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到家的时候,小鹿已经开始做饭了。
孩子们反正在放暑假,此时都挤到楼上徐家奕的房间里玩了。周彦、翟晓敏、李霞、刘亚娟四个人,坐在楼下陪老太太说话,反正做饭有小鹿,干活麻利,一点不用操心。倒是徐大明、由小峰、简耀辉和方军平,都还没忙完,一个都没来。
“没事,家奕说了,宣布的地方在俄罗斯,有时差,可能得等到十点十一点呢。一会饭好了咱们先吃,他们几个回来,肯定要边吃边喝酒,让他们自己吃,正好。”周彦安排得明明白白。
“那我一会做好吃后每个菜都留出来点,这样吃的时候就是没动过的了。”
出来倒垃圾的小鹿听到了,随口和周彦说。
“哎呀不用这么麻烦,都自己家人”,李霞笑着,“不过小鹿这孩子还真是细心啊,这下你可省心了。”
她转向周彦,丝毫不掩饰对小鹿的夸奖,周彦笑着点头。有了小鹿之后,家里大大小小的活儿,确实省事儿了不少。
“我说今晚你们来吃饭,人多,结果小鹿说要做十二道菜,菜单都是她自己定的,从中午就开始忙活了。”
小鹿手里不停,语气却很自豪,“这算啥,以前家里来且儿来且儿,来客人的意思,三十来口人吃饭,我也是自个儿忙活。”
眼看着厨房不需要帮忙,四个人又坐回了沙发里,继续聊天。
刘亚娟望着落地窗外的景色,一脸憧憬。
“你们说,今晚要是申奥成功了,这多大的喜事儿啊,股市还不得涨天上去啊!”
“咱们申办的是哪一年的奥运会来着?2008 年是吧?那不得一路涨到 08 年啊!”李霞正在嗑瓜子,她这人不光说话快,嗑瓜子也快,没一会,手边就有一堆瓜子皮,而且边吃边聊,一点不耽误说话。
“也不能这么说,你们忘了 93 年1993 年,北京曾申办 2000 年夏季奥运会,但申办权被悉尼赢取,以失败告终。啦?我可没忘,哎呦,那一晚上把我难受的,比自己家出事还难受”,周彦皱着眉头。
“现在不一样了,我觉得肯定行。”翟晓敏表情凝重,眼睛盯着某个角落,信誓旦旦地说。
被周彦再三催促回来看申奥结果,徐大明第一个回家了。紧接着由小峰、简耀辉陆陆续续也都到了,反而是方军平,最后一个,姗姗来迟。
近一年的时间,方军平饭局特别多,几乎不怎么在家吃饭。一开始翟晓敏也觉得不对劲,但想一想,不同单位不同风气,也就理解了。
徐家奕趴在楼梯上,抻着脖子向下张望,看到徐大明他们四个在楼下喝酒吃饭侃大山,挺开心,悬着的一口气才吐出来一半。
“看啥呢?”方笑宜站在背后,悄声问。
“看我爸情绪咋样。最近这老爷子看我就不顺眼,我见了他都绕着走。”
“为啥?”
“还能有啥,因为打球呗。”徐家奕说得满不在乎,习惯性地呼啦了一下方笑宜的头发。但收手后,还是挑了挑眉,一脸无奈。
在打球这件事上,徐大明和周彦的态度截然相反——他反对徐家奕打职业,认为职业运动员的路太窄,最后还落下一身伤,不是个好选择。但他倒也不逼着徐家奕学习,在徐大明看来,最好的选择,是徐家奕能够接手自家的厂子,把生意越做越大,用徐大明的话讲,“老子他妈死也瞑目了。”
可徐家奕那跳马猴子一样的性格,接手厂子,还不如要了他的命。前几天爷俩第一次触及这个话题,没谈妥,从此徐家奕看见徐大明就躲着走。
“那你躲得了初一,还躲得了十五。”方笑宜也学着徐家奕的样子,挑了挑眉,背着手,施施然地走了。
“哎我说你这小矮子,怎么跟你哥说话呢!”
