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第34章 视角

  ◎陆文说该从哪个视角出发,其实不用他来回答◎

  陆文觉得站在这里等着也是等, 不如也去看看热闹,见识一下发铜钱的场面也好,只是怕陆大伯回来找不到他,

  便再次进入书肆拜托掌柜, 希望掌柜转告陆大伯,他去了刺史门前看人家发铜钱。

  书肆的掌柜知道陆文是附近的农家学子,他们上次来买笔墨的时候还有些印象,知道以后肯定还要做他的生意。自然忙不迭地答应了。

  陆文并不想去抢铜钱。只是想去看看热闹, 所以没有跟着人群拥挤的跑过去。

  书肆位于青山书院不远的南城, 离东城其实不太远,所以他没有多久就到了刺史府门前,

  看着门前乌泱泱的一大群人, 大部分人多是乞丐跟孩子,还有一些游手好闲的闲汉。估计是听到刺史门前发铜钱,所以齐聚在此。

  刺史府还没有开始发钱。而是让家丁把人都拦在门外面几丈远。几个家丁手中都抬着托盘,虽然用红布盖着,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托盘里托的都是铜钱。

  没多久大门就敞开了, 出来的人并不是穿着代表四品官员的素金服饰, 而是穿着普通的绸缎,陆文断定为首的应该是管家之类的人,果然那人一开口, 就印证了陆文所想。

  “各位相亲们, 今日我们刺史大人之女喜得长子, 我们大人高兴,便想与治下同乐, 吩咐府里散点喜钱, 只是不多, 就是与大家分享喜悦,抢到有缘,没抢到的,也别灰心!”

  那管家也没什么废话,见围在门前的百姓只知道恭喜,就笑着示意身后的家丁散钱,场面自然是混乱的,陆文怕出事,即便也想要钱,也没上前去抢,只是远远的看着。

  大楚百姓普遍还是自给自足,能有余钱的多是做生意的商人,

  此时能白得钱,都没人敢耽搁,所以陆文站在远处观望,确实有些标新立异。

  正在他看着津津有味之时,身旁出现了一身儒服的老者,捋着胡子看着远处忙着低头捡铜钱的人,却问陆文,“孩子,你怎么不过去拾几文?难道你不需要钱吗?”

  虽然陆文穿的干干净净,长得也精致秀丽。但身上的粗布衣衫,显示了他不是富裕之家的孩子。

  陆文转身看身旁的老者,见他一身气度高华。疼训裙巴巴三另七七五散六收集上传身上的衣料是上等的雨燕丝绸,知道老者必定是非富即贵。便不敢随意对答。

  “相比那些抢铜钱的人,小子算是不太需要钱吧!”

  老者见陆文不只长得好看,对答也进退自如,不由更想逗他说话,“ 孩子,你可是在入学的学子。”

  陆文对着老者点点头说道。“家境贫寒,才入学几个月而已”

  不管陆文的学问如何,但他的礼仪进度确实已经很好了。老者也没有想到入学几个月竟然能达到如此程度,

  不由的在问道。“可是城南的青山书院入学。青山书院可算是汇集了临州的人杰地灵。能教出你这等学子也算在情理之中。”

  陆文刚开始还以为老者也许就是青山书院的老师之类的人,毕竟他没有明显的身份标志,一身文人气度又如此明显,

  只是他恭维青山书院,却不了解书院详情,“小子并不是青山书院的学子,而是刚刚在族学中入学,不过小子在族学中开蒙个几年,估计也要入青山书院继续学业。算是青山书院未来的学子吧。”

  老者没想到陆文说话还如此有趣!许是心情好,想找人说说话,“人家散的是喜钱,虽说没多少,但也算是钱,你不是说你家境平寒吗?为何说会不需要钱?

  这些抢钱的百姓只是为了温饱度日,你作为文人却花钱如流水。所以你应该是比他们更需要钱才对。”

  陆文一个人站在这里也是无聊,有个人说话也觉得挺好的,便笑道,“小子并不认为温饱和学业相比,是学业更重要,若是连温饱都无法解决,学业又如何继续?”

  老者是文人脾气,见陆文竟然把学业和温饱做对比,温饱还成为重要的,不由地指责他。

  “你怎么可以如此认为,你当知道我们大楚以文当先。以文治国,若是没有文,国又何为国呢?如果国都没有了,温饱更是谈不上。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陆文摇摇头,回道。“老伯,这话是从国家大义方面设想,可老伯也想想,若是从百姓方面作为设想,又会有所不同。”

  老者也没想到这样大义凛然的答案,竟然没有把陆文一个孩子给震慑了,没好气的示意陆文给他举个例子,怎样从百姓的角度设想。

  陆文也没含糊,“若是有几户人家生活在深远山里,那他们是否需要学文,是否需要国家?他们首先需要的是如何能让一家人过上温饱的日子。

  这才是从小处设想,若是从大处设想,当然是老伯的理论更为合适,老伯扪心自问,如今我们大楚国,是应该从大处设想,还是应该从小处设想?”

