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第23章

  庙里门窗未动,赵德喜想不明白人是怎么从自己眼皮子底下飞出去的。

  赵德喜被他摆了一道,慌了一瞬之后,反倒不急了。

  他双手揣进袍袖里,顶着瓢泼的雨,道:“谢大人,我知道拦不住你,但好话赖话我都说尽了,利弊权衡我也同你讲了,你还是非去不可,其中苦果也得你自己受着。”

  芙蕖陡然意识到,他们此行去的北境并不是个好地方。

  不破不立。

  相对于铁桶一般的燕京城,北境无疑是破局的上策之选。

  可对于谢慈自己而言呢。

  北境埋葬的秘密到底能给他带来什么?

  他们一路逆着风雨北行。

  赵德喜的人果然没有再紧追不舍。

  芙蕖几番扭头,越过谢慈的肩头回望。

  谢慈按了一下她的肩膀,道:“放心,他替皇上带的话已经到了,不会再紧追不舍。”

  芙蕖问:“皇帝为何要他千里迢迢追上来,警告你那么一句?”

  谢慈随口道:“闲的吧。”

  他不肯说,芙蕖只好拧着眉头自己较劲。

  雨过天晴,他们沿路找了家客栈,换下一身湿透了的衣裳,芙蕖忽然惊觉这一路上格外安静,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拦和追杀。

  芙蕖换了衣裳倚在窗下,后知后觉的想起一件事__她好像是把纪嵘给忘了。

  破庙门口,纪嵘追着银花照夜楼的杀手往山上去,便彻底没了消息,也不知现在情况怎样了。

  芙蕖到隔壁敲谢慈的房门。

  谢慈屋内没有回应便等同于默许,芙蕖推门进去,环顾屋里没有人,手指挑开床上的帷幔,才见谢慈正躺在木枕上发呆,不知在想什么。

  他的状态看在芙蕖的眼里,就是最好的安抚。

  可见纪嵘他们应该无恙,否则他不会如此放松。

  芙蕖靠在床架子上,一句话也不说,就这么静静地看着他。

  谢慈一偏头,对她说:“等到了北境就安全了,银花照夜楼纵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往军营里闯。”

  芙蕖立时抓住他话中的重点:“你要住军营?”

  谢慈道:“北境有谢家军的旧部,你不是已经听那阉狗说了?”

  芙蕖道:“谢老侯爷当年在北境扬名立万的故事我还是听说过的。”

  谢慈:“但他凯旋归京的那日,却在长亭外被卸了兵权,浴血得胜一身是伤的兵卒们连燕京城的大门都没摸到,蹲在雪地里用冷水泡了几口馍,便被撵回了北境戍边,他们甚至连家人都来不及一见。”

  芙蕖头一回听说这段隐秘的过往,简直不是一句离谱就能形容的。她眼睛里充满了迷惑:“先帝竟多疑至此么?”

  谢慈道:“他是个皇帝,你不能对他抱有太多的期望。”

  芙蕖静下心来细品,总觉得他这句话指的不仅仅是先帝。

  她说:“谢老侯爷当时想必失望至极。”

  谢慈道:“我爹随军一起回了北境,弃了燕京城的荣华富贵,甘愿在北境熬着漫无边际的冬,啃那冰冷生硬雪碴子。他在边陲遇见了一位医女,情投意合,迎娶了她做妻子,成亲两年诞下了一个女儿,也就是我那长姐,如今的太妃。”

  听着像是一个故事的开局,芙蕖不催促,静静等着他继续讲。

  谢慈却不说了,转而问她:“你累不累?”

  芙蕖莫名其妙:“我累什么?”

