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我屋里摆些胭脂水粉, 装模作样地拜祭我时,又是否问过我呢?”
这拜祭的事情,还是宗明告诉夏泱泱的。他当日跟着宗景, 看到那一幕, 就确信宗景对夏泱泱的行踪一无所知。后来夏泱泱跟宗明在岩洞中猫了半个月, 除了看书,就是跟他闲聊。
夏泱泱转过头,那小郎君一身白衣,神采奕奕地站在晚风里。一双眸子一如往日般清澄, 灯盏上跳跃的火苗映在他眼里,像是上元节的河灯, 水光盈盈。
“你拜祭我,用的是何种身份?” 宗景似笑非笑,手里攥着圈念珠。他早就还俗, 但这习惯早就养成, 也从未想过要改变。
“我总是教了你些东西, 那自然……是你的师父。” 夏泱泱本来也不该心虚, 然而难耐声音越变越小,“一日为师……终身为……”
宗景背着手, 往前轻轻踱了一步,轻声道:“哦?”
“有这样的师父?”
他朝夏泱泱的脸颊伸出手,害得她脸热心跳, 那双大手却错过她的脸颊,把她面前的碎发拨到耳后。
她刚要舒口气,宗景圆润的指尖又若有似无地碰了下她的耳廓, 害得夏泱泱错愕中有带了几分悸动, 像是心尖尖上生了一株玫瑰, 被风吹得摇啊摇,□□上刚生出来细软的刺,擦着心房。
“……我记得的你带我读三皈依,最后那句怎么都觉得有点不对劲儿。”
几年不见,他说话的声音比从前精进许多,柔和温润像是一泓温水,就像他的模样。看来是下了功夫。若不是夏泱泱知道,否则很难猜到他竟然自幼失聪。
“上个月我才发现,你教的哪里是皈依僧。你倒是自己说说,你教给我的,到底是什么?”
夏泱泱脸上好像染了胭脂,咬着嘴唇,像是偷吃糖果被发现的孩童。
宗景逼近一步,弯了腰,在夏泱泱耳畔说:“不如我提醒你一下,你说皈依泱泱……”
他声音低沉,便让许多东西一起震了起来,包括夏泱泱耳尖儿上的碎发,她肚兜的束带,连她的心口也被震得热起来了。
当日对那青涩佛子的种种撩拨,现在被这犀利的青年一一揭露……夏泱泱脸色酡红,二分害羞,余下的却有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欣喜和期盼。
这小佛子,果然不负期望地长成了。
宗景挺起腰来,一双水汪汪的眸子眨了眨:“你说,该罚不该?”
他跟从前一模一样,可又不一样。头上已经用金冠束住了头发,青葱已经褪去,整个人的骨骼都硬朗了些。
夏泱泱偷偷打量,看他穿着衣袍,比从前少了些出尘脱俗,但却还要挺拔精神。她摸了摸脖颈儿,那山风吹得他袍子飘逸,布料底下的身子,总该与曾经岩洞里见得有些不同了。
夏泱泱心头一颤,忽然瞧见他袖子露出了件东西,好似生绢的一角。她嘴角浅浅勾起,走到宗景面前:“这倒是该罚……不过……”
宗景袖子一动,正要把那东西取出来,却被她的手按住:“……你高价买我的山货,岂是经商之道?这难道就不该罚?”
夏泱泱从宗景的袖子抽出那条长长的生绢,眸光流转,把那生绢绕在宗景手上,一圈圈缠起:“你把来我学堂的学子赶走,岂是君子所为,难道就不该罚么?”
她说完,忽然银牙一咬,拉着生绢两端,用力一扯,在宗景的手腕上拉得紧绷绷的。连他手腕上的血管都微微凸起。
她又扭转那婀娜妩媚的腰肢,竟把宗景的手绑在了青铜佛手上。这一套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宛如舞蹈般好看。
宗景眼底闪过一丝灼热的光,另一只手却把夏泱泱一下子拽到自己身前,丹田贴着她的腰:“难不成,你还想教别人?”
