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实验班的课程以紧张快速闻名,但对于芝芝来说,知识点都是旧的,温故比知新容易得多,所以她的生活节奏反而一下子放缓了。
她按照老师的进度学习着,顺便重新思考一下自己到底想做什么。
可是没有头绪。
不过没关系,她有一盏blgblg的明灯。
庄家明同学上辈子是人生赢家,她觉得可以参考下,如果合适的话,可以直接偷懒照搬。
但两人坐得远,课间人又多,芝芝等了两天才找到机会。
体育课上,大家花了半节课学完了跑步的姿势,剩下的20分钟便是自由活动。男生们兴致勃勃地抢了篮球,叫庄家明一块儿去。
芝芝截胡了:“班长借我下。”
男生们露出不怀好意的表情,起哄说:“找班长干嘛啊?”
“谈人生。”芝芝随口说。
于是他们更兴奋了,搭着庄家明的肩膀,意味深长地咬字:“人生啊……”
芝芝“噫”了声,直言不讳道:“你们这是啥语气,以为我要表白?我傻了吗?去去,别妨碍我,我有正经事。”
破解暧昧最好的办法就是打直球,她自己戳破了“表白”两个字,一切魑魅魍魉无所遁形,反而是男生们不好意思起来,顾左言他:“班长,我们等你啊。”
“不用了,你们打吧。”庄家明摇了摇头,率先走到了活动室旁边的楼道里。
芝芝跟了过去,嘟囔道:“说个正经事,搞得演恶作剧之吻一样。”
庄家明扭头看看她,莫名好笑。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就有点微妙了,谈恋爱三个字是某个刺激的禁忌,忌惮又向往,沉默又张扬,他收到过很多情书,也面对过很多次的打趣。
然而,再多的次数也无法习惯,每次遇见相同的事,他依然会感觉到尴尬、为难和不好意思。但芝芝好像没有这样的感觉,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也可以说出心照不宣的禁忌词。
大概是还没有长大吧。他想着,问:“你要和我说什么?”
芝芝专注地看着他,庄家明随意靠在斑驳的灰白墙壁上,一束束光线从天窗里照进来,灰尘浮动,有种梦幻的美感。
事实上,这的确是一场隔着时光的对话。
“如果有一天,你回到了七岁的时候,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气氛搞得那么严肃,问题却如此幼稚,简直像是个捉弄人的玩笑。但庄家明想了想,认认真真地回答:“多陪陪我妈。”
这是个意料之外却情理之中的答案。芝芝点点头,又问:“除此之外呢?”
“看住旺财,不要让它死了。”
芝芝的心情徒然低落起来。
旺财是庄奶奶养过的一条土狗,小时候芝芝和庄家明都很喜欢,隔三差五去和它玩,奶萌奶萌的。可是没两年,狗子就因为误食了毒香肠死了。当时他们正在念小学,放学回家的时候,一切都尘埃落定,甚至都没见到最后一面。
庄家明看她不说话,想了想又道:“我的小浣熊卡片没有集齐。”
芝芝一头黑线,旋即回过神:也对,她说的是七岁,七岁能干嘛呢。她叹口气,总结道:“你想弥补遗憾。”
“嗯。”他点了点头,脑海中浮现出母亲苍白的面容——温和秀丽的妇人忍着化疗的疼痛,握着他的手说:“妈妈没事,妈妈还要看着家明长大。”
可是他虚岁才十七,明明还没有长大。
芝芝看他神色黯然,半是好奇半是打岔:“你就没想着发家致富走上人生巅峰什么的?”
庄家明挺认真的思考了一下,坦言道:“我现在也不知道什么发财的办法,回去了也没什么能做的。”
这倒是和她现在的想法不谋而合,变作了高中生,除了好好学习,又能做什么呢?
“你问这个干什么?”他问。
芝芝找了个借口:“没什么,就是想如果能回到小时候,我一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他听了,很关心地问:“上课听不懂吗?”
“还好,就是……”她支吾道,“从小开始好好学,肯定比现在省力,诶哟,随便想想而已,不要当真哈。”
他摇摇头,认真道:“离高考还有三年,现在开始好好读,一点都不晚。”
芝芝犹豫了下,想起另一件事来:“那长高呢?”
“也不晚。”庄家明笑了,“以后每个礼拜跟我打球。”
她胳膊交叉比了个x,严肃道:“讨厌篮球。”
他换了一个:“羽毛球?”
“那还可以。”
庄家明站直了身体,招招手:“器材室里还有一副拍子,我陪你打吧。”
“现在?”
“所有的事,只是从‘现在’开始不算晚,从明天开始的话……”话音顿住,回忆纷至沓来。
“家明,外面下雪了,今天是不是平安夜啊?”