  谢慈撑起身体往里挪了一寸,让出一半的枕头。

  芙蕖低头一哂,和衣躺了上去,与他并肩而卧。

  两个人乌黑的头发叠在了一起,乍一看竟分不出你我。芙蕖扭头嗅了嗅,他刚沐浴完,身上源自于凤髓的味道已消失得干干净净,只有一股清苦的药草香,闻起来很是提神醒脑。

  他难得有像个人的时候。

  真好啊。

  芙蕖问:“然后呢,继续讲啊。”

  谢慈心情不错,顺着她的意,道:北鄂第二次举兵来犯的时候,依旧是我爹守在前线,他再次上战场卖命,但宫里太后的懿旨传往北境,将他的妻女接到了燕京。”

  芙蕖:“人质。”

  谢慈:“没错。”

  将军在外马革裹尸,家人却被掌权者扣押在手下,两地分隔。

  谢慈说:“那一仗,我们又打赢了,但捷报传回京的当天夜里,我爹的原配夫人遭了刺杀,死在侯府里。”

  芙蕖再次目瞪口呆,不知该说什么,她觉得谢老侯爷实在是可怜。

  芙蕖回想起记忆中那位老侯爷的样子,须髯若神,兰芝玉树,称得上是个很有风骨的长辈。若是不刻意去了解他的生平,很难想象他年轻时竟然是个声名赫赫的武将。

  可那些事情发生的时候,谢慈都还没有出生,他是从何处得知那段往事的?

  自己查的?还是谢老侯爷亲口所述?

  谢慈似乎明白她在想什么,道:“当然是我自己查的,我父亲将那两次彪炳的战功视为一生的污点,谁提就要翻脸的。”

  芙蕖道:“难怪,换成谁都不能甘心受到这样的对待。”

  谢慈继续道:“又过了几年,我父亲忽然想要个儿子,于是他看上了我的母亲。我母亲是苏州商户家的女儿,姿容无双,他托当地媒人上门求娶,一次不成,便来两次,两次不成,便三次。直到第五次的时候,我母亲终于被他的诚意打动,应允了这门亲事。”

  可谢慈的母亲在扬州的寺里落发出家,事情做得非常决绝,彻底断了尘缘。

  芙蕖问:“后来是又出了什么事情么?”

  谢慈答道:“我说了,我父亲一心只想要个儿子,他求娶我母亲的初衷,也是为了借她的肚子生儿子。我母亲第一胎是个女儿,刚落地便被我爹亲手溺死在池塘里。我母亲差点疯了。我爹把她关在房间里,在她养好了身体之后,日日强迫,直到有一天,她再次怀孕,生下了我,她才得以真正解脱。”

  芙蕖方才还在可怜谢老侯爷。

  那裹在青袍之下仙风道骨的身姿,怎么也无法和畜生联系到一起。

  可人心就是这么的诡异。

  芙蕖喃喃道:“我想不通……”

  她想不通些侯爷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事。

  谢慈侧头望着她,很平静的说:“因为他要复仇,他需要一个儿子,将来帮他搅乱这个天下,将大燕朝的皇室一锅端了送进地狱里见鬼。”

  他也是个工具。

  血脉至亲在他身上就是个笑话。

  他的父亲从未将他当成儿子看待。

  他的母亲视他为耻辱。

  他的存在,是她被困在谢府的院中,日日夜夜遭受身心强i暴的证据。

  芙蕖觉得他比自己还要更惨。

  至少芙蕖还能从自己那少的可怜的回忆中,挖出有关父母温情的点滴。

  谢慈是真的什么都没有。

  芙蕖从床榻上坐起来,转身对着谢慈,伸手摸了摸他的脸。

  谢慈不躲不避:“你从来不知道他养你是为了什么吧?”

  芙蕖摇头:“我不在意。”她说:“我只替你办事,听你的吩咐。你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谢慈把她的手从自己脸上捉下来:“花言巧语。”

  芙蕖急着辩解:“我是说真的。”

  谢慈道:“你是谢家人。”

  芙蕖:“我是你的人。”

  她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难怪她每次提起自己是谢家人,都惹得谢慈十分不快。

  一个“谢”氏是他一生的枷锁,他从出生起就困在其中,不得解脱。

  其实她知道,谢老侯爷最初养她们的目的不简单。但那又如何呢,芙蕖的命是谢慈捞回来的,只要谢慈在一日,她就做一日的谢家刀,不问生死,不问缘由。

  谢老侯爷送芙蕖入局,为的是拿到太平赌坊的账簿,撼动整个王朝的根基。

  但谢慈接手谢家之后,似乎并不打算承其父的遗志,他有自己的想法。

  “我那爹将他的旧部都留在了北境,其实算是留给我的。所以我离京往北走,京里有很多人都坐不住了。”

