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怀上过战场,那还是十几岁的时候,跟随百里老将军,这是众朝臣都知道的。
如今他这一身甲胄,俨然随时准备上阵杀敌的架势,确实很有威慑力。
朝臣们都是人精,不用赵怀多说一个字,都明白他这意思。
皇帝在后宫的寝殿刚刚服下一碗补药,这几日他都没有睡着,如果晋北王夺了这天下,别人皆可活,唯他这个皇帝不能。
封太子,晋升赵怀为亲王,这都是他逼不得以之事。
如今,他真真就是孤家寡人了,那些平日里拍马屁的大臣,一个都指不上。而能指得上的人,也在关键时刻将了他一军。
“皇上,请您一定要保重龙体啊!前方战事有百里将军坐阵,定不会有失,皇上不必太过忧心。”近身服侍的太监劝慰道。
“不会有失?你知道他们怎么想的。都算计好了,一个个都逼朕,一个个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赵老三……”
皇帝突然气急攻心,一口老血顿时吐了出来,太监急了,忙叫太医。
此时,跪在殿外等宣的吴安国听到动静,忙爬了进去。见皇帝吐了血,赶紧爬到龙榻前,劝慰道:“皇上保重龙体,切不可伤了身子。”
“保重这龙体有何用?江山都……”皇帝咳嗽了两声,吴安国赶紧拿了绢帕伺候,那绢帕顿时红血刺目。
“皇上,江山仍旧是皇上的江山,切不可忧思多虑。百里将军忠心不二,定能把那乱臣贼子杀个片甲不留。”吴安国都快哭了。
“忠心不二?那天在大理寺,她说的话,你可都听清楚了。那是忠心不二吗?”皇帝怒吼道。
“埋羊谷那一仗,五年啦,朕不痛心吗?那可是南陈最好的军队,都毁在她父亲和大哥手里,还说什么是朕逼迫他们出征。
朕是皇帝,整个南陈都是朕的,她还真以为那些军队是他百里家的,不听命令,抗旨不遵,朕没有治他百里家的罪,已是网开一面,还敢质问朕,送走了他父亲和大哥可曾睡得安好?
她百里子苓算个什么东西,一介女流,不是朕提拔她,她……”
皇帝一口气提不上来,人也就晕了过去。
吴安国略懂些医术,赶紧替皇帝把了脉,幸好只是急火攻心,并无大碍。
太监在旁边着急问道:“吴大人,皇上……?”
“应当无碍。在我来之前,皇上可是有听说什么?”吴安国问道。
“有小太监来报,说是四门的守城官兵都在高喊‘追随百里将军,至死方休’,皇上听到这个,当时脸色就很难看。”太监如实答道。
“吴大人,这百里将军,是不是也要……”
吴安国给了他一个眼神,最后那个要命的字便没有说出来。
二人说话之际,太医也提着药箱匆忙赶来。
待太医确定皇帝确实只是急火攻心,吴安国这才真正安了心。
“公公照顾好皇上,我去城门看看,若有事,请公公派人来城门通知我。”吴安国道。
“有劳吴大人了。”
吴安国给皇帝再磕了个头,然后起身往殿外去。
四个城门皆是严阵以待。
陆筝、桑吉、贺老将军各镇守一处城门,百里子苓带着陈庭镇守南门。
看着前方浩浩荡荡的人马离南门越来越近,百里子苓立于城门之上,那张脸也开始变得冷如冰霜。
雪早就停了,但地上的雪并没有化去,踩在上面颇为湿滑。这样的天气,对以逸待劳的守城将士来说,算是捡了便宜,而远来征伐的晋北王叛军则要辛苦一些。
“将军,吴安国来了,在下边吵着要见你。”陈庭过来道。
“转告他,他要是来我耳边嗡嗡的,我现在就宰了他祭刀。”百里子苓头也没回,这个时候,谁他妈来给她添乱,她就杀谁,才不管是皇帝的近臣还是宠臣。
陈庭转身而去,片刻功夫,陈庭又回来了,身后还跟着穿了身软甲的吴安国。
百里子苓瞅了一眼,那目光顿时要杀人。
“将军,我吴祥虽是文人,但年少时也曾跟着做猎户的父亲习过些拳脚,也拿过刀箭,打过狍子。将军且让我做个守城卒,杀一个,算扯平,杀两个就是赚了,要是多杀几个,那就是赚大发了。”吴安国顿时跪了下来。
百里子苓看了看他身上那件七品文官袍,外面套着软甲,未着官帽,想是刚从大殿上来。
“起来吧!”
