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第26章 花费

  ◎肯定不够陆文坚持到青山书院入学◎

  陆方洲捋着胡子, 对陆文点头说道,“我听你断句断得很有韵律,可是有什么心得, 不管是如何的心得都和我讲讲, 我也好根据你的情况为你制定适合的学习方式。”

  陆文没想到陆方洲教学方式如此先进,他还以为古代的学习方式就是统一让他们读,然后背,要么就是讲解段意, 没想到他要根据情况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式。

  陆文其实在现代并没有读过声韵启蒙, 现代跟大楚国的教育方式完全不同,他虽然不能说都认识所有的古文字。

  但大部分还是认识的, 特别是声韵启蒙上的字, 因为比较简单,基本上都认识。

  陆文觉得他该把自己的情况酌情告诉陆方洲,以他现在的情况和心中所求,并不适合藏拙。

  “回夫子的话, 神韵启蒙上面所有的字, 小子都认识, 只是不会写,小子在反复研读的时候发现了其中的一些规律,整本书包含的天文, 地理, 花木, 鸟兽,人物, 器物, 虚实相对, 从单字到双字,其中似是有某种韵律,能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

  陆方洲听陆文讲解研读神韵启蒙的所思所想,对他更是满意不已,想到他之前在族学墙外听学了很久,对他认识这些字,又不会写,也不以为意。

  想了想,又问他,“你说你都认识上面的字,那更多的字还认识吗?”

  陆文想了想,说道,“回夫子的话,十之七八应该是认识,小子也只是坐在墙外远远的看着,因距离远,不是所有字都能看清,所以到底是认识多少字,小子也说不准。”

  陆方洲想了想,很快就给陆文制定了适合他的学习方式,“按说你今年也九岁了,此时才来入学开蒙,已经比较晚了,不过你的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今日你无桌,我也未备书,就不需你入学了。

  你让你大伯带着你去城中多买一些笔墨纸砚,日后你的主要功课就是抄书,遇到不懂的字,记下来。

  你需要抄大量的书,尽快把不认识的字都认识起来,也无需买太好的纸张,用最次等的黄纸即可。”

  陆方洲还想道陆文是被陆方旗当众说给他免学费,转头对陆大伯说道,“既然族长已经允诺过要给陆文免学费,自然就不会收你们的学费,不过这笔墨纸砚的费用估计还得家里想些办法。”

  陆家村也不是人人富裕,而陆文家估计是属于陆家村最贫困的那一层,陆方洲明白,今日陆丰能带陆文来入学,也是跟猎虎卖了钱的缘故,那些钱估计也只够陆文的笔墨纸砚钱。

  陆方洲既然收下了陆文,自然也是担忧陆文日后的笔墨纸砚的费用,族中能给他免了学费已经是极限了,书本可以抄,其他就只能靠他们自己了。

  对陆文嘱咐道:“这几年辛苦些,待你学业有成,去青山书院继续学业后,我可以介绍你一些看账本的活计,到时候也能缓解家里的压力,现在你刚刚入学,不要被这些外事所扰,你可明白?”

  陆文明白陆方洲此言是在告诉他,既然决定入学,就不要被家庭贫困等因素所影响,特别是现在打基础的时候,一定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问当中去。

  陆文对陆方洲的话并不以为意,人总不能只读书不吃饭吧,如今他家里只有母子两个人,虽然地里有陆大伯要帮忙。

  但他不可能心安理得的接受别人的帮助,所以日后他能帮家里的!肯定是要帮,不可能真的全身心的投入到读书当中去。

  当着陆方洲的面,陆文肯定是要把好听的捡给陆方洲说,“夫子的教导,学生铭记于心。”

  什么都没有,今天是入不了学的,陆文跟陆方洲约好,明日来入学。

  陆大伯带着陆文直接去了陆进的师傅家,让他给陆文打两张桌子,一张是送去族学的。

  陆家族学都是如此,桌子都是各自准备,还要统一大小,管学子的陆斌已经告诉了他们书桌的尺寸,村中的木匠都会打,做好了直接送到族学就可以了。

  此外,陆文还要自己打一张放在自己家里,毕竟他不可能一直就在族学里面看书写字,平时也要在家里做功课的。

  山上到处都是木材,打一张桌子并不要多少钱,反倒是陆大伯带着陆文进彭城去买笔墨纸砚花费不少银子。

  虽然陆文买的都是最次等的黄纸,笔墨也是最差的。

  但一套笔加上几块墨就花了二两银子,加上三两多银子的一大捆黄纸,一下子就去了五两多银子,而在村里打两套桌子才200文钱。

  陆文虽然买的都是最次等的,但这些东西都是比较难制作的物件,而且都是人工制作,陆文的那一两多的笔,握在手里都能感觉做工有多细致,可在人家这里却是最次等的。

  黄纸倒是粗糙的很,但真的非常大的一捆。

  掌柜见陆文他们不懂!怕人家以为自己欺骗,还解释说,用黄纸书写文字大多是乡下学子,所以只能走量,不能拆开卖。

  花了这许多钱,让陆文见识到了在大楚读书科举,真的是一项很奢侈的活动,他到此时也有些能理解武氏的父亲,为何要典卖自己妻子的地步才能去出门科举!