  不止陈王党羽。

  首先觉到害怕的就是羽翼渐丰的皇帝,还有那些时时刻刻盯着他恨不能参死他的言官文臣。

  他私自抗旨离京事小,到了北境和谢家旧部接上了头才是灭顶的大事。

  朝堂上的那些贪得肥头大耳的杂碎,不见得有多么忠君爱国,但他们一定不希望大燕朝就此覆灭,落的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芙蕖静默了片刻,道:“你说,我们这岌岌可危的王朝还有的救么?”

  谢慈道:“救不了就塌了吧,总之,尽力了。”

  芙蕖还有一事的疑问:“先帝爷给了你滔天的权势,可他从你身上取走了什么?”

  谢慈揉捏着她的手指,说:“他什么也拿不走,因为我什么也没有。”

  __即使先帝命人暗杀了他的父亲,挑唆了他的长姐,还给小皇帝留下秘旨,等将来荡平朝局之后务必不能留他的命。

  可他却浑身不痛不痒。

  无所谓拿走不拿走,反正都不是他的,他一生孤寡而来,曾一度很困惑自己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或是为了完成一件事,或是为了遇见一个人。但念过了,也就忘了。

  谢慈生抗一次凤髓发作,体力和精力都已经绷到了极限。

  他需要休息。

  有芙蕖守在身边,他心怀警惕,但整个人很放松。

  芙蕖帮他搭上了薄被,抱着双膝蜷缩在一侧,难以入眠。

  北境的一切还是未知。

  谢老侯爷留下的旧部未必容易收拢,那都是受尽了委屈的人,万一见了谢慈,要求他起兵反叛可怎么办?

  北境山高皇帝远的,陈王世子在此地屠尽三个村子的百姓,都能将消息瞒天过海,万一谢慈不从,被人直接做死在北境怎么办?

  芙蕖在黑暗中,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手机上看
第23章

  庙里门窗未动,赵德喜想不明白人是怎么从自己眼皮子底下飞出去的。

  赵德喜被他摆了一道,慌了一瞬之后,反倒不急了。

  他双手揣进袍袖里,顶着瓢泼的雨,道:“谢大人,我知道拦不住你,但好话赖话我都说尽了,利弊权衡我也同你讲了,你还是非去不可,其中苦果也得你自己受着。”

  芙蕖陡然意识到,他们此行去的北境并不是个好地方。

  不破不立。

  相对于铁桶一般的燕京城,北境无疑是破局的上策之选。

  可对于谢慈自己而言呢。

  北境埋葬的秘密到底能给他带来什么?

  他们一路逆着风雨北行。

  赵德喜的人果然没有再紧追不舍。

  芙蕖几番扭头,越过谢慈的肩头回望。

  谢慈按了一下她的肩膀,道:“放心,他替皇上带的话已经到了,不会再紧追不舍。”

  芙蕖问:“皇帝为何要他千里迢迢追上来,警告你那么一句?”

  谢慈随口道:“闲的吧。”

  他不肯说,芙蕖只好拧着眉头自己较劲。

  雨过天晴,他们沿路找了家客栈,换下一身湿透了的衣裳,芙蕖忽然惊觉这一路上格外安静,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拦和追杀。

  芙蕖换了衣裳倚在窗下,后知后觉的想起一件事__她好像是把纪嵘给忘了。

  破庙门口,纪嵘追着银花照夜楼的杀手往山上去,便彻底没了消息,也不知现在情况怎样了。

  芙蕖到隔壁敲谢慈的房门。

  谢慈屋内没有回应便等同于默许,芙蕖推门进去,环顾屋里没有人,手指挑开床上的帷幔,才见谢慈正躺在木枕上发呆,不知在想什么。

  他的状态看在芙蕖的眼里,就是最好的安抚。

  可见纪嵘他们应该无恙,否则他不会如此放松。

  芙蕖靠在床架子上,一句话也不说,就这么静静地看着他。

  谢慈一偏头,对她说:“等到了北境就安全了,银花照夜楼纵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往军营里闯。”

  芙蕖立时抓住他话中的重点:“你要住军营?”

