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元年十月初九,晏淮清收到了一封从玉龙关送来的加急快讯。
信中的字迹端正,是他派去调查当年事情真相的密探发回的。
接到手中的时,他隐隐生出了一个想法:这封信可能比以往任何一封都要重要,由是看得很郑重,一字一句的,边看心中还边在默念着。
信的最前面,密探简单地解释了一番消息源自于何——当年在玉龙关苦战中,侥幸活下的大晏士兵,还有几个良知尚存的南夷老人。
“南夷入关……晏悯卖城求荣……以一城换取安宁……南夷皆将大晏百姓称之为人畜,囚于城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是年大雪、来年大旱,粮食颗粒无收……饥荒……关中百姓饿死无数……瘟疫……啃树皮……易子而食……曝尸于城墙上……”
念到后面,他已是力竭,再撑不起气力继续念下去了。人间惨剧仿佛随着入眼的字词一起,复现在他的脑中。
信中还有言,李浔父亲被斩首后,头颅吊在城墙上示众。
如此,不免让他想到了被锁在暗室中十多年的母后,腐化成一具白骨,却还在供晏悯泄愤。
克制着波涛汹涌的情绪读完,他狠狠地往外吐出了一口气,才发现指尖连带着指甲已经嵌入了掌心的肉当中,他却疼痛不自知。
李浔的欺瞒与利用是不争的事实,可越是了解对方,也就越是理解对方的恨。
因为帝王不仁、因为天子无义,所以失去了自己的双亲、妹妹、朋友,往后十多年如无根的浮萍在世间飘荡,任由这人世的风雨吹打。如此煎熬地活着,人生只剩下了苦痛。
他想,大抵这么多年,恨已经成为了李浔活下去唯一的动力。
而他都做过些什么呢?
晏淮清不轻怠自己所受过的欺骗,可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曾经对于这些真相的不屑,这无异于又在对方溃败的伤口中剜了一刀。
时至今日,他也终于肯承认自己确实不恨了,连带着那些浅薄、脆弱的愤懑也褪去。
但心绪淡去,竟只剩下疲惫。
窗外一声急风,沉浸在思绪当中的晏淮清被惊醒,他用掌心碾平了手中被自己抓皱的信,细致地折好之后,揣在了怀中。
-
天启元年十月初十,收到信的第二日,李浔领兵班师回朝。
他让朝中的大臣前去迎接,自己则留在了乾清宫当中,处理前一夜未看完的奏折。
晏淮清原以为自己真的已经心灰燃尽,再提不起任何气力,去谈着人间情爱了;以为时隔半年之久,再见到那张脸,或许能够做到波澜不惊了。
可是当那个人再站在他的面前,又笑着问他,要不要去西街口吃一碗酱牛肉面的时候、像是从前一样的时候。
已经熄灭的灰烬当中又蹦出了一粒混杂着思念、后怕、担忧的星火,以燎原之势速生,又吞噬掉了他整个人。
这个时候晏淮清才终于肯承认,他做不到就此放手,做不到让彼此断得一干二净。
所以他将翻涌的情绪悉数压了下去,让自己的神色恢复如常,而后应下了对方的邀请。
-
“哎哟喂,很久没见着您来了,这些日子都忙着发财呢?”李叔瞧见了李浔一惊,“最近过得咋样呀?”往旁边一瞥,看见晏淮清后,又是愣了下。“您也很久没来了,瞧着好像变了些。”
太平街熙熙攘攘人太多,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营生,得了空就聊聊京都中发生的大事儿、聊聊高门贵族的秘辛龌龊,不得空,便该忙什么是什么。
属于九千岁的这张脸,认得的人多,认不得的也多。耽误伤害不到这些百姓切实利益的时候,其实也得不了那么多的关注。
