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臣’二字并不好听。
历史上就算是大奸大恶之人,也不愿意被人称为‘叛臣’,更何况是桑尚书。
桑家世代书香,几代为官,虽然终不及桑尚书如今这位高权重,但一门清流,也受读书人敬仰。
当年的夺嫡之争,他因为扶了一位帝王上马,所以成就了这些年桑家的权势。但那时候,与如今的情势有所不同。
晋北王来势汹汹,而驻守北方防线的李迁态度暧昧,李迁手握重兵,他选择站哪边,这对一场战斗的成败很是关键。
如果站了晋北王,就算是晋北王成功上位,桑家的名声不好听,这是肯定的。其次,晋北王对于他这种临时倒戈的大臣,也未必看重。
但是,如果站皇帝一边,情势凶猛,胜算不大。最关键的是,就算是胜了,皇帝无后,早晚江山还得是别人的,而他桑家又能得到什么?
桑尚书昨夜没合眼,把这些问题全都想了一遍。两个儿子,一个蠢笨了些,另外一个倒是精明,但这两年放在北楼关,却跟着百里子苓走得太远了。
桑尚书现在觉得,把桑吉放到北楼关去,大约是他这辈子做得最坏的决定。原本是想让他在军中历练,将来文武皆有建树,自然能成为朝中砥柱,而桑家永远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现在看来,要把儿子拉回来,已是不可能。
桑尚书目光在两个儿子身上来回打转,最后叹了口气,让桑荣先去吃饭休息,反倒是把桑吉给留了下来。
“说说看,百里子苓有何应对策略?”桑尚书也不拐弯抹角,直接问道。
“父亲,将军如今还在牢里,手中无权无兵,哪有什么应对策略?就算是有心,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她要没有应对之策,西北提督能连夜让人给她送信到京?我倒是没有想到,周深会这么看重她这个丫头。”
西北提督周深?
桑吉有点意外。他从前只听周深与百里策在兵部的时候多有不睦,而他在北楼关的两年,百里子苓与周深也无私交,更没什么往来。如果非要算往来,也就是几个月前的北楼关大战,周深派了韩祺连夜奔赴北楼关驰援。
西北提督从一品,而当时的北楼关将军从三品,论品级那是周深比百里子苓高。论年纪,也是周深更年长许多,论阅历那也是周深更丰富,但百里子苓作战经验更丰富,这一点倒是比周深强。
“她如今是在牢里,但要让她出来,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但若是让她出来了,她能做什么?要怎么做?胜算有多大?老二,你想过吗?”
桑尚书的话处处透着心机和老谋深算。
“父亲,别说是我不知道这些。就算是知道,也不能告诉你。父亲态度不明,我若是都跟你说了,你转头再把将军给卖了,陷儿子于不忠不义,我有何颜面去见将军?”
“你……”
桑尚书被儿子这一怼,脸上有些挂不住,怒道:“你懂个屁。你才吃了朝廷几年饭,你懂什么朝局,你懂什么国家大事?”
“父亲,我或许是不懂,但我绝对不做不忠不义之人。父亲怎么选,我管不了。但父亲,我肯定是站在将军身边。她若战,我便陪她死战;她若冷眼旁观,我也可以装聋作哑;她要是站那位,我便陪她站那位。她的选择,绝对不会错。”
“嘿,你个混小子。当初说让她给你当媳妇的时候,你上窜下跳,要死要活,怎么都不答应。现在倒好了,你要跟她生死与共。老二啊,她到底给我灌了什么迷魂药,你最好给老子清醒一点。”桑尚书哪里听得这话,他一向觉得老二最精明,这怎么懂得比老大还厉害。
“父亲,我没有比现在更清醒的时候。倒是父亲您,身在高位之后,您想的还是南陈的百姓吗?您想的,恐怕只有自己吧?”
桑吉今日算是把能说不能说的话,都给一股脑地倒了出来。
说出来之后,他也觉得浑身轻松了不少。
他无法左右父亲的决定,但他还是希望父亲不要做一个‘叛臣’。
虽然他嘴上说如果百里子苓站了那位,他也一定跟随。但他更清楚,百里子苓是不会做叛臣的。
从家里出来,府门前已经挂上了红绸。明日就是他的大婚之日,至于这婚还结不结得成,也就未可知了。
桑吉回头看了一眼府门,那红绸格外刺眼,像极了洒在府门上的鲜血。
皇宫深院,这里的日子看着死水一般,但又处处暗藏风波。
桑吉等在院外有一炷香的功夫,才听得宫人来请,说是皇贵太妃已洗漱完毕,请桑吉进去说话。
皇贵太妃的宫中刚刚摆上早餐,精致的碗碟装了些小菜,看着颇为清淡。熬得浓香的小米粥刚刚盛上来,还散着淡淡的米香。
“听说你最近都忙得很,怎么一大早还上我这里来了?”皇贵太妃看到桑吉,心头自然欢喜。
“这不是好久没见姑母了,便进来给姑母请安。”
“哟,咱们家老二是会说话,还有心惦记着我这老婆子。”皇贵太妃笑道。
“姑母不老,姑母年轻着呢。”
桑吉哄了几句,便与皇贵太妃一同用早餐。
“可是明日的大婚有变故啊?”桑吉没吃几口,就被姑母这一问。
“姑母为何这样问?”桑吉不答,反问道。
皇贵太妃瞧了一眼宫里这些人,先遣了他们下去,这才放下碗筷,道:“你父亲那个人,一向审时度势,原是从不让人担心的。不过……”
皇贵太妃话到这里停下,叹了口气,“如果这天要变了,那就另说了。”
桑吉心头一惊,想说姑母在这深宫之中,如何能洞察一切?