  在大楚,没有钱绝对是寸步难行,加上文人又最是好面子,衣食住行又都不能太差,免得被人看不起,花费只会更多。

  陆大伯肩上扛了一大捆子黄纸,一路上都没有发话,脸色也是肃穆不已,他也没有想到笔墨纸砚竟然花费这么多。

  陆文虽然也没有想到会花这么多钱,不过开弓没有回头箭,他只能安慰陆大伯说道,“大伯无需太过担忧,今日花了这许多钱,只因为我们买的量多,这次用量估计可以够我用一年的了,家里不容易,我不会随便浪费。”

  陆文已经想好了,他不能直接在纸上练字,除了用墨在纸上书写,他还可以用水在桌面上练字,日后他练字,先在桌上练熟了,在书写到纸上,估计可在省下一些。

  陆大伯不知道陆文所思所想,他只知道若是以今天这个花钱的方式,陆文的二十多两,加上他给的十两银子,肯定不够陆文坚持到青山书院入学。

  他已经打听清楚,在族学中学习的学子,一般都会到青山书院中继续学业,然后才会开始科举考试。

  虽然他听不懂今天陆方洲跟陆文讲的对话的内容,但是有一些还是听懂了,那就是陆方洲建议陆文需要大量的抄书,让他尽快的跟上别人的进度,所以自己肩上的这一大捆纸,绝对不像陆文说的够用一年,估计半年都不够他用的。

  不过此时想再多也没有用,只能想着这几年他家也尽量省着点钱,等陆文进青山书院没有学费的时候,自家也还能把钱省出来给他去上书院,至少也要坚持到他能得到陆方洲介绍活计的时候。

  不过看的陆文那小心翼翼的模样,陆大伯知道自己现在的神色可能给他了打击,便安慰他,“你一直都是个懂事的孩子,即便不用大伯嘱咐,你也知道会该怎样的安排自己,其他的我也就不说了,我只是嘱咐你日后要一心向学,不能辜负了我们大家的期望。”

  第二天他就算正式入学了,因为桌子还没有打好,他被陆方洲安排坐到陆子轩身边。

  整个族学也就二十多名学子,大多都是子字辈的主家子弟?而旁支族人只有少数两三个来入学,像陆文这样家庭实在困难来入学的,只有他一个。

  不过大家都是同宗同族,可能也跟大楚的淳朴风气有关,并没有人因为他家庭困难就瞧不起他的。

  陆方洲的得意门生陆子轩见陆文的书桌还没有送来,还好心的空出了一半自己的书桌!让陆文跟他坐在一起。

  陆方洲把陆文带到陆子轩身边,就去给别人上课了。

  陆子轩看了看陆方洲那边一眼,对陆文小声的讲道,“昨日夫子就与我讲了你的情况,他让你日后就跟我一道学习,有什么不懂的就直接问我,进度也跟我一样。”

  陆子轩十三岁了,他的进度是如今族学中最快的一个,他其实也不太明白陆文才刚刚入学,为何陆方洲就让陆文跟着他一个进度。

  其实陆方洲并不是让陆文跟陆子轩一个进度,而是想让陆子轩给陆文当一段时间的识字小师傅。

  陆文现在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学堂二十多人,每个学子的进度都不一样,他不可能有很多时间帮陆文认字。

  所以只能先帮他找一个识字师傅,这个人非陆子轩莫属,谁让他是所有学子中进度最快的一个呢。

  陆文对陆子轩点点头,小声的问道,“子轩堂兄应是所有学子中进度最快的吧?之前我来族学之外听学,常常听到你跟夫子对答如流,而且其他的族兄弟对你也都是赞许有加,你应也是学问最好的。”

  陆子轩为人平和,最是喜欢帮助别人,见陆文这样明晃晃的夸赞,很是难为情。

  学堂中的这些学子都不似陆文,大家比较矜持,即便对他欣赏,也不会这样说出口, “不要如此讲,许是族学中也就属我年纪最大,稍大些的那些都已经去青山书院入学了,只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而已。”

  陆子轩心里明白,他今年已经十三岁了,估计再过个两三年就一定要去青山书院,若是陆文能跟上他的进度,日后他两人也可以一起去青山书院入学,如今族学中已经没有太过聪颖的人了,一个人难免形单影只。

  作者有话说:

  陆文:我可是男主,会赚钱想,也许会...

