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华卿的葬礼,安排在过世的第八天。苏国有个民俗,下葬之时,若是伴侣已故,便选双日;若是伴侣仍健在,则选单日。段华卿过世的第八天,恰好是个单日,兰荪托寺庙高僧看过,那一天是个适合丧葬的日子,因此日子便这样定下。
老师下葬那一天,沈筠也出院了,不幸中的万幸,孩子没有大碍,她坚持要去见老师最后一面。
葬礼很朴素,仅有傅长砚和师门学生,不允许外人参加,没有唢呐礼炮,没有宴席仪仗,没有高僧做法,在殡仪场举行简单的告别仪式后进行遗体火化,学生们捧着骨灰盒来到墓地,柏雪风领着全体师门子弟郑重叩首四次,将老师安葬。
葬礼结束之时,柏雪风沉默地烧着纸,忽然对身旁的珞凇说:“我和沈筠说过。”
“我会做她孩子的老师,给孩子起名。”
.
.
老师下葬之后的那天晚上,珞凇和钟坎渊、季蕴心,在季蕴心郊区那套别墅里,大醉一场。那些脆弱、悲伤与痛苦混合眼泪,都深深地,埋藏在那栋别墅之中,除在场三个人以外,无人知晓。
.
.
.
此时此刻,直到黑阁现场的人们一个又一个地坐下,季蕴心才继续说道:“段华卿先生过世后,黑阁哀悼三天,这是黑阁首次官方哀悼,因为他配得上这个地位。”
“很多会员大概,没有想到我会公开哀悼段华卿先生,我不否认,包括我本人在内的许多人曾经讨厌过他。但是,没有任何人,可以质疑他作为北庐圈子奠基人的地位,也没有人会否定他为苏国教育业做出的杰出贡献。”
“在十余年前,在黑阁创始之初,我可以说,当时的圈内人没有一个没看过段华卿先生的训诫视频。谁不承认,谁就是不诚实。”
“包括我本人在内,无数人因为段华卿先生而觉醒倾向,成为一名dom或是sub。我们有同样的开端,但是此后我们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一条通向训诫,一条通向调教。”
“是的,一如我刚才介绍的那样,十二年前的舆论环境比现在严酷得多,训诫与调教水火不容,引发无数长文和辩论,争辩孰高孰低、孰好孰坏。但当今天,我们回首往事,我想问各位一句:高低优劣,真的能评判出来吗?”
“你们接受和实施训诫的时候,从来没有获得过安全感和满足感吗?你们在调教的游戏中,从来不曾渴望游戏之外的真情投入吗?难道一个dom、一个训诫者,离开体罚就没有其他手段惩罚人了吗?难道那些手段就一定比体罚更高尚、更无私吗?”
一连串反问的最后,季蕴心说道:“非黑即白的极端言论很容易吸引眼球,也更容易获得信徒,但那是不够成熟的。”
“回首往事,当年将传统训诫抨击为一文不值的我,也是不够成熟的。”
“这个世界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二选一,传统训诫与调教游戏从来不是泾渭分明,我们在调教游戏中收获成长,在训诫关系中感到欢愉与安全。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划定条条框框刻意区分,分出非此即彼的界限来,是狭隘且不准确的。我们每一个圈内人,有着独属于自己的、感受快乐与痛苦的方式,圈内事、圈内议,不该以外界的标准作为衡量。”
“我还是那句话,热爱无优劣,欲望不可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因此,我希望我们的圈子能够包容互鉴、共创未来。”
光阴荏苒,当初那些“刺头”们慢慢长为成熟的大人,他们不再像年轻时那般偏激与狭隘。
越过时光,越过生死,越过芥蒂,在这一刻,季蕴心用力握住段华卿的手,迎接他们的是台下激烈的掌声与欢呼声。
这是和解,更是未来。
.
.
