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都城的夜,安静得如同一座死城。
百里子苓舞动着手中的长剑,在寒冬腊月里弄出了一身的汗。今日,赵怀请她王府议事,她原以为,是要说她二哥的事,但赵怀说的却是兰阳公主。
眼看过了年,也就开春,兰阳也就该去和亲了。
赵怀就这么一个妹妹,自然是舍不得送去和亲的。
但这是国事,而且早就定下,就算赵怀现在大权在握,他也不敢说取消和亲。一旦和亲不成,恐怕就要准备跟雄鹰部大干一场了。
南陈刚刚经历了一仗,人心和朝廷尚且不稳,而且叛军尚且还在剿灭之中,南陈不能有外敌。
亲,必须和。
赵怀说:“子苓啊,我就这一个妹妹,母妃临终前千叮铃万嘱托,说是一定给她找个好人家,权贵不权贵的不重要,不能让她受欺负。
你说,她嫁去了草原,我这当哥的,哪里还能护着她。就算是受了欺负,我也不知道,知道了,也帮不上忙。”
百里子苓听完这话,大约知道,和亲之人是要换了。但这件事,肯定做得隐秘,如果让雄鹰部知道公主换了人,会觉得南陈骗了他们,搞不好就会大动干戈。
“怀哥哥怎么打算?”百里子苓问。
“北方防线这几年皆是李迁驻守,虽然李迁的那些心腹抓的抓,杀的杀,成不了什么气候。我的人也暂时接管了北方防线,但确实没有一个人足以震慑整个北方。所以……”赵怀停顿了一下,突然单膝下脆,给百里子苓行了军礼。
百里子苓立马起身,双手托扶住赵怀,见拉他不起来,便一同跪下。
“王爷,这是何必?”
“子苓啊,这虽是国事,但也是家事。哥哥知你这些年南征北战,一身伤痛,你又是一个女子,原不该让你再枕风宿雪,镇守边关。但北方防线太过重要,别的人,我信不过,而且,就算信得过,也没有威慑之力。哥哥只有求你……”
赵怀要她去北方戍边,这确实是百里子苓没有想到的。
“王爷,先起来再说。”
二人搀扶着起了身。
“王爷,我懂你的意思。我十三岁披上甲胄随父亲出征,那时候便知道,我这辈子,大约是脱不下这身甲胄的。王爷让我去北方,我去便是。但有一事,得王爷答应。”
不待百里子苓说什么事,赵怀便叫了管家进来,那管家手里拿了一道圣旨。赵怀接过圣旨来到百里子苓跟前,“若是为了你二哥,不必担心。”
他把那圣旨递给了百里子苓,这道圣旨是对百里策的特赦。无论百里策曾经做过什么,这道圣旨皆能保他不死、不囚、不流放。
虽然百里子苓在上都被围前跟皇帝要过一道免死金牌,但免死金牌只能免死,坐牢、流放,这些是无法保证的。而且皇帝如今是泥菩萨,那圣旨有没有用,还得赵怀说了算。
现在,赵怀亲手给的这道圣旨自然不同。
“谢皇上,谢王爷!”百里子苓双膝下跪。
“起来吧。明日大朝,便会宣布你接管北方防线,过了年再出门吧。”赵怀扶了她起身。
过了年再出门,也就是两三日的时间了。
百里子苓回想去与赵怀的对话,长吐了一口气,她还不曾把这件事与母亲说。
第二天,南陈大朝。
这是上都之战后南陈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朝,也是这一年最后一次大朝。
皇帝身体欠安,未能上朝,太子监国,扶风王爷辅政,说白了,就是赵怀的朝廷。朝臣也是心照不宣,这点事还是看得明白的。
百里子苓、桑吉、韩祺皆在武将之列,随着大朝开始,一道道圣旨也随之宣布。
百里子苓、桑吉、韩祺皆因守卫上都城有功,百里子苓封卫国公,桑吉封武诚侯,韩祺封镇远伯,三人皆进一级。除他们三人之外,还有不少人被论功行赏,但要论荣誉,自然是百里子苓拔得头筹。
不只封了爵位,还接任北方防线,成为整个北方最具权势的军事指挥官。
