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第119章 结束(2)

  上都城的动乱结束,但并不意味着南陈就此太平。

  晋北王和安西侯带着残部逃离上都,而沿途的围追堵截自然是少不得的。不需要皇帝或者是赵怀下令,下边的人自然会闻风而动。

  毕竟,截杀晋北王和安西侯,对于下边的人来说,那也是给皇帝或者是太子邀功,这种事会有很多人抢着干。

  百里子苓处理完死亡将士的遗体,一身疲惫地回到了百里将军府。

  百里策还在祠堂里跪着,见百里子苓进来,便让一直陪着他的夫人先下去。

  百里策的夫人还不知道李迁的事,府里也没人敢跟她说,但这件事,很快也就瞒不住了。

  “二哥,起来吧!”百里子苓没有上前扶百里子策,只是在旁边拿了一炷香,点上之后,拜了拜,插到了香案上的香炉里。

  “皇帝赢了。不,是赵怀赢了。”百里策道。

  “二哥,如果能让你重新选择一次,你会怎么选?”百里子苓回过身来问道。

  “我不后悔我的选择。赵怀赢了,他不过是赢在了他在皇帝身边,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已。”

  “二哥,就算是晋北王赢了,走的不也一样是这条路吗?我如果没有猜错,晋北王应该是要把当年洪万山的案子翻过来。只有洪万的案子翻过来了,他晋北王的一切才能名正言顺。将来,他无论是做南陈的实际掌权者,还是登基为帝,都不会给人留下话柄。”

  百里策没有回答。

  其实,百里策跪在这里的时候心里也很矛盾。

  他与晋北王达成共识,也不过是各有所求。对于他来说,谁做皇帝,其实都一样,但他要的只是把当年的事大白天下,不能让父兄背负污名,更不能让那些死在埋羊谷的将士含恨。

  如果晋北王赢了,或许他的妹妹也就回不来了。他不想让妹妹回不来,跪在这里的时候,他一直在祈求父亲和兄长保持妹妹平安回来。

  但妹妹平安回来了,晋北王就败了。那么,他百里策这颗脑袋怕也是保不住了。

  这条命又算什么呢?他心头的遗憾是,自己多活的这五年,并不曾为百里家,为唯一的妹妹做过什么。

  “二哥,以你的心计,怎么会舍近求远地搭上晋北王这条船,怀哥不值得信任吗?”百里子苓历经此战,虽然对赵怀的看法与从前会有些不一样,但她始终相信,赵怀对百里家是不同的。

  “信任?何来信任?”百里策轻笑道。“赵怀想谋那个位置多年,无论是后宫还是朝堂,多多少少都埋了些他的人。五年前埋羊谷一战的变故,他赵怀心里跟明境似的。可是,当我拖着那条断腿去找他的时候,他却说,不要为打了败仗找借口。子苓啊,这话要是别人说,我百里策都能当个屁放了。可是,这话从他赵怀嘴里出来,我心寒啊!”

  百里策狠狠地戳着自己的胸口,“父亲和大哥当年对他如何,他心里不清楚吗?后来疏远他,也不过是为了他好,怕他成为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结果呢,父亲和大哥的一片苦心,只换来他那样一句薄情的话。这样的人,有什么可值得信任的。”

  百里子苓静静听着,她相信百里策不会说谎骗她,她更相信,那样的话赵怀说得出口。

  “二哥,你既知道他谋的是天下,又怎么还能那么天真的认为,他会放弃天下来与你并肩。”

  百里子苓这话虽然有点扎心,但却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你倒是比我通透。”百里策苦笑道。

  “二哥,这哪里是通透,只不过是……”百里子苓没想再说下去,“我去找娘,你也回屋歇着吧。”

  百里策并没有起来,而走到门口的百里子苓似乎想到什么,又回过身来,“二哥,有件事,你可能还不知道。李迁反了,如今已下了狱。二嫂那边……”

  “他反了,你如何还能守得住上都城?”百里策很是惊讶,他认为李迁一定会坐收渔翁之利。

  “扶风王爷谋了十几年,论隐忍,二哥比不上他;论格局,如今的皇子也都不如他;论心计,大约南陈也无几人能出其右。这江山,是他的。不是我能守得住上都城,是他准备得足够充分。”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百里策嘴里只念叨着这一句。