手机上看
第26章 花费

  ◎肯定不够陆文坚持到青山书院入学◎

  陆方洲捋着胡子, 对陆文点头说道,“我听你断句断得很有韵律,可是有什么心得, 不管是如何的心得都和我讲讲, 我也好根据你的情况为你制定适合的学习方式。”

  陆文没想到陆方洲教学方式如此先进,他还以为古代的学习方式就是统一让他们读,然后背,要么就是讲解段意, 没想到他要根据情况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式。

  陆文其实在现代并没有读过声韵启蒙, 现代跟大楚国的教育方式完全不同,他虽然不能说都认识所有的古文字。

  但大部分还是认识的, 特别是声韵启蒙上的字, 因为比较简单,基本上都认识。

  陆文觉得他该把自己的情况酌情告诉陆方洲,以他现在的情况和心中所求,并不适合藏拙。

  “回夫子的话, 神韵启蒙上面所有的字, 小子都认识, 只是不会写,小子在反复研读的时候发现了其中的一些规律,整本书包含的天文, 地理, 花木, 鸟兽,人物, 器物, 虚实相对, 从单字到双字,其中似是有某种韵律,能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

  陆方洲听陆文讲解研读神韵启蒙的所思所想,对他更是满意不已,想到他之前在族学墙外听学了很久,对他认识这些字,又不会写,也不以为意。

  想了想,又问他,“你说你都认识上面的字,那更多的字还认识吗?”

  陆文想了想,说道,“回夫子的话,十之七八应该是认识,小子也只是坐在墙外远远的看着,因距离远,不是所有字都能看清,所以到底是认识多少字,小子也说不准。”

  陆方洲想了想,很快就给陆文制定了适合他的学习方式,“按说你今年也九岁了,此时才来入学开蒙,已经比较晚了,不过你的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今日你无桌,我也未备书,就不需你入学了。

  你让你大伯带着你去城中多买一些笔墨纸砚,日后你的主要功课就是抄书,遇到不懂的字,记下来。

  你需要抄大量的书,尽快把不认识的字都认识起来,也无需买太好的纸张,用最次等的黄纸即可。”

  陆方洲还想道陆文是被陆方旗当众说给他免学费,转头对陆大伯说道,“既然族长已经允诺过要给陆文免学费,自然就不会收你们的学费,不过这笔墨纸砚的费用估计还得家里想些办法。”

  陆家村也不是人人富裕,而陆文家估计是属于陆家村最贫困的那一层,陆方洲明白,今日陆丰能带陆文来入学,也是跟猎虎卖了钱的缘故,那些钱估计也只够陆文的笔墨纸砚钱。

  陆方洲既然收下了陆文,自然也是担忧陆文日后的笔墨纸砚的费用,族中能给他免了学费已经是极限了,书本可以抄,其他就只能靠他们自己了。

  对陆文嘱咐道:“这几年辛苦些,待你学业有成,去青山书院继续学业后,我可以介绍你一些看账本的活计,到时候也能缓解家里的压力,现在你刚刚入学,不要被这些外事所扰,你可明白?”

  陆文明白陆方洲此言是在告诉他,既然决定入学,就不要被家庭贫困等因素所影响,特别是现在打基础的时候,一定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问当中去。

  陆文对陆方洲的话并不以为意,人总不能只读书不吃饭吧,如今他家里只有母子两个人,虽然地里有陆大伯要帮忙。

  但他不可能心安理得的接受别人的帮助,所以日后他能帮家里的!肯定是要帮,不可能真的全身心的投入到读书当中去。

  当着陆方洲的面,陆文肯定是要把好听的捡给陆方洲说,“夫子的教导,学生铭记于心。”

  什么都没有,今天是入不了学的,陆文跟陆方洲约好,明日来入学。

  陆大伯带着陆文直接去了陆进的师傅家,让他给陆文打两张桌子,一张是送去族学的。

  陆家族学都是如此,桌子都是各自准备,还要统一大小,管学子的陆斌已经告诉了他们书桌的尺寸,村中的木匠都会打,做好了直接送到族学就可以了。

  此外,陆文还要自己打一张放在自己家里,毕竟他不可能一直就在族学里面看书写字,平时也要在家里做功课的。

  山上到处都是木材,打一张桌子并不要多少钱,反倒是陆大伯带着陆文进彭城去买笔墨纸砚花费不少银子。

  虽然陆文买的都是最次等的黄纸,笔墨也是最差的。

  但一套笔加上几块墨就花了二两银子,加上三两多银子的一大捆黄纸,一下子就去了五两多银子,而在村里打两套桌子才200文钱。

  陆文虽然买的都是最次等的,但这些东西都是比较难制作的物件,而且都是人工制作,陆文的那一两多的笔,握在手里都能感觉做工有多细致,可在人家这里却是最次等的。

  黄纸倒是粗糙的很,但真的非常大的一捆。

  掌柜见陆文他们不懂!怕人家以为自己欺骗,还解释说,用黄纸书写文字大多是乡下学子,所以只能走量,不能拆开卖。

  花了这许多钱,让陆文见识到了在大楚读书科举,真的是一项很奢侈的活动,他到此时也有些能理解武氏的父亲,为何要典卖自己妻子的地步才能去出门科举!

