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太遥远太浩瀚的未知。◎
模联活动过去两个月之后, 就是礼外高一年级的期末考试。
孟韶考完试等成绩的时候,正好赶上弟弟孟希中考出分。
父母给她打电话的时候她正跟许迎雨在礼城百货吃饭,准备待会儿去英语老师说的那家书店找书。
迟淑慧的语气焦急, 电话刚一接通, 劈头就是一句:“韶韶, 今天晚上我跟你爸爸要去杨阿姨家,你还记得怎么走吧。”
孟韶吓了一跳, 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为什么要找杨阿姨?”
迟淑慧叹了口气:“希希考得太差, 我跟你爸爸都觉得是判卷判错了, 准备去找找你杨阿姨, 看她在教育局认不认识人, 能不能给希希查查卷子。”
孟韶一瞬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许迎雨看她的表情一瞬间寡淡下来,在桌子对面向她做口型问怎么了。
孟韶摇摇头, 听见迟淑慧又说:“实在不行,看看你杨阿姨能不能把希希办进礼外借读,就算交点儿钱也行。”
“弟弟跟你们一起来吗?”孟韶问。
迟淑慧理所当然道:“他不来, 他来了也没什么用。”
孟韶手拿着叉子,平日里难得吃一次的披萨现在看起来却不再让人有食欲。
迟淑慧和孟立强的要求连她听了都觉得是强人所难,杨阿姨脸上会摆出怎样冷若冰霜的表情实在容易想到。
她忽然不想再那么听话了。
而电话那端的迟淑慧显然没有意识到她的心理活动:“那就这么定了, 八点的时候你到杨阿姨家楼下等我们。”
说着就要挂断。
“妈妈,”孟韶喊住了她,心一横,把自己的念头说了出来, “我不想去。”
迟淑慧愣住了, 一向乖巧的女儿突然反抗, 她一下子没反应得过来, 还以为自己听错了:“韶韶你说什么?”
话已出口, 孟韶只得硬着头皮重复了一遍:“我不想去。”
手指把叉子攥得很紧。
不等迟淑慧说话,孟韶又说:“这是孟希的事情,要是连他自己都不上心,凭什么要别人帮他收拾烂摊子。”
迟淑慧被孟韶噎了一下。
过了片刻,大约是觉得孟韶不去也没什么影响,她便道:“你不想去就算了,光我跟你爸爸去。”
孟韶握着手机,心想拒绝好像也没那么难。
书店并不难找,就在步行街末尾挂着还比较显眼的招牌,许迎雨留在一楼翻漫画,孟韶走楼梯上了二层。
文学作品类目的书架就在服务柜台旁边,孟韶耐心地一排排找过去,却并没有见到自己想要的那本诗集。
店员看她找得辛苦,问她需不需要帮忙。
孟韶把聂鲁达那本诗集的英文名字打在手机上拿给对方,店员对着输入进电脑里,按下回车查找之后告诉她:“之前进过两本,现在没有库存了,你需要的话我这边登记一下,到货会发短信通知你。”
孟韶给店员留了自己的手机号,下楼去找许迎雨。
许迎雨头也不抬地在看《NANA》的单行本,孟韶也没打扰她,就站在旁边一目十行地浏览书架上放着的书,看到感兴趣的就抽下来翻一翻。
终于许迎雨发现了她:“你找到要买的书了?”
孟韶摇摇头:“没货了,刚留了个手机号,让他们有了之后通知我。”
许迎雨“哦”了声,把看完的漫画放回书架:“那我们去逛街吧,优衣库新出了件联名T恤我想去试试。”
看衣服的时候许迎雨随口问孟韶:“下学期咱们就要分文理科了,你想好选文还是选理了吗?”