“明天才是。”
“哦。”她有些惋惜的样子,但很快振作起来,“差一天也没什么,晚上叫上你爸,出去吃个饭吧。”
他歉疚地问:“今天要去老师家里补课,明天去好吗?”
“看我这记性。”她懊恼地抚了抚额角,笑了起来,“你明年就要中考了,当然补课重要,明天吧。”
然而,23号的晚上,他的母亲就病重进了医院,四天后,她就过世了。
阴影吞噬了少年俊秀的面孔,悔意如浪潮淹没了他。
直到……“行了,这碗鸡汤我干了。”芝芝揪住了他的袖子,小跑着把他拽出楼道,冲向灰尘浮动的器材室,嚷嚷道,“咱们赶紧的,还有十五分钟!”
然后,她被虐了十五分钟。
庄家明欲言又止许久,没忍住,不可思议地说:“你的水平也太烂了。”
“滚!”
下午时分,关母受到了丈夫的通知:“美娟,一会儿咱们买点东西,回乡下一趟。”
关母唬了一跳:“怎么了?”
“大哥又生了个。”关父摸出打火机,香烟叼在嘴里,含糊不清地说,“怕我反对,一直没和我说,也没住院,今天早上才打电话过来。”
关母皱起眉头:“小子还是闺女?”
“小子,六斤八两。”关父吐了个烟圈,表情复杂,“家里还有多少钱?包个红包过去,罚款得交好几千呢。”
关母冷笑:“三个了,他怎么养得起?!”
关父也没话好说,农村户口能养两个,他大哥一胎生了个闺女,二胎还是个闺女,心里头一直不大得劲,这不,小闺女还没上学,拼死拼活又生了个。
“家里也没多少钱。”关母算算账,不情不愿地说,“我本来还想着芝芝没交赞助费,剩下来的钱给她买台电脑——现在的学生家里谁没有电脑啊,连家明的爷爷奶奶都知道要买一个送给孙子。现在好了,买不起!”
关父说:“暑假再买。”
这算是个保证。关母满意了,揣上卡去银行取了两千块钱,用红纸包了,又买了些奶粉水果。夫妻两个人关了店,骑上摩托车去乡下。
关父的全名叫关大河,他大哥叫关大江,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当地的经济尚可,虽然是乡下,但房子是自建的两层楼房,不气派,但干净敞亮。
“来啦?”关大伯身材瘦小,皮肤黝黑粗糙,三十多岁的人像四十来岁,很显老,但四肢精 壮,很有些力气,看到弟弟、弟媳过来,很高兴地叫母亲,“妈,大河和美娟来了。”
关老太太头发花白,穿了件花褂子,坐在小板凳上搓尿布,看到二儿子回家,笑得眯起眼睛:“大河,快去看你侄子,哎哟,长得可好了。”
“妈,这个给大嫂。”关母递了东西过去,撸起袖子,“我来洗吧。”
“不用不用。”老太太很能干,一把推开儿媳妇,“你去看看你大嫂。”
关母也不勉强,顺势上楼去:“那我看看孩子去。”
二楼的卧室里,关大伯的妻子李翠正抱着孩子喂奶,关母一进门就注意到了哇哇大哭的小子,胳膊腿像一截截莲藕,白白胖胖,生得是好,与之相反的是哺乳的李翠,面色蜡黄,像是生了场重病。
“大嫂。”关母放下东西,先夸孩子,“娃长得真好。”
李翠露出一丝笑意,神态放松:“总算是个儿子。”
“唉,苦了你了。”关母体会得到她的难处,忍不住叹气。
不知道是不是产后的情绪很不稳定,李翠的眼圈一下子就红了:“美娟啊,你知道这两年我过得什么日子……我出门都不敢直起腰杆说话……我没底气啊,我没给老关家留个后……”
“男孩女孩都一样。”关母口中说着,心里也很清楚乡下到底不比城里,没生儿子,生再多姑娘都是绝后,出门要被指指点点,还有七大姑八大姨一天到晚劝离掉再找一个。
“我日子过得苦哇。”李翠抱着怀里的儿子,像是抱着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贝,“幸好这孩子争气,要不然我真的只有喝药死了算了。”
关母知道她不是随便说说,这个大嫂是人家抱养来的养女,亲生父母不要她了,和养父母又因为结婚的关系闹翻,要是和关大江离婚,真的是无路可走,喝农药一点也不稀奇。
于是赶紧劝:“都过去了,这不是有了嘛,取名了没有?”