  百里子苓不想再多说其他,一场战争的输赢,很多时候就不是一个人可以左右的。如果没有陆筝,没有桑吉,没有贺老将军,没有漆五,没有从北楼关赶来的韩祺,这上都城又如何守得住。

  就算是赵怀在城里城外埋了人手,一场血战之后,谁输谁赢,也未可知。

  百里子苓刚回府,老夫人就让人准备好了热水,而此时,她坐在冒着热气的木桶里沐浴,桶外坐着的是给她擦背的老母亲。

  “娘,你怎么都不问我。”百里子苓问道。

  “问什么?”

  “二哥。二哥会怎么样。”

  老夫人舀了一瓢热水淋到她的颈背上,手指抚过那背上的伤痕,这些年征战,百里子苓身上大大小小的伤真有点数不过来。

  作为母亲,看到女儿身上的伤,不免心疼。

  老夫人擦了一把眼泪,没敢出发声音来,就怕子苓发现。

  “你守住了上都城,又解了皇宫之围,无论是皇上还是太子,都会记你大功一件。凭着这个,他们也不会要了你二哥的命。不过啊,你二哥怕是彻底废了。”

  百里子苓反手按住了母亲的手,慢慢转过头来,“娘,我做错了吗?”

  “你没错。是你二哥糊涂。他呀,是你们三兄妹里最精明的一个。可是,人啊,太精明了,反倒容易钻牛角尖。这些事之后,让他两口子去乡下的庄子住着吧,那里人少,也没什么糟心的事。以后,百里家就靠你啦!”

  老夫人一声感慨,也让百里子苓悲从中来。

  “娘,等朝局平稳了,我也辞官吧。按你说的,找个寻常人家嫁了。”

  “老三啊,这几天我想了又想,你也别嫁了,还是招个女婿上门吧。招个读书人,脾气、性子好的,也不需要他有什么功名,能顾家就行。以后有了孩子,也能在家教教孩子读书识字。要指着你带孩子,怕是不可能了。咱们百里家呀,还是该出个读书人,别都一个个拿枪舞刀,我这心里累得慌。”

  百里子苓的脑子里闪过木苏和的样子,她的狼崽子可不是什么读书人,就连写几笔记还不如她的好看,离母亲所想的女婿标准,怕是差远了。

  再说了,让狼崽子带孩子,恐怕得再带出个心眼多的小狼崽来,那还不翻了天了。

  “想啥呢?你莫不是心里有人了?”老夫人还真是火眼,见子苓走神,一句就问到了点子上。

  “桑家老二?”老夫人又问。

  “娘,哪儿跟哪儿啊。我跟桑老二就是生死兄弟。”

  “桑家老二,按说,那也是一表人才,也是读书人。当初桑家有意与咱们家联姻,你父亲其实挺乐意的。他就想给你找个读书人,所以还特意让菘蓝打听了一下桑家老二的人品。年轻公子哥,出入烟花之地,好个酒,谈个诗,这也没什么。只是,桑家老二听说要娶的人是你,死活都不答应,还在家里闹了绝食。你父亲知道后,大为恼火。他说,我百里家的女儿哪一点差了,桑家那小子既然如此嫌弃,咱们也犯不着非要跟人结亲,于是就以你年纪还小为由,拒绝了桑家。”

  老夫人娓娓道来,这一段还真是百里子苓不知道的。敢情桑老二还曾经那样嫌弃过她,这笔账,改天得算算。

  不过,说到了桑家,百里子苓便想起了皇帝的话。

  李迁被擒,如今下了大狱,而桑大人却因为在关键时刻站在了皇帝这一边。不,应该说是桑大人在关键时刻与赵怀联手,朝中大臣半数看桑大人的脸色,战时或许这些文臣真的用不上,他们不能带兵打仗。但是,战后,赵怀要领导朝堂,就需要这半数朝臣的支持,也自然就需要桑大人。

  “将军,府外有人求见。”

  百里子苓有点走神,就听到屋外下人来报。

  “何人?”百里子苓应了一声。

  “她说她叫胡果儿!”

