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的答卷犹如小儿之作◎
戴申一下没有反应过来, 半响才明白,陆文竟然明年就要去参加科举了,忍不住惊呼道:“你知道意味着什么吗?陆家可是有人在朝为官的, 此事的严重性, 你家族长辈没告知你吗?”
陆文当然知道了,不就是抽试卷吗?他已经有应对之策了。
“虽然鲁莽,但学生有必要的科举理由,不能再等了, 还请夫子见谅, 至于唐彬和骆阳畦被抽试卷的事件,学生已经有应对的方法了。”
戴申想起陆文拜在韩修贤门下, 知道这就是他的办法, 顿时也和陆子轩一样不看好陆文,
只还是冷笑的说道,“难怪你族中就有人为官,就算是为了苏檀越, 想来以你的聪慧, 定不会做出自毁根基的事情来, 没想到你却打着这个主意。”
戴申作为临州名士,又是青山书院的师长,对科举的规则比谁都了解, 见陆文疑惑的神色, 便把心中的担忧说了出来。
“你别是不信, 府试没有亲自作答的环境,出个十四岁的童生很平常, 乡试虽然是韩大人作为考官, 也许他真的不会刷你下来, 即便你连会试都能蒙混过关,那殿试呢?
唐彬和骆阳畦都是在乡试就被刷下来的,虽然各地都歌颂当时的考官是为了两个学子的前程着想。
可你知道他们两人是何下场吗?唐彬被族中排挤,失去了优质的读书资源,被迫上掉死在族中祠堂的门前。
骆阳畦倒是没死,可如今和死了也没有什么区别,人都是恍恍惚惚的。”
陆文惊讶的说道:“为何会如此,他们一个十八,一个十七,在等一届就是了。”
戴申带上了惋惜的神色,解释道:“他们能考中解元卷,自身也是骄傲自得,一朝跌落神坛,不是谁都能承受得起。”
戴申见陆文要说话,示意他先听自己说完,“不说唐彬,就说骆阳畦,有前例摆在那里,为何他还下场,定是自信心性坚定,即便被抽了卷子,也不会一蹶不振。
可你看看,下场如何,事前做再多的准备,也不及身处其境感受来得深切,老夫劝你不要飞蛾扑火。”
陆文沉思了片刻,还是摇头说道,“学生有必须科举的理由,并非只想试试而已,离明年科举还有一年的时间,在这之间,学生不会放过任何成名的机会,只要有绝对的实力,即便是殿试,还是值得一试的。”
陆文这些心急除了姐姐陆芸娘和心上人苏悦娘这些外因,还有一点自身的原因。
最近他头有些隐隐作痛,没告诉陆子轩和苏悦娘,他偷偷去校医那里把了脉。
校医说他思虑太多,又常常睡不好,长久以往对身体有碍,头痛就是最好的证据,于是给他开了一堆中药。陆文都没有喝,
陆文明白还是因为陆芸娘的事,她已经离开六年了,陆文只要想着她现在在哪里受着苦,心里就沉甸甸的。
平时看书写文章还好,因为要思路清晰,注意力不容易分散,可晚上睡觉时却是思考人生的时候,难眠会想到心存愧疚的陆芸娘。
戴申见陆文死不松口,觉得他不喜欢陆文是有原因的,作为一个夫子,对不能掌控的学生,始终是提着一颗心,就怕陆文哪天做出有辱青山书院的事情来。
第二天上课的时候,苏悦娘却没有来,只是让韩愈原告诉陆文,说不太舒服,要休息几天。
韩愈原并没有见到苏悦娘,只是下人来告诉他,“叔爷爷还让我告诉你,说戴夫子已经去找过他了,让你下次休沐时回刺史府一趟,说是有事和你商议。”
陆文点头回答:“多谢韩兄,休沐后在与韩兄一道同行。”
韩愈原很有涵养的笑道,“上次刺杀你的刺客还没有找到,叔爷爷不会放心的,届时会让侍卫来接你。”
说完事情,本该走的韩愈原却犹豫的看着陆文,脸上也闪现了一丝不自在,好似有事不好意思说。
陆文和韩愈原因为韩修贤的事情本该走的比较近,只是也许两人的性格不合,平时只是点头之交,韩愈原应该也没什么私事与陆文说才是。
韩愈原当然没有私事和陆文说了,只是韩修贤却让他问陆文很隐私的私事,韩愈原现在都是吃住韩修贤的,不可能不办点事情,他咬咬牙,说道:“此事本不该我来问,只是叔爷爷没有女眷,他也不好亲自问苏表妹,便让我来问你,苏表妹回去后行为很反常,你们私下没做什么逾矩的事吧?”