快到十点钟,大人孩子都吃饱喝足,全都眼巴巴地围在一楼的电视机前。大人们坐沙发,孩子们干脆坐在地上,一起等待着宣布结果。
小区里遛弯儿的大妈,门口下象棋的大爷,疯跑的小孩子,统统不见了人影。都等着揭晓答案的时刻,说万人空巷,也不为过。
电视里,很多西装革履的人,带着耳麦,手里拿着各种材料,来回走动忙碌着。央视转播的过程中配了翻译,正在为大家解释目前的画面是在干嘛。
翻译念出了最终参与投票的四个城市:巴黎,多伦多,北京,伊斯坦布尔。
“这排序有没有讲究?北京咋不是第一个呢?”由小峰立马指出。
“对啊,这么大个事儿,不会也内定吧!”徐大明也不服。
“哎呀你们安静点,好好听!”周彦柔声制止。
现场投票,收票,统计选票……整个会场很安静,过程没有什么多余的声音,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反而更让人紧张。
而且电视画面不是一直定格在国际奥委会第 112 次全会的现场,时不时还会切换到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大厅。那里刚刚举行了为申奥加油的晚会,临近宣布结果,所有演职人员都留在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一样,一双双期盼的眼睛注视着大屏幕,都在等待最后的结果。
李霞的瓜子紧张得都嗑不下去了,死死盯着电视机,直到走上台一位戴着眼镜,头发花白,却西装革履精神矍铄的老先生。
“萨马兰奇!”徐家奕一下子喊了出来,“这是奥委会主席!这就要宣布了!”
奥委会会议现场引起了一阵骚动,但央视演播厅和电视机前,所有人屏息静气,死死盯着转播屏幕。
老人家低头拆开一个信封,每个动作都像在放慢镜头。他拿出里面的卡片,并没抬头,直接把上面的内容念了出来。
果不其然,是英语。
转播现场有翻译,但翻译此时也明显紧张得不行。萨马兰奇在公布之前说了一些“感谢其他城市”的话,被翻译直接草草略过,只等最后的结果。
紧接着,萨马拉起说了一长串的英语,语速太快,就连由淼这准大学生都没听懂。大家心里正着急,怕错过有用的信息,这时最后一个音节响起了。
“Beijing。”
“啊!”所有大人和孩子都跳了起来,振臂高呼,林淑珍行动不便,却也激动得拐棍儿杵得地板咚咚响。屏幕里,奥委会现场的后方座位,“腾”地站起一片红色,一样的姿势,也是在振臂高呼。而央视演播大厅里,“我们赢啦”四个红色的大字不断循环出现,所有人的反应都出奇地一致——高举双臂,庆祝欢呼。
徐家奕、由磊、简明羽几个男孩子高兴得上蹿下跳,方笑安挥舞着小拳头,方笑宜也高兴得合不拢嘴。连平时一贯严肃的简耀辉,此时不光欢呼,还大喊:“全是英语,我以为我都听不懂了!但我能听懂‘Beijing’啊!”