孟韶这几天也在纠结这个问题。
选文选理主要看副科成绩怎么样,虽然她在理化生上面花了更多精力,但其实还是偏文的副科学得要更好些。
然而分科之后是要重新分班的,程泊辞选的一定是理科,她说不定有机会跟他在同一个班。
孟韶自己也没考虑清楚,所以最后她只是说:“看这次期末考试成绩吧。”
那天晚上迟淑慧没有再联系孟韶,孟韶知道杨阿姨肯定没有答应帮那个忙。
她不是不希望孟希好,只是觉得假如他自己都没有上进的想法,那别人急也没有用。
两天后出了期末考试成绩,孟韶考了从她进入礼外以来最好的名次,是全班第七名。
从上回期中考试开始迟淑慧就来给她开家长会了,孟韶这次把成绩告诉他们,甚至都还没问,孟立强就主动说:“之前是你妈妈来开家长会,这次爸爸开吧。”
孟韶无所谓谁来开,只说了声:“你们决定就好。”
孟立强来开家长会的那个上午她在宿舍里收拾要带回家的东西,封好行李箱之后看看时间差不多,便去南门附近等待孟立强。
这个时候学校里走读的同学都不在了,从教学楼里涌出来的大部分是来开家长会的家长。不必担心被谁发现,孟韶半路绕去了教师办公楼下的宣传栏。
优秀学生代表那一栏里前几天就换上了新的照片,发成绩那天围了很多人在看,只有孟韶不敢。
原本应该是三十张照片,从高一到高三的年级前十名,但因为高三年级已经高考离校,所以单独给他们做了一张光荣榜,宣传栏里只剩了二十个空位是满的。
高一年段的第一张就是程泊辞。
他穿着平常那套蓝白色的校服,领口微微翻开,露出里面白衬衫的衣领。
或许是拍照的时候不喜欢笑,程泊辞平静地望着镜头,脸上没有太多表情,即便只是一张平面的照片,也看得出他脸部立体的骨骼轮廓。
马上要有一个多月见不到他,假期看上去都没有那样吸引人了。
看周围没人,孟韶拿出手机,偷偷地对着程泊辞的照片拍了一张。
她走到南门的时候孟立强已经在外面等她,看她出来,伸手帮她拉箱子:“你们班主任在家长会上表扬你了,说你是这学期班上进步最大的。”
两个人往公交车站的方向走,孟立强又说:“韶韶你继续努力,爸爸相信你。”
孟韶还未来得及感动,孟立强就叹了口气:“要是你弟弟成绩也有这么好就好了。”
他接下来要说什么,孟韶都猜得到。
无非是在去求杨阿姨的时候碰了怎样的壁,他跟迟淑慧现在有多么束手无策一筹莫展。
明明是盛夏,孟韶心里却涌过一阵寒流。
她不知道,孟立强心里想的真的是孟希成绩也有这么好就好了,还是更优秀的那个是孟希而不是她就好了。
孟韶假装没有听见,一声不吭地拿出手机,插上耳机线塞进了耳朵,用一种温和的方式躲开他向她诉苦:“爸爸我听会儿英语。”
在她选文还是选理的这件事上,迟淑慧和孟立强并没有提供太多意见,事实上整个假期他们都在为孟希的中考四处奔走,可惜小县城的人脉实在难以通到礼外,就算真能办成,接近六位数的借读费也不是他们家负担得起的。
临到开学,迟淑慧不得不给孟希收拾行李,送他去县上的普高。
而孟韶对着自己的期末考试成绩深思熟虑,最终选了文科,许迎雨选理,跟她分开了。
孟韶清楚自己就算幸运跟程泊辞去了同一个班,也不会有什么更多的可能,还不如先将能抓住的东西抓住。
他是太遥远太浩瀚的未知,而她只是普通人,平凡庸常的生活里没有那么多东西可以放弃。
新学期第一天,她按照宣传栏上贴的分科名单,去高二十四班报到。
新班级里只稀稀落落坐了十几个人,孟韶没看到几张熟面孔。
在教室里坐了一会儿,门口陆续有人背着书包进来,其中就有乔歌。
乔歌也看见了孟韶,朝她挥挥手,坐到了她旁边。
“我看年级大榜了,你考得那么好,我还以为你会选理科呢。”乔歌边跟孟韶说话,边抬头看周围的新同学。
看到一个人之后,她忽地喊了起来:“不是吧余天,你是不是走错了,这是文科班。”
孟韶也随着她的视线望过去,惊讶地看到余天也走进了十四班。
她没记错的话,对方上学期还在物理集训队里上课。
“没走错,”余天笑笑,“我来学文,在理科卷不动了。”
乔歌“啧”了声:“年级第一预定了啊这是。”
余天将书包摘下来放在乔歌和孟韶后面的椅子上:“孟韶也来学文?”
孟韶跟他不熟,就只说了声“对”。
余天笑了下:“那我以后英语上有什么不懂的可要问你了。”
客观来讲,去掉理化生三科之后,孟韶觉得肩上的学习压力一下子减轻了很多,许迎雨还是经常来找她跟她一起去食堂吃饭,渐渐又添上了乔歌。
余天那句话不是客气,他真的经常来问她英语,她便也敢于拿一些数学题去向他讨教,对方讲得细致认真,孟韶很快就能明白。
这天课间,余天正给她讲一道函数极限的题目,乔歌上完洗手间回来,在孟韶旁边坐下:“小道消息,程泊辞刚拿了那个全国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的全国特等奖,下午要在报告厅分享经验。”
余天没说什么,接着给孟韶往下讲,圈出一个题干条件,却发现孟韶走神了。
他用笔尖点了点纸面:“孟韶?你还在听吗?”
