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终究是虚惊一场,方笑宜在操场帐篷打地铺睡了两天后,随着学生大军又浩浩荡荡地搬回宿舍楼了。
折腾了两天,方笑宜躺在宿舍的床上,望着天花板,感觉到尤其的疲惫。这一年几乎就没消停,从开年的特大雪灾,到四月份的胶州铁路事故,再到五月份的汶川地震……人们总是理所当然地想要喜上加喜、好事成双,以为 2008 年,有奥运盛会的坐镇,必定是顺风顺水的一年。可这才不过半年,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
那天她在图书馆的报纸上看到一句话。
“所有中国人,几乎是强忍着眼泪,在展望那场世代期盼的盛会。”
普通民众都有如此的坚持和期许,作为参赛队员的徐家奕,更是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
地震那天,他简单安顿了方笑宜后,就归队了——奥运在即,能有半天的假期外出已然是不容易,一周之后,球队就要开始彻底的封闭训练了。
为了备战奥运,除了专门新建了球馆和运动员公寓用于封闭训练外,球队还配备了管理员、体能训练师、视频分析师等等,作为参赛保障,在徐家奕看来,这堪称他进入国家队以来最豪华的保障规模——家门口的奥运会,谁不是想尽一切办法、下足了功夫,力求史上最好成绩。
但徐家奕的压力在于,整个球队的状态并不好,包括自己。
封闭训练以后,球队并没有迎来预期的状态回调,反而愈发失衡。大赛之前,心里压力和训练强度都很大,而国家级的运动队,几近苛刻的安保,让训练基地几乎成了安全禁区。整个球队像被镇住了一样,大家做什么都畏首畏尾,感觉很压抑。
这份重压,自然也带到了训练场中。每天训练,无论是练单球还是练对抗,大家完全不兴奋,打得中规中矩。就连徐家奕自己,在组织进攻的时候都感觉思路很匮乏,再也没有之前打球的时候,能传出“天外来球”的那种灵感了。
因为传球线路的灵活多变,又不失精准,球迷们都叫他“徐式手术刀”。可现在,连徐家奕自己都觉得,最近打的球,别说手术刀了,简直像一口大铡刀。
他不断给自己加码,一日三练,训练时长超过八个小时。可状态没有提升,却加重了疲惫,整个人如同困兽之斗,徒劳无功。
随着比赛的临近,这份重压,自然就成为了一种焦虑。
徐家奕也在积极寻求脱困的办法。队里他最敬重的就是孙凯。这是指引他进入球场的偶像,也是他在国家队的队长和大哥。孙凯今年三十二岁了,粗眉吊眼,看着很凶,但实际上对徐家奕这些弟弟们很照顾。他是队里的大前锋,比徐家奕整整大了一圈,即便有着先天的身体优势,也依旧每天进行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保持强壮的体魄。
但这应该是他最后一届奥运会了,如果不是梯队建设需要他这样一块镇山石,孙凯现在,应该已经退役了。
毕竟对于篮球这种高强度、有身体碰撞的运动来说,运动员退役的原因,从来不会是因为不想打球了,而是伤病。
球场上打了二十多年,看似铜墙铁臂一样的身板,实际千疮百孔。大伤小伤不计其数,钉子、钢版更是家常便饭。
但孙凯为了球队,依旧选择再坚持一届,这让徐家奕打心眼里敬佩。
他找到孙凯,希望能和孙凯聊聊。帮自己走出目前的困惑,孙凯却说有事和他商量。
徐家奕以为是技战术的问题,在场边板凳上坐下,还特意找来了笔和纸,方便排兵布阵。
谁知孙凯一开口,就跑偏了。
“叫上大家,咱们一起出去吃个饭。”
“啊?”徐家奕没反应过来。
“周日下午的半天休息,我让朋友在外面安排个地方,私密一点的,大家一起吃个饭。”
徐家奕一下子懂了。
球队和队友们身上的桎梏,孙凯也意识到了。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调剂、释放一下。
可这……不现实啊。
徐家奕皱着眉头,“可是大哥,咱们现在,是不能有闪失的。万一误食,兴奋剂过不了怎么办,或者有一丁点的交通事故怎么办?出了封训基地,不可控的条件就太多了……”
“那些我来解决,现在就问你,如果球队出去吃饭聚餐,就只是咱们队员,没有教练,没有领队,你想去吗?”
