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第115章

  直接参与逼宫造反的官员共有一十七位,在城防营魏提督伏诛后,他们曾一度作鸟兽散,想给自己谋条活路,但都被张殿海堵死在宫里了。

  人现在都跪在殿外,至于该如何处置,谢慈道:“问问我们的仁君陛下吧。”

  皇上闻言心里一震,谢慈的那双眼睛仿佛能洞穿一切,他的目光所及,没有什么秘密能逃开他的审视。

  张殿海谏言:“皇上,犯上者若不严惩,此后难说是否还有效法者。倘若人人都可为了一己之私,随意纠集人马杀入皇城,我们大燕朝为人君为人臣者,可都颜面无存了。”

  皇上:“谢先生……”

  谢慈在皇上的注视中,略一倾身,一语未发,甚至连句告辞的话都没有,转身离开。

  张殿海有些奇怪的在他的去路上拦了一下,低声问道:“次辅大人,这事儿您不管了?”

  实在非同寻常,以往,像这种事情都是谢慈一力主张严办的。

  谢慈在他的阻拦下,停住了脚步,说道:“皇上自登基以来,我擅作主张处理了太多的事,皇上已经大了,按照皇上自己的意愿办吧,按理说,此事有一半因我而起,我也该避嫌。”

  谢慈难得与人解释这么多话。

  身为同僚,张殿海一时有些受宠若惊。

  粘稠的血沿着从汉白玉栏杆的缝隙处流淌出去,从高处形成了滴血的幕帘。

  皇上从位置上站起,追出了几步,他心里十分不安,好似有一种预感,消失在那血色黄昏下的人不会再回头了。

  而芙蕖不远不近不声不响的坠在他身后,在殿前拉下两道影子。

  皇上没有理会张殿海的谏言,也没有理会其他静候在下面的人,他沉默了一会儿,猝然起身,快步追了出去。

  张殿海:“皇上,您这……”

  皇上追出了朝晖殿外,入眼却是铺在琉璃瓦上的绚烂落霞,皇上提高了声音:“先生!”

  谢慈倒是回头看了他一眼,道:“皇上还有何吩咐。”

  皇上张了张嘴,不再将自己藏在虚伪的情绪下,所有的不安和怯意都露在眼睛里,他伸手去搭谢慈的手臂:“学生知错了……先生您要去哪儿?”

  别说在场的其他人了。

  就连芙蕖也是一头雾水。

  谢慈和皇上在阶前互相僵立了很久,或许这是只有他们彼此才明白的深意。

  谢慈的目光缓缓上挪,盯着皇上头顶的金冠。

  皇上已经快有他高了,再加上这顶冕旒,已经到了要让人仰视的程度。

  ——这是他一手抬举大的孩子,初见时,才到他胸前的位置。

  这个孩子他保护的真好。

  诚如皇上所说,他一心想当个仁君,他登基至今,无论前朝时局如何暗潮汹涌,他手上从未沾过一滴血。

  该死的人都死在谢慈手里。

  所有吃了苦头受了查办的人,都视谢慈为眼中钉,肉中刺。

  皇上是清清白白,干干净净,身上一点戾气也不沾。

  谢慈岂能不知皇上心中噼里啪啦的算盘,他一直想着再等等,等孩子长大了,迟早有不再用他的一天,可眼下的情势是皇上想用他到死。

  谢慈对皇上道:“陛下,臣会死的比您早。”

  是旁人听不懂的意思,只皇上能懂。

  皇上有些勉强的笑:“不会的,我们家有短命的根在,朕的父亲祖父都没活六十,等将来朕有了储君,还得请您当他的老师呢!”

  ……

  皇上不仅想用他到死,还想把他用死。

  谢慈先移开目光,看向满宫的疮痍,说:“皇上及时安排人打扫吧,等血迹干涸,便不好清理了。”

  他走出宫门,看到了守在外面密密麻麻的学子,消息早就传出来了。

  栾深也在等他。

  谢慈环顾那些或天真或热切的目光。

  栾深上前迎了他两步。

  谢慈道:“劳你奔波。”

  栾深苦笑:“能令天下学子降心俯首的本事,我可没有,是季大人今日出山了。”

  谢慈点了点头,然后在下一个瞬间,唇角溢出了暗红的血,毫无预兆的栽了下去。

  栾深心里一慌,伸手接了一半,却见面前一席绯红抢了过来。

  许是那气势太慑人了,栾深下意识松手后退。

  芙蕖撑着谢慈的后肩,目光沉默犀利。

  栾深向一侧等候的下人招手:“我的车!”

