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第65章 下聘

  ◎初遇时◎

  直到要分别时, 虞秋烟才想起今天的正事:“王爷你怎么还真将玉兔送来了虞家?”

  “本王答应过将玉兔送给你。”章启说罢,似觉得不够,又继续补充道, “本王对你从不食言。”

  她听着章启宛如承诺的话,心下有些感动, 转瞬又埋怨道:“我便是往它身上套个马鞍都觉得委屈它了, 它待在虞家的马厩里也是委屈了, 我可养不起它那样的马,你还是领回去吧。”

  “再说了,那日王爷也是为了哄我所以才说出这样的话,不必真的将玉兔送来, 我看那青骢小马就很好……”

  章启认真地看着她:“不是随口说说,你若喜欢, 本王下次教你骑它。”

  他执意如此,虞秋烟最终才折中道:“唔,就当是你替我养着吧。”

  -

  戚鼎一直在肃王的书房前恭候着,见章启远远地行来才急忙迎了上去。

  章启心情不错, 看了眼月头,已近酉时了,难得转头温声道:“时辰不早了,下次不必等本王, 若非急事明日再说。”

  “是。”

  “你近日很忙?”章启抬起步进了书房。

  戚鼎紧随其后:“近日才回京,总归杂事多一些。卑职今日来是收到了术尘的传信,同沼闻山有关……”

  因赐婚一时,章启主动揽了剿匪一事, 原本想着三月后再去不迟, 可如今情况有变, 只怕要当即动身。

  见章启陷入了沉思,戚鼎知他犹豫,沉吟道:“术尘在内同我们里应外合,如今正是好机会。只是沼闻山位于邠州,距离京城三百里有余,这一来一回只怕需要费些时日,婚期…………”。

  章启慢慢将地图卷轴在书桌上展开,用一方镇纸压着,他很快做了决定:“来得及!本王准备将戚九送去虞家,你同戚九常联系,本王届时带人出城。你在京中看好虞府的情况。”

  章启嘱咐完,又补充了一句:“你安排人盯着宋家。”

  宋成毓都成那副样子了想来也不足为惧,戚鼎私下觉得这份差事实在简单,他想起另一桩事。

  “属下看了张大夫出诊虞府的记录,虞小姐幼时落水生了一场病,至于为何落水,张大夫不愿多提,只说是失足……”

  张大夫同虞家的私交甚好,虞府的大病小病常常请他过府查看。

  自宫宴那一日,盛玉英以虞秋烟为饵激怒章启,章启听了盛玉英的话,便下定了决心要查一查虞府,也是机缘巧合才从张大夫处先着了手。

  卷轴地图上,一条长长的江河将大兆的疆域划分开,在江河之下的南边,有一处狭长的州县,是“远洲”。

  章启的记忆从那两个字中陷入到一片郁郁葱葱,荷叶接天的深夏。

  在一片绵延不绝的荷花湖泊中……

  随着采莲人的歌声渐渐远去,闷雷阵阵,雨滴宛如一颗颗晶莹的宝石在苍翠荷叶之间跳动。

  远洲的盛夏,几乎每一日到傍晚都会下一场雨。

  大雨来得快,去得也快,湖水震荡开一圈圈涟漪,纤软的浪头一下一下地抚弄着荷叶的根茎。

  他那时候筋疲力尽,受了重伤,在湖泊岸边的山谷缝隙里彻底倒下,不分昼夜地晕了过去。

  天然倾斜的山石在他身后挡去了骤然降落的雨水。

  他死里逃生,在昏睡了许久后初醒过来时见到了虞秋烟,那时她尚且年幼。

  有水滴到他的脸上,他警惕地挥出手。

  “哗啦——”一声,眼前闪过一片绿油油的光线。

  竟然只是一片荷叶顶。荷叶浓郁的清香漫开。

  他还躺在原地一动不动。

  小女孩趁着他愣神的功夫,俯身拿开被划烂的荷叶,她的手上还擎着一把小小的伞,随着女孩一蹲身,她手上的伞一歪,雨水从伞上簌簌流下。

  ——尽数流到了少年黑漆漆的脸上。

  她笨拙地拿开伞,收起手中的止血散,天真地问:“你活过来了吗?”