二十岁,还是个女子,这在整个南陈史上都将是最耀眼的一笔。
今日大朝,既有封功,自然也就有处罚。该杀的杀,该判的判,该降职的降职,该罢职的罢职,总之,南陈的最后一次大朝,算是比较粗糙地为这场动乱画了一个小小的句号。
当然,南陈的内乱并没有结束,叛军还在围剿之中,而各地也并不算平稳。
百里子苓坐镇北方,不只是为了防御外敌,也是震慑整个国内的动乱。
然而,五年前埋前谷一战,却未能提及。百里子苓知道,现在可能还不太是时候,毕竟国家未稳。
李迁、陈远江被判斩立决,脑袋留不到过年。其亲眷也受其牵连,男子十四岁以上皆杀之,女子为奴为婢。
百里子苓下朝,众臣朝贺,昔日里在朝堂上言语攻击过她,给她使唤过绊的大臣,此刻也是笑脸相贺,巴结她都来不及。
位极人臣,这或许就是很多官场之人一生之追求。
“恭喜国公爷,贺喜国公爷。”上前说话的是桑吉的父亲。
“大人客气。我也该恭喜大人,子渊兄封侯,桑家几代书香,如今出了一位文武全才,那才真真是南陈公卿世家的典范。”百里子苓客套了两句。
“这都得多谢国公爷。我家老二,若不是跟着国公爷在北楼关历练了两年,那也没这出息,是国公爷带得好。”桑大人乐得合不拢嘴。
虽然当初他是很想站九皇子那边,毕竟当时看来,九皇子更有胜算,是桑吉铁了心要跟随百里子苓,又拼死守卫了上都城,还解了皇宫之围,这才有了如今的荣耀。
倒也应了那句话,富贵险中求。
“国公爷,可否借一步说话?”桑大人又道。
“请。”
百里子苓不知道这老狐狸心里又在盘算什么,当初埋羊谷之战,这个老狐狸也是添了把火的,但她现在拿这老狐狸没有办法。
论做官,放眼整个南陈,怕是没人比这位桑大人更成功的了。无论哪一场朝堂的政变,他都能成功立于不败之地。
“大人有话,不妨直说。我这还要回家打包行囊,过了年便得出发去北方。”
“国公爷,我家老二如今虽是封侯,可是现在他的职务暂时还挂在礼部,你说他一个武将待在礼部也不合适。国公爷马上去北方,要不,就把我家老二一并带去。他在北楼关给你做副将,去了北方,还继续给你做副将,怎么使唤都行。”
百里子苓笑了笑,敢情这是要给她塞人啊。
桑吉,确实是个好帮手,而且也是生死兄弟。如果没有这么个老子,百里子苓铁定走哪里都会带着桑吉。
但有这么个老狐狸老子,她得再想想。
“大人,这样吧,我跟子渊兄聊一聊,看看他的意思。”百里子苓并没有马上拒绝。
“好,好。”桑大人非常高兴。因为他知道,自己家那儿子,肯定是愿意跟着百里子苓去的。
其实,桑大人这只老狐狸还有一个算盘,如今百里子苓位极人臣,又手握重兵,比之他父亲当年,绝不逊色,甚至比她父亲更强。
当年,他父亲虽然也是手握重兵,让朝臣们都看他的脸色,但毕竟皇帝还是忌惮的。但百里子苓不一样,其一,她是女人,不必担心她起兵反叛要做皇帝。其二,她深得扶风王爷赵怀信任,也就深得未来皇帝信任。这样的百里将军,未来不可估量,权势也不可估量。
所以,他把桑吉塞到百里子苓那里,是希望二人朝夕相处,终成佳话。
从此,他们桑家真正成为南陈最具权势的权臣。至于大儿子桑荣说的什么兰阳公主,目光实在短浅。
就算兰阳不去和亲,赵怀也不会把妹妹嫁给他家老二,赵怀一定会选一个没落的贵族世家,一手扶持,这样既给了妹夫家恩情,也绝对不让妹妹在夫家受半点委屈。
百里子苓回到府中,听闻二嫂寻死觅活,立马去了后院。问了一下才知道,刚刚有丫头说漏了嘴,二嫂知道了娘家的事。
此时,百里策正在屋里劝慰,二嫂得哭得死去活来。
“相公,你早就知道父亲的事,对不对?你为什么不告诉我?难道是怕我连累了百里家,怕我把你妹妹好不容易挣回来的功绩都给辱没了?”