他脸上敛了笑意,眸光深沉,注视着夏泱泱那两片柔软的唇。
“教别人……自然不会跟你是一个法子……” 夏泱泱仰着头,食指摸上宗景的唇,“……良师自然要因材施教。”
他人虽然长了些,可是这唇瓣儿还是当年粉嫩水润的模样,笑起来,让人想起熟透了的蟠桃。
她忽然踮起脚尖,禁不住在上边儿轻轻咬了下,想试试是不是真的有果汁浆液淌出:“你不辞而别,也没有问过我。更是该罚。”
宗景呼吸一滞,脸上竟然泛了桃花。夏泱泱便趁机捏了他的手腕,束在青铜佛陀的另一只手上。
“泱泱,你这是报复。” 宗景说。
他看着自己的手,夏泱泱眼里带着戏谑,正在给生绢打结:“是我不对,你来报复便是。”
夕阳隐去,天边只剩下变幻莫测的云霞。现在,连着云霞也消失不见,月明星稀,照得地上一片雪白瓦亮。
夏泱泱便提了那青灯,说:“那天我想逃,灼了手。可要报复?”
宗景说:“要。”
夏泱泱又说:“你把我关在岩洞月余,我是不是也该把你关起来?”
“是的。”
“那你诈死不辞而别,我是否该报复?”
“应该的。”
“那我浪迹天涯,是不是你的错?”
“是的。”
夏泱泱低了头:“……可是我想不出,要怎么罚你才好。”
宗景不假思索地应了:“泱泱何须发愁,每日一样,可以慢慢罚下去。咱们来日方长。”
他叹了口气,一双眼睛里满是无邪,然后夏泱泱不备,在晚风中捕捉她的唇。
短短这几年,大周换了几个皇帝。贵妃寻得遗落民间的亲生子,而皇后欲斩草除根,火烧寺庙,犯下滔天罪行,被废除后位,打入冷宫。后来先帝驾崩,这位民间成长的皇子,就即位成了新君。
可惜着新君命不好,在位不过一年,就因染病驾崩了。
这位死遁的新君,就是宗景。
“彼时身不由己,现在更是身不由己。”
在这条世界线里,夏泱泱等了许久,宗景亦如是。当日在小屋里,他早已描摹过她每一个发声;在岩洞中她所教授的,午夜梦回,就在唇齿间荡漾。
古佛下,一对儿青灯映照出一双人影,斑驳,跳窜。野草的芬芳带着水汽侵入身体,夏泱泱后背有些冷,便又往那温暖处靠近了些,贴紧了些。
不多时,那一双人影渐渐重合,像是春蚕破茧,层层剥离,最后就变成了忽大忽小不停晃动的一个。生绢拉扯着那尊古佛。那古佛在灯火下,满面悲悯,不停摇晃。
那青铜像晃得厉害,突然随着一声轰鸣倾倒在地。
他到底是皈依了她…….