百里子苓倒是没有想到,吴安国会在这个时候要求上阵杀敌。晋北王的叛军来势凶猛,西大营已失,如今仅剩东大营以及戍卫皇宫的羽林军,能不能守得住,她百里子苓也不敢说。
吴安国倒是条汉子。
至少,至少比那位手握重兵的李将军强了太多。
吴安国被安排在了南城门,他那一身官袍倒是格外扎眼。有军士识得吴安国,知道他是皇帝身边的宠臣,想说皇帝把自己的宠臣都派来作战,当是对战事十分有信心,这也让守城军士对此战能胜,多了些莫名的信心。
“将军,把他留在这里,不会出什么事吧?”陈庭担心道。
“他一个人,能出什么事。他是皇上的宠臣,也是皇上一把提拔起来的,如果城守不住,让别人做了皇帝,他恐怕比那些墙头草要惨。所以,没有人比他更想守住这城。”
陈庭点了点头。
百里子苓突然叹了口气,大战在即,她有点想她的狼崽子了。
若是此战阵亡了,她的狼崽子怕是……
想到这里,她四下看了看,才发现乙辛不知道何时不见了。
走了也好,她又何苦再多搭上一条人命。
“将军不必叹惜,就算这城破了,我也定不会让将军有事。”身边一位身着甲胄的士兵回头冲她说道。
“你……”这人正是乙辛。
“将军,大战在即,我能问你个问题吗?”乙辛问道。
“有话快说,一会儿动起手来,我就只顾得上砍人了。”百里子苓看着前方。
“此战结束了,将军可愿意去草原?”
百里子苓注意到乙辛用的词,是‘结束’,不是胜了,或者败了。
“若是有命,我自当去草原寻他!”这是百里子苓心里的答案,但她并没有说出来,而是给了乙辛一个微笑。
“传令,弓箭手准备!”百里子苓大吼。
晋北王的叛军已到城下,一场厮杀即将开始。
赵怀上过战场,那还是十几岁的时候,跟随百里老将军,这是众朝臣都知道的。
如今他这一身甲胄,俨然随时准备上阵杀敌的架势,确实很有威慑力。
朝臣们都是人精,不用赵怀多说一个字,都明白他这意思。
皇帝在后宫的寝殿刚刚服下一碗补药,这几日他都没有睡着,如果晋北王夺了这天下,别人皆可活,唯他这个皇帝不能。
封太子,晋升赵怀为亲王,这都是他逼不得以之事。
如今,他真真就是孤家寡人了,那些平日里拍马屁的大臣,一个都指不上。而能指得上的人,也在关键时刻将了他一军。
“皇上,请您一定要保重龙体啊!前方战事有百里将军坐阵,定不会有失,皇上不必太过忧心。”近身服侍的太监劝慰道。
“不会有失?你知道他们怎么想的。都算计好了,一个个都逼朕,一个个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赵老三……”
皇帝突然气急攻心,一口老血顿时吐了出来,太监急了,忙叫太医。
此时,跪在殿外等宣的吴安国听到动静,忙爬了进去。见皇帝吐了血,赶紧爬到龙榻前,劝慰道:“皇上保重龙体,切不可伤了身子。”
“保重这龙体有何用?江山都……”皇帝咳嗽了两声,吴安国赶紧拿了绢帕伺候,那绢帕顿时红血刺目。
“皇上,江山仍旧是皇上的江山,切不可忧思多虑。百里将军忠心不二,定能把那乱臣贼子杀个片甲不留。”吴安国都快哭了。
“忠心不二?那天在大理寺,她说的话,你可都听清楚了。那是忠心不二吗?”皇帝怒吼道。
“埋羊谷那一仗,五年啦,朕不痛心吗?那可是南陈最好的军队,都毁在她父亲和大哥手里,还说什么是朕逼迫他们出征。
朕是皇帝,整个南陈都是朕的,她还真以为那些军队是他百里家的,不听命令,抗旨不遵,朕没有治他百里家的罪,已是网开一面,还敢质问朕,送走了他父亲和大哥可曾睡得安好?