  ……

  那是章启第一次见到虞秋烟,在小时候,那时他是一个没有身份的亡命之徒。

  “王爷,属下上次在虞小姐跟前提起过武宁山和远洲。她似乎并非全无记忆……”

  章启幼年被贬去了武宁山。京中得宠的小皇子一朝之间成了被丢弃在武宁山的废子。

  在新皇登基权利更迭之后,武宁山被众人抛之脑后,武宁山上的小皇子一夕之间也成了人尽可欺之人。

  后来,章启机缘巧合逃了出去,武宁山的人为了隐瞒自己的过错将此事瞒了下来。

  章启在外头独自流浪了两年,后来辗转到了一处镖局,拜了镖头为师,他习武的天分便是那时候体现出来的。

  他改头换姓,年纪轻轻跟着镖队走南闯北,那时本以为就要这样过一生。

  若非遇到虞秋烟,他不会认识林老先生,更不可能被识破身份,由无觉大师带回京城。

  章启看着地图上的远洲二字,短暂地陷入到回忆中。

  “虞小姐身体倒无大碍,属下认为并非全然没有恢复记忆的可能——”戚鼎还在继续道。

  章启打断了戚鼎的话:“不必再查此事了。幼时之事不记得也无妨。”

  -

  因是陛下赐婚,成婚的六礼除了两家商定外,还得尊亲王妃的仪制,从圣上跟前过个眼,圣人点了头才开始走流程。

  光是下完聘礼后续的事宜就够虞府忙的。

  小丫鬟在殿外举着扫把说得唾沫横飞:“到底是亲王妃,又是肃王殿下,沙场上杀敌无数,功勋在身呢,这聘礼,足足两百抬呢!”

  “不对,不对,我听门房的人数过是二百二十八抬,吉利!两百抬是个什么数儿,这你就不懂了吧。”另一个小丫鬟道。

  人云亦云,三人成虎。这几日连府内的丫鬟都眼花缭乱地编着聘礼的数,更何况是外人了。

  为了彰显这个“多”字,言语真是愈发夸张,甚至已经有人说肃王府下的聘礼多到了六百抬。

  戚九听着院中人的争辩,默默低着头,有些丧气,问虞秋烟:“小姐,我们王爷的聘礼是不是下少了,不然奴婢回去让他再加四十八,不对不对,得加八十六抬,我今儿还听柴房的说得有二百六十六抬,六六大顺——”

  昨日下聘时,戚鼎就将戚九带了过来。

  虞秋烟一口茶水咽了下去,调侃道:“六六大顺,那也得是六百六十六抬啊。”

  戚九心里那叫一个愁,肃王府能拿出六百六十六抬聘礼吗?

  拿不出来岂不是怪丢人的。

  不过更叫虞秋烟发愁的是婚期,不到百日。

  未免太快了。

  更叫她想不到的是章启他百忙之中还要出京办差……

  虽然这几日她也没见到章启,可自纳征下聘之后,时常有人在耳边提起他,又因着戚九的缘故,虞秋烟也常常能听见王府内的事。

  譬如——

  “府上谈论种何种树木时,嬷嬷说梨花有‘离’字不吉利,王爷却说梨花和月,更为皎白,别有意境。王爷于诗词也甚为精通。”

  “兄长说王爷于排兵布阵十分有天赋,去年回京后陛下便命王爷撰写布阵纪要,肃王爷对编撰文章也颇为在行。”

  “今日回府时,管家说王爷和兄长都去了工部,王爷亲手绘制的图纸……王爷于画艺上也有些造诣。”

  不怪戚九唠叨,管家得知她要来王府时特地赶来,说了好大一通话。

  “女子嫁人离家,难免迷茫。戚九你一定要让王妃对王府心生向往,你既贴身伺候王妃,就要在王妃面前多多提起王爷,绝对不许说什么修罗啊,审讯啊,战场之事的,一定要彰显咱们王爷文雅的一面……”

  赏云听了戚九的话却听得津津乐道,在旁边补充道:“何止啊,王爷还有百步穿杨,以一战百的实力呢,听说王爷先前连夜带兵突剿邻国蛮寇,将那蛮人将领枭首示众……还有,年前画舫生事,王爷也十足神勇,凭借一己之力镇住了整艘船上的人……”

  赏云在旁边每说一件事,戚九的脸色难看一分,只觉得管家交代的事实在是太难了!

  按说,章启的名声在外着实片面了些,若非虞秋烟前世和启言相处过,她也是决然不信章启会是启言。

  因而戚九说的这些虽刻意,但虞秋烟听得却并不觉得夸张。

  “对了,虞小姐你喜欢小山菊吗?小山菊小小的但益处极大,更为适合泡茶入药,其性甘温,清肝养颜……”

  戚九背了一串药理后才收敛了声,低声道,“婢子多话了。不过小姐喜欢小山菊胜过牡丹花吗?”