手机上看
第119章 结束(2)

  上都城的动乱结束,但并不意味着南陈就此太平。

  晋北王和安西侯带着残部逃离上都,而沿途的围追堵截自然是少不得的。不需要皇帝或者是赵怀下令,下边的人自然会闻风而动。

  毕竟,截杀晋北王和安西侯,对于下边的人来说,那也是给皇帝或者是太子邀功,这种事会有很多人抢着干。

  百里子苓处理完死亡将士的遗体,一身疲惫地回到了百里将军府。

  百里策还在祠堂里跪着,见百里子苓进来,便让一直陪着他的夫人先下去。

  百里策的夫人还不知道李迁的事,府里也没人敢跟她说,但这件事,很快也就瞒不住了。

  “二哥,起来吧!”百里子苓没有上前扶百里子策,只是在旁边拿了一炷香,点上之后,拜了拜,插到了香案上的香炉里。

  “皇帝赢了。不,是赵怀赢了。”百里策道。

  “二哥,如果能让你重新选择一次,你会怎么选?”百里子苓回过身来问道。

  “我不后悔我的选择。赵怀赢了,他不过是赢在了他在皇帝身边,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已。”

  “二哥,就算是晋北王赢了,走的不也一样是这条路吗?我如果没有猜错,晋北王应该是要把当年洪万山的案子翻过来。只有洪万的案子翻过来了,他晋北王的一切才能名正言顺。将来,他无论是做南陈的实际掌权者,还是登基为帝,都不会给人留下话柄。”

  百里策没有回答。

  其实,百里策跪在这里的时候心里也很矛盾。

  他与晋北王达成共识,也不过是各有所求。对于他来说,谁做皇帝,其实都一样,但他要的只是把当年的事大白天下,不能让父兄背负污名,更不能让那些死在埋羊谷的将士含恨。

  如果晋北王赢了,或许他的妹妹也就回不来了。他不想让妹妹回不来,跪在这里的时候,他一直在祈求父亲和兄长保持妹妹平安回来。

  但妹妹平安回来了,晋北王就败了。那么,他百里策这颗脑袋怕也是保不住了。

  这条命又算什么呢?他心头的遗憾是,自己多活的这五年,并不曾为百里家,为唯一的妹妹做过什么。

  “二哥,以你的心计,怎么会舍近求远地搭上晋北王这条船,怀哥不值得信任吗?”百里子苓历经此战,虽然对赵怀的看法与从前会有些不一样,但她始终相信,赵怀对百里家是不同的。

  “信任?何来信任?”百里策轻笑道。“赵怀想谋那个位置多年,无论是后宫还是朝堂,多多少少都埋了些他的人。五年前埋羊谷一战的变故,他赵怀心里跟明境似的。可是,当我拖着那条断腿去找他的时候,他却说,不要为打了败仗找借口。子苓啊,这话要是别人说,我百里策都能当个屁放了。可是,这话从他赵怀嘴里出来,我心寒啊!”

  百里策狠狠地戳着自己的胸口,“父亲和大哥当年对他如何,他心里不清楚吗?后来疏远他,也不过是为了他好,怕他成为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结果呢,父亲和大哥的一片苦心,只换来他那样一句薄情的话。这样的人,有什么可值得信任的。”

  百里子苓静静听着,她相信百里策不会说谎骗她,她更相信,那样的话赵怀说得出口。

  “二哥,你既知道他谋的是天下,又怎么还能那么天真的认为,他会放弃天下来与你并肩。”

  百里子苓这话虽然有点扎心,但却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你倒是比我通透。”百里策苦笑道。

  “二哥,这哪里是通透,只不过是……”百里子苓没想再说下去,“我去找娘,你也回屋歇着吧。”

  百里策并没有起来,而走到门口的百里子苓似乎想到什么,又回过身来,“二哥,有件事,你可能还不知道。李迁反了,如今已下了狱。二嫂那边……”

  “他反了,你如何还能守得住上都城?”百里策很是惊讶,他认为李迁一定会坐收渔翁之利。

  “扶风王爷谋了十几年,论隐忍,二哥比不上他;论格局,如今的皇子也都不如他;论心计,大约南陈也无几人能出其右。这江山,是他的。不是我能守得住上都城,是他准备得足够充分。”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百里策嘴里只念叨着这一句。