“还没,孩子爹说要请大爷爷取。”李翠的脸上又露出笑意,“是个儿子呢。”
关母明智地没有接这个话题,问起她的身体来:“你脸色不大好,还是去医院看看吧。”
“不要紧,我都生过两次了,月子好好坐就行。”胖乎乎的小子忽然哇哇大哭起来,李翠捏了捏乳-房,发愁说,“我这次奶不多,喝了几天豆腐汤都不下来,孩子吃不饱,老哭。”
关母赶忙说:“我买了奶粉,给孩子冲一杯。”
“好好。”李翠应着,晃着怀里的孩子,哄个不停。
窗外,隐隐约约传来小女孩玩闹的尖叫声。
作者有话要说: 这篇文不会有很多极品,男女主角总有一个特别惨,但也不会是大家都是好人,情节全都很温馨。
父母会有很多父母都有的毛病,家庭也有很多家庭真实的表现。
生活就是有爱,但也有点烦吧。
第1简3章 读书不简单
门外,关父和关大伯也在聊天。
关父塞了红包过去:“给大嫂和孩子买点好的。”
关大伯捏一捏就知道有几千块,眼睛发酸:“唉,大哥、大哥没本事……”
“自家兄弟,客气什么。”关父摸出烟盒,让了兄长一根烟,自己舍不得再抽,叼在嘴里过过瘾,“我养一个,总比你养三个负担轻。”
关大伯也舍不得抽,把烟夹在耳朵上。
“真有困难,别扛着。”关父看见田埂上跑来跑去的小女孩,“那是二妞吧?两个小的能不能照顾得过来?要不然我接咱妈去住两天?”
关大伯摇头:“家里多亏妈帮衬着,二妞么,我想着送她去村里的托儿所,家里实在照顾不过来。”
“大哥,不是我这个当弟弟的说你,要养你也该等二妞大一点,现在你们全照顾小的,她还不懂事,难道给大妞带?大妞也要读书啊。”关父按捺不住,数落起来。
关大伯讪讪笑了笑,说:“还是得有个儿子,大河,你也再生一个。”
“我不生。”关父摇头,“你是知道我的心事的,我就想供芝芝读书,读出个大学生来。”
“芝芝是争气,但是啊,”关大伯语重心长地说,“闺女用不着读那么高,再养个,总得有个儿子。”
关父摆摆手:“不养不养,闺女也挺好的。”
“闺女不行。”关大伯有了儿子后,终于能挺直腰杆,理直气壮地劝说,“儿子才能传宗接代啊。”
“我只想孩子有出息。”关父的追求和兄长完全不同,斩钉截铁地说,“我要供个大学生出来,要是还能往下读,我砸锅卖铁也要供下去。”
关大伯皱紧眉头,依旧不赞同,但他笨嘴拙舌,实在说不出什么理由,只好叹了口气,心里想,好在自己已经有了儿子,列祖列宗看在关家没绝后的份上,也不会太怪罪这个弟弟。
他这般想着,终于得到了些慰藉,嘴角连同眼睛露出深深的纹路:“走,看看你侄儿去。”
关父和关母在老家待了一个下午,四点多方才回去开店。
关大伯送走夫妻俩,回头和老母说:“妈,你咋也不劝劝大河,没个儿子总归不像话。”
老太太唉声叹气:“美娟身体不好哇,他们又是城里户口,查得严。”
这是铁铮铮的事实,关大伯没辙了。他对弟媳妇没什么不满,觉得是个踏实本分的女人,因为要生个儿子就撺掇着弟弟离婚的事儿也做不出来。
思来想去,他最终得到了一个能接受的答案:“唉,老二命不好啊。”
命不好。三个字,所有的苦难都能解释。
国庆节前两天,林老师宣布了两个消息,一个是十月十五、十六号两天月考,二是十七号、十八号运动会。两个节目挤占了整个周末。
鉴于一中本来就是半月回家一次,平日里不能回家的周末,他们也要坐在教室里上半天的自习课,因此高中第一场运动会还是挺受期待的。
隔日要回家,体育委员拿到报名表以后,抓紧时间在班里逮人报名。机灵点的学生都知道早报能选轻松的项目,晚了只能被分配,男子1000米和女子800米可是苦差事,谁也不想尝试。
同桌的王诗怡运动细胞不错,主动报了跳远。韩琮登记完,顺口问芝芝:“关知之,你要不要报一个?”
芝芝在攻克物理,头也不抬地说:“不报。”
他提醒:“班长报了1000米。”
“哟,为人民服务,伟大。”芝芝随口表扬了下,笔尖在纸上刷刷刷,继续做题。
韩琮不肯罢休,再接再厉:“你不表示表示?”
芝芝沉思少时,慎重道:“到时 候我一定写个加油稿,好好表扬这种为同学分担,大公无畏的人民公仆精神。”
韩琮使计不成功,恨恨而走。
人一走,王诗怡转头就问她:“你真不报名?”