  虞秋烟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也从没将这两种毫不相干的花拿出来比较过,闻言愣住了,问戚九为何忽然问这个。

  戚九挠挠头,想起管家交代之事,道:“王府角落……啊,不是……若是小姐院外有一处荒地,虞小姐更想种什么花呢?牡丹还是小山菊?”

  虞秋烟记得戚九提过王府近日一直在修缮,心里却隐隐有了猜测,当真顺着戚九的话想了片刻。

  沉吟道:“小山菊罢,花圃过于齐整,牡丹又实在秾丽,反倒失些趣味。”

  “当真?王爷竟然猜对了。”戚九嘀咕了一声。

  “猜对了什么?”虞秋烟疑惑道。

  戚九本还不愿意讲,在虞秋烟的逼问之下才将事情经过大致讲了出来。

  “管家说要在荒地上砌白玉花圃,再挑选名贵的牡丹栽植,可王爷还说你更喜欢野山菊……”

  虞秋烟听完戚九所说的话,心中隐隐有预感——章启对她的了解甚深。

  先前她还当是章启打听过她的喜好,毕竟以他的权势若要查清楚这些实在不是难事。

  可如今看来却并非如此简单,因为就连她自己都没深思过的问题,他都能更早一步给出答案。

  回想起前世的启言,好像也是这样。

  尽管在虞秋烟记忆中他们应当从未见过,可却有一种他们已经认识了很久的感觉。

  她以前从未深想过……

  如今想来,就好像章启也同她一样,守着一个只有自己知道的秘密,一段只有自己知道的经历。

  她的秘密是前世两人共同的经历,那章启呢……

  章启莫非心悦她久矣才对她了解至此!

  这个想出来的答案让她有些脑热。

  戚九眼见着虞秋烟神色古怪,不禁问:“小姐?小姐怎么了,奴婢是不是说错话了?小姐不爱听,奴婢以后再也不讲了……”

  虞秋烟想,她可能,有些想他了。

手机上看
第65章 下聘

  ◎初遇时◎

  直到要分别时, 虞秋烟才想起今天的正事:“王爷你怎么还真将玉兔送来了虞家?”

  “本王答应过将玉兔送给你。”章启说罢,似觉得不够,又继续补充道, “本王对你从不食言。”

  她听着章启宛如承诺的话,心下有些感动, 转瞬又埋怨道:“我便是往它身上套个马鞍都觉得委屈它了, 它待在虞家的马厩里也是委屈了, 我可养不起它那样的马,你还是领回去吧。”

  “再说了,那日王爷也是为了哄我所以才说出这样的话,不必真的将玉兔送来, 我看那青骢小马就很好……”

  章启认真地看着她:“不是随口说说,你若喜欢, 本王下次教你骑它。”

  他执意如此,虞秋烟最终才折中道:“唔,就当是你替我养着吧。”

  -

  戚鼎一直在肃王的书房前恭候着,见章启远远地行来才急忙迎了上去。

  章启心情不错, 看了眼月头,已近酉时了,难得转头温声道:“时辰不早了,下次不必等本王, 若非急事明日再说。”

  “是。”

  “你近日很忙?”章启抬起步进了书房。

  戚鼎紧随其后:“近日才回京,总归杂事多一些。卑职今日来是收到了术尘的传信,同沼闻山有关……”

  因赐婚一时,章启主动揽了剿匪一事, 原本想着三月后再去不迟, 可如今情况有变, 只怕要当即动身。

  见章启陷入了沉思,戚鼎知他犹豫,沉吟道:“术尘在内同我们里应外合,如今正是好机会。只是沼闻山位于邠州,距离京城三百里有余,这一来一回只怕需要费些时日,婚期…………”。

  章启慢慢将地图卷轴在书桌上展开,用一方镇纸压着,他很快做了决定:“来得及!本王准备将戚九送去虞家,你同戚九常联系,本王届时带人出城。你在京中看好虞府的情况。”

  章启嘱咐完,又补充了一句:“你安排人盯着宋家。”

  宋成毓都成那副样子了想来也不足为惧,戚鼎私下觉得这份差事实在简单,他想起另一桩事。

  “属下看了张大夫出诊虞府的记录,虞小姐幼时落水生了一场病,至于为何落水,张大夫不愿多提,只说是失足……”