  百里子苓不想再多说其他,一场战争的输赢,很多时候就不是一个人可以左右的。如果没有陆筝,没有桑吉,没有贺老将军,没有漆五,没有从北楼关赶来的韩祺,这上都城又如何守得住。

  就算是赵怀在城里城外埋了人手,一场血战之后,谁输谁赢,也未可知。

  百里子苓刚回府,老夫人就让人准备好了热水,而此时,她坐在冒着热气的木桶里沐浴,桶外坐着的是给她擦背的老母亲。

  “娘,你怎么都不问我。”百里子苓问道。

  “问什么?”

  “二哥。二哥会怎么样。”

  老夫人舀了一瓢热水淋到她的颈背上,手指抚过那背上的伤痕,这些年征战,百里子苓身上大大小小的伤真有点数不过来。

  作为母亲,看到女儿身上的伤,不免心疼。

  老夫人擦了一把眼泪,没敢出发声音来,就怕子苓发现。

  “你守住了上都城,又解了皇宫之围,无论是皇上还是太子,都会记你大功一件。凭着这个,他们也不会要了你二哥的命。不过啊,你二哥怕是彻底废了。”

  百里子苓反手按住了母亲的手,慢慢转过头来,“娘,我做错了吗?”

  “你没错。是你二哥糊涂。他呀,是你们三兄妹里最精明的一个。可是,人啊,太精明了,反倒容易钻牛角尖。这些事之后,让他两口子去乡下的庄子住着吧,那里人少,也没什么糟心的事。以后,百里家就靠你啦!”

  老夫人一声感慨,也让百里子苓悲从中来。

  “娘,等朝局平稳了,我也辞官吧。按你说的,找个寻常人家嫁了。”

  “老三啊,这几天我想了又想,你也别嫁了,还是招个女婿上门吧。招个读书人,脾气、性子好的,也不需要他有什么功名,能顾家就行。以后有了孩子,也能在家教教孩子读书识字。要指着你带孩子,怕是不可能了。咱们百里家呀,还是该出个读书人,别都一个个拿枪舞刀,我这心里累得慌。”

  百里子苓的脑子里闪过木苏和的样子,她的狼崽子可不是什么读书人,就连写几笔记还不如她的好看,离母亲所想的女婿标准,怕是差远了。

  再说了,让狼崽子带孩子,恐怕得再带出个心眼多的小狼崽来,那还不翻了天了。

  “想啥呢?你莫不是心里有人了?”老夫人还真是火眼,见子苓走神,一句就问到了点子上。

  “桑家老二?”老夫人又问。

  “娘,哪儿跟哪儿啊。我跟桑老二就是生死兄弟。”

  “桑家老二,按说,那也是一表人才,也是读书人。当初桑家有意与咱们家联姻,你父亲其实挺乐意的。他就想给你找个读书人,所以还特意让菘蓝打听了一下桑家老二的人品。年轻公子哥,出入烟花之地,好个酒,谈个诗,这也没什么。只是,桑家老二听说要娶的人是你,死活都不答应,还在家里闹了绝食。你父亲知道后,大为恼火。他说,我百里家的女儿哪一点差了,桑家那小子既然如此嫌弃,咱们也犯不着非要跟人结亲,于是就以你年纪还小为由,拒绝了桑家。”

  老夫人娓娓道来,这一段还真是百里子苓不知道的。敢情桑老二还曾经那样嫌弃过她,这笔账,改天得算算。

  不过,说到了桑家,百里子苓便想起了皇帝的话。

  李迁被擒,如今下了大狱,而桑大人却因为在关键时刻站在了皇帝这一边。不,应该说是桑大人在关键时刻与赵怀联手,朝中大臣半数看桑大人的脸色,战时或许这些文臣真的用不上,他们不能带兵打仗。但是,战后,赵怀要领导朝堂,就需要这半数朝臣的支持,也自然就需要桑大人。

  “将军,府外有人求见。”

  百里子苓有点走神,就听到屋外下人来报。

  “何人?”百里子苓应了一声。

  “她说她叫胡果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