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第46章

  吉照将所见所闻回到芙蕖身边,详细说了个明白。

  芙蕖起初还一脸淡然,逐渐变得一脸沉郁和冷漠。一整个下午都坐在窗前愣神,没再说一句话。

  晚些时候,白夫人身旁的刘嬷嬷来了。芙蕖见着这位曾经的乳母就就觉得心口不顺,再一想到自己小时候竟是吃她的奶水长大的,更像吞了只苍蝇一般。

  刘嬷嬷在窗外就见着她了,于是停下脚步说:“我们夫人说明日亲自送姑娘回驸马府里去,您不必担心受责难,其中难为之情我们家夫人自会禀明驸马。”

  白夫人的严防死守,到底不给她任何渗透的机会。

  吉照转了身子望向她,也在等她的决断。

  芙蕖竟一点头,应了:“好啊。”

  吉照不防备她的忽然妥协,明知道其中有鬼,空手回去实在是太灰溜溜了。谢府的人只拿出这点本事,太令人笑话了。

  待刘嬷嬷走后,吉照忍不住:“姑娘?”

  芙蕖点着窗棂,说道:“去查一查这位刘嬷嬷,就现在,我等你的消息。”

  进府之前,吉照递给她的信息里,囊括了白家所有主子的祖宗旁支,却没留意他们家的奴才下人。

  芙蕖说:“不急在一时,我会让她们请我留下。”

  吉照点了头,片刻不耽搁,说去就去。

  芙蕖在院里呆了一会儿,走出门,发现门口好多丫鬟婆子在附近守着,一见她现身,齐刷刷的瞧了过来。

  芙蕖环视一周,招手叫来一个丫鬟,道:“帮我跑个腿,上街去买一样东西可好?”

  这些丫鬟们负责盯着她,万事自己做不了主,定然是要回了上头再做决断的。

  丫鬟眨着眼睛吞吞吐吐。

  芙蕖自顾自道:“去给我买一壶鹿梨浆,记住,要塘前街上,灯笼坊对面的那家铺子。”

  小丫鬟听愣了,重复了一遍地址,在心里记下,她寻常不怎么出门,芙蕖说的这个地方她没听说过,也不知道在哪,只打算到白夫人那回禀的时候,顺便找人打听一下。

  可旁边几个老道的婆子一听那个地方,皆目露疑惑,面面相觑。

  芙蕖身影款款地回到门里。

  小丫鬟一转身,见几个嬷嬷神情有异,便虚心问道:“嬷嬷,你们可知这个地方在何处?”

  那嬷嬷犹豫着说:“这个地方……不是在我们当年住的扬州乡下吗?燕京城里可没听说有这条街啊。”

  小丫鬟一愣,更加有几分摸不着头脑。

  让几个婆子给她出主意:“你还是给夫人回一声吧,或者先去问问刘嬷嬷也可。”

  小丫鬟一想夫人那严肃的面孔,心理本能的发怵,还是先往刘嬷嬷的院中跑去。

  小丫鬟跑到了刘嬷嬷的跟前,将芙蕖的话原封不动的转述了一便,正在处理杂物的刘嬷嬷,手中的花盆哐当落地。

  刘嬷嬷的脸上明显露出惊恐的表情,倒不是因为这一个花盆儿。今儿个白府里砸了不少东西了,也不差一个白瓷的花盆。

  “塘前街,灯笼坊对面,鹿梨浆……”

  刘嬷嬷踩着瓷片走过去,嘴里喃喃念叨着这个地方,蓦地开始捂着胸口小幅度喘气。

  记忆中他最不想面对起的那一天。

  在人来人往的庙会街上,她哄着六岁的稚子:“小姐,你就在这等着哪也不要去,嬷嬷去给你买一碗最喜欢地鹿梨浆呀。”

  白府的小主子乖巧点头,对即将到来的命运一无所知。那精雕玉琢一般的娃娃啊,将就此跌入泥泞,身世坎坷。

  刘嬷嬷就是在那个地方,将他们家的小姐送给了早已联络好的拐子。

  此事她做的极为隐秘,连家主多年来都蒙在鼓里,知情者唯有现在的夫人,再就是当年收钱办事的人牙子。

  那琵琶女是故意的。

  燕京城里哪有什么塘前街,此话不是故意说给她听就是说给夫人听。

  可那位琵琶女到底是什么来头?