【青灯古佛】达成。
晨曦初露,宗景就随着夏泱泱下了山。
后来,他随着她开学堂,教授聋儿。他前十八年念经求佛,后十八年放下经文,却才开始济世救人。
再后来,两个人闲云野鹤,游遍名山大川,任世间风云变幻。
宗景临去的那一晚,凑到夏泱泱的耳边说:“我这辈子都皈依了泱泱。泱泱想要什么,哪还有不应的。”
……
摄政王的爹死了。
马惊风。
这事儿是在他爹外室的屋里发生的。
那外室当场就吓得花容失色,翻了个白眼,也昏死过去了。
过了几天,这外室崔大姑,也不行了。
临死前,她紧紧抓住干女儿的手:“泱泱,你听干娘的话。那死鬼每次来都偷偷摸摸,他家里人从来没见过我。他跟我说过,他儿子瞎了眼,反正也看不见。你就代替干娘去。我一闭眼,你就无依无靠,我怕啊……咱们这样的人,活得下贱,倒不如去王府享福。起码不愁吃穿。”
崔大姑怜惜地摸了摸夏泱泱的小脸儿:“看我闺女长得多好看……我可真舍不得死啊……可惜咱们穷人,漂亮了是灾,是祸。冒充我去了王府,这辈子就别想着再找个男人,生个孩子……但总能好吃好穿一辈子。”
崔大姑交代完这些话,就两腿一蹬,也去了。
夏泱泱按着崔大姑生前交代的,悄悄给她办了丧事。
隔了几天,摄政王容衍的雕花软轿就被八个人抬着,进了崔大姑的巷子。
容衍返乡本来是为了接他家老太爷的。
摄政王容衍并非出身贵胄。他虽然也算得上是皇亲国戚,但是那种要扳着手指头再加上脚趾头,才能数出来的皇族旁系。
到了他那个马惊风死去的爹那一辈,已经沦落到在这小镇上守城门了。
容衍能当摄政王,是靠他自己的能力。他文能七步成诗,武可百步穿杨,是当年的双科状元。何况,他生就忠肝义胆——这双眼睛,就是为了保护先皇折的。后来先皇英年早逝,就把小皇帝托付给了自己最最信任的挚友和隔了八丈远的七堂叔——容衍。
先皇也是个会说话的人。彼时回光返照,拉着容衍的袖子,在他耳边说:“朕就把太子托付给你了。论辈份,太子还要叫你一声七爷爷,你可要把他当成你的亲孙子一样扶持。”
容衍当摄政王已经有三载,确实是把小皇帝当成了孙子。为了朝廷殚精竭虑,整整忙了三年,到现在才有机会回乡接他爹。
可惜人还未到,就接到了容老太爷的死讯。
谁能想到,容衍不近女色,他的爹竟然是这种死法。
本来容衍既然接不到爹,就该打道回府。可是他整理遗物的时候,居然发现了一卷手札。容衍叫书僮给他念了,越听脸色越黑。
这居然是老太爷一本儿日记。
谁又能想到,这老太爷还有这种嗜好?
”你在我屋里摆些胭脂水粉, 装模作样地拜祭我时,又是否问过我呢?”
这拜祭的事情,还是宗明告诉夏泱泱的。他当日跟着宗景, 看到那一幕, 就确信宗景对夏泱泱的行踪一无所知。后来夏泱泱跟宗明在岩洞中猫了半个月, 除了看书,就是跟他闲聊。
夏泱泱转过头,那小郎君一身白衣,神采奕奕地站在晚风里。一双眸子一如往日般清澄, 灯盏上跳跃的火苗映在他眼里,像是上元节的河灯, 水光盈盈。
“你拜祭我,用的是何种身份?” 宗景似笑非笑,手里攥着圈念珠。他早就还俗, 但这习惯早就养成, 也从未想过要改变。
“我总是教了你些东西, 那自然……是你的师父。” 夏泱泱本来也不该心虚, 然而难耐声音越变越小,“一日为师……终身为……”
宗景背着手, 往前轻轻踱了一步,轻声道:“哦?”
“有这样的师父?”
他朝夏泱泱的脸颊伸出手,害得她脸热心跳, 那双大手却错过她的脸颊,把她面前的碎发拨到耳后。
她刚要舒口气,宗景圆润的指尖又若有似无地碰了下她的耳廓, 害得夏泱泱错愕中有带了几分悸动, 像是心尖尖上生了一株玫瑰, 被风吹得摇啊摇,□□上刚生出来细软的刺,擦着心房。
“……我记得的你带我读三皈依,最后那句怎么都觉得有点不对劲儿。”
几年不见,他说话的声音比从前精进许多,柔和温润像是一泓温水,就像他的模样。看来是下了功夫。若不是夏泱泱知道,否则很难猜到他竟然自幼失聪。
“上个月我才发现,你教的哪里是皈依僧。你倒是自己说说,你教给我的,到底是什么?”