陆文惊讶的看着韩愈原,他和苏悦娘不是在上课,就是各自做各自的事情,哪里能做什么逾矩的事,突然,陆文就明白了,肯定是苏悦娘不舒服,然后韩修贤怀疑他对苏悦娘做了什么不能婚前做的事情,陆文真心喊冤,他和苏悦娘还没相互表白呢,手都没牵过,哪里能做别的。
陆文看着韩愈原不好意思,他反倒是镇静了下来,“韩兄说逾矩是指何事,我与檀越不是在上课,就是在书院的角落里看书作画,书院的学子来来往往,大家都看得到。”
韩愈原当时听到韩修贤请求的事情,也是愣在当场,直说不可能,现在有人想杀陆文,他没有调遣过侍卫,那就是没有出过书院。
书院都是男的,住宿的居所也都是男的,陆文不可能带苏悦娘回住所,可韩修贤却坚持问问陆文。
方才韩愈原说苏悦娘不舒服时,陆文还以为苏悦娘是女孩子的那几天,看来应该不是,后日就休沐了,苏悦娘这几天应该不会回来上课。
到时候不如带她去游玩,本来约好一起去登高望远,也没有去呢!
到中午的时候,戴申果然带上了好多学子的文章把众人聚集到了侯月室,打算在这里宣布昨天定下的事,书院里很少发生这样热闹的事情,好多学子闻讯都过来看热闹。
陆文看到站在斜对面的魏易,心里只是在想,怎么接近他才好,若是两人能成为好友,进而结识到他的叔爷爷魏蟠,不就可以打听到陆芸娘的下落了吗。
而且陆文已经查过了,魏蟠官途恒通,如今在京城任工部侍郎,工部虽然没有其他五部油水多,但人家也是正经一个部司的副职,绝对是很厉害的人了。
而当年的刺史白世伦却在幽州殉职了,所以想找到陆芸娘的下落,这世上,怕是只有魏蟠知道。
魏易已经年过二十,明年一定会参加科举,若是有幸能一起过了乡试,届时到京城参加会试,说不定就可以找魏蟠询问一二,若是有魏易说情几句,能找回陆芸娘的几率就高了。
戴申四处看了看,见昨天闹事的几个带头人都到齐了,便站到讲台上,对着陆文等学子说道:“昨天受邀学子们做一回不设论题的点评人,这样的点评人虽然名不副实。
但老夫还是接了这份差事,到今天早上为止,一共是十六位学子上交了策论,若是老夫没记错,昨日浩浩荡荡一大群人去找陆子文讨教的可不止十六位。
虽说文会比拼策论,也不是在场的人都会参加,只是昨天可是所有人答应会应陆子文的请求参加比拼的,虽然失望,此时也于事无补,昨天老夫就说过,今日就点出头名,既然只有十六人,那便从这十六人之中比出头名。”
在场的魏易见到陆文莫名其妙的看了自己好几眼,心里惊异,难道陆文记恨他不成。
不过魏易也没多放在心上,虽然陆文现在搭上了苏檀越,更是拜入韩修贤的门下,但他本身还是一个小族子弟,他拥有的这些不过是水中泡沫。
现在还有水,泡沫不会破碎,待他不能有所回报时,这些关系将不会在牢靠,可不像自己是官宦人家出身,族中可是有好几个人在做官。
就在魏易衡量陆文和他的差异,却听到戴申拿出一篇策论,抑扬顿挫的念了起来,魏易听到策论的内容,心中也是一惊。
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缜密,从未有人提过,虽然论据都是设想,但并不算空谈,难道是隐隐稳坐青山书院第一才子的齐闫狄作的吗?