  她知道多少,从何处得知,又意欲何为?

  刘嬷嬷一把推开小丫鬟,踉踉跄跄的向正厅跑去。

  这一天下晌过去,晚间落日余晖缀了满天,出去打听消息的吉照还未回来,芙蕖却等来了再度造访的刘嬷嬷。

  芙蕖依然坐在窗前,仿佛姿势没怎么变过。

  刘嬷嬷手里一个红漆托盘,端上来一个银壶。她抬头仔细打量着芙蕖的脸,僵硬地堆了点笑意,说:“听说姑娘想喝鹿梨浆,燕京城里一时半会儿找不到铺子,于是奴才自己动手做了一些,不知合不合姑娘的口味。姑娘尝尝?”

  鹿梨浆么……

  芙蕖记得自己小时候是很爱的,但自从入了谢府,她便再也没碰过那东西。

  把所有的过往都舍了。

  芙蕖瞧着那小巧精致的银壶,竟怎么也回想不起当初最熟悉的口味。

  芙蕖朝她伸出手。

  刘嬷嬷端着壶走上前,在芙蕖即将伸手摸到壶的那一瞬间,刘嬷嬷脚下一个磕绊,银壶冲着芙蕖的肩头就倒了下来。

  手段极其拙劣,芙蕖不是躲不开,可她却不闪不避硬生生的受了这一下。

  壶中满满的鹿梨浆尽数倾洒在她的衣衫上,甚至她单薄的衬衫,几乎浸透了全身。

  刘嬷嬷惶恐的行礼:“奴才该打,都怪奴才手脚不利索,老奴伺候姑娘快换身衣裳吧,切莫着了凉。”

  芙蕖静静的盯着她,看得她心里发毛,才轻轻一点头,允了。

  刘嬷嬷顺利登堂入室,吩咐外头候着的丫鬟打了热水送进来,亲自伺候芙蕖更衣。

  芙蕖背对着她褪下了衣裳,一身雪白肤如凝脂,一看便是金尊玉贵养出来的女人。刘某某的目光顺着她肩头,向下一寸一寸的打量。

  芙蕖将干净的衣裳,一层一层的穿回去,不紧不慢,直到系好了最后一根带子,她转头望向刘嬷嬷,道:“可惜了,好不容易得一壶扬州风味鹿梨浆,便宜了我这身衣裳。”

  刘嬷嬷的目光复杂,勉强牵出笑来:“姑娘难道也是扬州人士?怎会忽然提到塘前街那个地方?那里曾经确实有一家铺子卖鹿梨浆,也是家中小姐的最爱。”

  芙蕖悠然道:“不是我喜欢,是我曾经有一位妹妹,出身扬州,很是念念不忘那口味,哦对了,他本家也姓白,挺巧的。”

  刘嬷嬷艰涩道:“您的……妹妹?”

  芙蕖道:“是啊,说句实话不怕嬷嬷笑话,我们这些女孩子呀,正经出身的是不会来干这行当的,要么家道中落,要么生计所迫,要么就是为人拐卖……我那妹妹稀里糊涂,问起她曾经的家世,时而能说明白一两句,时而又颠三倒四的胡说八道,只一个地方记得清楚,那就是塘前街上卖的鹿梨浆的地方。”

  刘嬷嬷:“您那妹妹……果真出身扬州?如今在哪呢?”

  芙蕖摇头道:“那倒不知了,我自从跟了驸马,便与小时候的乐坊断了联系。这世上各人有各人的缘法,恩怨都是要凭自己讨的,我已经很多年没见过她。”

  目送刘嬷嬷失魂落魄的离开,芙蕖摸了摸自己的左肩,她当然知道刘嬷嬷想看什么,真正的白家大小姐左肩头有一颗桃花的印记,那不是天生的,而是一位女道姑替她刺上的。

  那位游方的道姑,有一师兄有一师弟,在经过扬州时,被到处乱跑着玩儿的芙蕖冲撞了,那位道姑一点儿都没有生气,反而牵着她的手帮她去找母亲。再后来,那位道姑说她的命上有个死结不好解,劝得了她的娘亲首肯,在她左肩上刺了一个桃花印。

  据说可以借她的道行,挡一场劫难。

  那枚妖冶的桃花印记,后来是被谢慈亲手洗掉的。那是芙蕖九岁即将离开谢府的那一年。

  刘嬷嬷回到白夫人的院子里,迎上白夫人急切的目光,摇了摇头,说:“不是。”

  白夫人拧眉不可置信:“不是?!”