徐家奕当然明白,这不仅仅是一顿饭的问题。
他重重地点头,丝毫没犹豫。
“行,我来申请,至于你想找我说的,也许吃完饭,就没事了。”
从封训基地到北四环外的餐馆,最近的路程也需要 12.7 公里,9 个红绿灯。
这是孙凯和徐家奕走过最提心吊胆的一段路。
大巴车里一共 13 个人,除了奥运名单正式报名的 12 人以外,还有刘斯杉。
奥运大名单早在两周前已经公布了,刘斯杉并没在名单内,而是作为了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第 13 人——如果从现在到奥运会开幕,没有极特殊的减员或者受伤情况出现,刘斯杉是不能以运动员的身份,代表中国队出战的。
虽然这“第 13 人”,是一张底牌,但这张牌被启用的概率,太小太小了。
也就是说,刘斯杉,基本告别本届奥运会了。
餐馆闭店了,除了一名厨师一名服务员,其他人全部清场。
最里面的包间里,孙凯举起装着橙汁的酒杯:“咱们先敬刘斯杉一杯,今天你就代表所有参加奥运集训的兄弟们。集训开始的时候我们 20 个人,最终留下 12 个。但不能否认,留到最后的刘斯杉,和其他没能到场的兄弟,都是对我们球队做过贡献的人。开赛之后,无论我们打好,或者打坏,成绩上都有你们的责任,也有你们的荣誉。”
刘斯杉也举起杯,果汁代酒,一饮而尽。
“凯哥,我定了 7 号的机票。我不能进奥运村,7 号之后,封训基地也关了,如果不出意外,7 号我就回松城,享受这个来之不易的假期,在电视机前给你们加油助威。”
刘斯杉又将酒杯倒满果汁,举了起来,眼圈红了。
“说实话,一开始我还是抱有一丝希望的,希望能进 12 人大名单。但得知自己是第 13 人的时候,我瞬间就不想上场了。我去比赛,就意味着你们当中有人发生了极端情况,我不想看到这样。这张机票,挺贵的,别作废。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能安稳、健康地完赛,也感谢你们给我这个机会,回家陪陪爸妈。”
徐家奕率先举杯响应,“谢谢兄弟,咱们都一切顺利。”
以这样真心、坦诚的方式来开场,气氛一下子就打开了。大家诉说着自己这段时间的压力:越想打得好,手上的感觉越找不着,晚上难入睡,白天难专注……总之,这像是一场释放压力的吐槽大会,没有教练和领队在场,大家都没了顾及,平时爱说话的不爱说话的,此时都滔滔不绝——都想把负能量留在今天,明天轻装上阵,有个好成绩。
席间,徐家奕看着孙凯和其他兄弟搭着肩膀喝果汁的样子,对孙凯的敬佩又多了一分。
他不光是他的大哥,也是全队的队长。年龄大了,伤病无数,但还是为了球队,留在赛场上拼命。像只母鸡一样护着他们这些弟弟们,把他们稳稳当当送上奥运的赛场,去展现,去搏杀,去经历挫折,去享受荣耀。
徐家奕没打扰他们,他举起杯子,朝孙凯的方向,远远敬了一杯。
但孙凯像是有心灵感应似的,一只手搭着其他队员的肩,回过头,朝他也示意了一下。
大哥能做的,只能到这了。
奥运会,拼了!