戴申读完才说道:“老夫以为这样范围极广的论题,怕是没有人能答得好,没想到却有让人眼前一亮,又豁然惊奇的策论,看过这篇答卷之后,老夫在看别的答卷,犹如小儿之作,所以老夫定这篇答卷者为头名,此篇策论乃陆子文所写。”
齐闫狄双手已经握紧,若是一般比试输了,齐闫狄还能忍下被人逼下神坛的窘境,只是戴申却说,读过陆文的策论后,其他人的答卷犹如小儿之作,那小儿之作里就有他的一份。
不止齐闫狄,穆正,潘聪等人都交了答卷,不管是谁,即便气量在大,也是难堪不已。
可惜还有更难堪的事情,戴申不仅批其他十五人的答卷为小儿之作,还当众分发答卷。
戴申是夫子,人家喊名字,即便在怎么愤懑,谁都要上前去接自己的策论。
戴申一点都没有过分的自觉,还嘱咐道:“仗着有几分才名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今日算是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了吧,陆子文不仅机关数术方面有深厚的造诣,更是出口成章。
入学考教时自比先人,敢七步成诗,至于科举重中之重的策论,人家也不止这一篇分工论开阔视角思维,徐州改稻为桑的国策,朝廷更是借鉴了他在青州知汇楼写的策论。
别整日骄傲自满,多向人家学学,人家如此少年天才,每天还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藏书阁抄录历年的科试答卷,至于为何,你们都下去想想吧!”
陆文对戴申的话真是说什么也不是,连在他身边的陆子轩也皱着眉头疑惑道,“你昨晚不是和我说,与戴夫子把话说开了吗,我怎么看他好似对你更是便本加利了,他这么当着大家的面夸赞你,还把其他学子贬低得如此一文不值,日后你怕是没有什么好日子过了。”
陆文看着四周聚集在他身上狠毒的目光,顿时冷笑连连,看来顶撞夫子的事情,他始终是要做的。
陆文拍了拍陆子轩的肩膀,走到戴申的面前做了一个揖,说道:“夫子如此夸赞学生,不知可否让学生说几句话?”
刚刚陆子轩是被陆文拍肩膀的举动弄懵了,见他走到戴申面前,才一阵后悔,若说这世上谁了解陆文,除了武氏,肯定是同窗多年的陆子轩。
陆文的性子可不算好,在族学的时候能把挤兑他的堂兄弟们,坑得说不出一句反驳的话来。
可戴申却不是阅历浅薄的陆家子弟,到时候谁坑谁还不一定呢!
作者有话说:
今天早点,,明天尽量争取在早点,么么哒~(^з^)-?
◎其他人的答卷犹如小儿之作◎
戴申一下没有反应过来, 半响才明白,陆文竟然明年就要去参加科举了,忍不住惊呼道:“你知道意味着什么吗?陆家可是有人在朝为官的, 此事的严重性, 你家族长辈没告知你吗?”
陆文当然知道了,不就是抽试卷吗?他已经有应对之策了。
“虽然鲁莽,但学生有必要的科举理由,不能再等了, 还请夫子见谅, 至于唐彬和骆阳畦被抽试卷的事件,学生已经有应对的方法了。”
戴申想起陆文拜在韩修贤门下, 知道这就是他的办法, 顿时也和陆子轩一样不看好陆文,
只还是冷笑的说道,“难怪你族中就有人为官,就算是为了苏檀越, 想来以你的聪慧, 定不会做出自毁根基的事情来, 没想到你却打着这个主意。”
戴申作为临州名士,又是青山书院的师长,对科举的规则比谁都了解, 见陆文疑惑的神色, 便把心中的担忧说了出来。
“你别是不信, 府试没有亲自作答的环境,出个十四岁的童生很平常, 乡试虽然是韩大人作为考官, 也许他真的不会刷你下来, 即便你连会试都能蒙混过关,那殿试呢?