“皇上……的事,恐怕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无论是京中大臣、皇子,还是在外的封疆大吏、亲王、郡王,恐怕都各怀心思。如今,国库空虚,怕是更让有些人有想法。那把椅子,谁都想坐,但只有坐上去才知道,坐在那上边并没那以容易。”
桑吉觉得姑母这话似乎是知道了些什么,但又不好直接问,只得道:“姑母,皇上有一帮忠臣良将,就算谁有点什么想法,那也只能是空想。”
“老二啊,姑母一介妇人,又居于这深宫之中,做不了什么。说句不好听的话,就算这江山易主,我作为先帝的妃子,也不会有人拿我如何。但是……和慧就不一样啦……”
皇贵太妃起了身,桑吉也跟着站起身来,扶着皇贵太妃往里走。
皇贵太妃从榻下拿出一个盒子来,那盒子里有很多信件,她把最上面那一封递给了桑吉。
桑吉愣了愣,才在皇贵太妃的示意下打开信封。
“这……”匆匆浏览完信件的内容,桑吉一时无言。
“我原是想让人盯着安西侯,让他别被什么狐媚子给勾去了。却不曾想到,安西侯还藏了这么大的祸根。”
书信中说到边境并无袭扰,而安西侯却秘密进京。同时还提到了另外一件事,安西侯与晋北王时有书信往来,颇有密谋大事的嫌疑。
桑吉万万没想到,最先翻车的会是安西侯冯康。
“他……当年平叛洪万山叛乱,他可是大功臣,怎么会?”桑吉脱口而出。
“他,不过就是洪万山留的一步棋罢了。可怜我的和慧,千挑万选,怎么就选了这以一个人。”
皇贵太妃悲从中来,一时没忍住,眼泪也就夺眶而出。
‘叛臣’二字并不好听。
历史上就算是大奸大恶之人,也不愿意被人称为‘叛臣’,更何况是桑尚书。
桑家世代书香,几代为官,虽然终不及桑尚书如今这位高权重,但一门清流,也受读书人敬仰。
当年的夺嫡之争,他因为扶了一位帝王上马,所以成就了这些年桑家的权势。但那时候,与如今的情势有所不同。
晋北王来势汹汹,而驻守北方防线的李迁态度暧昧,李迁手握重兵,他选择站哪边,这对一场战斗的成败很是关键。
如果站了晋北王,就算是晋北王成功上位,桑家的名声不好听,这是肯定的。其次,晋北王对于他这种临时倒戈的大臣,也未必看重。
但是,如果站皇帝一边,情势凶猛,胜算不大。最关键的是,就算是胜了,皇帝无后,早晚江山还得是别人的,而他桑家又能得到什么?
桑尚书昨夜没合眼,把这些问题全都想了一遍。两个儿子,一个蠢笨了些,另外一个倒是精明,但这两年放在北楼关,却跟着百里子苓走得太远了。
桑尚书现在觉得,把桑吉放到北楼关去,大约是他这辈子做得最坏的决定。原本是想让他在军中历练,将来文武皆有建树,自然能成为朝中砥柱,而桑家永远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现在看来,要把儿子拉回来,已是不可能。
桑尚书目光在两个儿子身上来回打转,最后叹了口气,让桑荣先去吃饭休息,反倒是把桑吉给留了下来。
“说说看,百里子苓有何应对策略?”桑尚书也不拐弯抹角,直接问道。
“父亲,将军如今还在牢里,手中无权无兵,哪有什么应对策略?就算是有心,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她要没有应对之策,西北提督能连夜让人给她送信到京?我倒是没有想到,周深会这么看重她这个丫头。”
西北提督周深?
桑吉有点意外。他从前只听周深与百里策在兵部的时候多有不睦,而他在北楼关的两年,百里子苓与周深也无私交,更没什么往来。如果非要算往来,也就是几个月前的北楼关大战,周深派了韩祺连夜奔赴北楼关驰援。
西北提督从一品,而当时的北楼关将军从三品,论品级那是周深比百里子苓高。论年纪,也是周深更年长许多,论阅历那也是周深更丰富,但百里子苓作战经验更丰富,这一点倒是比周深强。
“她如今是在牢里,但要让她出来,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但若是让她出来了,她能做什么?要怎么做?胜算有多大?老二,你想过吗?”