  刘嬷嬷沉重道:“不是,当年我贴身照顾她,她肩上那枚桃花是用染料深刺进皮肉里的,即使换身皮,都未必能脱干净。”

  白夫人踱了两步:“塘前街,鹿离浆……可她若不是,怎会好端端的在你面前提那地方?”

  刘嬷嬷抖着唇:“或许……她们相识呢?”

  白夫人安静了下来。

  不是不可能。

  ——“当年留了那妮子一命,到底是酿成祸害了啊。”

  白夫人罕见地失态,扶着桌案,跌坐在椅子上,喃喃道:“不行,不能让她走了……刘嬷嬷,想个办法,把她留下来,有些话我得亲自问。”她转而厉声道:“千万不能让老爷知道此事!”

  刘嬷嬷连连点头。

  天擦黑时。

  芙蕖在房间内点上灯,等回了吉照。

  吉照并不知她离开的这段时间内,芙蕖在白府里搅了多大的乱。

  芙蕖问:“查到了?”

  吉照道:“吩咐下去了,姑娘且耐心等等。”

  芙蕖有的是耐心。

  反正,现在慌的人不是她。

  夜里,她所住的院子里忽然飞进了几只鸟,在窗外扑棱了个来回。

  芙蕖望着窗上剪影,心里一动,吹灭了灯。

  屋里屋外霎时一片漆黑。

  吉照默默的退出了房门。

  芙蕖回到内室,解下窗前的纱帐,轻声道:“你来了?”

  清浅的语调并不知要对准何方,只在安静的空间中,一圈一圈的荡开,等着人自己来认领。

  谢慈凭借他那神出鬼没的身法,在夜里潜入到白府客房内,没有惊动任何一个人。

  他竟然是从床后转出来的——“听说你要查白府下人,我给你送来了。”

  芙蕖一回头。

  谢慈递给她一卷绢帛,上头浸染的墨香尚且浓郁,是谢慈书房中专供的松烟墨。

手机上看
第46章

  吉照将所见所闻回到芙蕖身边,详细说了个明白。

  芙蕖起初还一脸淡然,逐渐变得一脸沉郁和冷漠。一整个下午都坐在窗前愣神,没再说一句话。

  晚些时候,白夫人身旁的刘嬷嬷来了。芙蕖见着这位曾经的乳母就就觉得心口不顺,再一想到自己小时候竟是吃她的奶水长大的,更像吞了只苍蝇一般。

  刘嬷嬷在窗外就见着她了,于是停下脚步说:“我们夫人说明日亲自送姑娘回驸马府里去,您不必担心受责难,其中难为之情我们家夫人自会禀明驸马。”

  白夫人的严防死守,到底不给她任何渗透的机会。

  吉照转了身子望向她,也在等她的决断。

  芙蕖竟一点头,应了:“好啊。”

  吉照不防备她的忽然妥协,明知道其中有鬼,空手回去实在是太灰溜溜了。谢府的人只拿出这点本事,太令人笑话了。

  待刘嬷嬷走后,吉照忍不住:“姑娘?”

  芙蕖点着窗棂,说道:“去查一查这位刘嬷嬷,就现在,我等你的消息。”

  进府之前,吉照递给她的信息里,囊括了白家所有主子的祖宗旁支,却没留意他们家的奴才下人。

  芙蕖说:“不急在一时,我会让她们请我留下。”

  吉照点了头,片刻不耽搁,说去就去。

  芙蕖在院里呆了一会儿,走出门,发现门口好多丫鬟婆子在附近守着,一见她现身,齐刷刷的瞧了过来。

  芙蕖环视一周,招手叫来一个丫鬟,道:“帮我跑个腿,上街去买一样东西可好?”

  这些丫鬟们负责盯着她,万事自己做不了主,定然是要回了上头再做决断的。

  丫鬟眨着眼睛吞吞吐吐。

  芙蕖自顾自道:“去给我买一壶鹿梨浆,记住,要塘前街上,灯笼坊对面的那家铺子。”

  小丫鬟听愣了,重复了一遍地址,在心里记下,她寻常不怎么出门,芙蕖说的这个地方她没听说过,也不知道在哪,只打算到白夫人那回禀的时候,顺便找人打听一下。

  可旁边几个老道的婆子一听那个地方,皆目露疑惑,面面相觑。

  芙蕖身影款款地回到门里。

  小丫鬟一转身,见几个嬷嬷神情有异,便虚心问道:“嬷嬷,你们可知这个地方在何处?”

