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大朝。
百里家兄妹二人早早坐着马车出了门。
百里策那张阴郁的脸上看不出表情,百里子苓昨晚基本就没有睡,这会马车缓缓前行,倒是摇得她睡意来袭,一连打了好几个哈欠。
兄妹二人无话,一向如此。
“二哥有话便说,不必一直看我。”百里子苓注意到百里策的目光,打从上车开始,他就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菘蓝得了消息,皇上可能会为你指婚。今日是你回京后第一次上朝,大约不会提及此事,不过,皇上既然动了这个心思,也就是早晚的事。另外,户部追讨欠款一事,是得罪人的差事。你今日上朝,大约不会有什么善意的目光,所以,尽量收敛些。”
“二哥,自埋羊谷一战之后,你好像过得特别小心。可是,再小心又如何,不是一样有人盯着你,一样有人盯着咱们百里家吗?追讨欠款一事不是好差事,那又如何?既然皇上要我做这把快刀,我想不想做都得做。既然要做,当然还是做得痛快点更好。二哥若是觉得我会连累到百里家,大可随便找户人家,把我给嫁出去,从此也就与百里家不相干了。”
“你这是什么话?在边关待了几年,做了几年将军,便不知天高地厚了吗?”百里策低喝道。
“二哥,我从来就不知天高地厚,你也不是今天才知道。”百里子苓挑了一下车帘,见离宫门已经不远,便道:“二哥还是自己先行吧,我走过去,散散火。”
百里子苓也没有叫停马车,一个跃身就跳了出去。百里策想叫她,但话没出口,马车倒是停了下来。
“二爷,将军刚回来,你何必……”漆五话话了一半,没敢往下。
“她想走着去,就随她。咱们走!”
百里策没有理会跳下车的妹妹,他们兄妹俩并不亲近,从小便是。子苓更喜欢大哥,从前有大哥在,三兄妹也能乐乐呵呵的。但少了大哥,少了父亲,只剩下他们兄妹俩,似乎就很难说到一起去。
百里子苓漫步在大街上,她这一身武官服太过耀眼,没走几步,便有路过的马车停下来,“这不是子苓嘛,怎么府里也没派个马车送你上朝?”
从马车里探出头来的是李迁。百里子苓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在上朝之前遇到李迁。
李迁,那可是看着她长大的,追随她父亲多年。
“百里子苓见过李大人。”百里子苓微微屈身,双手抱拳头,朝李迁行了个军中之礼。
“子苓啊,跟叔叔就别客套了,咱们是一家人。快上来吧,我搭你一程。”
李迁相邀,百里子苓不能拒绝。
这李迁如今身皆数职,除了掌握着北方的军事指挥权,还兼任着其他一些职务。虽然他不在京城,其他的职务基本上也就是挂个名,但既然有职在,也就有权在。如今的李家,那是权势滔天,虽然比不得当年的百里家,但也南陈,那也算是了不得了。
“多年不见李叔,一向可好?”百里子苓上车之后,立马与李迁拉起了家常。“我记得,上一回见到李叔,还是我去南边剿匪,李叔也正好出京北上,这一晃,四五年就过去了。”
“可不是嘛。这一转眼,咱们子苓都成了大姑娘,李叔也老了。你瞧,这白头发,一日比一日多了。我呀,这把老骨头也快到头了。”李迁还像从前那般和蔼可亲,说起话来,脸上总是带着温暖的笑容。这样一个看着自己长大的人,追随了父亲那么多年,百里子苓很难相信他会出卖父亲,会出卖南陈。
“李叔,你这才刚五十出头,正值壮年,一点也不老。再说了,这南陈的北疆全仰仗李叔镇守。”
“南陈人才济济,比你李叔强的,多了去。就说你跟你二哥,”说到百里策,李迁便叹了口气,“你二哥若不是伤了腿……哎,不提这个,提起来就伤感。子苓啊,我听说皇上这次调你回京主持户部欠款追讨,这可不是个容易的差事啊!”