  谢慈是被栾深的车送回府里的。

  他双目紧闭,气息也很微弱,几乎摸不着,芙蕖在车上探了几次他的鼻息,最终握紧了他的手,两个人的手一个塞一个冰凉,像两个冰块碰撞在一次,彼此起不到任何安抚的作用。

  谢府门前八盏琉璃灯都落满了灰尘。

  车进了府门,人被抬进了正堂中。

  谢府中下人一时都没能反应过来,唯有吉照和竹安一如往常,烧水煎药得心应手,一点也不耽搁。

  芙蕖蹙眉刚解下床头的帷帐,忽地,安静躺着的人动作极其利索的坐了起来。

  谢慈掀开了身上刚搭的薄被,竹安手中捧着滚热的毛巾,停步在脚踏前,见了此景也端的住,看上去比乍然一惊的芙蕖冷静多了。

  谢慈:“纸、笔。”

  竹安放下毛巾交到芙蕖的手中,转身一张小几端上了踏,笔墨纸砚一应俱全。

  谢慈提笔,写的是折子。

  上书称自己一身沉疴,命不多时,请皇上宽仁,允他乞骸回乡。

  谢慈将笔迹晾干后封了起来,递给下边的人,说:“不急,两日后送至驸马手中,请他替我在大朝会上呈递。”

  芙蕖有些恍惚:“你……要辞官?”

  谢慈“嗯”了一声,说:“要辞。”他拉了芙蕖的手,道:“你今日话格外少。”

  芙蕖被他拉得整个人都伏在了榻上,靠着引枕,一半的帐幔在她身后垂了下来,半遮半掩的挡住了他们的上班身。

  芙蕖说:“我感受到了那种日薄西山的暮气,天要黑了……你众目睽睽之下猝然栽倒,是装的。你说要辞官,是不是意味着一切快要结束了。”

  谢慈勾缠着她的三千青丝:“快了。”

  他说:“皇上不会轻易准奏,必然会拖延一段时日,足够我处理剩下的尾巴了。”

  芙蕖往他的身上靠紧了些,不说话。

  那就意味着,解蛊要准备开始了。

  谢慈手下不知从哪摸出一只糖梅,塞进了芙蕖的嘴里。

  芙蕖齿尖一尝到熟悉的味道,想也不想就叼走了。

  谢慈对她说:“你不懂朝局,不用跟着我一起操心,在府里养着吧,等来年开春,一切就都结束了。”

  芙蕖乖巧的说好。

  谢慈把被子搭在了她的身上。

  芙蕖记不清楚自己是如何睡着的,又是如何陷在一个接一个的梦境中挣扎着难以自拔的。

  总之,次日醒来的时候,昨夜梦中所见基本都记不得了。

  脑子里干干净净,了无痕迹。

  芙蕖晃了晃头,从榻上爬起来,身边早没了谢慈的身影,但她知道,谢慈一定在府中没出去,他是一个沉疴在身要辞官归乡的人,正病着呢,断不会满大街活蹦乱跳的溜达。

  芙蕖披上衣裳,余光瞥见床榻对面一只越窑卧炉,芙蕖盯了那东西一会儿,确定以前没有这东西,上前弯下身嗅了嗅,里面有焚过安神香的味道。

  竹安听她醒了,端着温热的清水进来。

  芙蕖站在卧炉面前,问:“这是做什么的?”

  竹安道:“主子说他头疼闹得睡不好,吩咐属下从库里找出来的,焚了些安神静气的香。”

  芙蕖问:“他昨夜睡得不好?”

  竹安说:“前半夜一直未歇,后半夜点了香,天擦亮的时候才眯了会,左不过两个时辰便又自己醒了。”

  芙蕖喃喃道:“怎么我一点儿也没听见?”

  竹安笑了笑:“闹那么大动静您怎么可能没听见,姑娘你下夜里醒了好几回,可能是陷在梦魇中了,有些恍惚,主子一哄,您便又睡了。”

  可她什么也记不得了。

  芙蕖问:“他现再哪里?”