夏泱泱脸上好像染了胭脂,咬着嘴唇,像是偷吃糖果被发现的孩童。
宗景逼近一步,弯了腰,在夏泱泱耳畔说:“不如我提醒你一下,你说皈依泱泱……”
他声音低沉,便让许多东西一起震了起来,包括夏泱泱耳尖儿上的碎发,她肚兜的束带,连她的心口也被震得热起来了。
当日对那青涩佛子的种种撩拨,现在被这犀利的青年一一揭露……夏泱泱脸色酡红,二分害羞,余下的却有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欣喜和期盼。
这小佛子,果然不负期望地长成了。
宗景挺起腰来,一双水汪汪的眸子眨了眨:“你说,该罚不该?”
他跟从前一模一样,可又不一样。头上已经用金冠束住了头发,青葱已经褪去,整个人的骨骼都硬朗了些。
夏泱泱偷偷打量,看他穿着衣袍,比从前少了些出尘脱俗,但却还要挺拔精神。她摸了摸脖颈儿,那山风吹得他袍子飘逸,布料底下的身子,总该与曾经岩洞里见得有些不同了。
夏泱泱心头一颤,忽然瞧见他袖子露出了件东西,好似生绢的一角。她嘴角浅浅勾起,走到宗景面前:“这倒是该罚……不过……”
宗景袖子一动,正要把那东西取出来,却被她的手按住:“……你高价买我的山货,岂是经商之道?这难道就不该罚?”
夏泱泱从宗景的袖子抽出那条长长的生绢,眸光流转,把那生绢绕在宗景手上,一圈圈缠起:“你把来我学堂的学子赶走,岂是君子所为,难道就不该罚么?”
她说完,忽然银牙一咬,拉着生绢两端,用力一扯,在宗景的手腕上拉得紧绷绷的。连他手腕上的血管都微微凸起。
她又扭转那婀娜妩媚的腰肢,竟把宗景的手绑在了青铜佛手上。这一套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宛如舞蹈般好看。
宗景眼底闪过一丝灼热的光,另一只手却把夏泱泱一下子拽到自己身前,丹田贴着她的腰:“难不成,你还想教别人?”
他脸上敛了笑意,眸光深沉,注视着夏泱泱那两片柔软的唇。
“教别人……自然不会跟你是一个法子……” 夏泱泱仰着头,食指摸上宗景的唇,“……良师自然要因材施教。”
他人虽然长了些,可是这唇瓣儿还是当年粉嫩水润的模样,笑起来,让人想起熟透了的蟠桃。
她忽然踮起脚尖,禁不住在上边儿轻轻咬了下,想试试是不是真的有果汁浆液淌出:“你不辞而别,也没有问过我。更是该罚。”
宗景呼吸一滞,脸上竟然泛了桃花。夏泱泱便趁机捏了他的手腕,束在青铜佛陀的另一只手上。
“泱泱,你这是报复。” 宗景说。
他看着自己的手,夏泱泱眼里带着戏谑,正在给生绢打结:“是我不对,你来报复便是。”
夕阳隐去,天边只剩下变幻莫测的云霞。现在,连着云霞也消失不见,月明星稀,照得地上一片雪白瓦亮。
夏泱泱便提了那青灯,说:“那天我想逃,灼了手。可要报复?”
宗景说:“要。”
夏泱泱又说:“你把我关在岩洞月余,我是不是也该把你关起来?”
“是的。”
“那你诈死不辞而别,我是否该报复?”
“应该的。”
“那我浪迹天涯,是不是你的错?”