  张大夫同虞家的私交甚好,虞府的大病小病常常请他过府查看。

  自宫宴那一日,盛玉英以虞秋烟为饵激怒章启,章启听了盛玉英的话,便下定了决心要查一查虞府,也是机缘巧合才从张大夫处先着了手。

  卷轴地图上,一条长长的江河将大兆的疆域划分开,在江河之下的南边,有一处狭长的州县,是“远洲”。

  章启的记忆从那两个字中陷入到一片郁郁葱葱,荷叶接天的深夏。

  在一片绵延不绝的荷花湖泊中……

  随着采莲人的歌声渐渐远去,闷雷阵阵,雨滴宛如一颗颗晶莹的宝石在苍翠荷叶之间跳动。

  远洲的盛夏,几乎每一日到傍晚都会下一场雨。

  大雨来得快,去得也快,湖水震荡开一圈圈涟漪,纤软的浪头一下一下地抚弄着荷叶的根茎。

  他那时候筋疲力尽,受了重伤,在湖泊岸边的山谷缝隙里彻底倒下,不分昼夜地晕了过去。

  天然倾斜的山石在他身后挡去了骤然降落的雨水。

  他死里逃生,在昏睡了许久后初醒过来时见到了虞秋烟,那时她尚且年幼。

  有水滴到他的脸上,他警惕地挥出手。

  “哗啦——”一声,眼前闪过一片绿油油的光线。

  竟然只是一片荷叶顶。荷叶浓郁的清香漫开。

  他还躺在原地一动不动。

  小女孩趁着他愣神的功夫,俯身拿开被划烂的荷叶,她的手上还擎着一把小小的伞,随着女孩一蹲身,她手上的伞一歪,雨水从伞上簌簌流下。

  ——尽数流到了少年黑漆漆的脸上。

  她笨拙地拿开伞,收起手中的止血散,天真地问:“你活过来了吗?”

  ……

  那是章启第一次见到虞秋烟,在小时候,那时他是一个没有身份的亡命之徒。

  “王爷,属下上次在虞小姐跟前提起过武宁山和远洲。她似乎并非全无记忆……”

  章启幼年被贬去了武宁山。京中得宠的小皇子一朝之间成了被丢弃在武宁山的废子。

  在新皇登基权利更迭之后,武宁山被众人抛之脑后,武宁山上的小皇子一夕之间也成了人尽可欺之人。

  后来,章启机缘巧合逃了出去,武宁山的人为了隐瞒自己的过错将此事瞒了下来。

  章启在外头独自流浪了两年,后来辗转到了一处镖局,拜了镖头为师,他习武的天分便是那时候体现出来的。

  他改头换姓,年纪轻轻跟着镖队走南闯北,那时本以为就要这样过一生。

  若非遇到虞秋烟,他不会认识林老先生,更不可能被识破身份,由无觉大师带回京城。

  章启看着地图上的远洲二字,短暂地陷入到回忆中。

  “虞小姐身体倒无大碍,属下认为并非全然没有恢复记忆的可能——”戚鼎还在继续道。

  章启打断了戚鼎的话:“不必再查此事了。幼时之事不记得也无妨。”

  -

  因是陛下赐婚,成婚的六礼除了两家商定外,还得尊亲王妃的仪制,从圣上跟前过个眼,圣人点了头才开始走流程。

  光是下完聘礼后续的事宜就够虞府忙的。

  小丫鬟在殿外举着扫把说得唾沫横飞:“到底是亲王妃,又是肃王殿下,沙场上杀敌无数,功勋在身呢,这聘礼,足足两百抬呢!”

  “不对,不对,我听门房的人数过是二百二十八抬,吉利!两百抬是个什么数儿,这你就不懂了吧。”另一个小丫鬟道。

  人云亦云,三人成虎。这几日连府内的丫鬟都眼花缭乱地编着聘礼的数,更何况是外人了。

  为了彰显这个“多”字,言语真是愈发夸张,甚至已经有人说肃王府下的聘礼多到了六百抬。

  戚九听着院中人的争辩,默默低着头,有些丧气,问虞秋烟:“小姐,我们王爷的聘礼是不是下少了,不然奴婢回去让他再加四十八,不对不对,得加八十六抬,我今儿还听柴房的说得有二百六十六抬,六六大顺——”

  昨日下聘时,戚鼎就将戚九带了过来。

  虞秋烟一口茶水咽了下去,调侃道:“六六大顺,那也得是六百六十六抬啊。”

  戚九心里那叫一个愁,肃王府能拿出六百六十六抬聘礼吗?