窗外的欢呼声也一浪接一浪地传来,那个晚上,似乎所有中国人都在重复一件事情,就是狂欢,和庆祝。
众人沉浸在喜悦里,谁也没注意到,角落里站着的方军平,眼角悄悄湿润了。
上一次申奥,方军平刚刚分配到电力学校做老师。身为体育教师,为了响应申奥时提出的“全民健身”的倡议,方军平每天五点多就起床,去隔壁热电家属院,教居民打乒乓球。然后再急急忙忙回到学校上班。上午通常是没有体育课的,方军平就写文章,发表在校报,或者《松城体育》杂志上,写得最多的,就是畅想千禧年,属于北京的奥运时代的来临。
93 年那个失意的夜晚,方军平和很多中国人一样,很平静,但心里却憋着一口气。
虽然,他早已不再从事体育行业了。但那一声北京,让方军平觉得,当年为了那个摸不到够不着的五环,吃的辛苦,都值了。
而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属于北京的奥运时代,真的来临了。
<图>附上当年申奥成功现场的照片,北京申奥团队身着红西装出席。
<图>央视演播大厅现场照片
两个人到家的时候,小鹿已经开始做饭了。
孩子们反正在放暑假,此时都挤到楼上徐家奕的房间里玩了。周彦、翟晓敏、李霞、刘亚娟四个人,坐在楼下陪老太太说话,反正做饭有小鹿,干活麻利,一点不用操心。倒是徐大明、由小峰、简耀辉和方军平,都还没忙完,一个都没来。
“没事,家奕说了,宣布的地方在俄罗斯,有时差,可能得等到十点十一点呢。一会饭好了咱们先吃,他们几个回来,肯定要边吃边喝酒,让他们自己吃,正好。”周彦安排得明明白白。
“那我一会做好吃后每个菜都留出来点,这样吃的时候就是没动过的了。”
出来倒垃圾的小鹿听到了,随口和周彦说。
“哎呀不用这么麻烦,都自己家人”,李霞笑着,“不过小鹿这孩子还真是细心啊,这下你可省心了。”
她转向周彦,丝毫不掩饰对小鹿的夸奖,周彦笑着点头。有了小鹿之后,家里大大小小的活儿,确实省事儿了不少。
“我说今晚你们来吃饭,人多,结果小鹿说要做十二道菜,菜单都是她自己定的,从中午就开始忙活了。”
小鹿手里不停,语气却很自豪,“这算啥,以前家里来且儿来且儿,来客人的意思,三十来口人吃饭,我也是自个儿忙活。”
眼看着厨房不需要帮忙,四个人又坐回了沙发里,继续聊天。
刘亚娟望着落地窗外的景色,一脸憧憬。
“你们说,今晚要是申奥成功了,这多大的喜事儿啊,股市还不得涨天上去啊!”
“咱们申办的是哪一年的奥运会来着?2008 年是吧?那不得一路涨到 08 年啊!”李霞正在嗑瓜子,她这人不光说话快,嗑瓜子也快,没一会,手边就有一堆瓜子皮,而且边吃边聊,一点不耽误说话。
“也不能这么说,你们忘了 93 年1993 年,北京曾申办 2000 年夏季奥运会,但申办权被悉尼赢取,以失败告终。啦?我可没忘,哎呦,那一晚上把我难受的,比自己家出事还难受”,周彦皱着眉头。
“现在不一样了,我觉得肯定行。”翟晓敏表情凝重,眼睛盯着某个角落,信誓旦旦地说。
被周彦再三催促回来看申奥结果,徐大明第一个回家了。紧接着由小峰、简耀辉陆陆续续也都到了,反而是方军平,最后一个,姗姗来迟。
近一年的时间,方军平饭局特别多,几乎不怎么在家吃饭。一开始翟晓敏也觉得不对劲,但想一想,不同单位不同风气,也就理解了。
徐家奕趴在楼梯上,抻着脖子向下张望,看到徐大明他们四个在楼下喝酒吃饭侃大山,挺开心,悬着的一口气才吐出来一半。
“看啥呢?”方笑宜站在背后,悄声问。
“看我爸情绪咋样。最近这老爷子看我就不顺眼,我见了他都绕着走。”
“为啥?”
“还能有啥,因为打球呗。”徐家奕说得满不在乎,习惯性地呼啦了一下方笑宜的头发。但收手后,还是挑了挑眉,一脸无奈。
在打球这件事上,徐大明和周彦的态度截然相反——他反对徐家奕打职业,认为职业运动员的路太窄,最后还落下一身伤,不是个好选择。但他倒也不逼着徐家奕学习,在徐大明看来,最好的选择,是徐家奕能够接手自家的厂子,把生意越做越大,用徐大明的话讲,“老子他妈死也瞑目了。”
可徐家奕那跳马猴子一样的性格,接手厂子,还不如要了他的命。前几天爷俩第一次触及这个话题,没谈妥,从此徐家奕看见徐大明就躲着走。
“那你躲得了初一,还躲得了十五。”方笑宜也学着徐家奕的样子,挑了挑眉,背着手,施施然地走了。
“哎我说你这小矮子,怎么跟你哥说话呢!”