桑尚书的话处处透着心机和老谋深算。
“父亲,别说是我不知道这些。就算是知道,也不能告诉你。父亲态度不明,我若是都跟你说了,你转头再把将军给卖了,陷儿子于不忠不义,我有何颜面去见将军?”
“你……”
桑尚书被儿子这一怼,脸上有些挂不住,怒道:“你懂个屁。你才吃了朝廷几年饭,你懂什么朝局,你懂什么国家大事?”
“父亲,我或许是不懂,但我绝对不做不忠不义之人。父亲怎么选,我管不了。但父亲,我肯定是站在将军身边。她若战,我便陪她死战;她若冷眼旁观,我也可以装聋作哑;她要是站那位,我便陪她站那位。她的选择,绝对不会错。”
“嘿,你个混小子。当初说让她给你当媳妇的时候,你上窜下跳,要死要活,怎么都不答应。现在倒好了,你要跟她生死与共。老二啊,她到底给我灌了什么迷魂药,你最好给老子清醒一点。”桑尚书哪里听得这话,他一向觉得老二最精明,这怎么懂得比老大还厉害。
“父亲,我没有比现在更清醒的时候。倒是父亲您,身在高位之后,您想的还是南陈的百姓吗?您想的,恐怕只有自己吧?”
桑吉今日算是把能说不能说的话,都给一股脑地倒了出来。
说出来之后,他也觉得浑身轻松了不少。
他无法左右父亲的决定,但他还是希望父亲不要做一个‘叛臣’。
虽然他嘴上说如果百里子苓站了那位,他也一定跟随。但他更清楚,百里子苓是不会做叛臣的。
从家里出来,府门前已经挂上了红绸。明日就是他的大婚之日,至于这婚还结不结得成,也就未可知了。
桑吉回头看了一眼府门,那红绸格外刺眼,像极了洒在府门上的鲜血。
皇宫深院,这里的日子看着死水一般,但又处处暗藏风波。
桑吉等在院外有一炷香的功夫,才听得宫人来请,说是皇贵太妃已洗漱完毕,请桑吉进去说话。
皇贵太妃的宫中刚刚摆上早餐,精致的碗碟装了些小菜,看着颇为清淡。熬得浓香的小米粥刚刚盛上来,还散着淡淡的米香。
“听说你最近都忙得很,怎么一大早还上我这里来了?”皇贵太妃看到桑吉,心头自然欢喜。
“这不是好久没见姑母了,便进来给姑母请安。”
“哟,咱们家老二是会说话,还有心惦记着我这老婆子。”皇贵太妃笑道。
“姑母不老,姑母年轻着呢。”
桑吉哄了几句,便与皇贵太妃一同用早餐。
“可是明日的大婚有变故啊?”桑吉没吃几口,就被姑母这一问。
“姑母为何这样问?”桑吉不答,反问道。
皇贵太妃瞧了一眼宫里这些人,先遣了他们下去,这才放下碗筷,道:“你父亲那个人,一向审时度势,原是从不让人担心的。不过……”
皇贵太妃话到这里停下,叹了口气,“如果这天要变了,那就另说了。”
桑吉心头一惊,想说姑母在这深宫之中,如何能洞察一切?
“皇上……的事,恐怕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无论是京中大臣、皇子,还是在外的封疆大吏、亲王、郡王,恐怕都各怀心思。如今,国库空虚,怕是更让有些人有想法。那把椅子,谁都想坐,但只有坐上去才知道,坐在那上边并没那以容易。”
桑吉觉得姑母这话似乎是知道了些什么,但又不好直接问,只得道:“姑母,皇上有一帮忠臣良将,就算谁有点什么想法,那也只能是空想。”
“老二啊,姑母一介妇人,又居于这深宫之中,做不了什么。说句不好听的话,就算这江山易主,我作为先帝的妃子,也不会有人拿我如何。但是……和慧就不一样啦……”
皇贵太妃起了身,桑吉也跟着站起身来,扶着皇贵太妃往里走。
皇贵太妃从榻下拿出一个盒子来,那盒子里有很多信件,她把最上面那一封递给了桑吉。
桑吉愣了愣,才在皇贵太妃的示意下打开信封。
“这……”匆匆浏览完信件的内容,桑吉一时无言。
“我原是想让人盯着安西侯,让他别被什么狐媚子给勾去了。却不曾想到,安西侯还藏了这么大的祸根。”
书信中说到边境并无袭扰,而安西侯却秘密进京。同时还提到了另外一件事,安西侯与晋北王时有书信往来,颇有密谋大事的嫌疑。
桑吉万万没想到,最先翻车的会是安西侯冯康。
“他……当年平叛洪万山叛乱,他可是大功臣,怎么会?”桑吉脱口而出。
“他,不过就是洪万山留的一步棋罢了。可怜我的和慧,千挑万选,怎么就选了这以一个人。”
皇贵太妃悲从中来,一时没忍住,眼泪也就夺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