百里子苓在门外,听得二嫂哭着质问二哥,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你们一家荣宠至极,而我的父母家人却没了命,你们都瞒着,都不告诉我。觉得我给你们丢人了?配不上你们百里家?我知道,你们家的人都不喜欢我,嫌我不能生,早想给你纳个妾。这下正好,你干脆把我休了,省得再因我娘家,把你们家给连累了。你也娶一个,娶个能生的,给你们百里家开枝散叶……”
百里子苓在屋外有点听不下去,猛地推开了门,正在哭闹的二嫂突然停了下来,看着百里子苓。
“二嫂,你想跟着你娘家人死,我绝不拦着。但是,你父亲的路是他自己选的,没人逼着他做叛臣,更没人逼着他害死我父亲和大哥。”百里子苓这话一出,二嫂顿时露出惊恐的眼神,百里策赶紧起身推百里子苓出去,“少说两句,你二嫂身子不好。”
“二哥,都到了现在,她不是该知道真相吗?怎么?他爹反叛被诛还委屈了,我父兄拼死卫国被李迁所害,就不能提。二哥,疼老婆是对的,但疼也要有个底线。”百里子苓拂袖而去。
屋里顿时安静下来。
上都城的夜,安静得如同一座死城。
百里子苓舞动着手中的长剑,在寒冬腊月里弄出了一身的汗。今日,赵怀请她王府议事,她原以为,是要说她二哥的事,但赵怀说的却是兰阳公主。
眼看过了年,也就开春,兰阳也就该去和亲了。
赵怀就这么一个妹妹,自然是舍不得送去和亲的。
但这是国事,而且早就定下,就算赵怀现在大权在握,他也不敢说取消和亲。一旦和亲不成,恐怕就要准备跟雄鹰部大干一场了。
南陈刚刚经历了一仗,人心和朝廷尚且不稳,而且叛军尚且还在剿灭之中,南陈不能有外敌。
亲,必须和。
赵怀说:“子苓啊,我就这一个妹妹,母妃临终前千叮铃万嘱托,说是一定给她找个好人家,权贵不权贵的不重要,不能让她受欺负。
你说,她嫁去了草原,我这当哥的,哪里还能护着她。就算是受了欺负,我也不知道,知道了,也帮不上忙。”
百里子苓听完这话,大约知道,和亲之人是要换了。但这件事,肯定做得隐秘,如果让雄鹰部知道公主换了人,会觉得南陈骗了他们,搞不好就会大动干戈。
“怀哥哥怎么打算?”百里子苓问。
“北方防线这几年皆是李迁驻守,虽然李迁的那些心腹抓的抓,杀的杀,成不了什么气候。我的人也暂时接管了北方防线,但确实没有一个人足以震慑整个北方。所以……”赵怀停顿了一下,突然单膝下脆,给百里子苓行了军礼。
百里子苓立马起身,双手托扶住赵怀,见拉他不起来,便一同跪下。
“王爷,这是何必?”