唐彬和骆阳畦都是在乡试就被刷下来的,虽然各地都歌颂当时的考官是为了两个学子的前程着想。
可你知道他们两人是何下场吗?唐彬被族中排挤,失去了优质的读书资源,被迫上掉死在族中祠堂的门前。
骆阳畦倒是没死,可如今和死了也没有什么区别,人都是恍恍惚惚的。”
陆文惊讶的说道:“为何会如此,他们一个十八,一个十七,在等一届就是了。”
戴申带上了惋惜的神色,解释道:“他们能考中解元卷,自身也是骄傲自得,一朝跌落神坛,不是谁都能承受得起。”
戴申见陆文要说话,示意他先听自己说完,“不说唐彬,就说骆阳畦,有前例摆在那里,为何他还下场,定是自信心性坚定,即便被抽了卷子,也不会一蹶不振。
可你看看,下场如何,事前做再多的准备,也不及身处其境感受来得深切,老夫劝你不要飞蛾扑火。”
陆文沉思了片刻,还是摇头说道,“学生有必须科举的理由,并非只想试试而已,离明年科举还有一年的时间,在这之间,学生不会放过任何成名的机会,只要有绝对的实力,即便是殿试,还是值得一试的。”
陆文这些心急除了姐姐陆芸娘和心上人苏悦娘这些外因,还有一点自身的原因。
最近他头有些隐隐作痛,没告诉陆子轩和苏悦娘,他偷偷去校医那里把了脉。
校医说他思虑太多,又常常睡不好,长久以往对身体有碍,头痛就是最好的证据,于是给他开了一堆中药。陆文都没有喝,
陆文明白还是因为陆芸娘的事,她已经离开六年了,陆文只要想着她现在在哪里受着苦,心里就沉甸甸的。
平时看书写文章还好,因为要思路清晰,注意力不容易分散,可晚上睡觉时却是思考人生的时候,难眠会想到心存愧疚的陆芸娘。
戴申见陆文死不松口,觉得他不喜欢陆文是有原因的,作为一个夫子,对不能掌控的学生,始终是提着一颗心,就怕陆文哪天做出有辱青山书院的事情来。
第二天上课的时候,苏悦娘却没有来,只是让韩愈原告诉陆文,说不太舒服,要休息几天。
韩愈原并没有见到苏悦娘,只是下人来告诉他,“叔爷爷还让我告诉你,说戴夫子已经去找过他了,让你下次休沐时回刺史府一趟,说是有事和你商议。”
陆文点头回答:“多谢韩兄,休沐后在与韩兄一道同行。”
韩愈原很有涵养的笑道,“上次刺杀你的刺客还没有找到,叔爷爷不会放心的,届时会让侍卫来接你。”
说完事情,本该走的韩愈原却犹豫的看着陆文,脸上也闪现了一丝不自在,好似有事不好意思说。
陆文和韩愈原因为韩修贤的事情本该走的比较近,只是也许两人的性格不合,平时只是点头之交,韩愈原应该也没什么私事与陆文说才是。
韩愈原当然没有私事和陆文说了,只是韩修贤却让他问陆文很隐私的私事,韩愈原现在都是吃住韩修贤的,不可能不办点事情,他咬咬牙,说道:“此事本不该我来问,只是叔爷爷没有女眷,他也不好亲自问苏表妹,便让我来问你,苏表妹回去后行为很反常,你们私下没做什么逾矩的事吧?”
陆文惊讶的看着韩愈原,他和苏悦娘不是在上课,就是各自做各自的事情,哪里能做什么逾矩的事,突然,陆文就明白了,肯定是苏悦娘不舒服,然后韩修贤怀疑他对苏悦娘做了什么不能婚前做的事情,陆文真心喊冤,他和苏悦娘还没相互表白呢,手都没牵过,哪里能做别的。
陆文看着韩愈原不好意思,他反倒是镇静了下来,“韩兄说逾矩是指何事,我与檀越不是在上课,就是在书院的角落里看书作画,书院的学子来来往往,大家都看得到。”
韩愈原当时听到韩修贤请求的事情,也是愣在当场,直说不可能,现在有人想杀陆文,他没有调遣过侍卫,那就是没有出过书院。
书院都是男的,住宿的居所也都是男的,陆文不可能带苏悦娘回住所,可韩修贤却坚持问问陆文。
方才韩愈原说苏悦娘不舒服时,陆文还以为苏悦娘是女孩子的那几天,看来应该不是,后日就休沐了,苏悦娘这几天应该不会回来上课。
到时候不如带她去游玩,本来约好一起去登高望远,也没有去呢!