  拿不出来岂不是怪丢人的。

  不过更叫虞秋烟发愁的是婚期,不到百日。

  未免太快了。

  更叫她想不到的是章启他百忙之中还要出京办差……

  虽然这几日她也没见到章启,可自纳征下聘之后,时常有人在耳边提起他,又因着戚九的缘故,虞秋烟也常常能听见王府内的事。

  譬如——

  “府上谈论种何种树木时,嬷嬷说梨花有‘离’字不吉利,王爷却说梨花和月,更为皎白,别有意境。王爷于诗词也甚为精通。”

  “兄长说王爷于排兵布阵十分有天赋,去年回京后陛下便命王爷撰写布阵纪要,肃王爷对编撰文章也颇为在行。”

  “今日回府时,管家说王爷和兄长都去了工部,王爷亲手绘制的图纸……王爷于画艺上也有些造诣。”

  不怪戚九唠叨,管家得知她要来王府时特地赶来,说了好大一通话。

  “女子嫁人离家,难免迷茫。戚九你一定要让王妃对王府心生向往,你既贴身伺候王妃,就要在王妃面前多多提起王爷,绝对不许说什么修罗啊,审讯啊,战场之事的,一定要彰显咱们王爷文雅的一面……”

  赏云听了戚九的话却听得津津乐道,在旁边补充道:“何止啊,王爷还有百步穿杨,以一战百的实力呢,听说王爷先前连夜带兵突剿邻国蛮寇,将那蛮人将领枭首示众……还有,年前画舫生事,王爷也十足神勇,凭借一己之力镇住了整艘船上的人……”

  赏云在旁边每说一件事,戚九的脸色难看一分,只觉得管家交代的事实在是太难了!

  按说,章启的名声在外着实片面了些,若非虞秋烟前世和启言相处过,她也是决然不信章启会是启言。

  因而戚九说的这些虽刻意,但虞秋烟听得却并不觉得夸张。

  “对了,虞小姐你喜欢小山菊吗?小山菊小小的但益处极大,更为适合泡茶入药,其性甘温,清肝养颜……”

  戚九背了一串药理后才收敛了声,低声道,“婢子多话了。不过小姐喜欢小山菊胜过牡丹花吗?”

  虞秋烟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也从没将这两种毫不相干的花拿出来比较过,闻言愣住了,问戚九为何忽然问这个。

  戚九挠挠头,想起管家交代之事,道:“王府角落……啊,不是……若是小姐院外有一处荒地,虞小姐更想种什么花呢?牡丹还是小山菊?”

  虞秋烟记得戚九提过王府近日一直在修缮,心里却隐隐有了猜测,当真顺着戚九的话想了片刻。

  沉吟道:“小山菊罢,花圃过于齐整,牡丹又实在秾丽,反倒失些趣味。”

  “当真?王爷竟然猜对了。”戚九嘀咕了一声。

  “猜对了什么?”虞秋烟疑惑道。

  戚九本还不愿意讲,在虞秋烟的逼问之下才将事情经过大致讲了出来。

  “管家说要在荒地上砌白玉花圃,再挑选名贵的牡丹栽植,可王爷还说你更喜欢野山菊……”

  虞秋烟听完戚九所说的话,心中隐隐有预感——章启对她的了解甚深。

  先前她还当是章启打听过她的喜好,毕竟以他的权势若要查清楚这些实在不是难事。

  可如今看来却并非如此简单,因为就连她自己都没深思过的问题,他都能更早一步给出答案。

  回想起前世的启言,好像也是这样。

  尽管在虞秋烟记忆中他们应当从未见过,可却有一种他们已经认识了很久的感觉。

  她以前从未深想过……

  如今想来,就好像章启也同她一样,守着一个只有自己知道的秘密,一段只有自己知道的经历。

  她的秘密是前世两人共同的经历,那章启呢……

  章启莫非心悦她久矣才对她了解至此!

  这个想出来的答案让她有些脑热。

  戚九眼见着虞秋烟神色古怪,不禁问:“小姐?小姐怎么了,奴婢是不是说错话了?小姐不爱听,奴婢以后再也不讲了……”

  虞秋烟想,她可能,有些想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