快到十点钟,大人孩子都吃饱喝足,全都眼巴巴地围在一楼的电视机前。大人们坐沙发,孩子们干脆坐在地上,一起等待着宣布结果。
小区里遛弯儿的大妈,门口下象棋的大爷,疯跑的小孩子,统统不见了人影。都等着揭晓答案的时刻,说万人空巷,也不为过。
电视里,很多西装革履的人,带着耳麦,手里拿着各种材料,来回走动忙碌着。央视转播的过程中配了翻译,正在为大家解释目前的画面是在干嘛。
翻译念出了最终参与投票的四个城市:巴黎,多伦多,北京,伊斯坦布尔。
“这排序有没有讲究?北京咋不是第一个呢?”由小峰立马指出。
“对啊,这么大个事儿,不会也内定吧!”徐大明也不服。
“哎呀你们安静点,好好听!”周彦柔声制止。
现场投票,收票,统计选票……整个会场很安静,过程没有什么多余的声音,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反而更让人紧张。
而且电视画面不是一直定格在国际奥委会第 112 次全会的现场,时不时还会切换到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大厅。那里刚刚举行了为申奥加油的晚会,临近宣布结果,所有演职人员都留在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一样,一双双期盼的眼睛注视着大屏幕,都在等待最后的结果。
李霞的瓜子紧张得都嗑不下去了,死死盯着电视机,直到走上台一位戴着眼镜,头发花白,却西装革履精神矍铄的老先生。
“萨马兰奇!”徐家奕一下子喊了出来,“这是奥委会主席!这就要宣布了!”
奥委会会议现场引起了一阵骚动,但央视演播厅和电视机前,所有人屏息静气,死死盯着转播屏幕。
老人家低头拆开一个信封,每个动作都像在放慢镜头。他拿出里面的卡片,并没抬头,直接把上面的内容念了出来。
果不其然,是英语。
转播现场有翻译,但翻译此时也明显紧张得不行。萨马兰奇在公布之前说了一些“感谢其他城市”的话,被翻译直接草草略过,只等最后的结果。
紧接着,萨马拉起说了一长串的英语,语速太快,就连由淼这准大学生都没听懂。大家心里正着急,怕错过有用的信息,这时最后一个音节响起了。
“Beijing。”
“啊!”所有大人和孩子都跳了起来,振臂高呼,林淑珍行动不便,却也激动得拐棍儿杵得地板咚咚响。屏幕里,奥委会现场的后方座位,“腾”地站起一片红色,一样的姿势,也是在振臂高呼。而央视演播大厅里,“我们赢啦”四个红色的大字不断循环出现,所有人的反应都出奇地一致——高举双臂,庆祝欢呼。
徐家奕、由磊、简明羽几个男孩子高兴得上蹿下跳,方笑安挥舞着小拳头,方笑宜也高兴得合不拢嘴。连平时一贯严肃的简耀辉,此时不光欢呼,还大喊:“全是英语,我以为我都听不懂了!但我能听懂‘Beijing’啊!”
窗外的欢呼声也一浪接一浪地传来,那个晚上,似乎所有中国人都在重复一件事情,就是狂欢,和庆祝。
众人沉浸在喜悦里,谁也没注意到,角落里站着的方军平,眼角悄悄湿润了。
上一次申奥,方军平刚刚分配到电力学校做老师。身为体育教师,为了响应申奥时提出的“全民健身”的倡议,方军平每天五点多就起床,去隔壁热电家属院,教居民打乒乓球。然后再急急忙忙回到学校上班。上午通常是没有体育课的,方军平就写文章,发表在校报,或者《松城体育》杂志上,写得最多的,就是畅想千禧年,属于北京的奥运时代的来临。
93 年那个失意的夜晚,方军平和很多中国人一样,很平静,但心里却憋着一口气。
虽然,他早已不再从事体育行业了。但那一声北京,让方军平觉得,当年为了那个摸不到够不着的五环,吃的辛苦,都值了。
而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属于北京的奥运时代,真的来临了。
<图>附上当年申奥成功现场的照片,北京申奥团队身着红西装出席。
<图>央视演播大厅现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