“月考为重。”芝芝咬着笔杆,含糊不清地说,“我要是考不好,会挨骂的。”
初中时她们俩虽然同班,但各有各的玩伴圈子,关系很疏远,这学期做了同桌才熟悉起来。王诗怡不晓得她家的情况,信了,又说:“韩琮真狡猾,居然拿班长当借口。”
芝芝被她提醒,倒是想起来了:“好端端的哄我,是有人成功了?”
王诗怡同学的八卦雷达十分敏锐,立刻接了句:“他第一个找的班长,第二个找的宁玫,第三个是程婉意!”
两个女孩对视一眼,窃窃笑了起来。
他们班里,宁玫和程婉意是最出挑的两个姑娘。程婉意自不必说,程妈妈在宿舍里说的话很快传遍了女生宿舍,大家都知道她家挺有背景,兼之她为人清高,独来独往,同性缘一般,却是男生们尤其喜欢的女神人物。
而宁玫不逞多让,长得比程婉意美(程胜在气质好),家里不算富贵,但父母都是老师,做事落落大方,对老师的态度不卑不亢,女生缘很好,很快有了个以班干为主体的小团体。
据说男生宿舍已经为两个妹子谁更受欢迎展开了讨论,最后程婉意因太符合梦中情人的范儿,险胜一筹。
没过多久,宁玫听说了,少女心高气傲,不知道从哪个初中同学嘴巴里听到程婉意喜欢庄家明,最近似有若无地和他走得很近。
“这可是班花的竞争。”王诗怡非常能理解,小声兴奋,“一山不容二虎,必须分个高下啊!”
芝芝觉得挺有意思:“她们俩是要比谁能拿金吗?”
“也可能比谁能拿下班长?”王诗怡揣测。
芝芝悚然一惊:“这不行。”
王诗怡八卦的眼神飘过来:“为啥?”
“班长这条件。”芝芝压低声音,“起码得配个真白富美,家里有上亿家产,出身名校,人美心善的那种。”
王诗怡:“……你还真敢吹啊。”
芝芝自觉说的不夸张,因为事实正是如此,但还是补了一句:“真心喜欢就算了,较劲儿拿感情开玩笑,过分了啊。”
王诗怡瞅瞅她,想问什么又忍住了。
芝芝岔开了话题:“下节课要默写单词,你帮我报一下吧。”
“行。”一中的英语老师可不好糊弄,每课必默写,出错一个就要叫小组长盯着重默,五个以上,办公室见。
芝芝而今虽没想好未来的打算,但考个更好的学校,有机会去国外交换一年的念头已经有了,故而很肯在英语上下功夫。
剩下的几分钟就在默写英文单词里过去了。
明天就要回家,还是国庆长假,上来没多久又要月考。晚自习的时候,芝芝抽出空来,好好斟酌了番假期的学习计划。
高中的课程排得相当满,语数外、物化生、政史地,足足九门课。她还没想清楚高二文理分科的时候选哪一门,所以必须门门吃透,来年选文理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
芝芝上辈子念的文科,语文和历史的功底都在,政治基本靠背,难的是物化生地,几乎已经全部忘光,而数学开篇就是函数和方程,一中的教学进度又极快,想要扎扎实实掌握并不容易。
然而,月考、期中考老师都是不复习的,一边往后讲,一边要求学生自己复习前面的内容,加上每天并不少的作业……她散漫下来的心顿时一紧,觉得再不用功月考要完蛋!
于是赶紧写复习计划。
一般来说,计划本都会在本子里附上当年的日历,如果用软 件或者a更简单,可以直接在日历页上操作。但芝芝这会儿既没有笔记本手机,也无先进的计划本,唯一能买到的硬皮笔记本后面只有一张又细又密的日历页,压根不顶事。
所以她早早做了准备,购买文具时以极低的价格买下来一本当年的日历,只拆下了日历页加塞在了笔记本里。
她翻出10月份的那一页,掏出一张a4白纸,照着上面的格子划分画起表格来。2010年的10月1号是礼拜五,31号是礼拜天,五行七列,一下子就搞定了。
而后再慢慢添计划。
国庆放七天长假,适合从头到尾捋一遍理科的推理和公式,再做一套习题,国庆上来的那个礼拜要上课,时间零碎,可以见缝插针背些知识点。
噢,对了,历史已经讲了两个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很适合做个纵横向的时间表,翻翻目录,发现后面已经有个附录: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公元前8-前6世纪,出现了城邦……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
接下来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又是一组对比。
芝芝对着时间表往下看,忽而升起了一股奇妙的感觉——教科书的章节和内容安排,彼此之间自有其联系,而她以前浑浑噩噩读书,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从来不肯自己动动脑子去思考整理。
原来,会读书和不会读书之间,真的有所区别。
幸亏一切都还来得及。
一中实验班的课程以紧张快速闻名,但对于芝芝来说,知识点都是旧的,温故比知新容易得多,所以她的生活节奏反而一下子放缓了。
她按照老师的进度学习着,顺便重新思考一下自己到底想做什么。
可是没有头绪。
不过没关系,她有一盏blgblg的明灯。
庄家明同学上辈子是人生赢家,她觉得可以参考下,如果合适的话,可以直接偷懒照搬。
但两人坐得远,课间人又多,芝芝等了两天才找到机会。
体育课上,大家花了半节课学完了跑步的姿势,剩下的20分钟便是自由活动。男生们兴致勃勃地抢了篮球,叫庄家明一块儿去。
芝芝截胡了:“班长借我下。”
男生们露出不怀好意的表情,起哄说:“找班长干嘛啊?”