待到大家的情绪平复之后,季蕴心再次开口:“今天召集大家的第二件,是宣布一个关于黑阁、关于我本人的重要决定。”
他无比郑重地、一字一顿地说道:“我,传瑞,将辞去黑阁主理人的身份且退出黑阁委员会,一并退出黑阁委员会的,还有珞秉寒和钟坎渊。”
此言一出,群众哗然。
季蕴心、珞秉寒、钟坎渊,他们是黑阁的创始人,他们从第一届黑阁委员一直做到今天,他们是活着的传说,更已经成为黑阁的象征本身,谁也没有想到他们会离开。
季蕴心抬起手,手心向下一压,平复喧闹的人群,缓缓说道:“我知道,这个消息出乎你们所有人的预料。说实话,我从未想过我会退圈。我曾以为,我会与黑阁共存亡,直到生命终点。但是段华卿先生的离世,让我想了很多。”
“黑阁成立至今,整整十二年。十二年里,我们迎来送往,单是黑阁委员便换届七届,会员往来更是不计其数。每位会员在圈内的时间很短暂,我们做过统计,所有会员从加入到退出黑阁的平均入会时间只有三年,这其中,活跃期不超过九个月。如果我们以人生来比喻,我已经整整送走四代人,简直可以称一句‘老不死的’。”
“今天鲜少有人记得曾经,我、珞秉寒、钟坎渊和安娜四个人,还有个颇为中二的戏称叫‘北庐四少’。当年的段华卿先生是圈子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有人爱他、有人恨他,但绝对没有人不曾看过他的视频。可今天,有许多会员甚至没听说过他的名字。在黑阁三日哀悼期,我们的工作人员不断接到会员的提问——段华卿是谁?”
“圈子内更迭太快,永远有更新的、更好的爆点。”
“十二年里,我送别过无数的人,送别我的挚友,也送别过我的敌人。在圈子一无所有、遍地荒芜的时候,与我并肩作战,将圈子从零建设起来的人,曾经发誓永远热爱圈子、要一直留到八十岁的人,我亲眼看着他们一个又一个地远去。那些将我视为神明、狠狠仰慕过我的人,那些猛烈抨击过我、憎恶过我的人,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再无踪迹。”
“真正的退圈,往往没有盛大的告别,而是留下一句‘等我回来’却再无音讯。”
“你等了他一年又一年,终于明白,他不会回来了。”
“时间终将抹去我们每一个人。当我听到段华卿先生的离世的消息,我突然意识到,属于段华卿的时代,属于北庐四少的时代,属于我们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曾经是多么璀璨夺目,各类圈内理念百花齐放,我们彼此诘难,却互相成就。然而那个时代,永远地结束了。”
季蕴心的眼眶微微泛红,他感慨道:“圈子里永远不缺新鲜血液。我们已经老去,可你们还年轻。是时候将舞台交还给年轻人,因为你们,才是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人!”
季蕴心郑重地宣布:“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黑阁新一任主理人——月俟和疆皇。”
季蕴心卸任之后的黑阁,选择了双主理人制度,由两位挚友月俟和疆皇共同担任主理人,委员会其他成员不变,由七人暂时变为六人,空缺一人待现有委员观察考评之后、由主理人决定。
疆皇十二三岁便开始接触圈子,更是极少数未成年时便与黑阁开展联系的人。他对圈子有很深的感情,黑阁就是他的家。在年纪未到、不得作为会员进行实践时的疆皇,就已经被季蕴心破例,允许他给舞台剧写剧本。幼年疆皇写的剧本,每本都大热门。因此,当疆皇十八岁正式成为黑阁会员时,早已声名显赫,无数sub都盼望着能够成为他第一场公演的狗。足够长的圈龄也让疆皇成为仅次于季蕴心本人的圈内“活地图”。
相较于黑阁会员非常熟悉的疆皇,月俟则要神秘得多,他新加入黑阁不久即被选为主理人,展现了季蕴心在阅人识人方面的强大自信。月俟将成为苏国圈子历史上第一位全职主理人,或者更准确地说,相比其他兼职做会所的主理人而言,黑阁,是月俟的主业。