那天聚餐回去,对于席间说了什么,13 个人都很有默契地三缄其口,教练和领队轮着问,谁也没问出个一二三。
但神奇的是,队伍的精神面貌,确实不一样了。
能有这种转变,全队上下自然是开心的。训练的质量、互相的配合度和心理状态,都渐入佳境。就当大家满怀信心地等待奥运会拉开帷幕时,分组抽签的结果,却给了所有人一个当头棒喝。
美国、西班牙、德国、希腊、安哥拉和中国。
六个国家,四个晋级八强的名额,都是实力强劲的好手。从历史战绩来看,除了对安哥拉有取胜的把握,其他五个国家,中国队谁也打不过。
名副其实的“死亡小组”。
训练场上,大家围坐在一起开会,每个人都是脸色凝重。
徐家奕眼睛盯着对阵图,食指关节一下下敲着地板:“要想杀出去,至少赢两场。”
旁边的队友也跟着附和:“美国和西班牙就别拼了,一个是梦之队,一个是黄金一代;德国也不好打,整体实力比咱们强不说,他们还有诺维斯基。要是拼两场,那就拼希腊和安哥拉。”
也有队友持不同意见:“你以为希腊好打?那可是世锦赛第二名。我觉得除了安哥拉,反而拼一下德国有戏。”
大家持不同意见,都看向大哥,等待他的意见。
大哥的语气,却异常平稳。
“如果你们只拼两场,那结果一定是被淘汰。”
全队沉默了。
“要拼五场,场场都当作是生死局来打,就算是和美国打也不能轻易认输。只有这样,我们杀出去,才有可能。”
八月八日,期盼依旧的北京奥运会,盛大开幕了。
北财体育馆承办了北京奥运会的举重项目,和很多同学一样,方笑宜提早结束了暑假,回到学校,参与一些志愿或者爱心活动。
开幕式当天,全校师生都聚集体育场里,一同观看大屏幕上转播的开幕式。
看到 2008 名演员击缶而歌,吟诵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心中无不升腾起一股文化的自豪感;而看到二十九个巨大的脚印“烟火”,自永宁门起步,一步步迈向鸟巢的时候,方笑宜既能在天空中看到升腾起来的烟火,又能在电视转播里看到全貌的“一步一个脚印”,仿佛也看到了国家的百年跋涉。而汇成闪闪发光的星耀五环时,充满了中国人独有的梦幻和浪漫气息,感染着在场的所有人。
由于是东道主,中国运动员最后一个入场,时间已经是接近晚上十一点了。
方笑宜累了就在运动场的跑道上坐一会,休息好了再站起来,一直在屏幕前翘首等待着。
还好,篮球队的平均海拔太出众了,镜头扫过去,一眼就能看到。徐家奕高高的个子,闪着大眼睛,正拿着一面国旗,笑着向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挥舞致意。
方笑宜激动得跳了起来。
徐家奕,加油啊!
恭喜你,这次离梦想,近在咫尺了!
地震终究是虚惊一场,方笑宜在操场帐篷打地铺睡了两天后,随着学生大军又浩浩荡荡地搬回宿舍楼了。
折腾了两天,方笑宜躺在宿舍的床上,望着天花板,感觉到尤其的疲惫。这一年几乎就没消停,从开年的特大雪灾,到四月份的胶州铁路事故,再到五月份的汶川地震……人们总是理所当然地想要喜上加喜、好事成双,以为 2008 年,有奥运盛会的坐镇,必定是顺风顺水的一年。可这才不过半年,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
那天她在图书馆的报纸上看到一句话。
“所有中国人,几乎是强忍着眼泪,在展望那场世代期盼的盛会。”
普通民众都有如此的坚持和期许,作为参赛队员的徐家奕,更是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
地震那天,他简单安顿了方笑宜后,就归队了——奥运在即,能有半天的假期外出已然是不容易,一周之后,球队就要开始彻底的封闭训练了。
为了备战奥运,除了专门新建了球馆和运动员公寓用于封闭训练外,球队还配备了管理员、体能训练师、视频分析师等等,作为参赛保障,在徐家奕看来,这堪称他进入国家队以来最豪华的保障规模——家门口的奥运会,谁不是想尽一切办法、下足了功夫,力求史上最好成绩。
但徐家奕的压力在于,整个球队的状态并不好,包括自己。