李叔在这太平街的西街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揉着面、煮着汤,记住最多的,还是常来他这里光顾得客人,其他的无需他去在意。
所以他对李浔最大的印象,还是那个满脸阴郁、浑身是伤,坐在角落里独自吃面,后来又发达了的少年。
而对于晏淮清,什么皇帝不皇帝、什么权贵不权贵,他也都不知道,只是晓得上半年的时候,这个满身贵气的公子常来光顾。
他不了解那些阴谋诡计,他只是在过自己的生活。
李浔笑着应承,把晏淮清拉到一张空桌子上坐下。“是,很久没来了,出了趟远门,今儿个才回来。”
“哟,刚回来就来我家吃面,那我今天得多给你舀两勺牛肉。”李叔把白毛巾往肩上一搭,“等着哈,李叔给你俩做面去。”
大锅的盖一打开,热腾腾的白气就带着香味冒了出来,扑了人满身又散开,勾的路过的人驻足停留。
李浔洗了洗杯子,又拎着刚灌满的茶壶,倒了一杯热茶给晏淮清。
“回来的时候浏州下了一场大雪,我瞧着这天气,京都大抵也要入冬了。”
看见对方把热茶捧在了手心,一小口一小口地啜饮,他满意地笑了,于是支起手撑下巴,偏着头一动也不动地看着。
坐在乾清宫的龙椅上时,还是那样一副威严模样,如今身在市井之间,不近人情就褪去了不少,似乎又变回了在掌印府的李重华。
“得加紧时间让人赶制冬衣了。”他说。
晏淮清垂眸没看他,“朕……我已经叫人做好了。”
幻想由此被终止,错觉由此被粉碎。
李重华已经成为了过去,坐在他面前的这个人,如今是大晏的天子。
而李浔和晏淮清之间,尚有些不明不白的糊涂账没有算清楚。
“喔,如今由不得我操心了。”李浔应了一声,到隔壁桌拎了半壶冷茶,给自己倒了一大杯。
那边正在下面的李叔,忽然偏头向他们这边看了一眼,张嘴就问:“我记得还有一个人高马大的后生,怎么今儿个他没来呀?”
问的是念生。
晏淮清也抬头看向了他
李浔一愣,觉得含在嘴中的冷茶似乎都有些烫嘴,滚了几圈才咽下去。
“他……”握住茶盏的手一紧,“念生随军讨贼,肉身未能归京。”他也只能带回对方烧尽的一抔灰。
晏淮清垂下了头,李叔“啊”了一声。接着,就是令人难安的沉默。
只剩下锅中沸腾的面汤,还在咕噜咕噜地作响。
李浔常想,凡人的确擅长庸人自扰,又复杂又矛盾,极其敏锐,但也极其迟钝。
生者逝去,常常不能在当下感知到太多,只有在日后回想时,剧痛才会翻涌而来,而随时想起次数的增多,疼痛也会不断地累加。
譬如此刻,坐在熟悉的桌椅上,少了熟悉的人,才会觉得身边到底有多空荡荡。
“老李头,你那面都要放坨了,愣着做什么呢?”其他桌的客人不明所以,笑着叫了一声,也才将这样凝滞的氛围所打破。
李叔用力地眨了眨眼,双手无措地在空中划了几下。“诶诶诶,就来就来。”
又是沉默了一会儿,李浔忽然对晏淮清开口,“其实是我,是为了救我,他才会不幸丧生的。”
然后他收回了投在李重华身上的视线,垂眸看向自己那半杯冷茶。
茶叶沉到了杯底,以一种枯败的姿态舒展着。
“重华,有时我也会恨自己。”他的声音很平静,但平静到几乎苛刻。
他从不与人说这些,因为谈自己的心如何,无异于一种示弱,而什么都没有的李浔,应该永远强大,应该将怯懦抛之脑后、埋入土里。
可是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他又觉得,或许对其他人可以仍旧缄默,却必须得对晏淮清说。
把这一句说出来,再说更多,也就不那么困难了。
“没能救活我妹妹,看着她在我怀中饿死的时候,我恨过我自己;独自一人来京都,回身却发现子卯叔武功尽废的时候,我恨过我自己;眼见着念生神魂欲绝,却颤着声音说他其实想做一个战死沙场的英雄时,我也恨我自己。