“谈人生。”芝芝随口说。
于是他们更兴奋了,搭着庄家明的肩膀,意味深长地咬字:“人生啊……”
芝芝“噫”了声,直言不讳道:“你们这是啥语气,以为我要表白?我傻了吗?去去,别妨碍我,我有正经事。”
破解暧昧最好的办法就是打直球,她自己戳破了“表白”两个字,一切魑魅魍魉无所遁形,反而是男生们不好意思起来,顾左言他:“班长,我们等你啊。”
“不用了,你们打吧。”庄家明摇了摇头,率先走到了活动室旁边的楼道里。
芝芝跟了过去,嘟囔道:“说个正经事,搞得演恶作剧之吻一样。”
庄家明扭头看看她,莫名好笑。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就有点微妙了,谈恋爱三个字是某个刺激的禁忌,忌惮又向往,沉默又张扬,他收到过很多情书,也面对过很多次的打趣。
然而,再多的次数也无法习惯,每次遇见相同的事,他依然会感觉到尴尬、为难和不好意思。但芝芝好像没有这样的感觉,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也可以说出心照不宣的禁忌词。
大概是还没有长大吧。他想着,问:“你要和我说什么?”
芝芝专注地看着他,庄家明随意靠在斑驳的灰白墙壁上,一束束光线从天窗里照进来,灰尘浮动,有种梦幻的美感。
事实上,这的确是一场隔着时光的对话。
“如果有一天,你回到了七岁的时候,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气氛搞得那么严肃,问题却如此幼稚,简直像是个捉弄人的玩笑。但庄家明想了想,认认真真地回答:“多陪陪我妈。”
这是个意料之外却情理之中的答案。芝芝点点头,又问:“除此之外呢?”
“看住旺财,不要让它死了。”
芝芝的心情徒然低落起来。
旺财是庄奶奶养过的一条土狗,小时候芝芝和庄家明都很喜欢,隔三差五去和它玩,奶萌奶萌的。可是没两年,狗子就因为误食了毒香肠死了。当时他们正在念小学,放学回家的时候,一切都尘埃落定,甚至都没见到最后一面。
庄家明看她不说话,想了想又道:“我的小浣熊卡片没有集齐。”
芝芝一头黑线,旋即回过神:也对,她说的是七岁,七岁能干嘛呢。她叹口气,总结道:“你想弥补遗憾。”
“嗯。”他点了点头,脑海中浮现出母亲苍白的面容——温和秀丽的妇人忍着化疗的疼痛,握着他的手说:“妈妈没事,妈妈还要看着家明长大。”
可是他虚岁才十七,明明还没有长大。
芝芝看他神色黯然,半是好奇半是打岔:“你就没想着发家致富走上人生巅峰什么的?”
庄家明挺认真的思考了一下,坦言道:“我现在也不知道什么发财的办法,回去了也没什么能做的。”
这倒是和她现在的想法不谋而合,变作了高中生,除了好好学习,又能做什么呢?
“你问这个干什么?”他问。
芝芝找了个借口:“没什么,就是想如果能回到小时候,我一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他听了,很关心地问:“上课听不懂吗?”
“还好,就是……”她支吾道,“从小开始好好学,肯定比现在省力,诶哟,随便想想而已,不要当真哈。”
他摇摇头,认真道:“离高考还有三年,现在开始好好读,一点都不晚。”
芝芝犹豫了下,想起另一件事来:“那长高呢?”
“也不晚。”庄家明笑了,“以后每个礼拜跟我打球。”
她胳膊交叉比了个x,严肃道:“讨厌篮球。”
他换了一个:“羽毛球?”
“那还可以。”
庄家明站直了身体,招招手:“器材室里还有一副拍子,我陪你打吧。”
“现在?”
“所有的事,只是从‘现在’开始不算晚,从明天开始的话……”话音顿住,回忆纷至沓来。
“家明,外面下雪了,今天是不是平安夜啊?”