  老者没想到他没震慑住陆文,却被陆文的言论给震慑了,虽然有点大逆不道,

  可他说的也没错,一个是大视角,一个是小视角,

  从政治的角度看,肯定是要从大视角出发,只是从百姓的视角来看,确实是温饱最重要,

  而大楚百分之九十都是需要温饱的百姓,所以陆文说该从哪个视角出发,其实不用他来回答。

  老者看着陆文沉默了一会,才说道,“你待会有事吗?难得遇到思维新颖的学子,不如老夫请客喝茶如何?”

  陆文闻言惊讶的看着老者,这老者别是人贩子吧,不过随即就苦笑,大楚可不是现代,大多人都还是目不识丁呢,人贩子肯定不会是读书的人,哪里有老者这般气度。

  老者见陆文犹豫,以为是他顾忌两人素不相识,就自我介绍了起来,“老夫韩选从,是刺史大人的族弟,这次刺史大人家的喜事还是老夫来传达的,还未问小友姓名!”

  人家都自报家门了,陆文自然也要礼尚往来,“小子陆文,乃翰林院讲士陆方城的族孙,见过韩老伯!”

  韩选从没想到陆文竟然是陆方城的族孙,若他没记错,陆方城的孙子辈都带子字,既然陆文没有,那就是旁支。

  “陆征铎肃穆钢炼,没想到竟然有你这么思维新颖的族孙!”

  陆文记忆中只见过陆方城一次。只记得那年他让所有的陆家男丁淋着雨在祠堂中祭祀祖先,

  确实是有些严肃的,没想到外界对他的评价竟然是肃穆钢炼。

  “今年陆爷爷并未回族中祭祖。小子也只是去年见过杜爷爷一次。是否如韩伯所讲,小子不敢妄言。”

  韩选从见已近中午,就不打算带陆文去喝茶了,而是说道,“已近中午,不如我带你去吃饭吧,我们边吃边聊。我来彭城不久,在当地还未有知交好友,有些烦闷。今日小友陪我吃顿饭,难得我们投缘。”

  陆文有些哭笑不得,看对方四十好几了,竟然要和自己一个不到十岁的孩童交朋友,真是不拘小节。

  “本应该应韩伯的邀请,只是今日小子是跟家中的大伯进城采购年货,大伯本让我在书肆中看书等他。只是我并没有要买书的打算!怕看久了,恐掌柜会开口赶人,

  便坐在书肆门口等候大伯,见刺史府有热闹看,才过来瞧瞧!现下该回去书肆了,怕是大伯已经回书肆找我了吧!”

  韩选从听到陆文说是让书肆的掌柜转告陆大伯,他在刺史府门口看热闹,想了想,又说道,“采办年货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办完的。我让家仆在这等候,待会你大伯找来,让他去酒楼找我们,也顺便吃些饭,你说好与不好?”

  陆文不想去人家门前抢钱,当然不是觉得人家需要钱的程度比他高,而是怕出意外,此时跟别人去酒楼吃饭,肯定是不会有危险的。立刻就二皮脸上来,答应了韩选从的邀请。

  韩选从非常欣赏陆文的爽快。让陆文把陆大伯的形象体貌说了,留下一个仆从在此等候,拉着陆文就去了附近的酒楼。

  待知道陆文只进了不到四个月的学,字已经识完,大学也快学完了,如今正在自学论语,更是喜爱他的聪慧。

  “我们韩家怎么就生不出你这等神童来呢?你是不知道我,不...我和刺史大人都没有科举,我是因为身体不好,加上一直在守孝,错过了多次科试。刺史大人是国公府出身,官职是荫封的,我和他都遗憾没能科举。”

  陆文也没想到临州新上任的刺史竟然是荫封的官职,在大楚做官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科举考试,这是主流,还有另一种是不太常见,是荫封出仕,荫封的这些人大多都是爵位即将被收回,才会荫封官职,还有一种情况,是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不过这类出仕大多是武将的晋升方式。

  作者有话说:

  十荒:陆文,有招了,小天使说抄书能脱贫,你还不赶快去!

  陆文:十荒,给你普及一下我们临州的环境,临州多出名匠名士,像族长爷爷的好友甘蓝就是做笔的名士,

  你以为我那还没有行的字,抄的书谁会买,

  像我这样的寒门学子,大家都是抄书自己用的,要不然陆夫子为何不给我介绍抄书的活计!