封闭训练以后,球队并没有迎来预期的状态回调,反而愈发失衡。大赛之前,心里压力和训练强度都很大,而国家级的运动队,几近苛刻的安保,让训练基地几乎成了安全禁区。整个球队像被镇住了一样,大家做什么都畏首畏尾,感觉很压抑。
这份重压,自然也带到了训练场中。每天训练,无论是练单球还是练对抗,大家完全不兴奋,打得中规中矩。就连徐家奕自己,在组织进攻的时候都感觉思路很匮乏,再也没有之前打球的时候,能传出“天外来球”的那种灵感了。
因为传球线路的灵活多变,又不失精准,球迷们都叫他“徐式手术刀”。可现在,连徐家奕自己都觉得,最近打的球,别说手术刀了,简直像一口大铡刀。
他不断给自己加码,一日三练,训练时长超过八个小时。可状态没有提升,却加重了疲惫,整个人如同困兽之斗,徒劳无功。
随着比赛的临近,这份重压,自然就成为了一种焦虑。
徐家奕也在积极寻求脱困的办法。队里他最敬重的就是孙凯。这是指引他进入球场的偶像,也是他在国家队的队长和大哥。孙凯今年三十二岁了,粗眉吊眼,看着很凶,但实际上对徐家奕这些弟弟们很照顾。他是队里的大前锋,比徐家奕整整大了一圈,即便有着先天的身体优势,也依旧每天进行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保持强壮的体魄。
但这应该是他最后一届奥运会了,如果不是梯队建设需要他这样一块镇山石,孙凯现在,应该已经退役了。
毕竟对于篮球这种高强度、有身体碰撞的运动来说,运动员退役的原因,从来不会是因为不想打球了,而是伤病。
球场上打了二十多年,看似铜墙铁臂一样的身板,实际千疮百孔。大伤小伤不计其数,钉子、钢版更是家常便饭。
但孙凯为了球队,依旧选择再坚持一届,这让徐家奕打心眼里敬佩。
他找到孙凯,希望能和孙凯聊聊。帮自己走出目前的困惑,孙凯却说有事和他商量。
徐家奕以为是技战术的问题,在场边板凳上坐下,还特意找来了笔和纸,方便排兵布阵。
谁知孙凯一开口,就跑偏了。
“叫上大家,咱们一起出去吃个饭。”
“啊?”徐家奕没反应过来。
“周日下午的半天休息,我让朋友在外面安排个地方,私密一点的,大家一起吃个饭。”
徐家奕一下子懂了。
球队和队友们身上的桎梏,孙凯也意识到了。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调剂、释放一下。
可这……不现实啊。
徐家奕皱着眉头,“可是大哥,咱们现在,是不能有闪失的。万一误食,兴奋剂过不了怎么办,或者有一丁点的交通事故怎么办?出了封训基地,不可控的条件就太多了……”
“那些我来解决,现在就问你,如果球队出去吃饭聚餐,就只是咱们队员,没有教练,没有领队,你想去吗?”
徐家奕当然明白,这不仅仅是一顿饭的问题。
他重重地点头,丝毫没犹豫。
“行,我来申请,至于你想找我说的,也许吃完饭,就没事了。”
从封训基地到北四环外的餐馆,最近的路程也需要 12.7 公里,9 个红绿灯。
这是孙凯和徐家奕走过最提心吊胆的一段路。
大巴车里一共 13 个人,除了奥运名单正式报名的 12 人以外,还有刘斯杉。
奥运大名单早在两周前已经公布了,刘斯杉并没在名单内,而是作为了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第 13 人——如果从现在到奥运会开幕,没有极特殊的减员或者受伤情况出现,刘斯杉是不能以运动员的身份,代表中国队出战的。
虽然这“第 13 人”,是一张底牌,但这张牌被启用的概率,太小太小了。
也就是说,刘斯杉,基本告别本届奥运会了。
餐馆闭店了,除了一名厨师一名服务员,其他人全部清场。
最里面的包间里,孙凯举起装着橙汁的酒杯:“咱们先敬刘斯杉一杯,今天你就代表所有参加奥运集训的兄弟们。集训开始的时候我们 20 个人,最终留下 12 个。但不能否认,留到最后的刘斯杉,和其他没能到场的兄弟,都是对我们球队做过贡献的人。开赛之后,无论我们打好,或者打坏,成绩上都有你们的责任,也有你们的荣誉。”
刘斯杉也举起杯,果汁代酒,一饮而尽。
“凯哥,我定了 7 号的机票。我不能进奥运村,7 号之后,封训基地也关了,如果不出意外,7 号我就回松城,享受这个来之不易的假期,在电视机前给你们加油助威。”
刘斯杉又将酒杯倒满果汁,举了起来,眼圈红了。