“李叔说得是。不过,为皇上排忧解难,本就是做臣子的责任。我呢,也没什么大本事,李叔是知道的。让我拿刀拿枪上战场杀敌,那是绝无二话。这追讨欠款一事,手段轻了,怕是不能跟皇上交差。这手段重了,恐怕群臣都不会放过我。李叔是看着我长大的,这时候,可不能不帮我,好歹给我指指路。”
李迁摸了摸胡子,若有所思。百里子苓也不着急,静静地看着他,无比真诚,就像小时候一样。
“子苓啊,这上都城风云诡谲,户部的欠款也不是一日两日之事,陈年旧账不少,追讨起来不容易。皇上调你回京,也是万不得已啊。这京城的关系盘根错节,皇上也是信不过京中的官员。像你我这种常年不在京中的武官,除非有一个对京中了若指掌的人从旁协助,不然,做起事,触动了不该触动的人或者事,亦不知晓。到最后,皇上的差事没办成,还可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李迁绕了一大圈子,似乎是想给百里子苓推荐人。百里子苓也听出来他的言下之意,但接着话问:“李叔可有合适的人推荐?今日上朝,我正好与皇上要了去。”
“子苓可听说过吴安国此人?”李迁问道。
“监察御史吴安国?”
“正是此人。此人虽然品级不高,但出任监察御史多年,对京中官员的事情颇为了解。加上,此人深得皇上信任,如果有他从旁协助,子苓办起事情来,也会更为得心应手。”
吴安国?
百里子苓没有想到李迁会为她推荐吴安国。
她对吴安国的印象谈不上好坏,毕竟没有什么接触。但是,二哥曾经提醒过她,对于此人,她就算现在还不了解,但心中仍有保留。
桑吉也曾提及此人,她还记得桑吉的原话‘吴安国,进士出身,文采斐然。入仕多年,虽常在御前行走,但品级不高。监察御史,正七品,在上都城里这个品级的官都算不上官。不过,监察御史官不大,却权重。能监察文武百官,就算是亲王他也能一纸奏疏递到皇上跟前。这样的人,若是心正,那便是国家之幸,若心不正,随意挑事,那便是国家之祸。虽是言官,但言官有时候比手握重兵的将军更有杀伤力’。
当时桑吉虽然没有言明此人好与坏,但他那段说辞,听起来并不是赞美。由此可见,这个人确实值得小心和警惕。
“子苓谢谢过李叔!”
“咱们一家人,不必客气。我那老嫂子,身子可好。等一会儿下了朝,我还想去看看老嫂子。”李迁又聊上了家常,百里子苓也应付着说了几句,转眼也就到了宫门口。
南陈大朝,这应该是年前最后一次大朝。两位将军回京,一个是掌握北方边境军事大权的李迁,一个是自北楼关调回京中追讨户部欠款的百里子苓,两人中任何一个都足以成为朝堂上的热点,更何况还是二人同朝。
候着上朝的官员不少,百里子苓在一众人中鹤立鸡群。
南陈的女官极少,更何况还是女将军。她那一身戎装,带着浓浓地煞气,仿佛那些敌人的鲜血还在甲胄上流淌,看着格外刺眼。
“杀气很重啊!”
桑吉不知何时来到了百里子苓身边,他虽然也着武官服,但穿的却是朝服,与百里子苓这身戎装那可完全不同。
“皇上要的就是我这把快刀,杀气重一点,不好吗?”