  那嬷嬷犹豫着说:“这个地方……不是在我们当年住的扬州乡下吗?燕京城里可没听说有这条街啊。”

  小丫鬟一愣,更加有几分摸不着头脑。

  让几个婆子给她出主意:“你还是给夫人回一声吧,或者先去问问刘嬷嬷也可。”

  小丫鬟一想夫人那严肃的面孔,心理本能的发怵,还是先往刘嬷嬷的院中跑去。

  小丫鬟跑到了刘嬷嬷的跟前,将芙蕖的话原封不动的转述了一便,正在处理杂物的刘嬷嬷,手中的花盆哐当落地。

  刘嬷嬷的脸上明显露出惊恐的表情,倒不是因为这一个花盆儿。今儿个白府里砸了不少东西了,也不差一个白瓷的花盆。

  “塘前街,灯笼坊对面,鹿梨浆……”

  刘嬷嬷踩着瓷片走过去,嘴里喃喃念叨着这个地方,蓦地开始捂着胸口小幅度喘气。

  记忆中他最不想面对起的那一天。

  在人来人往的庙会街上,她哄着六岁的稚子:“小姐,你就在这等着哪也不要去,嬷嬷去给你买一碗最喜欢地鹿梨浆呀。”

  白府的小主子乖巧点头,对即将到来的命运一无所知。那精雕玉琢一般的娃娃啊,将就此跌入泥泞,身世坎坷。

  刘嬷嬷就是在那个地方,将他们家的小姐送给了早已联络好的拐子。

  此事她做的极为隐秘,连家主多年来都蒙在鼓里,知情者唯有现在的夫人,再就是当年收钱办事的人牙子。

  那琵琶女是故意的。

  燕京城里哪有什么塘前街,此话不是故意说给她听就是说给夫人听。

  可那位琵琶女到底是什么来头?

  她知道多少,从何处得知,又意欲何为?

  刘嬷嬷一把推开小丫鬟,踉踉跄跄的向正厅跑去。

  这一天下晌过去,晚间落日余晖缀了满天,出去打听消息的吉照还未回来,芙蕖却等来了再度造访的刘嬷嬷。

  芙蕖依然坐在窗前,仿佛姿势没怎么变过。

  刘嬷嬷手里一个红漆托盘,端上来一个银壶。她抬头仔细打量着芙蕖的脸,僵硬地堆了点笑意,说:“听说姑娘想喝鹿梨浆,燕京城里一时半会儿找不到铺子,于是奴才自己动手做了一些,不知合不合姑娘的口味。姑娘尝尝?”

  鹿梨浆么……

  芙蕖记得自己小时候是很爱的,但自从入了谢府,她便再也没碰过那东西。

  把所有的过往都舍了。

  芙蕖瞧着那小巧精致的银壶,竟怎么也回想不起当初最熟悉的口味。

  芙蕖朝她伸出手。

  刘嬷嬷端着壶走上前,在芙蕖即将伸手摸到壶的那一瞬间,刘嬷嬷脚下一个磕绊,银壶冲着芙蕖的肩头就倒了下来。

  手段极其拙劣,芙蕖不是躲不开,可她却不闪不避硬生生的受了这一下。

  壶中满满的鹿梨浆尽数倾洒在她的衣衫上,甚至她单薄的衬衫,几乎浸透了全身。

  刘嬷嬷惶恐的行礼:“奴才该打,都怪奴才手脚不利索,老奴伺候姑娘快换身衣裳吧,切莫着了凉。”

  芙蕖静静的盯着她,看得她心里发毛,才轻轻一点头,允了。

  刘嬷嬷顺利登堂入室,吩咐外头候着的丫鬟打了热水送进来,亲自伺候芙蕖更衣。

  芙蕖背对着她褪下了衣裳,一身雪白肤如凝脂,一看便是金尊玉贵养出来的女人。刘某某的目光顺着她肩头,向下一寸一寸的打量。

  芙蕖将干净的衣裳,一层一层的穿回去,不紧不慢,直到系好了最后一根带子,她转头望向刘嬷嬷,道:“可惜了,好不容易得一壶扬州风味鹿梨浆,便宜了我这身衣裳。”