他们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也有足够的热爱与破例,因此,把黑阁交给月俟和疆皇,季蕴心非常放心。
言及于此,月俟和疆皇也上台,与季蕴心一起,畅谈对黑阁未来建设的构想。季蕴心表示,他和安娜都没有养育小孩的愿望,因此离开黑阁之后,他也会离开北庐,和安娜一起环游世界。之后,钟坎渊和珞凇先后上台,发表自己的卸任演讲。
相比季蕴心的彻底离别,珞凇要淡然得多。老师的离世使他整个人仍然笼罩在一股淡淡的哀伤中,因此话没有说得很振奋,只是淡然表示,自己卸任委员会不代表淡圈,更不意味着离开,自家小孩还在圈内,今后仍然会在黑阁活动,如果新一届委员会遇到问题或困难,他愿意随时提供帮助。
全部演讲结束后,在场的人久久不愿离开。
乌恒璟坐在最后一排,内心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短短十余日,他经历了师祖的离开、经历了先生的卸任,他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何为告别、何为结束。
月俟和疆皇成为新一任主理人,他们将继续带领全体黑阁会员走下去;沈筠的孩子保住了,孩子将继续在母亲的身体里成长至足月生产。
结束的同时,也是新的开始。
诚如季蕴心所言,属于他们的时代结束了,而属于这一代年轻人新时代,才刚刚拉开序幕。
世代传承,永不落幕。
不知不觉,泪水模糊了眼眶,乌恒璟坐在最后一排的椅子上,无声地落泪,直到泪眼朦胧间,他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稳稳地朝他走来。
很奇怪,明明大厅里还有很多人,可他一眼就从人群中挑出那个人的身影来。
那个人也如他一样,正在凝视着他。
一步、两步、三步,他走到他的面前,停住脚,乌恒璟含着热泪,仰头望向他,恍然觉得,他们似乎已经有一整个世纪没见面了。
.
.
【
太多感慨,千头万绪,都写进文里了。
想过很多次季蕴心告别黑阁时的画面,可当那天终于到来,一切,又是如此坦然。
】
段华卿的葬礼,安排在过世的第八天。苏国有个民俗,下葬之时,若是伴侣已故,便选双日;若是伴侣仍健在,则选单日。段华卿过世的第八天,恰好是个单日,兰荪托寺庙高僧看过,那一天是个适合丧葬的日子,因此日子便这样定下。
老师下葬那一天,沈筠也出院了,不幸中的万幸,孩子没有大碍,她坚持要去见老师最后一面。
葬礼很朴素,仅有傅长砚和师门学生,不允许外人参加,没有唢呐礼炮,没有宴席仪仗,没有高僧做法,在殡仪场举行简单的告别仪式后进行遗体火化,学生们捧着骨灰盒来到墓地,柏雪风领着全体师门子弟郑重叩首四次,将老师安葬。
葬礼结束之时,柏雪风沉默地烧着纸,忽然对身旁的珞凇说:“我和沈筠说过。”
“我会做她孩子的老师,给孩子起名。”
.
.
老师下葬之后的那天晚上,珞凇和钟坎渊、季蕴心,在季蕴心郊区那套别墅里,大醉一场。那些脆弱、悲伤与痛苦混合眼泪,都深深地,埋藏在那栋别墅之中,除在场三个人以外,无人知晓。
.
.
.
此时此刻,直到黑阁现场的人们一个又一个地坐下,季蕴心才继续说道:“段华卿先生过世后,黑阁哀悼三天,这是黑阁首次官方哀悼,因为他配得上这个地位。”
“很多会员大概,没有想到我会公开哀悼段华卿先生,我不否认,包括我本人在内的许多人曾经讨厌过他。但是,没有任何人,可以质疑他作为北庐圈子奠基人的地位,也没有人会否定他为苏国教育业做出的杰出贡献。”
“在十余年前,在黑阁创始之初,我可以说,当时的圈内人没有一个没看过段华卿先生的训诫视频。谁不承认,谁就是不诚实。”
“包括我本人在内,无数人因为段华卿先生而觉醒倾向,成为一名dom或是sub。我们有同样的开端,但是此后我们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一条通向训诫,一条通向调教。”
“是的,一如我刚才介绍的那样,十二年前的舆论环境比现在严酷得多,训诫与调教水火不容,引发无数长文和辩论,争辩孰高孰低、孰好孰坏。但当今天,我们回首往事,我想问各位一句:高低优劣,真的能评判出来吗?”