  十荒:你答应富贵了带上我的,苦笑不得.JPG

手机上看
第34章 视角

  ◎陆文说该从哪个视角出发,其实不用他来回答◎

  陆文觉得站在这里等着也是等, 不如也去看看热闹,见识一下发铜钱的场面也好,只是怕陆大伯回来找不到他,

  便再次进入书肆拜托掌柜, 希望掌柜转告陆大伯,他去了刺史门前看人家发铜钱。

  书肆的掌柜知道陆文是附近的农家学子,他们上次来买笔墨的时候还有些印象,知道以后肯定还要做他的生意。自然忙不迭地答应了。

  陆文并不想去抢铜钱。只是想去看看热闹, 所以没有跟着人群拥挤的跑过去。

  书肆位于青山书院不远的南城, 离东城其实不太远,所以他没有多久就到了刺史府门前,

  看着门前乌泱泱的一大群人, 大部分人多是乞丐跟孩子,还有一些游手好闲的闲汉。估计是听到刺史门前发铜钱,所以齐聚在此。

  刺史府还没有开始发钱。而是让家丁把人都拦在门外面几丈远。几个家丁手中都抬着托盘,虽然用红布盖着,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托盘里托的都是铜钱。

  没多久大门就敞开了, 出来的人并不是穿着代表四品官员的素金服饰, 而是穿着普通的绸缎,陆文断定为首的应该是管家之类的人,果然那人一开口, 就印证了陆文所想。

  “各位相亲们, 今日我们刺史大人之女喜得长子, 我们大人高兴,便想与治下同乐, 吩咐府里散点喜钱, 只是不多, 就是与大家分享喜悦,抢到有缘,没抢到的,也别灰心!”

  那管家也没什么废话,见围在门前的百姓只知道恭喜,就笑着示意身后的家丁散钱,场面自然是混乱的,陆文怕出事,即便也想要钱,也没上前去抢,只是远远的看着。

  大楚百姓普遍还是自给自足,能有余钱的多是做生意的商人,

  此时能白得钱,都没人敢耽搁,所以陆文站在远处观望,确实有些标新立异。

  正在他看着津津有味之时,身旁出现了一身儒服的老者,捋着胡子看着远处忙着低头捡铜钱的人,却问陆文,“孩子,你怎么不过去拾几文?难道你不需要钱吗?”

  虽然陆文穿的干干净净,长得也精致秀丽。但身上的粗布衣衫,显示了他不是富裕之家的孩子。

  陆文转身看身旁的老者,见他一身气度高华。疼训裙巴巴三另七七五散六收集上传身上的衣料是上等的雨燕丝绸,知道老者必定是非富即贵。便不敢随意对答。

  “相比那些抢铜钱的人,小子算是不太需要钱吧!”

  老者见陆文不只长得好看,对答也进退自如,不由更想逗他说话,“ 孩子,你可是在入学的学子。”

  陆文对着老者点点头说道。“家境贫寒,才入学几个月而已”

  不管陆文的学问如何,但他的礼仪进度确实已经很好了。老者也没有想到入学几个月竟然能达到如此程度,

  不由的在问道。“可是城南的青山书院入学。青山书院可算是汇集了临州的人杰地灵。能教出你这等学子也算在情理之中。”

  陆文刚开始还以为老者也许就是青山书院的老师之类的人,毕竟他没有明显的身份标志,一身文人气度又如此明显,

  只是他恭维青山书院,却不了解书院详情,“小子并不是青山书院的学子,而是刚刚在族学中入学,不过小子在族学中开蒙个几年,估计也要入青山书院继续学业。算是青山书院未来的学子吧。”

  老者没想到陆文说话还如此有趣!许是心情好,想找人说说话,“人家散的是喜钱,虽说没多少,但也算是钱,你不是说你家境平寒吗?为何说会不需要钱?

  这些抢钱的百姓只是为了温饱度日,你作为文人却花钱如流水。所以你应该是比他们更需要钱才对。”

  陆文一个人站在这里也是无聊,有个人说话也觉得挺好的,便笑道,“小子并不认为温饱和学业相比,是学业更重要,若是连温饱都无法解决,学业又如何继续?”

  老者是文人脾气,见陆文竟然把学业和温饱做对比,温饱还成为重要的,不由地指责他。

  “你怎么可以如此认为,你当知道我们大楚以文当先。以文治国,若是没有文,国又何为国呢?如果国都没有了,温饱更是谈不上。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陆文摇摇头,回道。“老伯,这话是从国家大义方面设想,可老伯也想想,若是从百姓方面作为设想,又会有所不同。”

  老者也没想到这样大义凛然的答案,竟然没有把陆文一个孩子给震慑了,没好气的示意陆文给他举个例子,怎样从百姓的角度设想。

  陆文也没含糊,“若是有几户人家生活在深远山里,那他们是否需要学文,是否需要国家?他们首先需要的是如何能让一家人过上温饱的日子。

  这才是从小处设想,若是从大处设想,当然是老伯的理论更为合适,老伯扪心自问,如今我们大楚国,是应该从大处设想,还是应该从小处设想?”