“说实话,一开始我还是抱有一丝希望的,希望能进 12 人大名单。但得知自己是第 13 人的时候,我瞬间就不想上场了。我去比赛,就意味着你们当中有人发生了极端情况,我不想看到这样。这张机票,挺贵的,别作废。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能安稳、健康地完赛,也感谢你们给我这个机会,回家陪陪爸妈。”
徐家奕率先举杯响应,“谢谢兄弟,咱们都一切顺利。”
以这样真心、坦诚的方式来开场,气氛一下子就打开了。大家诉说着自己这段时间的压力:越想打得好,手上的感觉越找不着,晚上难入睡,白天难专注……总之,这像是一场释放压力的吐槽大会,没有教练和领队在场,大家都没了顾及,平时爱说话的不爱说话的,此时都滔滔不绝——都想把负能量留在今天,明天轻装上阵,有个好成绩。
席间,徐家奕看着孙凯和其他兄弟搭着肩膀喝果汁的样子,对孙凯的敬佩又多了一分。
他不光是他的大哥,也是全队的队长。年龄大了,伤病无数,但还是为了球队,留在赛场上拼命。像只母鸡一样护着他们这些弟弟们,把他们稳稳当当送上奥运的赛场,去展现,去搏杀,去经历挫折,去享受荣耀。
徐家奕没打扰他们,他举起杯子,朝孙凯的方向,远远敬了一杯。
但孙凯像是有心灵感应似的,一只手搭着其他队员的肩,回过头,朝他也示意了一下。
大哥能做的,只能到这了。
奥运会,拼了!
那天聚餐回去,对于席间说了什么,13 个人都很有默契地三缄其口,教练和领队轮着问,谁也没问出个一二三。
但神奇的是,队伍的精神面貌,确实不一样了。
能有这种转变,全队上下自然是开心的。训练的质量、互相的配合度和心理状态,都渐入佳境。就当大家满怀信心地等待奥运会拉开帷幕时,分组抽签的结果,却给了所有人一个当头棒喝。
美国、西班牙、德国、希腊、安哥拉和中国。
六个国家,四个晋级八强的名额,都是实力强劲的好手。从历史战绩来看,除了对安哥拉有取胜的把握,其他五个国家,中国队谁也打不过。
名副其实的“死亡小组”。
训练场上,大家围坐在一起开会,每个人都是脸色凝重。
徐家奕眼睛盯着对阵图,食指关节一下下敲着地板:“要想杀出去,至少赢两场。”
旁边的队友也跟着附和:“美国和西班牙就别拼了,一个是梦之队,一个是黄金一代;德国也不好打,整体实力比咱们强不说,他们还有诺维斯基。要是拼两场,那就拼希腊和安哥拉。”
也有队友持不同意见:“你以为希腊好打?那可是世锦赛第二名。我觉得除了安哥拉,反而拼一下德国有戏。”
大家持不同意见,都看向大哥,等待他的意见。
大哥的语气,却异常平稳。
“如果你们只拼两场,那结果一定是被淘汰。”
全队沉默了。
“要拼五场,场场都当作是生死局来打,就算是和美国打也不能轻易认输。只有这样,我们杀出去,才有可能。”
八月八日,期盼依旧的北京奥运会,盛大开幕了。
北财体育馆承办了北京奥运会的举重项目,和很多同学一样,方笑宜提早结束了暑假,回到学校,参与一些志愿或者爱心活动。
开幕式当天,全校师生都聚集体育场里,一同观看大屏幕上转播的开幕式。
看到 2008 名演员击缶而歌,吟诵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心中无不升腾起一股文化的自豪感;而看到二十九个巨大的脚印“烟火”,自永宁门起步,一步步迈向鸟巢的时候,方笑宜既能在天空中看到升腾起来的烟火,又能在电视转播里看到全貌的“一步一个脚印”,仿佛也看到了国家的百年跋涉。而汇成闪闪发光的星耀五环时,充满了中国人独有的梦幻和浪漫气息,感染着在场的所有人。
由于是东道主,中国运动员最后一个入场,时间已经是接近晚上十一点了。
方笑宜累了就在运动场的跑道上坐一会,休息好了再站起来,一直在屏幕前翘首等待着。
还好,篮球队的平均海拔太出众了,镜头扫过去,一眼就能看到。徐家奕高高的个子,闪着大眼睛,正拿着一面国旗,笑着向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挥舞致意。
方笑宜激动得跳了起来。
徐家奕,加油啊!
恭喜你,这次离梦想,近在咫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