“你们接受和实施训诫的时候,从来没有获得过安全感和满足感吗?你们在调教的游戏中,从来不曾渴望游戏之外的真情投入吗?难道一个dom、一个训诫者,离开体罚就没有其他手段惩罚人了吗?难道那些手段就一定比体罚更高尚、更无私吗?”
一连串反问的最后,季蕴心说道:“非黑即白的极端言论很容易吸引眼球,也更容易获得信徒,但那是不够成熟的。”
“回首往事,当年将传统训诫抨击为一文不值的我,也是不够成熟的。”
“这个世界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二选一,传统训诫与调教游戏从来不是泾渭分明,我们在调教游戏中收获成长,在训诫关系中感到欢愉与安全。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划定条条框框刻意区分,分出非此即彼的界限来,是狭隘且不准确的。我们每一个圈内人,有着独属于自己的、感受快乐与痛苦的方式,圈内事、圈内议,不该以外界的标准作为衡量。”
“我还是那句话,热爱无优劣,欲望不可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因此,我希望我们的圈子能够包容互鉴、共创未来。”
光阴荏苒,当初那些“刺头”们慢慢长为成熟的大人,他们不再像年轻时那般偏激与狭隘。
越过时光,越过生死,越过芥蒂,在这一刻,季蕴心用力握住段华卿的手,迎接他们的是台下激烈的掌声与欢呼声。
这是和解,更是未来。
.
.
待到大家的情绪平复之后,季蕴心再次开口:“今天召集大家的第二件,是宣布一个关于黑阁、关于我本人的重要决定。”
他无比郑重地、一字一顿地说道:“我,传瑞,将辞去黑阁主理人的身份且退出黑阁委员会,一并退出黑阁委员会的,还有珞秉寒和钟坎渊。”
此言一出,群众哗然。
季蕴心、珞秉寒、钟坎渊,他们是黑阁的创始人,他们从第一届黑阁委员一直做到今天,他们是活着的传说,更已经成为黑阁的象征本身,谁也没有想到他们会离开。
季蕴心抬起手,手心向下一压,平复喧闹的人群,缓缓说道:“我知道,这个消息出乎你们所有人的预料。说实话,我从未想过我会退圈。我曾以为,我会与黑阁共存亡,直到生命终点。但是段华卿先生的离世,让我想了很多。”
“黑阁成立至今,整整十二年。十二年里,我们迎来送往,单是黑阁委员便换届七届,会员往来更是不计其数。每位会员在圈内的时间很短暂,我们做过统计,所有会员从加入到退出黑阁的平均入会时间只有三年,这其中,活跃期不超过九个月。如果我们以人生来比喻,我已经整整送走四代人,简直可以称一句‘老不死的’。”
“今天鲜少有人记得曾经,我、珞秉寒、钟坎渊和安娜四个人,还有个颇为中二的戏称叫‘北庐四少’。当年的段华卿先生是圈子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有人爱他、有人恨他,但绝对没有人不曾看过他的视频。可今天,有许多会员甚至没听说过他的名字。在黑阁三日哀悼期,我们的工作人员不断接到会员的提问——段华卿是谁?”