  老者没想到他没震慑住陆文,却被陆文的言论给震慑了,虽然有点大逆不道,

  可他说的也没错,一个是大视角,一个是小视角,

  从政治的角度看,肯定是要从大视角出发,只是从百姓的视角来看,确实是温饱最重要,

  而大楚百分之九十都是需要温饱的百姓,所以陆文说该从哪个视角出发,其实不用他来回答。

  老者看着陆文沉默了一会,才说道,“你待会有事吗?难得遇到思维新颖的学子,不如老夫请客喝茶如何?”

  陆文闻言惊讶的看着老者,这老者别是人贩子吧,不过随即就苦笑,大楚可不是现代,大多人都还是目不识丁呢,人贩子肯定不会是读书的人,哪里有老者这般气度。

  老者见陆文犹豫,以为是他顾忌两人素不相识,就自我介绍了起来,“老夫韩选从,是刺史大人的族弟,这次刺史大人家的喜事还是老夫来传达的,还未问小友姓名!”

  人家都自报家门了,陆文自然也要礼尚往来,“小子陆文,乃翰林院讲士陆方城的族孙,见过韩老伯!”

  韩选从没想到陆文竟然是陆方城的族孙,若他没记错,陆方城的孙子辈都带子字,既然陆文没有,那就是旁支。

  “陆征铎肃穆钢炼,没想到竟然有你这么思维新颖的族孙!”

  陆文记忆中只见过陆方城一次。只记得那年他让所有的陆家男丁淋着雨在祠堂中祭祀祖先,

  确实是有些严肃的,没想到外界对他的评价竟然是肃穆钢炼。

  “今年陆爷爷并未回族中祭祖。小子也只是去年见过杜爷爷一次。是否如韩伯所讲,小子不敢妄言。”

  韩选从见已近中午,就不打算带陆文去喝茶了,而是说道,“已近中午,不如我带你去吃饭吧,我们边吃边聊。我来彭城不久,在当地还未有知交好友,有些烦闷。今日小友陪我吃顿饭,难得我们投缘。”

  陆文有些哭笑不得,看对方四十好几了,竟然要和自己一个不到十岁的孩童交朋友,真是不拘小节。

  “本应该应韩伯的邀请,只是今日小子是跟家中的大伯进城采购年货,大伯本让我在书肆中看书等他。只是我并没有要买书的打算!怕看久了,恐掌柜会开口赶人,

  便坐在书肆门口等候大伯,见刺史府有热闹看,才过来瞧瞧!现下该回去书肆了,怕是大伯已经回书肆找我了吧!”

  韩选从听到陆文说是让书肆的掌柜转告陆大伯,他在刺史府门口看热闹,想了想,又说道,“采办年货可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办完的。我让家仆在这等候,待会你大伯找来,让他去酒楼找我们,也顺便吃些饭,你说好与不好?”

  陆文不想去人家门前抢钱,当然不是觉得人家需要钱的程度比他高,而是怕出意外,此时跟别人去酒楼吃饭,肯定是不会有危险的。立刻就二皮脸上来,答应了韩选从的邀请。

  韩选从非常欣赏陆文的爽快。让陆文把陆大伯的形象体貌说了,留下一个仆从在此等候,拉着陆文就去了附近的酒楼。

  待知道陆文只进了不到四个月的学,字已经识完,大学也快学完了,如今正在自学论语,更是喜爱他的聪慧。

  “我们韩家怎么就生不出你这等神童来呢?你是不知道我,不...我和刺史大人都没有科举,我是因为身体不好,加上一直在守孝,错过了多次科试。刺史大人是国公府出身,官职是荫封的,我和他都遗憾没能科举。”

  陆文也没想到临州新上任的刺史竟然是荫封的官职,在大楚做官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科举考试,这是主流,还有另一种是不太常见,是荫封出仕,荫封的这些人大多都是爵位即将被收回,才会荫封官职,还有一种情况,是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不过这类出仕大多是武将的晋升方式。

  作者有话说:

  十荒:陆文,有招了,小天使说抄书能脱贫,你还不赶快去!

  陆文:十荒,给你普及一下我们临州的环境,临州多出名匠名士,像族长爷爷的好友甘蓝就是做笔的名士,

  你以为我那还没有行的字,抄的书谁会买,

  像我这样的寒门学子,大家都是抄书自己用的,要不然陆夫子为何不给我介绍抄书的活计!

  十荒:你答应富贵了带上我的,苦笑不得.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