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第30章 两瓶好酒

  翟晓敏推辞再三,但孟华太热情了,最后还是坐着她那辆沃尔沃回了家。

  到了家,两个孩子兴奋得很,催促着方军平把电视安装上。特别是方笑安,又是撒娇又是央求的。方军平耐不住,气都没来得及喘一口,就撸起袖子,安装电视。

  插上电源,连上有线电视的接线,就有信号,这难不倒方军平。

  打开电视,果然有了画面。

  电视里在播汇源果汁的广告。比原来的电视机大了不知道多少倍的画面里,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端着托盘笑盈盈地走过来,把橙汁倒进玻璃杯。那鲜艳欲滴的颜色,清晰的效果,方笑宜鼻尖仿佛已经闻到了橙汁酸甜的味道。

  “好了,看吧”。方军平把电视装好,一手的灰,这才腾出功夫去好好洗个手。

  方笑安一蹦三尺高,“姐姐,我觉得比家奕哥家里的电视还好看!”

  小孩都要经历这样的阶段,小时候觉得自己的东西好,长大后却觉得别人的东西好。但无论如何,他开心就是好的。方笑宜调了个《樱桃小丸子》的动画片出来,还提醒方笑安,电视大了,要坐得远一点,免得伤了眼睛。

  两个孩子坐在小马扎上看得兴致勃勃,翟晓敏和方军平也坐在床上看,却都是心不在焉。

  到了晚上,孩子们睡了。翟晓敏这才拿过遥控器,试着调了几个频道。换了电视,不光画质好了,频道也不再限制在八个以内了,很多其他地方电视台的节目,都能看了。

  这么多可选择的节目,翟晓敏却一个也不想看,索性把电视关了。

  “怎么了?”方军平在一旁问。

  翟晓敏叹了口气。

  “今天见了郝安琪和她妈妈,我心里就一直不得劲儿。”

  方军平了然。他又何尝没有同样的感觉,在孟华面前,他作为男人的自尊心,同样受到了伤害。

  “那人,一看就是挺爱显摆的,你不用往心里去。”方军平安慰她。

  “那倒不是”,翟晓敏闷闷地回答,“她显不显摆没关系,我是觉得,挺对不起孩子们的。”

  这下方军平彻底懂了。

  方笑宜和方笑安,和郝安琪相比,生活条件差得太远了。

  翟晓敏不是没见过有钱人,别人不说,周彦就是一个。周彦家住大别墅,请保姆,吃穿用度都是上档次的东西,徐家奕的生长环境比方笑宜方笑安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但她也从没觉得不好受——徐大明是生意人,而她和方军平,工薪阶层,已经尽最大的努力给孩子最好的生活了,她挺知足。但今天看到孟华,她心里这份知足却失衡了。

  一个离了婚、自己带孩子的女人,却能给孩子那么富足的生活,翟晓敏觉得,挺内疚。

  明白了翟晓敏所想,方军平也叹了口气。

  农村长大的方军平,一心想靠学习摆脱命运,每天点着煤油灯念书,忽明忽暗的灯光,对视力影响极差,顶着五六百度的近视眼,成绩在县高中一直数一数二。按说他的成绩,念个松江大学的数理化专业,是没问题的。但报志愿的时候,他思虑再三,报了松江师范,而且还是体育系。原因很简单——八三年出了新政策,为了扩大教师队伍,报考师范类院校的学生,每学期可领取一份补助;而体育系由于训练多,体能消耗大,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再领一份补助,食堂还吃小灶。这对方军平来说太有吸引力了,有了这两份补助,他才有可能念完大学。于是高考下了十成十的功夫,每天点灯熬油地学习。付出不白费,方军平成了那一年全村唯一一个大学生。

  上了大学,方军平发现,班里的同学,有人是高干子弟,有人是书香门第,而自己,既没见过世面,也没钱,兜比脸还干净。全身上下唯一值钱的,可能就是脑袋里那点知识。但方军平从不觉得丢人,有知识就够了,知识改变命运,以后的人生,谁说得准呢。

  后来参加工作,在电力学校当老师,工资也没几个钱。但学校环境相对单纯,干的还是教书育人的活儿,每天家属楼、教研室、体育场三点一线,方军平也不觉得难,反而挺踏实。

  人就是这样,在封闭、熟悉的圈子里往往都能平常心面对,一旦圈子被刺破,见到了更广阔的天地,心态反而失了衡。

  电业局像个大染缸,这是方军平对新单位的评价。由于把着“电老虎”这个垄断性的资源,这里卧虎藏龙。在单位,有省里市里领导的亲戚不新鲜,有黑白两道能通吃大哥也不稀奇。这些人做的事,自然也是另一套规则——一套方军平从小到大都没接触过、即便四十多岁的年纪看到了依然会咂舌的规则。