  刘嬷嬷的目光复杂,勉强牵出笑来:“姑娘难道也是扬州人士?怎会忽然提到塘前街那个地方?那里曾经确实有一家铺子卖鹿梨浆,也是家中小姐的最爱。”

  芙蕖悠然道:“不是我喜欢,是我曾经有一位妹妹,出身扬州,很是念念不忘那口味,哦对了,他本家也姓白,挺巧的。”

  刘嬷嬷艰涩道:“您的……妹妹?”

  芙蕖道:“是啊,说句实话不怕嬷嬷笑话,我们这些女孩子呀,正经出身的是不会来干这行当的,要么家道中落,要么生计所迫,要么就是为人拐卖……我那妹妹稀里糊涂,问起她曾经的家世,时而能说明白一两句,时而又颠三倒四的胡说八道,只一个地方记得清楚,那就是塘前街上卖的鹿梨浆的地方。”

  刘嬷嬷:“您那妹妹……果真出身扬州?如今在哪呢?”

  芙蕖摇头道:“那倒不知了,我自从跟了驸马,便与小时候的乐坊断了联系。这世上各人有各人的缘法,恩怨都是要凭自己讨的,我已经很多年没见过她。”

  目送刘嬷嬷失魂落魄的离开,芙蕖摸了摸自己的左肩,她当然知道刘嬷嬷想看什么,真正的白家大小姐左肩头有一颗桃花的印记,那不是天生的,而是一位女道姑替她刺上的。

  那位游方的道姑,有一师兄有一师弟,在经过扬州时,被到处乱跑着玩儿的芙蕖冲撞了,那位道姑一点儿都没有生气,反而牵着她的手帮她去找母亲。再后来,那位道姑说她的命上有个死结不好解,劝得了她的娘亲首肯,在她左肩上刺了一个桃花印。

  据说可以借她的道行,挡一场劫难。

  那枚妖冶的桃花印记,后来是被谢慈亲手洗掉的。那是芙蕖九岁即将离开谢府的那一年。

  刘嬷嬷回到白夫人的院子里,迎上白夫人急切的目光,摇了摇头,说:“不是。”

  白夫人拧眉不可置信:“不是?!”

  刘嬷嬷沉重道:“不是,当年我贴身照顾她,她肩上那枚桃花是用染料深刺进皮肉里的,即使换身皮,都未必能脱干净。”

  白夫人踱了两步:“塘前街,鹿离浆……可她若不是,怎会好端端的在你面前提那地方?”

  刘嬷嬷抖着唇:“或许……她们相识呢?”

  白夫人安静了下来。

  不是不可能。

  ——“当年留了那妮子一命,到底是酿成祸害了啊。”

  白夫人罕见地失态,扶着桌案,跌坐在椅子上,喃喃道:“不行,不能让她走了……刘嬷嬷,想个办法,把她留下来,有些话我得亲自问。”她转而厉声道:“千万不能让老爷知道此事!”

  刘嬷嬷连连点头。

  天擦黑时。

  芙蕖在房间内点上灯,等回了吉照。

  吉照并不知她离开的这段时间内,芙蕖在白府里搅了多大的乱。

  芙蕖问:“查到了?”

  吉照道:“吩咐下去了,姑娘且耐心等等。”

  芙蕖有的是耐心。

  反正,现在慌的人不是她。

  夜里,她所住的院子里忽然飞进了几只鸟,在窗外扑棱了个来回。

  芙蕖望着窗上剪影,心里一动,吹灭了灯。

  屋里屋外霎时一片漆黑。

  吉照默默的退出了房门。

  芙蕖回到内室,解下窗前的纱帐,轻声道:“你来了?”

  清浅的语调并不知要对准何方,只在安静的空间中,一圈一圈的荡开,等着人自己来认领。

  谢慈凭借他那神出鬼没的身法,在夜里潜入到白府客房内,没有惊动任何一个人。

  他竟然是从床后转出来的——“听说你要查白府下人,我给你送来了。”

  芙蕖一回头。

  谢慈递给她一卷绢帛,上头浸染的墨香尚且浓郁,是谢慈书房中专供的松烟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