“明天才是。”
“哦。”她有些惋惜的样子,但很快振作起来,“差一天也没什么,晚上叫上你爸,出去吃个饭吧。”
他歉疚地问:“今天要去老师家里补课,明天去好吗?”
“看我这记性。”她懊恼地抚了抚额角,笑了起来,“你明年就要中考了,当然补课重要,明天吧。”
然而,23号的晚上,他的母亲就病重进了医院,四天后,她就过世了。
阴影吞噬了少年俊秀的面孔,悔意如浪潮淹没了他。
直到……“行了,这碗鸡汤我干了。”芝芝揪住了他的袖子,小跑着把他拽出楼道,冲向灰尘浮动的器材室,嚷嚷道,“咱们赶紧的,还有十五分钟!”
然后,她被虐了十五分钟。
庄家明欲言又止许久,没忍住,不可思议地说:“你的水平也太烂了。”
“滚!”
下午时分,关母受到了丈夫的通知:“美娟,一会儿咱们买点东西,回乡下一趟。”
关母唬了一跳:“怎么了?”
“大哥又生了个。”关父摸出打火机,香烟叼在嘴里,含糊不清地说,“怕我反对,一直没和我说,也没住院,今天早上才打电话过来。”
关母皱起眉头:“小子还是闺女?”
“小子,六斤八两。”关父吐了个烟圈,表情复杂,“家里还有多少钱?包个红包过去,罚款得交好几千呢。”
关母冷笑:“三个了,他怎么养得起?!”
关父也没话好说,农村户口能养两个,他大哥一胎生了个闺女,二胎还是个闺女,心里头一直不大得劲,这不,小闺女还没上学,拼死拼活又生了个。
“家里也没多少钱。”关母算算账,不情不愿地说,“我本来还想着芝芝没交赞助费,剩下来的钱给她买台电脑——现在的学生家里谁没有电脑啊,连家明的爷爷奶奶都知道要买一个送给孙子。现在好了,买不起!”
关父说:“暑假再买。”
这算是个保证。关母满意了,揣上卡去银行取了两千块钱,用红纸包了,又买了些奶粉水果。夫妻两个人关了店,骑上摩托车去乡下。
关父的全名叫关大河,他大哥叫关大江,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当地的经济尚可,虽然是乡下,但房子是自建的两层楼房,不气派,但干净敞亮。
“来啦?”关大伯身材瘦小,皮肤黝黑粗糙,三十多岁的人像四十来岁,很显老,但四肢精 壮,很有些力气,看到弟弟、弟媳过来,很高兴地叫母亲,“妈,大河和美娟来了。”
关老太太头发花白,穿了件花褂子,坐在小板凳上搓尿布,看到二儿子回家,笑得眯起眼睛:“大河,快去看你侄子,哎哟,长得可好了。”
“妈,这个给大嫂。”关母递了东西过去,撸起袖子,“我来洗吧。”
“不用不用。”老太太很能干,一把推开儿媳妇,“你去看看你大嫂。”
关母也不勉强,顺势上楼去:“那我看看孩子去。”
二楼的卧室里,关大伯的妻子李翠正抱着孩子喂奶,关母一进门就注意到了哇哇大哭的小子,胳膊腿像一截截莲藕,白白胖胖,生得是好,与之相反的是哺乳的李翠,面色蜡黄,像是生了场重病。
“大嫂。”关母放下东西,先夸孩子,“娃长得真好。”
李翠露出一丝笑意,神态放松:“总算是个儿子。”
“唉,苦了你了。”关母体会得到她的难处,忍不住叹气。
不知道是不是产后的情绪很不稳定,李翠的眼圈一下子就红了:“美娟啊,你知道这两年我过得什么日子……我出门都不敢直起腰杆说话……我没底气啊,我没给老关家留个后……”
“男孩女孩都一样。”关母口中说着,心里也很清楚乡下到底不比城里,没生儿子,生再多姑娘都是绝后,出门要被指指点点,还有七大姑八大姨一天到晚劝离掉再找一个。
“我日子过得苦哇。”李翠抱着怀里的儿子,像是抱着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贝,“幸好这孩子争气,要不然我真的只有喝药死了算了。”
关母知道她不是随便说说,这个大嫂是人家抱养来的养女,亲生父母不要她了,和养父母又因为结婚的关系闹翻,要是和关大江离婚,真的是无路可走,喝农药一点也不稀奇。
于是赶紧劝:“都过去了,这不是有了嘛,取名了没有?”