“子苓啊,这虽是国事,但也是家事。哥哥知你这些年南征北战,一身伤痛,你又是一个女子,原不该让你再枕风宿雪,镇守边关。但北方防线太过重要,别的人,我信不过,而且,就算信得过,也没有威慑之力。哥哥只有求你……”
赵怀要她去北方戍边,这确实是百里子苓没有想到的。
“王爷,先起来再说。”
二人搀扶着起了身。
“王爷,我懂你的意思。我十三岁披上甲胄随父亲出征,那时候便知道,我这辈子,大约是脱不下这身甲胄的。王爷让我去北方,我去便是。但有一事,得王爷答应。”
不待百里子苓说什么事,赵怀便叫了管家进来,那管家手里拿了一道圣旨。赵怀接过圣旨来到百里子苓跟前,“若是为了你二哥,不必担心。”
他把那圣旨递给了百里子苓,这道圣旨是对百里策的特赦。无论百里策曾经做过什么,这道圣旨皆能保他不死、不囚、不流放。
虽然百里子苓在上都被围前跟皇帝要过一道免死金牌,但免死金牌只能免死,坐牢、流放,这些是无法保证的。而且皇帝如今是泥菩萨,那圣旨有没有用,还得赵怀说了算。
现在,赵怀亲手给的这道圣旨自然不同。
“谢皇上,谢王爷!”百里子苓双膝下跪。
“起来吧。明日大朝,便会宣布你接管北方防线,过了年再出门吧。”赵怀扶了她起身。
过了年再出门,也就是两三日的时间了。
百里子苓回想去与赵怀的对话,长吐了一口气,她还不曾把这件事与母亲说。
第二天,南陈大朝。
这是上都之战后南陈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朝,也是这一年最后一次大朝。
皇帝身体欠安,未能上朝,太子监国,扶风王爷辅政,说白了,就是赵怀的朝廷。朝臣也是心照不宣,这点事还是看得明白的。
百里子苓、桑吉、韩祺皆在武将之列,随着大朝开始,一道道圣旨也随之宣布。
百里子苓、桑吉、韩祺皆因守卫上都城有功,百里子苓封卫国公,桑吉封武诚侯,韩祺封镇远伯,三人皆进一级。除他们三人之外,还有不少人被论功行赏,但要论荣誉,自然是百里子苓拔得头筹。
不只封了爵位,还接任北方防线,成为整个北方最具权势的军事指挥官。
二十岁,还是个女子,这在整个南陈史上都将是最耀眼的一笔。
今日大朝,既有封功,自然也就有处罚。该杀的杀,该判的判,该降职的降职,该罢职的罢职,总之,南陈的最后一次大朝,算是比较粗糙地为这场动乱画了一个小小的句号。
当然,南陈的内乱并没有结束,叛军还在围剿之中,而各地也并不算平稳。
百里子苓坐镇北方,不只是为了防御外敌,也是震慑整个国内的动乱。
然而,五年前埋前谷一战,却未能提及。百里子苓知道,现在可能还不太是时候,毕竟国家未稳。
李迁、陈远江被判斩立决,脑袋留不到过年。其亲眷也受其牵连,男子十四岁以上皆杀之,女子为奴为婢。
百里子苓下朝,众臣朝贺,昔日里在朝堂上言语攻击过她,给她使唤过绊的大臣,此刻也是笑脸相贺,巴结她都来不及。
位极人臣,这或许就是很多官场之人一生之追求。
“恭喜国公爷,贺喜国公爷。”上前说话的是桑吉的父亲。
“大人客气。我也该恭喜大人,子渊兄封侯,桑家几代书香,如今出了一位文武全才,那才真真是南陈公卿世家的典范。”百里子苓客套了两句。
“这都得多谢国公爷。我家老二,若不是跟着国公爷在北楼关历练了两年,那也没这出息,是国公爷带得好。”桑大人乐得合不拢嘴。
虽然当初他是很想站九皇子那边,毕竟当时看来,九皇子更有胜算,是桑吉铁了心要跟随百里子苓,又拼死守卫了上都城,还解了皇宫之围,这才有了如今的荣耀。