  竹安:“一早就进了书房,许是在忙,我们也不许靠近,只留了几个亲信在伺候。”

  芙蕖点了点头,心里有数,按下其他的话不提了。

  书房中。

  谢慈面前站着的是从扬州赶回的属下。

  ——“主子。鼓瑟令已彻底没了动静,他仿佛知道我们在查,缩了所有的触角,让人一点痕迹也摸不着。他们不动,便不会有破绽,像个铁壳子一样,搞得我们无处下手。”

  谢慈身上披着厚重的氅衣,在桌案后沉默了片刻,说:“既然缩回去了……也不大好来硬的。想点办法引蛇出洞便是。”

  谢慈显然是已经有了计划,提笔在纸上写下了几行字,封在锦囊中,递了下去,末了,嘱咐了一句:“对了,行事稍微留些分寸,事关鼓瑟令,任何发现都要先回了我再做处置。”

  属下惊诧的看了他一眼。

  前段时间谢慈下令的时候可没这么仁慈,当时的授意是让他们往死了治,甚至连死活都不必顾忌。

  属下甚至能感觉到谢慈此番下令时心中的犹豫和踌躇。

  可真是罕见……

  属下嘴上应了一声:“明白。”

  谢慈挥手向外,示意他们可以离开了。

  他留下几个精锐属下行踪诡谲,来去也不用走门窗,顺着房梁便出去了。

  谢慈的目光落在自己书案前的琉璃罐子上。

  芙蕖从卧房到书房,一路都没受到什么阻拦,她在书房门口站了片刻,左右皆寂,便知谢慈对她的一切是纵容的,伸手推开书房的门,踏进一步,说:“苏秋高自裁前曾提到过那些一直控制着他的爪牙。”

  谢慈搭着扶手,摆弄着精致的琉璃罐子,道:“你记性不错。”

  苏秋高是提过。

  但他已经死了。

  芙蕖的表情欲言又止。

  谢慈问:“你想到了什么?”

  芙蕖喉间滑动,说:“我忽然想起来了,他一直是太平赌坊的常客。”

手机上看
第115章

  直接参与逼宫造反的官员共有一十七位,在城防营魏提督伏诛后,他们曾一度作鸟兽散,想给自己谋条活路,但都被张殿海堵死在宫里了。

  人现在都跪在殿外,至于该如何处置,谢慈道:“问问我们的仁君陛下吧。”

  皇上闻言心里一震,谢慈的那双眼睛仿佛能洞穿一切,他的目光所及,没有什么秘密能逃开他的审视。

  张殿海谏言:“皇上,犯上者若不严惩,此后难说是否还有效法者。倘若人人都可为了一己之私,随意纠集人马杀入皇城,我们大燕朝为人君为人臣者,可都颜面无存了。”

  皇上:“谢先生……”

  谢慈在皇上的注视中,略一倾身,一语未发,甚至连句告辞的话都没有,转身离开。

  张殿海有些奇怪的在他的去路上拦了一下,低声问道:“次辅大人,这事儿您不管了?”

  实在非同寻常,以往,像这种事情都是谢慈一力主张严办的。

  谢慈在他的阻拦下,停住了脚步,说道:“皇上自登基以来,我擅作主张处理了太多的事,皇上已经大了,按照皇上自己的意愿办吧,按理说,此事有一半因我而起,我也该避嫌。”

  谢慈难得与人解释这么多话。

  身为同僚,张殿海一时有些受宠若惊。

  粘稠的血沿着从汉白玉栏杆的缝隙处流淌出去,从高处形成了滴血的幕帘。

  皇上从位置上站起,追出了几步,他心里十分不安,好似有一种预感,消失在那血色黄昏下的人不会再回头了。

  而芙蕖不远不近不声不响的坠在他身后,在殿前拉下两道影子。

  皇上没有理会张殿海的谏言,也没有理会其他静候在下面的人,他沉默了一会儿,猝然起身,快步追了出去。

  张殿海:“皇上,您这……”

  皇上追出了朝晖殿外,入眼却是铺在琉璃瓦上的绚烂落霞,皇上提高了声音:“先生!”