“圈子内更迭太快,永远有更新的、更好的爆点。”
“十二年里,我送别过无数的人,送别我的挚友,也送别过我的敌人。在圈子一无所有、遍地荒芜的时候,与我并肩作战,将圈子从零建设起来的人,曾经发誓永远热爱圈子、要一直留到八十岁的人,我亲眼看着他们一个又一个地远去。那些将我视为神明、狠狠仰慕过我的人,那些猛烈抨击过我、憎恶过我的人,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再无踪迹。”
“真正的退圈,往往没有盛大的告别,而是留下一句‘等我回来’却再无音讯。”
“你等了他一年又一年,终于明白,他不会回来了。”
“时间终将抹去我们每一个人。当我听到段华卿先生的离世的消息,我突然意识到,属于段华卿的时代,属于北庐四少的时代,属于我们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曾经是多么璀璨夺目,各类圈内理念百花齐放,我们彼此诘难,却互相成就。然而那个时代,永远地结束了。”
季蕴心的眼眶微微泛红,他感慨道:“圈子里永远不缺新鲜血液。我们已经老去,可你们还年轻。是时候将舞台交还给年轻人,因为你们,才是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人!”
季蕴心郑重地宣布:“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黑阁新一任主理人——月俟和疆皇。”
季蕴心卸任之后的黑阁,选择了双主理人制度,由两位挚友月俟和疆皇共同担任主理人,委员会其他成员不变,由七人暂时变为六人,空缺一人待现有委员观察考评之后、由主理人决定。
疆皇十二三岁便开始接触圈子,更是极少数未成年时便与黑阁开展联系的人。他对圈子有很深的感情,黑阁就是他的家。在年纪未到、不得作为会员进行实践时的疆皇,就已经被季蕴心破例,允许他给舞台剧写剧本。幼年疆皇写的剧本,每本都大热门。因此,当疆皇十八岁正式成为黑阁会员时,早已声名显赫,无数sub都盼望着能够成为他第一场公演的狗。足够长的圈龄也让疆皇成为仅次于季蕴心本人的圈内“活地图”。
相较于黑阁会员非常熟悉的疆皇,月俟则要神秘得多,他新加入黑阁不久即被选为主理人,展现了季蕴心在阅人识人方面的强大自信。月俟将成为苏国圈子历史上第一位全职主理人,或者更准确地说,相比其他兼职做会所的主理人而言,黑阁,是月俟的主业。
他们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也有足够的热爱与破例,因此,把黑阁交给月俟和疆皇,季蕴心非常放心。
言及于此,月俟和疆皇也上台,与季蕴心一起,畅谈对黑阁未来建设的构想。季蕴心表示,他和安娜都没有养育小孩的愿望,因此离开黑阁之后,他也会离开北庐,和安娜一起环游世界。之后,钟坎渊和珞凇先后上台,发表自己的卸任演讲。
相比季蕴心的彻底离别,珞凇要淡然得多。老师的离世使他整个人仍然笼罩在一股淡淡的哀伤中,因此话没有说得很振奋,只是淡然表示,自己卸任委员会不代表淡圈,更不意味着离开,自家小孩还在圈内,今后仍然会在黑阁活动,如果新一届委员会遇到问题或困难,他愿意随时提供帮助。
全部演讲结束后,在场的人久久不愿离开。
乌恒璟坐在最后一排,内心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短短十余日,他经历了师祖的离开、经历了先生的卸任,他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何为告别、何为结束。
月俟和疆皇成为新一任主理人,他们将继续带领全体黑阁会员走下去;沈筠的孩子保住了,孩子将继续在母亲的身体里成长至足月生产。
结束的同时,也是新的开始。
诚如季蕴心所言,属于他们的时代结束了,而属于这一代年轻人新时代,才刚刚拉开序幕。
世代传承,永不落幕。
不知不觉,泪水模糊了眼眶,乌恒璟坐在最后一排的椅子上,无声地落泪,直到泪眼朦胧间,他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稳稳地朝他走来。
很奇怪,明明大厅里还有很多人,可他一眼就从人群中挑出那个人的身影来。
那个人也如他一样,正在凝视着他。
一步、两步、三步,他走到他的面前,停住脚,乌恒璟含着热泪,仰头望向他,恍然觉得,他们似乎已经有一整个世纪没见面了。
.
.
【
太多感慨,千头万绪,都写进文里了。
想过很多次季蕴心告别黑阁时的画面,可当那天终于到来,一切,又是如此坦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