  方军平守着学校里那一套人际关系的原则,自然融入不了,但又不甘心被边缘化。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夹在中间,尴尬又难堪。

  逃过了下岗的大潮来到电业局,工资待遇还高了,理应事件高兴的事儿。方军平反而经常觉得挫败。

  这份挫败,在今天见到孟华之后,又被放大了数倍。

  翟晓敏的话,他没接茬儿。翻了个身,草草关灯睡觉了。

  第二天,方军平就给自己那个叫刘健的同学打了电话。

  上次因为球服的事情找刘健帮忙,他说他认识电业局分局的一个副局长,这事儿方军平还记着呢。毕竟是老同学,没有啥抹不开情面的,方军平直接开口说了,想让刘健帮忙引荐。

  刘健也是个爽快人,都是老同学的事儿,没含糊,没一会就把包厢信息发过来了,还嘱咐方军平带两瓶好酒。

  方军平不敢怠慢,除了买单的钱,还额外点了五千块钱,装在一个牛皮信封里,这基本是他两个月的工资。拎了两瓶五粮液,早早到了包间。

  没一会,刘健也到了。

  方军平和刘健说了自己的准备,本以为想得挺周全,谁知刘健大呼不行。

  “不是我说啊老方,你是这么多年教书教傻了啊?张叔跟你是第一次见面,连你是啥样人都不知道,你就给人家塞钱,这钱谁敢收?好歹今天先见面认识一下,你有想法,后面看事态的发展再找机会啊。”

  刘健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说的却都在理。方军平连连点头,把信封又揣回了里怀兜。

  两人坐了会儿,刘健也觉得自己刚才的话可能重了,转而出言安慰:“老方,你不用这么紧张,一会吃饭,就是认识一下,让他对你有个印象,多聊交情,少谈工作。临走再把拿两瓶酒塞给他,就当投石问路。”

  “这两瓶?”方军平指着自己带来的五粮液,有些愣了,“我以为这是一会咱们要喝的。”

  刘健嘴角露出一丝淡笑。

  “也就是我爸和他认识这么多年了,不然也不会知道。张叔对外宣称酒精过敏,再大的场合,都滴酒不沾。但实际是个白酒收藏家,郊区那边有个别墅专门用来藏酒,行家。”

  方军平彻底傻眼,“那我带的这两瓶,档次也不够收藏啊……”

  刘健看他那个磨磨唧唧的劲儿就着急,“都跟你说了,投石问路!”

  一顿饭吃得不温不火,有刘健在,几乎没怎么冷场。张局问刘健爸爸身体怎么样,又说了点他们年轻时候的事。当然也和方军平聊了几句工作,方军平回答得谨慎小心,生怕说错了话。

  但也没有什么高潮,三个人谁也没喝酒,平平淡淡就完事了。

  应该说张局很给面子,应邀准时前来,席间客客气气,走时还互相留了电话,也说了几句客套的“有事打电话”之类的。但方军平再不开窍也能明白,这都是看在刘健父亲面子上的客套,对他今后的发展,没啥助力。

  吃饭的地方离刘健家近,送走了张局,方军平陪他溜达着回去。夏夜的松城,凉风习习,明明没喝酒,方军平却不知怎地,有点上头。

  “老方,你想的事儿我都明白”,刘健做了半天思想斗争,还是决定开解开解他,“把话说得最白,你想升官,你想发财,你想让老婆孩子过上好日子,这我都认可。但这种事能急么?得慢慢来。那个词儿咋说来着?什么速成就不行那个?”

  “欲速则不达。”

  “对嘛,你看你这不挺清楚的吗”,刘健揽过方军平的肩膀,凑到他耳边,“张叔这样的路,你可能得蹚出来十条,其中有一条能成,都属于运气不错。”

  方军平点点头。

  两个人再没说话,并肩走着。突然,安静的夜里,方军平的手机响了。

  手机才买了不久,方军平嫌贵,一共也没打过几个电话。铃声乍响,两人都吓了一跳。

  屏幕上闪烁的名字,是他新存进去的,张春生局长。

  “军平啊,到家了吗?”