  谢慈倒是回头看了他一眼,道:“皇上还有何吩咐。”

  皇上张了张嘴,不再将自己藏在虚伪的情绪下,所有的不安和怯意都露在眼睛里,他伸手去搭谢慈的手臂:“学生知错了……先生您要去哪儿?”

  别说在场的其他人了。

  就连芙蕖也是一头雾水。

  谢慈和皇上在阶前互相僵立了很久,或许这是只有他们彼此才明白的深意。

  谢慈的目光缓缓上挪,盯着皇上头顶的金冠。

  皇上已经快有他高了,再加上这顶冕旒,已经到了要让人仰视的程度。

  ——这是他一手抬举大的孩子,初见时,才到他胸前的位置。

  这个孩子他保护的真好。

  诚如皇上所说,他一心想当个仁君,他登基至今,无论前朝时局如何暗潮汹涌,他手上从未沾过一滴血。

  该死的人都死在谢慈手里。

  所有吃了苦头受了查办的人,都视谢慈为眼中钉,肉中刺。

  皇上是清清白白,干干净净,身上一点戾气也不沾。

  谢慈岂能不知皇上心中噼里啪啦的算盘,他一直想着再等等,等孩子长大了,迟早有不再用他的一天,可眼下的情势是皇上想用他到死。

  谢慈对皇上道:“陛下,臣会死的比您早。”

  是旁人听不懂的意思,只皇上能懂。

  皇上有些勉强的笑:“不会的,我们家有短命的根在,朕的父亲祖父都没活六十,等将来朕有了储君,还得请您当他的老师呢!”

  ……

  皇上不仅想用他到死,还想把他用死。

  谢慈先移开目光,看向满宫的疮痍,说:“皇上及时安排人打扫吧,等血迹干涸,便不好清理了。”

  他走出宫门,看到了守在外面密密麻麻的学子,消息早就传出来了。

  栾深也在等他。

  谢慈环顾那些或天真或热切的目光。

  栾深上前迎了他两步。

  谢慈道:“劳你奔波。”

  栾深苦笑:“能令天下学子降心俯首的本事,我可没有,是季大人今日出山了。”

  谢慈点了点头,然后在下一个瞬间,唇角溢出了暗红的血,毫无预兆的栽了下去。

  栾深心里一慌,伸手接了一半,却见面前一席绯红抢了过来。

  许是那气势太慑人了,栾深下意识松手后退。

  芙蕖撑着谢慈的后肩,目光沉默犀利。

  栾深向一侧等候的下人招手:“我的车!”

  谢慈是被栾深的车送回府里的。

  他双目紧闭,气息也很微弱,几乎摸不着,芙蕖在车上探了几次他的鼻息,最终握紧了他的手,两个人的手一个塞一个冰凉,像两个冰块碰撞在一次,彼此起不到任何安抚的作用。

  谢府门前八盏琉璃灯都落满了灰尘。

  车进了府门,人被抬进了正堂中。

  谢府中下人一时都没能反应过来,唯有吉照和竹安一如往常,烧水煎药得心应手,一点也不耽搁。

  芙蕖蹙眉刚解下床头的帷帐,忽地,安静躺着的人动作极其利索的坐了起来。

  谢慈掀开了身上刚搭的薄被,竹安手中捧着滚热的毛巾,停步在脚踏前,见了此景也端的住,看上去比乍然一惊的芙蕖冷静多了。

  谢慈:“纸、笔。”

  竹安放下毛巾交到芙蕖的手中,转身一张小几端上了踏,笔墨纸砚一应俱全。

  谢慈提笔,写的是折子。

  上书称自己一身沉疴,命不多时,请皇上宽仁,允他乞骸回乡。

  谢慈将笔迹晾干后封了起来,递给下边的人,说:“不急,两日后送至驸马手中,请他替我在大朝会上呈递。”

  芙蕖有些恍惚:“你……要辞官?”