“回想起这些,我都想,倘使我真是旁人口中所说的、无所不能的九千岁就好了。
“可我不是,凡人一生不过百年,李浔不过也只是一凡人尔。”
说完,他将剩下的半杯冷茶也灌进了自己的嘴中,还没等对方有什么反应,又自顾自地先笑了起来。“罢了,今儿是个开心的日子,说这些做什么呢,我……”
“可是李浔,这不是你的错。”晏淮清突然开口。
他嘴角的笑一滞,再次将视线落在了晏淮清的身上,就见那一张方才还是平淡无色的脸,此刻已经蹙起了眉。
“是晏悯的错、是南夷的错、是为恶者的错,不是你的错。”
李浔听着这话心软,却又从中听出了些不一样的东西。“你相信我说的话了?”关于玉龙关旧事。
“嗯。”晏华清低低地应了一声,“我知道了,合该我与你道一声抱歉。”
“还以为你说的那些,不过都是为了继续哄骗我的说辞,没曾想晏悯真的做了那样丧尽天良的事情……”
“不,该抱歉的是我。”李浔扶着自己的额头,心一下又一下重重地跳着。“是我欺瞒你太久,利用你也是我的不对。”
李浔有李浔的清高,恰如晏淮清说三月的玉兰不争春,可玉兰瞧见着有人愿意为它停留、细嗅它的芬芳时,也还是期盼能得到更多的眷恋的。
又说:“我不说原谅,只愿你再给我一个机会。”
李浔所求的从来也不多。
他原以为话说到这里,应当是水到渠成了,谁曾想他话音落下,对方就又陷入了沉默,又垂着头不再看他。
欣喜骤然退去,一向殷红的唇,也褪去了几分血色。
李浔想,晏淮清为人慷慨,所以决定对于他的欺骗既往不咎,决定让往事随风而去,不过在晏淮清的眼中,他们的情谊也是众多往事之一,并不能算得上有多特别。
他转念一想,又觉得这样的做法才有道理。
从前对方是寄人篱下、无路可走,是只能恳求于他、依附于他的李重华。而如今,对方是万人之上、无人之巅,是大晏的天子晏淮清。
会有无数乖巧的人去侍奉讨好他,他早已不再需要一个坏脾气的李浔。
李浔又拎着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冷茶,想把翻涌上来的热和酸往下压一压,可接两杯入肚,还是没能压住。
于是忍不住问对方:“所以晏淮清,我是被你砍伐了的玉兰树,是被你摔碎了的玉镯,对吗?死木难再生、碎玉难再圆,所以我们也没可能了,对吗?”
晏淮清还在沉默,他选择的还是沉默。
“好,好,好。”
离京半载、书信往来数封、斩首敌人无数,他有多少个日夜都在期盼着回来的这一日、都在期盼着误会解开的这一刻,然而堆积起来所有的思念与期盼,在这一刻,皆碎为齑粉。
李浔心口一扯,疼痛顿生,忍不住蹙了眉。
往外吐出了两口气,却觉得浑身开始发烫,还隐隐有克制不住的趋势,于是扶着桌子站了起来,想去凉快的地方吹吹风,好歹能让他撑着吃完这一碗面。
哪知刚往前走了半步,袖口忽然就被揪住了。
“你不要我了吗?李浔。”
他脚步一顿,侧身看去,只见已经抬起头的人,双目竟然通红。
“李浔……”晏淮清又叫了一声他的名字,声音在颤抖。而后又拉下了袖子,露出了那个银镶玉的镯子。“这是你留下的,碎玉是可再圆的,李浔。我只是……还没想好要怎么说。”
“你别走,李浔。”
晏淮清的恳求其实也并不可怜,只是像一尊被摔碎的玉像,很需要有人去捡。
李浔皱紧了眉,将滚上的酸楚狠狠地往腹中压,心却是再也忍不住了,往前几步将人拥入了怀中。
“我是怕……你不要我了。”他说。
晏淮清闭着双眸往他的怀中靠,脸软软地贴在他的腹部,眼角滚下了一滴热泪,恰好落在了李浔的掌心。
李浔被烫得蜷紧了指头,却又如同握住了对方的心。
晏淮清说:“我做不到,李浔。”
又说:“李浔,你要答应我,不会再骗我。”