倒也应了那句话,富贵险中求。
“国公爷,可否借一步说话?”桑大人又道。
“请。”
百里子苓不知道这老狐狸心里又在盘算什么,当初埋羊谷之战,这个老狐狸也是添了把火的,但她现在拿这老狐狸没有办法。
论做官,放眼整个南陈,怕是没人比这位桑大人更成功的了。无论哪一场朝堂的政变,他都能成功立于不败之地。
“大人有话,不妨直说。我这还要回家打包行囊,过了年便得出发去北方。”
“国公爷,我家老二如今虽是封侯,可是现在他的职务暂时还挂在礼部,你说他一个武将待在礼部也不合适。国公爷马上去北方,要不,就把我家老二一并带去。他在北楼关给你做副将,去了北方,还继续给你做副将,怎么使唤都行。”
百里子苓笑了笑,敢情这是要给她塞人啊。
桑吉,确实是个好帮手,而且也是生死兄弟。如果没有这么个老子,百里子苓铁定走哪里都会带着桑吉。
但有这么个老狐狸老子,她得再想想。
“大人,这样吧,我跟子渊兄聊一聊,看看他的意思。”百里子苓并没有马上拒绝。
“好,好。”桑大人非常高兴。因为他知道,自己家那儿子,肯定是愿意跟着百里子苓去的。
其实,桑大人这只老狐狸还有一个算盘,如今百里子苓位极人臣,又手握重兵,比之他父亲当年,绝不逊色,甚至比她父亲更强。
当年,他父亲虽然也是手握重兵,让朝臣们都看他的脸色,但毕竟皇帝还是忌惮的。但百里子苓不一样,其一,她是女人,不必担心她起兵反叛要做皇帝。其二,她深得扶风王爷赵怀信任,也就深得未来皇帝信任。这样的百里将军,未来不可估量,权势也不可估量。
所以,他把桑吉塞到百里子苓那里,是希望二人朝夕相处,终成佳话。
从此,他们桑家真正成为南陈最具权势的权臣。至于大儿子桑荣说的什么兰阳公主,目光实在短浅。
就算兰阳不去和亲,赵怀也不会把妹妹嫁给他家老二,赵怀一定会选一个没落的贵族世家,一手扶持,这样既给了妹夫家恩情,也绝对不让妹妹在夫家受半点委屈。
百里子苓回到府中,听闻二嫂寻死觅活,立马去了后院。问了一下才知道,刚刚有丫头说漏了嘴,二嫂知道了娘家的事。
此时,百里策正在屋里劝慰,二嫂得哭得死去活来。
“相公,你早就知道父亲的事,对不对?你为什么不告诉我?难道是怕我连累了百里家,怕我把你妹妹好不容易挣回来的功绩都给辱没了?”
百里子苓在门外,听得二嫂哭着质问二哥,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你们一家荣宠至极,而我的父母家人却没了命,你们都瞒着,都不告诉我。觉得我给你们丢人了?配不上你们百里家?我知道,你们家的人都不喜欢我,嫌我不能生,早想给你纳个妾。这下正好,你干脆把我休了,省得再因我娘家,把你们家给连累了。你也娶一个,娶个能生的,给你们百里家开枝散叶……”
百里子苓在屋外有点听不下去,猛地推开了门,正在哭闹的二嫂突然停了下来,看着百里子苓。
“二嫂,你想跟着你娘家人死,我绝不拦着。但是,你父亲的路是他自己选的,没人逼着他做叛臣,更没人逼着他害死我父亲和大哥。”百里子苓这话一出,二嫂顿时露出惊恐的眼神,百里策赶紧起身推百里子苓出去,“少说两句,你二嫂身子不好。”
“二哥,都到了现在,她不是该知道真相吗?怎么?他爹反叛被诛还委屈了,我父兄拼死卫国被李迁所害,就不能提。二哥,疼老婆是对的,但疼也要有个底线。”百里子苓拂袖而去。
屋里顿时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