  谢慈道:“北境有谢家军的旧部,你不是已经听那阉狗说了?”

  芙蕖道:“谢老侯爷当年在北境扬名立万的故事我还是听说过的。”

  谢慈:“但他凯旋归京的那日,却在长亭外被卸了兵权,浴血得胜一身是伤的兵卒们连燕京城的大门都没摸到,蹲在雪地里用冷水泡了几口馍,便被撵回了北境戍边,他们甚至连家人都来不及一见。”

  芙蕖头一回听说这段隐秘的过往,简直不是一句离谱就能形容的。她眼睛里充满了迷惑:“先帝竟多疑至此么?”

  谢慈道:“他是个皇帝,你不能对他抱有太多的期望。”

  芙蕖静下心来细品,总觉得他这句话指的不仅仅是先帝。

  她说:“谢老侯爷当时想必失望至极。”

  谢慈道:“我爹随军一起回了北境,弃了燕京城的荣华富贵,甘愿在北境熬着漫无边际的冬,啃那冰冷生硬雪碴子。他在边陲遇见了一位医女,情投意合,迎娶了她做妻子,成亲两年诞下了一个女儿,也就是我那长姐,如今的太妃。”

  听着像是一个故事的开局,芙蕖不催促,静静等着他继续讲。

  谢慈却不说了,转而问她:“你累不累?”

  芙蕖莫名其妙:“我累什么?”

  谢慈撑起身体往里挪了一寸,让出一半的枕头。

  芙蕖低头一哂,和衣躺了上去,与他并肩而卧。

  两个人乌黑的头发叠在了一起,乍一看竟分不出你我。芙蕖扭头嗅了嗅,他刚沐浴完,身上源自于凤髓的味道已消失得干干净净,只有一股清苦的药草香,闻起来很是提神醒脑。

  他难得有像个人的时候。

  真好啊。

  芙蕖问:“然后呢,继续讲啊。”

  谢慈心情不错,顺着她的意,道:北鄂第二次举兵来犯的时候,依旧是我爹守在前线,他再次上战场卖命,但宫里太后的懿旨传往北境,将他的妻女接到了燕京。”

  芙蕖:“人质。”

  谢慈:“没错。”

  将军在外马革裹尸,家人却被掌权者扣押在手下,两地分隔。

  谢慈说:“那一仗,我们又打赢了,但捷报传回京的当天夜里,我爹的原配夫人遭了刺杀,死在侯府里。”

  芙蕖再次目瞪口呆,不知该说什么,她觉得谢老侯爷实在是可怜。

  芙蕖回想起记忆中那位老侯爷的样子,须髯若神,兰芝玉树,称得上是个很有风骨的长辈。若是不刻意去了解他的生平,很难想象他年轻时竟然是个声名赫赫的武将。

  可那些事情发生的时候,谢慈都还没有出生,他是从何处得知那段往事的?

  自己查的?还是谢老侯爷亲口所述?

  谢慈似乎明白她在想什么,道:“当然是我自己查的,我父亲将那两次彪炳的战功视为一生的污点,谁提就要翻脸的。”

  芙蕖道:“难怪,换成谁都不能甘心受到这样的对待。”

  谢慈继续道:“又过了几年,我父亲忽然想要个儿子,于是他看上了我的母亲。我母亲是苏州商户家的女儿,姿容无双,他托当地媒人上门求娶,一次不成,便来两次,两次不成,便三次。直到第五次的时候,我母亲终于被他的诚意打动,应允了这门亲事。”

  可谢慈的母亲在扬州的寺里落发出家,事情做得非常决绝,彻底断了尘缘。

  芙蕖问:“后来是又出了什么事情么?”