天启元年十月初九,晏淮清收到了一封从玉龙关送来的加急快讯。
信中的字迹端正,是他派去调查当年事情真相的密探发回的。
接到手中的时,他隐隐生出了一个想法:这封信可能比以往任何一封都要重要,由是看得很郑重,一字一句的,边看心中还边在默念着。
信的最前面,密探简单地解释了一番消息源自于何——当年在玉龙关苦战中,侥幸活下的大晏士兵,还有几个良知尚存的南夷老人。
“南夷入关……晏悯卖城求荣……以一城换取安宁……南夷皆将大晏百姓称之为人畜,囚于城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是年大雪、来年大旱,粮食颗粒无收……饥荒……关中百姓饿死无数……瘟疫……啃树皮……易子而食……曝尸于城墙上……”
念到后面,他已是力竭,再撑不起气力继续念下去了。人间惨剧仿佛随着入眼的字词一起,复现在他的脑中。
信中还有言,李浔父亲被斩首后,头颅吊在城墙上示众。
如此,不免让他想到了被锁在暗室中十多年的母后,腐化成一具白骨,却还在供晏悯泄愤。
克制着波涛汹涌的情绪读完,他狠狠地往外吐出了一口气,才发现指尖连带着指甲已经嵌入了掌心的肉当中,他却疼痛不自知。
李浔的欺瞒与利用是不争的事实,可越是了解对方,也就越是理解对方的恨。
因为帝王不仁、因为天子无义,所以失去了自己的双亲、妹妹、朋友,往后十多年如无根的浮萍在世间飘荡,任由这人世的风雨吹打。如此煎熬地活着,人生只剩下了苦痛。
他想,大抵这么多年,恨已经成为了李浔活下去唯一的动力。
而他都做过些什么呢?
晏淮清不轻怠自己所受过的欺骗,可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曾经对于这些真相的不屑,这无异于又在对方溃败的伤口中剜了一刀。
时至今日,他也终于肯承认自己确实不恨了,连带着那些浅薄、脆弱的愤懑也褪去。
但心绪淡去,竟只剩下疲惫。
窗外一声急风,沉浸在思绪当中的晏淮清被惊醒,他用掌心碾平了手中被自己抓皱的信,细致地折好之后,揣在了怀中。
-
天启元年十月初十,收到信的第二日,李浔领兵班师回朝。
他让朝中的大臣前去迎接,自己则留在了乾清宫当中,处理前一夜未看完的奏折。
晏淮清原以为自己真的已经心灰燃尽,再提不起任何气力,去谈着人间情爱了;以为时隔半年之久,再见到那张脸,或许能够做到波澜不惊了。
可是当那个人再站在他的面前,又笑着问他,要不要去西街口吃一碗酱牛肉面的时候、像是从前一样的时候。
已经熄灭的灰烬当中又蹦出了一粒混杂着思念、后怕、担忧的星火,以燎原之势速生,又吞噬掉了他整个人。
这个时候晏淮清才终于肯承认,他做不到就此放手,做不到让彼此断得一干二净。
所以他将翻涌的情绪悉数压了下去,让自己的神色恢复如常,而后应下了对方的邀请。
-
“哎哟喂,很久没见着您来了,这些日子都忙着发财呢?”李叔瞧见了李浔一惊,“最近过得咋样呀?”往旁边一瞥,看见晏淮清后,又是愣了下。“您也很久没来了,瞧着好像变了些。”
太平街熙熙攘攘人太多,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营生,得了空就聊聊京都中发生的大事儿、聊聊高门贵族的秘辛龌龊,不得空,便该忙什么是什么。
属于九千岁的这张脸,认得的人多,认不得的也多。耽误伤害不到这些百姓切实利益的时候,其实也得不了那么多的关注。
李叔在这太平街的西街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揉着面、煮着汤,记住最多的,还是常来他这里光顾得客人,其他的无需他去在意。