到中午的时候,戴申果然带上了好多学子的文章把众人聚集到了侯月室,打算在这里宣布昨天定下的事,书院里很少发生这样热闹的事情,好多学子闻讯都过来看热闹。
陆文看到站在斜对面的魏易,心里只是在想,怎么接近他才好,若是两人能成为好友,进而结识到他的叔爷爷魏蟠,不就可以打听到陆芸娘的下落了吗。
而且陆文已经查过了,魏蟠官途恒通,如今在京城任工部侍郎,工部虽然没有其他五部油水多,但人家也是正经一个部司的副职,绝对是很厉害的人了。
而当年的刺史白世伦却在幽州殉职了,所以想找到陆芸娘的下落,这世上,怕是只有魏蟠知道。
魏易已经年过二十,明年一定会参加科举,若是有幸能一起过了乡试,届时到京城参加会试,说不定就可以找魏蟠询问一二,若是有魏易说情几句,能找回陆芸娘的几率就高了。
戴申四处看了看,见昨天闹事的几个带头人都到齐了,便站到讲台上,对着陆文等学子说道:“昨天受邀学子们做一回不设论题的点评人,这样的点评人虽然名不副实。
但老夫还是接了这份差事,到今天早上为止,一共是十六位学子上交了策论,若是老夫没记错,昨日浩浩荡荡一大群人去找陆子文讨教的可不止十六位。
虽说文会比拼策论,也不是在场的人都会参加,只是昨天可是所有人答应会应陆子文的请求参加比拼的,虽然失望,此时也于事无补,昨天老夫就说过,今日就点出头名,既然只有十六人,那便从这十六人之中比出头名。”
在场的魏易见到陆文莫名其妙的看了自己好几眼,心里惊异,难道陆文记恨他不成。
不过魏易也没多放在心上,虽然陆文现在搭上了苏檀越,更是拜入韩修贤的门下,但他本身还是一个小族子弟,他拥有的这些不过是水中泡沫。
现在还有水,泡沫不会破碎,待他不能有所回报时,这些关系将不会在牢靠,可不像自己是官宦人家出身,族中可是有好几个人在做官。
就在魏易衡量陆文和他的差异,却听到戴申拿出一篇策论,抑扬顿挫的念了起来,魏易听到策论的内容,心中也是一惊。
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缜密,从未有人提过,虽然论据都是设想,但并不算空谈,难道是隐隐稳坐青山书院第一才子的齐闫狄作的吗?
戴申读完才说道:“老夫以为这样范围极广的论题,怕是没有人能答得好,没想到却有让人眼前一亮,又豁然惊奇的策论,看过这篇答卷之后,老夫在看别的答卷,犹如小儿之作,所以老夫定这篇答卷者为头名,此篇策论乃陆子文所写。”
齐闫狄双手已经握紧,若是一般比试输了,齐闫狄还能忍下被人逼下神坛的窘境,只是戴申却说,读过陆文的策论后,其他人的答卷犹如小儿之作,那小儿之作里就有他的一份。
不止齐闫狄,穆正,潘聪等人都交了答卷,不管是谁,即便气量在大,也是难堪不已。
可惜还有更难堪的事情,戴申不仅批其他十五人的答卷为小儿之作,还当众分发答卷。
戴申是夫子,人家喊名字,即便在怎么愤懑,谁都要上前去接自己的策论。
戴申一点都没有过分的自觉,还嘱咐道:“仗着有几分才名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今日算是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了吧,陆子文不仅机关数术方面有深厚的造诣,更是出口成章。
入学考教时自比先人,敢七步成诗,至于科举重中之重的策论,人家也不止这一篇分工论开阔视角思维,徐州改稻为桑的国策,朝廷更是借鉴了他在青州知汇楼写的策论。
别整日骄傲自满,多向人家学学,人家如此少年天才,每天还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藏书阁抄录历年的科试答卷,至于为何,你们都下去想想吧!”
陆文对戴申的话真是说什么也不是,连在他身边的陆子轩也皱着眉头疑惑道,“你昨晚不是和我说,与戴夫子把话说开了吗,我怎么看他好似对你更是便本加利了,他这么当着大家的面夸赞你,还把其他学子贬低得如此一文不值,日后你怕是没有什么好日子过了。”
陆文看着四周聚集在他身上狠毒的目光,顿时冷笑连连,看来顶撞夫子的事情,他始终是要做的。
陆文拍了拍陆子轩的肩膀,走到戴申的面前做了一个揖,说道:“夫子如此夸赞学生,不知可否让学生说几句话?”
刚刚陆子轩是被陆文拍肩膀的举动弄懵了,见他走到戴申面前,才一阵后悔,若说这世上谁了解陆文,除了武氏,肯定是同窗多年的陆子轩。
陆文的性子可不算好,在族学的时候能把挤兑他的堂兄弟们,坑得说不出一句反驳的话来。
可戴申却不是阅历浅薄的陆家子弟,到时候谁坑谁还不一定呢!
作者有话说:
今天早点,,明天尽量争取在早点,么么哒~(^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