  谢慈答道:“我说了,我父亲一心只想要个儿子,他求娶我母亲的初衷,也是为了借她的肚子生儿子。我母亲第一胎是个女儿,刚落地便被我爹亲手溺死在池塘里。我母亲差点疯了。我爹把她关在房间里,在她养好了身体之后,日日强迫,直到有一天,她再次怀孕,生下了我,她才得以真正解脱。”

  芙蕖方才还在可怜谢老侯爷。

  那裹在青袍之下仙风道骨的身姿,怎么也无法和畜生联系到一起。

  可人心就是这么的诡异。

  芙蕖喃喃道:“我想不通……”

  她想不通些侯爷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事。

  谢慈侧头望着她,很平静的说:“因为他要复仇,他需要一个儿子,将来帮他搅乱这个天下,将大燕朝的皇室一锅端了送进地狱里见鬼。”

  他也是个工具。

  血脉至亲在他身上就是个笑话。

  他的父亲从未将他当成儿子看待。

  他的母亲视他为耻辱。

  他的存在,是她被困在谢府的院中,日日夜夜遭受身心强i暴的证据。

  芙蕖觉得他比自己还要更惨。

  至少芙蕖还能从自己那少的可怜的回忆中,挖出有关父母温情的点滴。

  谢慈是真的什么都没有。

  芙蕖从床榻上坐起来,转身对着谢慈,伸手摸了摸他的脸。

  谢慈不躲不避:“你从来不知道他养你是为了什么吧?”

  芙蕖摇头:“我不在意。”她说:“我只替你办事,听你的吩咐。你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谢慈把她的手从自己脸上捉下来:“花言巧语。”

  芙蕖急着辩解:“我是说真的。”

  谢慈道:“你是谢家人。”

  芙蕖:“我是你的人。”

  她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难怪她每次提起自己是谢家人,都惹得谢慈十分不快。

  一个“谢”氏是他一生的枷锁,他从出生起就困在其中,不得解脱。

  其实她知道,谢老侯爷最初养她们的目的不简单。但那又如何呢,芙蕖的命是谢慈捞回来的,只要谢慈在一日,她就做一日的谢家刀,不问生死,不问缘由。

  谢老侯爷送芙蕖入局,为的是拿到太平赌坊的账簿,撼动整个王朝的根基。

  但谢慈接手谢家之后,似乎并不打算承其父的遗志,他有自己的想法。

  “我那爹将他的旧部都留在了北境,其实算是留给我的。所以我离京往北走,京里有很多人都坐不住了。”

  不止陈王党羽。

  首先觉到害怕的就是羽翼渐丰的皇帝,还有那些时时刻刻盯着他恨不能参死他的言官文臣。

  他私自抗旨离京事小,到了北境和谢家旧部接上了头才是灭顶的大事。

  朝堂上的那些贪得肥头大耳的杂碎,不见得有多么忠君爱国,但他们一定不希望大燕朝就此覆灭,落的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芙蕖静默了片刻,道:“你说,我们这岌岌可危的王朝还有的救么?”

  谢慈道:“救不了就塌了吧,总之,尽力了。”

  芙蕖还有一事的疑问:“先帝爷给了你滔天的权势,可他从你身上取走了什么?”

  谢慈揉捏着她的手指,说:“他什么也拿不走,因为我什么也没有。”

  __即使先帝命人暗杀了他的父亲,挑唆了他的长姐,还给小皇帝留下秘旨,等将来荡平朝局之后务必不能留他的命。

  可他却浑身不痛不痒。

  无所谓拿走不拿走,反正都不是他的,他一生孤寡而来,曾一度很困惑自己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或是为了完成一件事,或是为了遇见一个人。但念过了,也就忘了。

  谢慈生抗一次凤髓发作,体力和精力都已经绷到了极限。

  他需要休息。

  有芙蕖守在身边,他心怀警惕,但整个人很放松。

  芙蕖帮他搭上了薄被,抱着双膝蜷缩在一侧,难以入眠。

  北境的一切还是未知。

  谢老侯爷留下的旧部未必容易收拢,那都是受尽了委屈的人,万一见了谢慈,要求他起兵反叛可怎么办?

  北境山高皇帝远的,陈王世子在此地屠尽三个村子的百姓,都能将消息瞒天过海,万一谢慈不从,被人直接做死在北境怎么办?

  芙蕖在黑暗中,忍不住打了个哆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