所以他对李浔最大的印象,还是那个满脸阴郁、浑身是伤,坐在角落里独自吃面,后来又发达了的少年。
而对于晏淮清,什么皇帝不皇帝、什么权贵不权贵,他也都不知道,只是晓得上半年的时候,这个满身贵气的公子常来光顾。
他不了解那些阴谋诡计,他只是在过自己的生活。
李浔笑着应承,把晏淮清拉到一张空桌子上坐下。“是,很久没来了,出了趟远门,今儿个才回来。”
“哟,刚回来就来我家吃面,那我今天得多给你舀两勺牛肉。”李叔把白毛巾往肩上一搭,“等着哈,李叔给你俩做面去。”
大锅的盖一打开,热腾腾的白气就带着香味冒了出来,扑了人满身又散开,勾的路过的人驻足停留。
李浔洗了洗杯子,又拎着刚灌满的茶壶,倒了一杯热茶给晏淮清。
“回来的时候浏州下了一场大雪,我瞧着这天气,京都大抵也要入冬了。”
看见对方把热茶捧在了手心,一小口一小口地啜饮,他满意地笑了,于是支起手撑下巴,偏着头一动也不动地看着。
坐在乾清宫的龙椅上时,还是那样一副威严模样,如今身在市井之间,不近人情就褪去了不少,似乎又变回了在掌印府的李重华。
“得加紧时间让人赶制冬衣了。”他说。
晏淮清垂眸没看他,“朕……我已经叫人做好了。”
幻想由此被终止,错觉由此被粉碎。
李重华已经成为了过去,坐在他面前的这个人,如今是大晏的天子。
而李浔和晏淮清之间,尚有些不明不白的糊涂账没有算清楚。
“喔,如今由不得我操心了。”李浔应了一声,到隔壁桌拎了半壶冷茶,给自己倒了一大杯。
那边正在下面的李叔,忽然偏头向他们这边看了一眼,张嘴就问:“我记得还有一个人高马大的后生,怎么今儿个他没来呀?”
问的是念生。
晏淮清也抬头看向了他
李浔一愣,觉得含在嘴中的冷茶似乎都有些烫嘴,滚了几圈才咽下去。
“他……”握住茶盏的手一紧,“念生随军讨贼,肉身未能归京。”他也只能带回对方烧尽的一抔灰。
晏淮清垂下了头,李叔“啊”了一声。接着,就是令人难安的沉默。
只剩下锅中沸腾的面汤,还在咕噜咕噜地作响。
李浔常想,凡人的确擅长庸人自扰,又复杂又矛盾,极其敏锐,但也极其迟钝。
生者逝去,常常不能在当下感知到太多,只有在日后回想时,剧痛才会翻涌而来,而随时想起次数的增多,疼痛也会不断地累加。
譬如此刻,坐在熟悉的桌椅上,少了熟悉的人,才会觉得身边到底有多空荡荡。
“老李头,你那面都要放坨了,愣着做什么呢?”其他桌的客人不明所以,笑着叫了一声,也才将这样凝滞的氛围所打破。
李叔用力地眨了眨眼,双手无措地在空中划了几下。“诶诶诶,就来就来。”
又是沉默了一会儿,李浔忽然对晏淮清开口,“其实是我,是为了救我,他才会不幸丧生的。”
然后他收回了投在李重华身上的视线,垂眸看向自己那半杯冷茶。
茶叶沉到了杯底,以一种枯败的姿态舒展着。
“重华,有时我也会恨自己。”他的声音很平静,但平静到几乎苛刻。
他从不与人说这些,因为谈自己的心如何,无异于一种示弱,而什么都没有的李浔,应该永远强大,应该将怯懦抛之脑后、埋入土里。
可是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他又觉得,或许对其他人可以仍旧缄默,却必须得对晏淮清说。
把这一句说出来,再说更多,也就不那么困难了。
“没能救活我妹妹,看着她在我怀中饿死的时候,我恨过我自己;独自一人来京都,回身却发现子卯叔武功尽废的时候,我恨过我自己;眼见着念生神魂欲绝,却颤着声音说他其实想做一个战死沙场的英雄时,我也恨我自己。
“回想起这些,我都想,倘使我真是旁人口中所说的、无所不能的九千岁就好了。