  在大楚,没有钱绝对是寸步难行,加上文人又最是好面子,衣食住行又都不能太差,免得被人看不起,花费只会更多。

  陆大伯肩上扛了一大捆子黄纸,一路上都没有发话,脸色也是肃穆不已,他也没有想到笔墨纸砚竟然花费这么多。

  陆文虽然也没有想到会花这么多钱,不过开弓没有回头箭,他只能安慰陆大伯说道,“大伯无需太过担忧,今日花了这许多钱,只因为我们买的量多,这次用量估计可以够我用一年的了,家里不容易,我不会随便浪费。”

  陆文已经想好了,他不能直接在纸上练字,除了用墨在纸上书写,他还可以用水在桌面上练字,日后他练字,先在桌上练熟了,在书写到纸上,估计可在省下一些。

  陆大伯不知道陆文所思所想,他只知道若是以今天这个花钱的方式,陆文的二十多两,加上他给的十两银子,肯定不够陆文坚持到青山书院入学。

  他已经打听清楚,在族学中学习的学子,一般都会到青山书院中继续学业,然后才会开始科举考试。

  虽然他听不懂今天陆方洲跟陆文讲的对话的内容,但是有一些还是听懂了,那就是陆方洲建议陆文需要大量的抄书,让他尽快的跟上别人的进度,所以自己肩上的这一大捆纸,绝对不像陆文说的够用一年,估计半年都不够他用的。

  不过此时想再多也没有用,只能想着这几年他家也尽量省着点钱,等陆文进青山书院没有学费的时候,自家也还能把钱省出来给他去上书院,至少也要坚持到他能得到陆方洲介绍活计的时候。

  不过看的陆文那小心翼翼的模样,陆大伯知道自己现在的神色可能给他了打击,便安慰他,“你一直都是个懂事的孩子,即便不用大伯嘱咐,你也知道会该怎样的安排自己,其他的我也就不说了,我只是嘱咐你日后要一心向学,不能辜负了我们大家的期望。”

  第二天他就算正式入学了,因为桌子还没有打好,他被陆方洲安排坐到陆子轩身边。

  整个族学也就二十多名学子,大多都是子字辈的主家子弟?而旁支族人只有少数两三个来入学,像陆文这样家庭实在困难来入学的,只有他一个。

  不过大家都是同宗同族,可能也跟大楚的淳朴风气有关,并没有人因为他家庭困难就瞧不起他的。

  陆方洲的得意门生陆子轩见陆文的书桌还没有送来,还好心的空出了一半自己的书桌!让陆文跟他坐在一起。

  陆方洲把陆文带到陆子轩身边,就去给别人上课了。

  陆子轩看了看陆方洲那边一眼,对陆文小声的讲道,“昨日夫子就与我讲了你的情况,他让你日后就跟我一道学习,有什么不懂的就直接问我,进度也跟我一样。”

  陆子轩十三岁了,他的进度是如今族学中最快的一个,他其实也不太明白陆文才刚刚入学,为何陆方洲就让陆文跟着他一个进度。

  其实陆方洲并不是让陆文跟陆子轩一个进度,而是想让陆子轩给陆文当一段时间的识字小师傅。

  陆文现在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学堂二十多人,每个学子的进度都不一样,他不可能有很多时间帮陆文认字。

  所以只能先帮他找一个识字师傅,这个人非陆子轩莫属,谁让他是所有学子中进度最快的一个呢。

  陆文对陆子轩点点头,小声的问道,“子轩堂兄应是所有学子中进度最快的吧?之前我来族学之外听学,常常听到你跟夫子对答如流,而且其他的族兄弟对你也都是赞许有加,你应也是学问最好的。”

  陆子轩为人平和,最是喜欢帮助别人,见陆文这样明晃晃的夸赞,很是难为情。

  学堂中的这些学子都不似陆文,大家比较矜持,即便对他欣赏,也不会这样说出口, “不要如此讲,许是族学中也就属我年纪最大,稍大些的那些都已经去青山书院入学了,只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而已。”

  陆子轩心里明白,他今年已经十三岁了,估计再过个两三年就一定要去青山书院,若是陆文能跟上他的进度,日后他两人也可以一起去青山书院入学,如今族学中已经没有太过聪颖的人了,一个人难免形单影只。

  作者有话说:

  陆文:我可是男主,会赚钱想,也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