得到珞凇做过的事,更看得透他未宣之于口的考量。
敏锐如珞凇,怎么可能看不穿乌恒璟的小心思,更不用说,乌恒璟一记又一记直球,表白的话三番五次地怼脸说。
珞凇始终没有回应他的“喜欢”,不是不喜欢,而是喜欢,但时候未到。
那孩子素来有自己的安排,是走是留、是进是退,皆要好好计算,当初如何加入师门、如何退出师门,都算得分秒不差。想来,早已给乌恒璟安排好前途的路。
珞凇重视礼节却不拘于礼制,之所以守着师生名分迟迟不更进一步,必定是在等待那个最完美的时机。
所以,段华卿问他,如今还觉得,时候未到吗?
放风筝没问题,可若是因为风筝线缠到高压线上,燃了邻居家的房子,还能说一句“没问题”吗?
在乌恒璟的拜师礼上,岑沐霖给乌恒璟的诫言是“从心所欲”,其实更该学会从心的,是珞凇。
段华卿问完,没有得到答复,他像是早有预料一般,毫不意外,微微弯起唇角。
他不需要回答,他只需要他“想明白”。
然而珞凇想明白了吗?那可不一定。
段华卿弯起唇角,是因为看出他在他面前心思百转。
像是感知到段华卿的微笑,珞凇抬头,轻轻叫了声:“前辈。”
段华卿低头凝视他:“为师者,要多担待。”
珞凇恭敬道:“珞凇,谨记前辈教诲。”
段华卿望着他。
昔日一别,他与这个曾经的学生,足有十载未见。
然而,光阴荏苒,故人未变。
少年珞凇也是这样,你教他什么、戒他什么,他照单全收,永远恭恭敬敬一句“谨记教诲”,可你永远不知道,他究竟听进去了没有,又听进去了几分。
少年老成的小家伙,城府深得早已探不到真心,就算觉得前辈说的话是一派胡言,也能摆出一副滴水不漏的“受教”姿态,哄得前辈开开心心。
段华卿是极少数能读懂珞凇的人,甚至或许,是唯一一个。
然而,误就误在,他读得太透彻,他读懂他恭顺皮囊之下的野心,他读懂他蛰伏于跪姿之下的征服欲,他读懂他内心,势不可挡的烈焰。
他明白,他迟早是要走的。
他一直都明白。
珞凇离开师门的时机,精挑细选、反复斟酌,力求寻找一个最恰当的借口、动静最小的创伤,可殊不知,对于他的老师而言,那一天不过是迟早都会降临的宿命。
或早或晚,或轻或重,对于宿命而言,毫无差别。
段华卿听他说出这句“谨记教诲”,便点到即止,淡淡地,把话题带了过去:“和我说说吧,那是个怎样的孩子?”
珞凇却没能那么快抽离,他叹了口气:“珞凇将他宠得太过,若是按从前的规矩约束,怎会容他今日放肆?”
段华卿闻言,知他心结未解。
你看,这就是珞秉寒,明明没听明白,偏要说已经“谨记”。
段华卿于是又点他一句:“能让你打破规矩的,岂是凡人?”
——你珞凇不按从前的规矩约束,是不能吗?是不想啊。人与人之间相处,真实的感觉永远会在不经意间流露。特别的喜欢,是藏也藏不住的。既然如此特殊,就别再拘泥于“时候未到”,而应当从心所欲。
珞凇这才说道:“多谢前辈教导。凇晨兴夕惕,惟省前非。”
柏雪风敲门进来的时候,正看到说完这句、跪在地上的珞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