  “你明天要是有空,就来分局找我一趟。”

手机上看
第30章 两瓶好酒

  翟晓敏推辞再三,但孟华太热情了,最后还是坐着她那辆沃尔沃回了家。

  到了家,两个孩子兴奋得很,催促着方军平把电视安装上。特别是方笑安,又是撒娇又是央求的。方军平耐不住,气都没来得及喘一口,就撸起袖子,安装电视。

  插上电源,连上有线电视的接线,就有信号,这难不倒方军平。

  打开电视,果然有了画面。

  电视里在播汇源果汁的广告。比原来的电视机大了不知道多少倍的画面里,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端着托盘笑盈盈地走过来,把橙汁倒进玻璃杯。那鲜艳欲滴的颜色,清晰的效果,方笑宜鼻尖仿佛已经闻到了橙汁酸甜的味道。

  “好了,看吧”。方军平把电视装好,一手的灰,这才腾出功夫去好好洗个手。

  方笑安一蹦三尺高,“姐姐,我觉得比家奕哥家里的电视还好看!”

  小孩都要经历这样的阶段,小时候觉得自己的东西好,长大后却觉得别人的东西好。但无论如何,他开心就是好的。方笑宜调了个《樱桃小丸子》的动画片出来,还提醒方笑安,电视大了,要坐得远一点,免得伤了眼睛。

  两个孩子坐在小马扎上看得兴致勃勃,翟晓敏和方军平也坐在床上看,却都是心不在焉。

  到了晚上,孩子们睡了。翟晓敏这才拿过遥控器,试着调了几个频道。换了电视,不光画质好了,频道也不再限制在八个以内了,很多其他地方电视台的节目,都能看了。

  这么多可选择的节目,翟晓敏却一个也不想看,索性把电视关了。

  “怎么了?”方军平在一旁问。

  翟晓敏叹了口气。

  “今天见了郝安琪和她妈妈,我心里就一直不得劲儿。”

  方军平了然。他又何尝没有同样的感觉,在孟华面前,他作为男人的自尊心,同样受到了伤害。

  “那人,一看就是挺爱显摆的,你不用往心里去。”方军平安慰她。

  “那倒不是”,翟晓敏闷闷地回答,“她显不显摆没关系,我是觉得,挺对不起孩子们的。”

  这下方军平彻底懂了。

  方笑宜和方笑安,和郝安琪相比,生活条件差得太远了。

  翟晓敏不是没见过有钱人,别人不说,周彦就是一个。周彦家住大别墅,请保姆,吃穿用度都是上档次的东西,徐家奕的生长环境比方笑宜方笑安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但她也从没觉得不好受——徐大明是生意人,而她和方军平,工薪阶层,已经尽最大的努力给孩子最好的生活了,她挺知足。但今天看到孟华,她心里这份知足却失衡了。

  一个离了婚、自己带孩子的女人,却能给孩子那么富足的生活,翟晓敏觉得,挺内疚。

  明白了翟晓敏所想,方军平也叹了口气。

  农村长大的方军平,一心想靠学习摆脱命运,每天点着煤油灯念书,忽明忽暗的灯光,对视力影响极差,顶着五六百度的近视眼,成绩在县高中一直数一数二。按说他的成绩,念个松江大学的数理化专业,是没问题的。但报志愿的时候,他思虑再三,报了松江师范,而且还是体育系。原因很简单——八三年出了新政策,为了扩大教师队伍,报考师范类院校的学生,每学期可领取一份补助;而体育系由于训练多,体能消耗大,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再领一份补助,食堂还吃小灶。这对方军平来说太有吸引力了,有了这两份补助,他才有可能念完大学。于是高考下了十成十的功夫,每天点灯熬油地学习。付出不白费,方军平成了那一年全村唯一一个大学生。

  上了大学,方军平发现,班里的同学,有人是高干子弟,有人是书香门第,而自己,既没见过世面,也没钱,兜比脸还干净。全身上下唯一值钱的,可能就是脑袋里那点知识。但方军平从不觉得丢人,有知识就够了,知识改变命运,以后的人生,谁说得准呢。

  后来参加工作,在电力学校当老师,工资也没几个钱。但学校环境相对单纯,干的还是教书育人的活儿,每天家属楼、教研室、体育场三点一线,方军平也不觉得难,反而挺踏实。

  人就是这样,在封闭、熟悉的圈子里往往都能平常心面对,一旦圈子被刺破,见到了更广阔的天地,心态反而失了衡。

  电业局像个大染缸,这是方军平对新单位的评价。由于把着“电老虎”这个垄断性的资源,这里卧虎藏龙。在单位,有省里市里领导的亲戚不新鲜,有黑白两道能通吃大哥也不稀奇。这些人做的事,自然也是另一套规则——一套方军平从小到大都没接触过、即便四十多岁的年纪看到了依然会咂舌的规则。