  谢慈“嗯”了一声,说:“要辞。”他拉了芙蕖的手,道:“你今日话格外少。”

  芙蕖被他拉得整个人都伏在了榻上,靠着引枕,一半的帐幔在她身后垂了下来,半遮半掩的挡住了他们的上班身。

  芙蕖说:“我感受到了那种日薄西山的暮气,天要黑了……你众目睽睽之下猝然栽倒,是装的。你说要辞官,是不是意味着一切快要结束了。”

  谢慈勾缠着她的三千青丝:“快了。”

  他说:“皇上不会轻易准奏,必然会拖延一段时日,足够我处理剩下的尾巴了。”

  芙蕖往他的身上靠紧了些,不说话。

  那就意味着,解蛊要准备开始了。

  谢慈手下不知从哪摸出一只糖梅,塞进了芙蕖的嘴里。

  芙蕖齿尖一尝到熟悉的味道,想也不想就叼走了。

  谢慈对她说:“你不懂朝局,不用跟着我一起操心,在府里养着吧,等来年开春,一切就都结束了。”

  芙蕖乖巧的说好。

  谢慈把被子搭在了她的身上。

  芙蕖记不清楚自己是如何睡着的,又是如何陷在一个接一个的梦境中挣扎着难以自拔的。

  总之,次日醒来的时候,昨夜梦中所见基本都记不得了。

  脑子里干干净净,了无痕迹。

  芙蕖晃了晃头,从榻上爬起来,身边早没了谢慈的身影,但她知道,谢慈一定在府中没出去,他是一个沉疴在身要辞官归乡的人,正病着呢,断不会满大街活蹦乱跳的溜达。

  芙蕖披上衣裳,余光瞥见床榻对面一只越窑卧炉,芙蕖盯了那东西一会儿,确定以前没有这东西,上前弯下身嗅了嗅,里面有焚过安神香的味道。

  竹安听她醒了,端着温热的清水进来。

  芙蕖站在卧炉面前,问:“这是做什么的?”

  竹安道:“主子说他头疼闹得睡不好,吩咐属下从库里找出来的,焚了些安神静气的香。”

  芙蕖问:“他昨夜睡得不好?”

  竹安说:“前半夜一直未歇,后半夜点了香,天擦亮的时候才眯了会,左不过两个时辰便又自己醒了。”

  芙蕖喃喃道:“怎么我一点儿也没听见?”

  竹安笑了笑:“闹那么大动静您怎么可能没听见,姑娘你下夜里醒了好几回,可能是陷在梦魇中了,有些恍惚,主子一哄,您便又睡了。”

  可她什么也记不得了。

  芙蕖问:“他现再哪里?”

  竹安:“一早就进了书房,许是在忙,我们也不许靠近,只留了几个亲信在伺候。”

  芙蕖点了点头,心里有数,按下其他的话不提了。

  书房中。

  谢慈面前站着的是从扬州赶回的属下。

  ——“主子。鼓瑟令已彻底没了动静,他仿佛知道我们在查,缩了所有的触角,让人一点痕迹也摸不着。他们不动,便不会有破绽,像个铁壳子一样,搞得我们无处下手。”

  谢慈身上披着厚重的氅衣,在桌案后沉默了片刻,说:“既然缩回去了……也不大好来硬的。想点办法引蛇出洞便是。”

  谢慈显然是已经有了计划,提笔在纸上写下了几行字,封在锦囊中,递了下去,末了,嘱咐了一句:“对了,行事稍微留些分寸,事关鼓瑟令,任何发现都要先回了我再做处置。”

  属下惊诧的看了他一眼。

  前段时间谢慈下令的时候可没这么仁慈,当时的授意是让他们往死了治,甚至连死活都不必顾忌。

  属下甚至能感觉到谢慈此番下令时心中的犹豫和踌躇。

  可真是罕见……

  属下嘴上应了一声:“明白。”

  谢慈挥手向外,示意他们可以离开了。

  他留下几个精锐属下行踪诡谲,来去也不用走门窗,顺着房梁便出去了。

  谢慈的目光落在自己书案前的琉璃罐子上。

  芙蕖从卧房到书房,一路都没受到什么阻拦,她在书房门口站了片刻,左右皆寂,便知谢慈对她的一切是纵容的,伸手推开书房的门,踏进一步,说:“苏秋高自裁前曾提到过那些一直控制着他的爪牙。”

  谢慈搭着扶手,摆弄着精致的琉璃罐子,道:“你记性不错。”

  苏秋高是提过。

  但他已经死了。

  芙蕖的表情欲言又止。

  谢慈问:“你想到了什么?”

  芙蕖喉间滑动,说:“我忽然想起来了,他一直是太平赌坊的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