◎他是太遥远太浩瀚的未知。◎
模联活动过去两个月之后, 就是礼外高一年级的期末考试。
孟韶考完试等成绩的时候,正好赶上弟弟孟希中考出分。
父母给她打电话的时候她正跟许迎雨在礼城百货吃饭,准备待会儿去英语老师说的那家书店找书。
迟淑慧的语气焦急, 电话刚一接通, 劈头就是一句:“韶韶, 今天晚上我跟你爸爸要去杨阿姨家,你还记得怎么走吧。”
孟韶吓了一跳, 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为什么要找杨阿姨?”
迟淑慧叹了口气:“希希考得太差, 我跟你爸爸都觉得是判卷判错了, 准备去找找你杨阿姨, 看她在教育局认不认识人, 能不能给希希查查卷子。”
孟韶一瞬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许迎雨看她的表情一瞬间寡淡下来,在桌子对面向她做口型问怎么了。
孟韶摇摇头, 听见迟淑慧又说:“实在不行,看看你杨阿姨能不能把希希办进礼外借读,就算交点儿钱也行。”
“弟弟跟你们一起来吗?”孟韶问。
迟淑慧理所当然道:“他不来, 他来了也没什么用。”
孟韶手拿着叉子,平日里难得吃一次的披萨现在看起来却不再让人有食欲。
迟淑慧和孟立强的要求连她听了都觉得是强人所难,杨阿姨脸上会摆出怎样冷若冰霜的表情实在容易想到。
她忽然不想再那么听话了。
而电话那端的迟淑慧显然没有意识到她的心理活动:“那就这么定了, 八点的时候你到杨阿姨家楼下等我们。”
说着就要挂断。
“妈妈,”孟韶喊住了她,心一横,把自己的念头说了出来, “我不想去。”
迟淑慧愣住了, 一向乖巧的女儿突然反抗, 她一下子没反应得过来, 还以为自己听错了:“韶韶你说什么?”
话已出口, 孟韶只得硬着头皮重复了一遍:“我不想去。”
手指把叉子攥得很紧。
不等迟淑慧说话,孟韶又说:“这是孟希的事情,要是连他自己都不上心,凭什么要别人帮他收拾烂摊子。”
迟淑慧被孟韶噎了一下。
过了片刻,大约是觉得孟韶不去也没什么影响,她便道:“你不想去就算了,光我跟你爸爸去。”
孟韶握着手机,心想拒绝好像也没那么难。
书店并不难找,就在步行街末尾挂着还比较显眼的招牌,许迎雨留在一楼翻漫画,孟韶走楼梯上了二层。
文学作品类目的书架就在服务柜台旁边,孟韶耐心地一排排找过去,却并没有见到自己想要的那本诗集。
店员看她找得辛苦,问她需不需要帮忙。
孟韶把聂鲁达那本诗集的英文名字打在手机上拿给对方,店员对着输入进电脑里,按下回车查找之后告诉她:“之前进过两本,现在没有库存了,你需要的话我这边登记一下,到货会发短信通知你。”
孟韶给店员留了自己的手机号,下楼去找许迎雨。
许迎雨头也不抬地在看《NANA》的单行本,孟韶也没打扰她,就站在旁边一目十行地浏览书架上放着的书,看到感兴趣的就抽下来翻一翻。
终于许迎雨发现了她:“你找到要买的书了?”
孟韶摇摇头:“没货了,刚留了个手机号,让他们有了之后通知我。”
许迎雨“哦”了声,把看完的漫画放回书架:“那我们去逛街吧,优衣库新出了件联名T恤我想去试试。”
看衣服的时候许迎雨随口问孟韶:“下学期咱们就要分文理科了,你想好选文还是选理了吗?”