“还没,孩子爹说要请大爷爷取。”李翠的脸上又露出笑意,“是个儿子呢。”
关母明智地没有接这个话题,问起她的身体来:“你脸色不大好,还是去医院看看吧。”
“不要紧,我都生过两次了,月子好好坐就行。”胖乎乎的小子忽然哇哇大哭起来,李翠捏了捏乳-房,发愁说,“我这次奶不多,喝了几天豆腐汤都不下来,孩子吃不饱,老哭。”
关母赶忙说:“我买了奶粉,给孩子冲一杯。”
“好好。”李翠应着,晃着怀里的孩子,哄个不停。
窗外,隐隐约约传来小女孩玩闹的尖叫声。
作者有话要说: 这篇文不会有很多极品,男女主角总有一个特别惨,但也不会是大家都是好人,情节全都很温馨。
父母会有很多父母都有的毛病,家庭也有很多家庭真实的表现。
生活就是有爱,但也有点烦吧。
第1简3章 读书不简单
门外,关父和关大伯也在聊天。
关父塞了红包过去:“给大嫂和孩子买点好的。”
关大伯捏一捏就知道有几千块,眼睛发酸:“唉,大哥、大哥没本事……”
“自家兄弟,客气什么。”关父摸出烟盒,让了兄长一根烟,自己舍不得再抽,叼在嘴里过过瘾,“我养一个,总比你养三个负担轻。”
关大伯也舍不得抽,把烟夹在耳朵上。
“真有困难,别扛着。”关父看见田埂上跑来跑去的小女孩,“那是二妞吧?两个小的能不能照顾得过来?要不然我接咱妈去住两天?”
关大伯摇头:“家里多亏妈帮衬着,二妞么,我想着送她去村里的托儿所,家里实在照顾不过来。”
“大哥,不是我这个当弟弟的说你,要养你也该等二妞大一点,现在你们全照顾小的,她还不懂事,难道给大妞带?大妞也要读书啊。”关父按捺不住,数落起来。
关大伯讪讪笑了笑,说:“还是得有个儿子,大河,你也再生一个。”
“我不生。”关父摇头,“你是知道我的心事的,我就想供芝芝读书,读出个大学生来。”
“芝芝是争气,但是啊,”关大伯语重心长地说,“闺女用不着读那么高,再养个,总得有个儿子。”
关父摆摆手:“不养不养,闺女也挺好的。”
“闺女不行。”关大伯有了儿子后,终于能挺直腰杆,理直气壮地劝说,“儿子才能传宗接代啊。”
“我只想孩子有出息。”关父的追求和兄长完全不同,斩钉截铁地说,“我要供个大学生出来,要是还能往下读,我砸锅卖铁也要供下去。”
关大伯皱紧眉头,依旧不赞同,但他笨嘴拙舌,实在说不出什么理由,只好叹了口气,心里想,好在自己已经有了儿子,列祖列宗看在关家没绝后的份上,也不会太怪罪这个弟弟。
他这般想着,终于得到了些慰藉,嘴角连同眼睛露出深深的纹路:“走,看看你侄儿去。”
关父和关母在老家待了一个下午,四点多方才回去开店。
关大伯送走夫妻俩,回头和老母说:“妈,你咋也不劝劝大河,没个儿子总归不像话。”
老太太唉声叹气:“美娟身体不好哇,他们又是城里户口,查得严。”
这是铁铮铮的事实,关大伯没辙了。他对弟媳妇没什么不满,觉得是个踏实本分的女人,因为要生个儿子就撺掇着弟弟离婚的事儿也做不出来。
思来想去,他最终得到了一个能接受的答案:“唉,老二命不好啊。”
命不好。三个字,所有的苦难都能解释。
国庆节前两天,林老师宣布了两个消息,一个是十月十五、十六号两天月考,二是十七号、十八号运动会。两个节目挤占了整个周末。
鉴于一中本来就是半月回家一次,平日里不能回家的周末,他们也要坐在教室里上半天的自习课,因此高中第一场运动会还是挺受期待的。
隔日要回家,体育委员拿到报名表以后,抓紧时间在班里逮人报名。机灵点的学生都知道早报能选轻松的项目,晚了只能被分配,男子1000米和女子800米可是苦差事,谁也不想尝试。
同桌的王诗怡运动细胞不错,主动报了跳远。韩琮登记完,顺口问芝芝:“关知之,你要不要报一个?”
芝芝在攻克物理,头也不抬地说:“不报。”
他提醒:“班长报了1000米。”
“哟,为人民服务,伟大。”芝芝随口表扬了下,笔尖在纸上刷刷刷,继续做题。
韩琮不肯罢休,再接再厉:“你不表示表示?”
芝芝沉思少时,慎重道:“到时 候我一定写个加油稿,好好表扬这种为同学分担,大公无畏的人民公仆精神。”
韩琮使计不成功,恨恨而走。
人一走,王诗怡转头就问她:“你真不报名?”