“好是好,可是,将军看看,周围这些人,看你的眼神都变了,跟大清早见到鬼似的。”
百里子苓回头扫了一眼众臣,确实如桑吉所说。
她今天是故意的,故意穿了这身甲胄上朝,除了威慑作用,更是向皇上和众臣无声地表明,她是武官,是拿刀的,是会杀人的。
五年前埋羊谷一战回朝,她也是一身甲胄,众臣见她,皆不敢多言。她要的就是那种效果,省得这帮人在朝堂上再叨叨个没完。
“桑老二,你还是离我这恶鬼远一点,省得沾了一身腥。”百里子苓笑道。
“将军,我可不是怕腥。”
百里子苓嘴角轻扯,露出一个有点邪恶的微笑,伸手一扯,便把桑吉扯进自己怀里,一把搂住他的脖子,在他耳边低语道:“你可是快成亲的人了,沾了腥,可不吉利。”
晨起大朝。
百里家兄妹二人早早坐着马车出了门。
百里策那张阴郁的脸上看不出表情,百里子苓昨晚基本就没有睡,这会马车缓缓前行,倒是摇得她睡意来袭,一连打了好几个哈欠。
兄妹二人无话,一向如此。
“二哥有话便说,不必一直看我。”百里子苓注意到百里策的目光,打从上车开始,他就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菘蓝得了消息,皇上可能会为你指婚。今日是你回京后第一次上朝,大约不会提及此事,不过,皇上既然动了这个心思,也就是早晚的事。另外,户部追讨欠款一事,是得罪人的差事。你今日上朝,大约不会有什么善意的目光,所以,尽量收敛些。”
“二哥,自埋羊谷一战之后,你好像过得特别小心。可是,再小心又如何,不是一样有人盯着你,一样有人盯着咱们百里家吗?追讨欠款一事不是好差事,那又如何?既然皇上要我做这把快刀,我想不想做都得做。既然要做,当然还是做得痛快点更好。二哥若是觉得我会连累到百里家,大可随便找户人家,把我给嫁出去,从此也就与百里家不相干了。”
“你这是什么话?在边关待了几年,做了几年将军,便不知天高地厚了吗?”百里策低喝道。
“二哥,我从来就不知天高地厚,你也不是今天才知道。”百里子苓挑了一下车帘,见离宫门已经不远,便道:“二哥还是自己先行吧,我走过去,散散火。”
百里子苓也没有叫停马车,一个跃身就跳了出去。百里策想叫她,但话没出口,马车倒是停了下来。
“二爷,将军刚回来,你何必……”漆五话话了一半,没敢往下。
“她想走着去,就随她。咱们走!”
百里策没有理会跳下车的妹妹,他们兄妹俩并不亲近,从小便是。子苓更喜欢大哥,从前有大哥在,三兄妹也能乐乐呵呵的。但少了大哥,少了父亲,只剩下他们兄妹俩,似乎就很难说到一起去。
百里子苓漫步在大街上,她这一身武官服太过耀眼,没走几步,便有路过的马车停下来,“这不是子苓嘛,怎么府里也没派个马车送你上朝?”
从马车里探出头来的是李迁。百里子苓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在上朝之前遇到李迁。
李迁,那可是看着她长大的,追随她父亲多年。
“百里子苓见过李大人。”百里子苓微微屈身,双手抱拳头,朝李迁行了个军中之礼。
“子苓啊,跟叔叔就别客套了,咱们是一家人。快上来吧,我搭你一程。”
李迁相邀,百里子苓不能拒绝。
这李迁如今身皆数职,除了掌握着北方的军事指挥权,还兼任着其他一些职务。虽然他不在京城,其他的职务基本上也就是挂个名,但既然有职在,也就有权在。如今的李家,那是权势滔天,虽然比不得当年的百里家,但也南陈,那也算是了不得了。
“多年不见李叔,一向可好?”百里子苓上车之后,立马与李迁拉起了家常。“我记得,上一回见到李叔,还是我去南边剿匪,李叔也正好出京北上,这一晃,四五年就过去了。”
“可不是嘛。这一转眼,咱们子苓都成了大姑娘,李叔也老了。你瞧,这白头发,一日比一日多了。我呀,这把老骨头也快到头了。”李迁还像从前那般和蔼可亲,说起话来,脸上总是带着温暖的笑容。这样一个看着自己长大的人,追随了父亲那么多年,百里子苓很难相信他会出卖父亲,会出卖南陈。
“李叔,你这才刚五十出头,正值壮年,一点也不老。再说了,这南陈的北疆全仰仗李叔镇守。”
“南陈人才济济,比你李叔强的,多了去。就说你跟你二哥,”说到百里策,李迁便叹了口气,“你二哥若不是伤了腿……哎,不提这个,提起来就伤感。子苓啊,我听说皇上这次调你回京主持户部欠款追讨,这可不是个容易的差事啊!”