孟韶这几天也在纠结这个问题。
选文选理主要看副科成绩怎么样,虽然她在理化生上面花了更多精力,但其实还是偏文的副科学得要更好些。
然而分科之后是要重新分班的,程泊辞选的一定是理科,她说不定有机会跟他在同一个班。
孟韶自己也没考虑清楚,所以最后她只是说:“看这次期末考试成绩吧。”
那天晚上迟淑慧没有再联系孟韶,孟韶知道杨阿姨肯定没有答应帮那个忙。
她不是不希望孟希好,只是觉得假如他自己都没有上进的想法,那别人急也没有用。
两天后出了期末考试成绩,孟韶考了从她进入礼外以来最好的名次,是全班第七名。
从上回期中考试开始迟淑慧就来给她开家长会了,孟韶这次把成绩告诉他们,甚至都还没问,孟立强就主动说:“之前是你妈妈来开家长会,这次爸爸开吧。”
孟韶无所谓谁来开,只说了声:“你们决定就好。”
孟立强来开家长会的那个上午她在宿舍里收拾要带回家的东西,封好行李箱之后看看时间差不多,便去南门附近等待孟立强。
这个时候学校里走读的同学都不在了,从教学楼里涌出来的大部分是来开家长会的家长。不必担心被谁发现,孟韶半路绕去了教师办公楼下的宣传栏。
优秀学生代表那一栏里前几天就换上了新的照片,发成绩那天围了很多人在看,只有孟韶不敢。
原本应该是三十张照片,从高一到高三的年级前十名,但因为高三年级已经高考离校,所以单独给他们做了一张光荣榜,宣传栏里只剩了二十个空位是满的。
高一年段的第一张就是程泊辞。
他穿着平常那套蓝白色的校服,领口微微翻开,露出里面白衬衫的衣领。
或许是拍照的时候不喜欢笑,程泊辞平静地望着镜头,脸上没有太多表情,即便只是一张平面的照片,也看得出他脸部立体的骨骼轮廓。
马上要有一个多月见不到他,假期看上去都没有那样吸引人了。
看周围没人,孟韶拿出手机,偷偷地对着程泊辞的照片拍了一张。
她走到南门的时候孟立强已经在外面等她,看她出来,伸手帮她拉箱子:“你们班主任在家长会上表扬你了,说你是这学期班上进步最大的。”
两个人往公交车站的方向走,孟立强又说:“韶韶你继续努力,爸爸相信你。”
孟韶还未来得及感动,孟立强就叹了口气:“要是你弟弟成绩也有这么好就好了。”
他接下来要说什么,孟韶都猜得到。
无非是在去求杨阿姨的时候碰了怎样的壁,他跟迟淑慧现在有多么束手无策一筹莫展。
明明是盛夏,孟韶心里却涌过一阵寒流。
她不知道,孟立强心里想的真的是孟希成绩也有这么好就好了,还是更优秀的那个是孟希而不是她就好了。
孟韶假装没有听见,一声不吭地拿出手机,插上耳机线塞进了耳朵,用一种温和的方式躲开他向她诉苦:“爸爸我听会儿英语。”
在她选文还是选理的这件事上,迟淑慧和孟立强并没有提供太多意见,事实上整个假期他们都在为孟希的中考四处奔走,可惜小县城的人脉实在难以通到礼外,就算真能办成,接近六位数的借读费也不是他们家负担得起的。
临到开学,迟淑慧不得不给孟希收拾行李,送他去县上的普高。
而孟韶对着自己的期末考试成绩深思熟虑,最终选了文科,许迎雨选理,跟她分开了。
孟韶清楚自己就算幸运跟程泊辞去了同一个班,也不会有什么更多的可能,还不如先将能抓住的东西抓住。
他是太遥远太浩瀚的未知,而她只是普通人,平凡庸常的生活里没有那么多东西可以放弃。
新学期第一天,她按照宣传栏上贴的分科名单,去高二十四班报到。
新班级里只稀稀落落坐了十几个人,孟韶没看到几张熟面孔。
在教室里坐了一会儿,门口陆续有人背着书包进来,其中就有乔歌。
乔歌也看见了孟韶,朝她挥挥手,坐到了她旁边。
“我看年级大榜了,你考得那么好,我还以为你会选理科呢。”乔歌边跟孟韶说话,边抬头看周围的新同学。
看到一个人之后,她忽地喊了起来:“不是吧余天,你是不是走错了,这是文科班。”
孟韶也随着她的视线望过去,惊讶地看到余天也走进了十四班。
她没记错的话,对方上学期还在物理集训队里上课。
“没走错,”余天笑笑,“我来学文,在理科卷不动了。”
乔歌“啧”了声:“年级第一预定了啊这是。”
余天将书包摘下来放在乔歌和孟韶后面的椅子上:“孟韶也来学文?”
孟韶跟他不熟,就只说了声“对”。
余天笑了下:“那我以后英语上有什么不懂的可要问你了。”
客观来讲,去掉理化生三科之后,孟韶觉得肩上的学习压力一下子减轻了很多,许迎雨还是经常来找她跟她一起去食堂吃饭,渐渐又添上了乔歌。
余天那句话不是客气,他真的经常来问她英语,她便也敢于拿一些数学题去向他讨教,对方讲得细致认真,孟韶很快就能明白。
这天课间,余天正给她讲一道函数极限的题目,乔歌上完洗手间回来,在孟韶旁边坐下:“小道消息,程泊辞刚拿了那个全国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的全国特等奖,下午要在报告厅分享经验。”
余天没说什么,接着给孟韶往下讲,圈出一个题干条件,却发现孟韶走神了。
他用笔尖点了点纸面:“孟韶?你还在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