“月考为重。”芝芝咬着笔杆,含糊不清地说,“我要是考不好,会挨骂的。”
初中时她们俩虽然同班,但各有各的玩伴圈子,关系很疏远,这学期做了同桌才熟悉起来。王诗怡不晓得她家的情况,信了,又说:“韩琮真狡猾,居然拿班长当借口。”
芝芝被她提醒,倒是想起来了:“好端端的哄我,是有人成功了?”
王诗怡同学的八卦雷达十分敏锐,立刻接了句:“他第一个找的班长,第二个找的宁玫,第三个是程婉意!”
两个女孩对视一眼,窃窃笑了起来。
他们班里,宁玫和程婉意是最出挑的两个姑娘。程婉意自不必说,程妈妈在宿舍里说的话很快传遍了女生宿舍,大家都知道她家挺有背景,兼之她为人清高,独来独往,同性缘一般,却是男生们尤其喜欢的女神人物。
而宁玫不逞多让,长得比程婉意美(程胜在气质好),家里不算富贵,但父母都是老师,做事落落大方,对老师的态度不卑不亢,女生缘很好,很快有了个以班干为主体的小团体。
据说男生宿舍已经为两个妹子谁更受欢迎展开了讨论,最后程婉意因太符合梦中情人的范儿,险胜一筹。
没过多久,宁玫听说了,少女心高气傲,不知道从哪个初中同学嘴巴里听到程婉意喜欢庄家明,最近似有若无地和他走得很近。
“这可是班花的竞争。”王诗怡非常能理解,小声兴奋,“一山不容二虎,必须分个高下啊!”
芝芝觉得挺有意思:“她们俩是要比谁能拿金吗?”
“也可能比谁能拿下班长?”王诗怡揣测。
芝芝悚然一惊:“这不行。”
王诗怡八卦的眼神飘过来:“为啥?”
“班长这条件。”芝芝压低声音,“起码得配个真白富美,家里有上亿家产,出身名校,人美心善的那种。”
王诗怡:“……你还真敢吹啊。”
芝芝自觉说的不夸张,因为事实正是如此,但还是补了一句:“真心喜欢就算了,较劲儿拿感情开玩笑,过分了啊。”
王诗怡瞅瞅她,想问什么又忍住了。
芝芝岔开了话题:“下节课要默写单词,你帮我报一下吧。”
“行。”一中的英语老师可不好糊弄,每课必默写,出错一个就要叫小组长盯着重默,五个以上,办公室见。
芝芝而今虽没想好未来的打算,但考个更好的学校,有机会去国外交换一年的念头已经有了,故而很肯在英语上下功夫。
剩下的几分钟就在默写英文单词里过去了。
明天就要回家,还是国庆长假,上来没多久又要月考。晚自习的时候,芝芝抽出空来,好好斟酌了番假期的学习计划。
高中的课程排得相当满,语数外、物化生、政史地,足足九门课。她还没想清楚高二文理分科的时候选哪一门,所以必须门门吃透,来年选文理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
芝芝上辈子念的文科,语文和历史的功底都在,政治基本靠背,难的是物化生地,几乎已经全部忘光,而数学开篇就是函数和方程,一中的教学进度又极快,想要扎扎实实掌握并不容易。
然而,月考、期中考老师都是不复习的,一边往后讲,一边要求学生自己复习前面的内容,加上每天并不少的作业……她散漫下来的心顿时一紧,觉得再不用功月考要完蛋!
于是赶紧写复习计划。
一般来说,计划本都会在本子里附上当年的日历,如果用软 件或者a更简单,可以直接在日历页上操作。但芝芝这会儿既没有笔记本手机,也无先进的计划本,唯一能买到的硬皮笔记本后面只有一张又细又密的日历页,压根不顶事。
所以她早早做了准备,购买文具时以极低的价格买下来一本当年的日历,只拆下了日历页加塞在了笔记本里。
她翻出10月份的那一页,掏出一张a4白纸,照着上面的格子划分画起表格来。2010年的10月1号是礼拜五,31号是礼拜天,五行七列,一下子就搞定了。
而后再慢慢添计划。
国庆放七天长假,适合从头到尾捋一遍理科的推理和公式,再做一套习题,国庆上来的那个礼拜要上课,时间零碎,可以见缝插针背些知识点。
噢,对了,历史已经讲了两个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很适合做个纵横向的时间表,翻翻目录,发现后面已经有个附录: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公元前8-前6世纪,出现了城邦……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
接下来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又是一组对比。
芝芝对着时间表往下看,忽而升起了一股奇妙的感觉——教科书的章节和内容安排,彼此之间自有其联系,而她以前浑浑噩噩读书,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从来不肯自己动动脑子去思考整理。
原来,会读书和不会读书之间,真的有所区别。
幸亏一切都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