“可我不是,凡人一生不过百年,李浔不过也只是一凡人尔。”
说完,他将剩下的半杯冷茶也灌进了自己的嘴中,还没等对方有什么反应,又自顾自地先笑了起来。“罢了,今儿是个开心的日子,说这些做什么呢,我……”
“可是李浔,这不是你的错。”晏淮清突然开口。
他嘴角的笑一滞,再次将视线落在了晏淮清的身上,就见那一张方才还是平淡无色的脸,此刻已经蹙起了眉。
“是晏悯的错、是南夷的错、是为恶者的错,不是你的错。”
李浔听着这话心软,却又从中听出了些不一样的东西。“你相信我说的话了?”关于玉龙关旧事。
“嗯。”晏华清低低地应了一声,“我知道了,合该我与你道一声抱歉。”
“还以为你说的那些,不过都是为了继续哄骗我的说辞,没曾想晏悯真的做了那样丧尽天良的事情……”
“不,该抱歉的是我。”李浔扶着自己的额头,心一下又一下重重地跳着。“是我欺瞒你太久,利用你也是我的不对。”
李浔有李浔的清高,恰如晏淮清说三月的玉兰不争春,可玉兰瞧见着有人愿意为它停留、细嗅它的芬芳时,也还是期盼能得到更多的眷恋的。
又说:“我不说原谅,只愿你再给我一个机会。”
李浔所求的从来也不多。
他原以为话说到这里,应当是水到渠成了,谁曾想他话音落下,对方就又陷入了沉默,又垂着头不再看他。
欣喜骤然退去,一向殷红的唇,也褪去了几分血色。
李浔想,晏淮清为人慷慨,所以决定对于他的欺骗既往不咎,决定让往事随风而去,不过在晏淮清的眼中,他们的情谊也是众多往事之一,并不能算得上有多特别。
他转念一想,又觉得这样的做法才有道理。
从前对方是寄人篱下、无路可走,是只能恳求于他、依附于他的李重华。而如今,对方是万人之上、无人之巅,是大晏的天子晏淮清。
会有无数乖巧的人去侍奉讨好他,他早已不再需要一个坏脾气的李浔。
李浔又拎着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冷茶,想把翻涌上来的热和酸往下压一压,可接两杯入肚,还是没能压住。
于是忍不住问对方:“所以晏淮清,我是被你砍伐了的玉兰树,是被你摔碎了的玉镯,对吗?死木难再生、碎玉难再圆,所以我们也没可能了,对吗?”
晏淮清还在沉默,他选择的还是沉默。
“好,好,好。”
离京半载、书信往来数封、斩首敌人无数,他有多少个日夜都在期盼着回来的这一日、都在期盼着误会解开的这一刻,然而堆积起来所有的思念与期盼,在这一刻,皆碎为齑粉。
李浔心口一扯,疼痛顿生,忍不住蹙了眉。
往外吐出了两口气,却觉得浑身开始发烫,还隐隐有克制不住的趋势,于是扶着桌子站了起来,想去凉快的地方吹吹风,好歹能让他撑着吃完这一碗面。
哪知刚往前走了半步,袖口忽然就被揪住了。
“你不要我了吗?李浔。”
他脚步一顿,侧身看去,只见已经抬起头的人,双目竟然通红。
“李浔……”晏淮清又叫了一声他的名字,声音在颤抖。而后又拉下了袖子,露出了那个银镶玉的镯子。“这是你留下的,碎玉是可再圆的,李浔。我只是……还没想好要怎么说。”
“你别走,李浔。”
晏淮清的恳求其实也并不可怜,只是像一尊被摔碎的玉像,很需要有人去捡。
李浔皱紧了眉,将滚上的酸楚狠狠地往腹中压,心却是再也忍不住了,往前几步将人拥入了怀中。
“我是怕……你不要我了。”他说。
晏淮清闭着双眸往他的怀中靠,脸软软地贴在他的腹部,眼角滚下了一滴热泪,恰好落在了李浔的掌心。
李浔被烫得蜷紧了指头,却又如同握住了对方的心。
晏淮清说:“我做不到,李浔。”
又说:“李浔,你要答应我,不会再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