  方军平守着学校里那一套人际关系的原则,自然融入不了,但又不甘心被边缘化。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夹在中间,尴尬又难堪。

  逃过了下岗的大潮来到电业局,工资待遇还高了,理应事件高兴的事儿。方军平反而经常觉得挫败。

  这份挫败,在今天见到孟华之后,又被放大了数倍。

  翟晓敏的话,他没接茬儿。翻了个身,草草关灯睡觉了。

  第二天,方军平就给自己那个叫刘健的同学打了电话。

  上次因为球服的事情找刘健帮忙,他说他认识电业局分局的一个副局长,这事儿方军平还记着呢。毕竟是老同学,没有啥抹不开情面的,方军平直接开口说了,想让刘健帮忙引荐。

  刘健也是个爽快人,都是老同学的事儿,没含糊,没一会就把包厢信息发过来了,还嘱咐方军平带两瓶好酒。

  方军平不敢怠慢,除了买单的钱,还额外点了五千块钱,装在一个牛皮信封里,这基本是他两个月的工资。拎了两瓶五粮液,早早到了包间。

  没一会,刘健也到了。

  方军平和刘健说了自己的准备,本以为想得挺周全,谁知刘健大呼不行。

  “不是我说啊老方,你是这么多年教书教傻了啊?张叔跟你是第一次见面,连你是啥样人都不知道,你就给人家塞钱,这钱谁敢收?好歹今天先见面认识一下,你有想法,后面看事态的发展再找机会啊。”

  刘健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说的却都在理。方军平连连点头,把信封又揣回了里怀兜。

  两人坐了会儿,刘健也觉得自己刚才的话可能重了,转而出言安慰:“老方,你不用这么紧张,一会吃饭,就是认识一下,让他对你有个印象,多聊交情,少谈工作。临走再把拿两瓶酒塞给他,就当投石问路。”

  “这两瓶?”方军平指着自己带来的五粮液,有些愣了,“我以为这是一会咱们要喝的。”

  刘健嘴角露出一丝淡笑。

  “也就是我爸和他认识这么多年了,不然也不会知道。张叔对外宣称酒精过敏,再大的场合,都滴酒不沾。但实际是个白酒收藏家,郊区那边有个别墅专门用来藏酒,行家。”

  方军平彻底傻眼,“那我带的这两瓶,档次也不够收藏啊……”

  刘健看他那个磨磨唧唧的劲儿就着急,“都跟你说了,投石问路!”

  一顿饭吃得不温不火,有刘健在,几乎没怎么冷场。张局问刘健爸爸身体怎么样,又说了点他们年轻时候的事。当然也和方军平聊了几句工作,方军平回答得谨慎小心,生怕说错了话。

  但也没有什么高潮,三个人谁也没喝酒,平平淡淡就完事了。

  应该说张局很给面子,应邀准时前来,席间客客气气,走时还互相留了电话,也说了几句客套的“有事打电话”之类的。但方军平再不开窍也能明白,这都是看在刘健父亲面子上的客套,对他今后的发展,没啥助力。

  吃饭的地方离刘健家近,送走了张局,方军平陪他溜达着回去。夏夜的松城,凉风习习,明明没喝酒,方军平却不知怎地,有点上头。

  “老方,你想的事儿我都明白”,刘健做了半天思想斗争,还是决定开解开解他,“把话说得最白,你想升官,你想发财,你想让老婆孩子过上好日子,这我都认可。但这种事能急么?得慢慢来。那个词儿咋说来着?什么速成就不行那个?”

  “欲速则不达。”

  “对嘛,你看你这不挺清楚的吗”,刘健揽过方军平的肩膀,凑到他耳边,“张叔这样的路,你可能得蹚出来十条,其中有一条能成,都属于运气不错。”

  方军平点点头。

  两个人再没说话,并肩走着。突然,安静的夜里,方军平的手机响了。

  手机才买了不久,方军平嫌贵,一共也没打过几个电话。铃声乍响,两人都吓了一跳。

  屏幕上闪烁的名字,是他新存进去的,张春生局长。

  “军平啊,到家了吗?”

  “你明天要是有空,就来分局找我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