“是的。”
夏泱泱低了头:“……可是我想不出,要怎么罚你才好。”
宗景不假思索地应了:“泱泱何须发愁,每日一样,可以慢慢罚下去。咱们来日方长。”
他叹了口气,一双眼睛里满是无邪,然后夏泱泱不备,在晚风中捕捉她的唇。
短短这几年,大周换了几个皇帝。贵妃寻得遗落民间的亲生子,而皇后欲斩草除根,火烧寺庙,犯下滔天罪行,被废除后位,打入冷宫。后来先帝驾崩,这位民间成长的皇子,就即位成了新君。
可惜着新君命不好,在位不过一年,就因染病驾崩了。
这位死遁的新君,就是宗景。
“彼时身不由己,现在更是身不由己。”
在这条世界线里,夏泱泱等了许久,宗景亦如是。当日在小屋里,他早已描摹过她每一个发声;在岩洞中她所教授的,午夜梦回,就在唇齿间荡漾。
古佛下,一对儿青灯映照出一双人影,斑驳,跳窜。野草的芬芳带着水汽侵入身体,夏泱泱后背有些冷,便又往那温暖处靠近了些,贴紧了些。
不多时,那一双人影渐渐重合,像是春蚕破茧,层层剥离,最后就变成了忽大忽小不停晃动的一个。生绢拉扯着那尊古佛。那古佛在灯火下,满面悲悯,不停摇晃。
那青铜像晃得厉害,突然随着一声轰鸣倾倒在地。
他到底是皈依了她…….
【青灯古佛】达成。
晨曦初露,宗景就随着夏泱泱下了山。
后来,他随着她开学堂,教授聋儿。他前十八年念经求佛,后十八年放下经文,却才开始济世救人。
再后来,两个人闲云野鹤,游遍名山大川,任世间风云变幻。
宗景临去的那一晚,凑到夏泱泱的耳边说:“我这辈子都皈依了泱泱。泱泱想要什么,哪还有不应的。”
……
摄政王的爹死了。
马惊风。
这事儿是在他爹外室的屋里发生的。
那外室当场就吓得花容失色,翻了个白眼,也昏死过去了。
过了几天,这外室崔大姑,也不行了。
临死前,她紧紧抓住干女儿的手:“泱泱,你听干娘的话。那死鬼每次来都偷偷摸摸,他家里人从来没见过我。他跟我说过,他儿子瞎了眼,反正也看不见。你就代替干娘去。我一闭眼,你就无依无靠,我怕啊……咱们这样的人,活得下贱,倒不如去王府享福。起码不愁吃穿。”
崔大姑怜惜地摸了摸夏泱泱的小脸儿:“看我闺女长得多好看……我可真舍不得死啊……可惜咱们穷人,漂亮了是灾,是祸。冒充我去了王府,这辈子就别想着再找个男人,生个孩子……但总能好吃好穿一辈子。”
崔大姑交代完这些话,就两腿一蹬,也去了。
夏泱泱按着崔大姑生前交代的,悄悄给她办了丧事。
隔了几天,摄政王容衍的雕花软轿就被八个人抬着,进了崔大姑的巷子。
容衍返乡本来是为了接他家老太爷的。
摄政王容衍并非出身贵胄。他虽然也算得上是皇亲国戚,但是那种要扳着手指头再加上脚趾头,才能数出来的皇族旁系。
到了他那个马惊风死去的爹那一辈,已经沦落到在这小镇上守城门了。
容衍能当摄政王,是靠他自己的能力。他文能七步成诗,武可百步穿杨,是当年的双科状元。何况,他生就忠肝义胆——这双眼睛,就是为了保护先皇折的。后来先皇英年早逝,就把小皇帝托付给了自己最最信任的挚友和隔了八丈远的七堂叔——容衍。
先皇也是个会说话的人。彼时回光返照,拉着容衍的袖子,在他耳边说:“朕就把太子托付给你了。论辈份,太子还要叫你一声七爷爷,你可要把他当成你的亲孙子一样扶持。”
容衍当摄政王已经有三载,确实是把小皇帝当成了孙子。为了朝廷殚精竭虑,整整忙了三年,到现在才有机会回乡接他爹。
可惜人还未到,就接到了容老太爷的死讯。
谁能想到,容衍不近女色,他的爹竟然是这种死法。
本来容衍既然接不到爹,就该打道回府。可是他整理遗物的时候,居然发现了一卷手札。容衍叫书僮给他念了,越听脸色越黑。
这居然是老太爷一本儿日记。
谁又能想到,这老太爷还有这种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