她百里子苓算个什么东西,一介女流,不是朕提拔她,她……”
皇帝一口气提不上来,人也就晕了过去。
吴安国略懂些医术,赶紧替皇帝把了脉,幸好只是急火攻心,并无大碍。
太监在旁边着急问道:“吴大人,皇上……?”
“应当无碍。在我来之前,皇上可是有听说什么?”吴安国问道。
“有小太监来报,说是四门的守城官兵都在高喊‘追随百里将军,至死方休’,皇上听到这个,当时脸色就很难看。”太监如实答道。
“吴大人,这百里将军,是不是也要……”
吴安国给了他一个眼神,最后那个要命的字便没有说出来。
二人说话之际,太医也提着药箱匆忙赶来。
待太医确定皇帝确实只是急火攻心,吴安国这才真正安了心。
“公公照顾好皇上,我去城门看看,若有事,请公公派人来城门通知我。”吴安国道。
“有劳吴大人了。”
吴安国给皇帝再磕了个头,然后起身往殿外去。
四个城门皆是严阵以待。
陆筝、桑吉、贺老将军各镇守一处城门,百里子苓带着陈庭镇守南门。
看着前方浩浩荡荡的人马离南门越来越近,百里子苓立于城门之上,那张脸也开始变得冷如冰霜。
雪早就停了,但地上的雪并没有化去,踩在上面颇为湿滑。这样的天气,对以逸待劳的守城将士来说,算是捡了便宜,而远来征伐的晋北王叛军则要辛苦一些。
“将军,吴安国来了,在下边吵着要见你。”陈庭过来道。
“转告他,他要是来我耳边嗡嗡的,我现在就宰了他祭刀。”百里子苓头也没回,这个时候,谁他妈来给她添乱,她就杀谁,才不管是皇帝的近臣还是宠臣。
陈庭转身而去,片刻功夫,陈庭又回来了,身后还跟着穿了身软甲的吴安国。
百里子苓瞅了一眼,那目光顿时要杀人。
“将军,我吴祥虽是文人,但年少时也曾跟着做猎户的父亲习过些拳脚,也拿过刀箭,打过狍子。将军且让我做个守城卒,杀一个,算扯平,杀两个就是赚了,要是多杀几个,那就是赚大发了。”吴安国顿时跪了下来。
百里子苓看了看他身上那件七品文官袍,外面套着软甲,未着官帽,想是刚从大殿上来。
“起来吧!”
百里子苓倒是没有想到,吴安国会在这个时候要求上阵杀敌。晋北王的叛军来势凶猛,西大营已失,如今仅剩东大营以及戍卫皇宫的羽林军,能不能守得住,她百里子苓也不敢说。
吴安国倒是条汉子。
至少,至少比那位手握重兵的李将军强了太多。
吴安国被安排在了南城门,他那一身官袍倒是格外扎眼。有军士识得吴安国,知道他是皇帝身边的宠臣,想说皇帝把自己的宠臣都派来作战,当是对战事十分有信心,这也让守城军士对此战能胜,多了些莫名的信心。
“将军,把他留在这里,不会出什么事吧?”陈庭担心道。
“他一个人,能出什么事。他是皇上的宠臣,也是皇上一把提拔起来的,如果城守不住,让别人做了皇帝,他恐怕比那些墙头草要惨。所以,没有人比他更想守住这城。”
陈庭点了点头。
百里子苓突然叹了口气,大战在即,她有点想她的狼崽子了。
若是此战阵亡了,她的狼崽子怕是……
想到这里,她四下看了看,才发现乙辛不知道何时不见了。
走了也好,她又何苦再多搭上一条人命。
“将军不必叹惜,就算这城破了,我也定不会让将军有事。”身边一位身着甲胄的士兵回头冲她说道。
“你……”这人正是乙辛。
“将军,大战在即,我能问你个问题吗?”乙辛问道。
“有话快说,一会儿动起手来,我就只顾得上砍人了。”百里子苓看着前方。
“此战结束了,将军可愿意去草原?”
百里子苓注意到乙辛用的词,是‘结束’,不是胜了,或者败了。
“若是有命,我自当去草原寻他!”这是百里子苓心里的答案,但她并没有说出来,而是给了乙辛一个微笑。
“传令,弓箭手准备!”百里子苓大吼。
晋北王的叛军已到城下,一场厮杀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