“李叔说得是。不过,为皇上排忧解难,本就是做臣子的责任。我呢,也没什么大本事,李叔是知道的。让我拿刀拿枪上战场杀敌,那是绝无二话。这追讨欠款一事,手段轻了,怕是不能跟皇上交差。这手段重了,恐怕群臣都不会放过我。李叔是看着我长大的,这时候,可不能不帮我,好歹给我指指路。”
李迁摸了摸胡子,若有所思。百里子苓也不着急,静静地看着他,无比真诚,就像小时候一样。
“子苓啊,这上都城风云诡谲,户部的欠款也不是一日两日之事,陈年旧账不少,追讨起来不容易。皇上调你回京,也是万不得已啊。这京城的关系盘根错节,皇上也是信不过京中的官员。像你我这种常年不在京中的武官,除非有一个对京中了若指掌的人从旁协助,不然,做起事,触动了不该触动的人或者事,亦不知晓。到最后,皇上的差事没办成,还可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李迁绕了一大圈子,似乎是想给百里子苓推荐人。百里子苓也听出来他的言下之意,但接着话问:“李叔可有合适的人推荐?今日上朝,我正好与皇上要了去。”
“子苓可听说过吴安国此人?”李迁问道。
“监察御史吴安国?”
“正是此人。此人虽然品级不高,但出任监察御史多年,对京中官员的事情颇为了解。加上,此人深得皇上信任,如果有他从旁协助,子苓办起事情来,也会更为得心应手。”
吴安国?
百里子苓没有想到李迁会为她推荐吴安国。
她对吴安国的印象谈不上好坏,毕竟没有什么接触。但是,二哥曾经提醒过她,对于此人,她就算现在还不了解,但心中仍有保留。
桑吉也曾提及此人,她还记得桑吉的原话‘吴安国,进士出身,文采斐然。入仕多年,虽常在御前行走,但品级不高。监察御史,正七品,在上都城里这个品级的官都算不上官。不过,监察御史官不大,却权重。能监察文武百官,就算是亲王他也能一纸奏疏递到皇上跟前。这样的人,若是心正,那便是国家之幸,若心不正,随意挑事,那便是国家之祸。虽是言官,但言官有时候比手握重兵的将军更有杀伤力’。
当时桑吉虽然没有言明此人好与坏,但他那段说辞,听起来并不是赞美。由此可见,这个人确实值得小心和警惕。
“子苓谢谢过李叔!”
“咱们一家人,不必客气。我那老嫂子,身子可好。等一会儿下了朝,我还想去看看老嫂子。”李迁又聊上了家常,百里子苓也应付着说了几句,转眼也就到了宫门口。
南陈大朝,这应该是年前最后一次大朝。两位将军回京,一个是掌握北方边境军事大权的李迁,一个是自北楼关调回京中追讨户部欠款的百里子苓,两人中任何一个都足以成为朝堂上的热点,更何况还是二人同朝。
候着上朝的官员不少,百里子苓在一众人中鹤立鸡群。
南陈的女官极少,更何况还是女将军。她那一身戎装,带着浓浓地煞气,仿佛那些敌人的鲜血还在甲胄上流淌,看着格外刺眼。
“杀气很重啊!”
桑吉不知何时来到了百里子苓身边,他虽然也着武官服,但穿的却是朝服,与百里子苓这身戎装那可完全不同。
“皇上要的就是我这把快刀,杀气重一点,不好吗?”
“好是好,可是,将军看看,周围这些人,看你的眼神都变了,跟大清早见到鬼似的。”
百里子苓回头扫了一眼众臣,确实如桑吉所说。
她今天是故意的,故意穿了这身甲胄上朝,除了威慑作用,更是向皇上和众臣无声地表明,她是武官,是拿刀的,是会杀人的。
五年前埋羊谷一战回朝,她也是一身甲胄,众臣见她,皆不敢多言。她要的就是那种效果,省得这帮人在朝堂上再叨叨个没完。
“桑老二,你还是离我这恶鬼远一点,省得沾了一身腥。”百里子苓笑道。
“将军,我可不是怕腥。”
百里子苓嘴角轻扯,露出一个有点邪恶的微笑,伸手一扯,便把桑吉扯进自己怀里,一把搂住他的脖子,在他耳边低语道:“你可是快成亲的人了,沾了腥,可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