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第4章 暗送秋波

  上午第四节课是代数课,下课铃拉响的时候,陈大河的妈妈李姝已经走出教室了,忽然又转回来,站在了讲台上。

  她望着同学们说:“我占用大家几分钟时间,现在才是高二刚开始,有喜欢文学的同学可以加入文学社。可以找我,我是社长,也可以找陈大河,他是主编。我们文学社的名字叫《绿地》,也就是我们的校刊名字。科普一下,这个文学社从建校就有,已经一百年了,我们的校刊在全国都很有名的。

  我因为这个,还成了市作协主席,还有市文联副主席。虽然是虚名,但让我的生活很充实,并且充满希望,我希望同学们也会受到文学的感染,带着一颗蓬勃的心灵航行在知识和学业的大海里,你们会发现枯燥的学业更有趣。”

  李姝望着讲台下一双双渴望的眼睛,她望着眼睛里冒着一团小火苗的王菲,示意她站起来。

  王菲早已按捺不住了,虽然刚入校,她已经在校广播站发表了好几首诗歌,还有好多篇散文。她从小就是个书袋子,在老家,她斜对门的三奶奶,她的儿子就是个文青,一个书香世家的知青的后代,返城上海时,把他无奈留在乡间,随之留下的还有一大木箱子中外名著。

  她从识字起,就已经在读这些名著了,文字滋养了王菲的心灵,她对文学是刻骨铭心的相遇。这么多年,只是偷偷地写,一直是羞于拿出来示人,这广播上朗读的几篇,给了她王菲很大的鼓励,她想从此就长出了文学的羽毛,她要真的飞起来了,这片辽阔湛蓝的晴空多么迷人,又让人陶醉。

  王菲站起来,还未张口说话,脸就火辣辣地发烫了,全班同学看她的囧样,都哈哈大笑了。

  “大家都严肃点,王菲的文章很有文采,可以说是文采斐然的,像她的名字一样精彩,大家要相信我对文学的敏锐和第六感,让她好好讲一下,我们还是邻居,我观察过她,她是一位不同凡响的姑娘。”李姝对王菲赞不绝口,她恳切地望着王菲的眼睛。

  全班同学都鼓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王菲咬着嘴唇说:“其实,我从入校就很向往文学社,看我们班陈大河经常发表文章,还获得全国作文大奖,我更是羡慕万分,感谢老师给了我机会,我定会不辜负老师的厚望的,谢谢大家的厚爱。”王菲红着脸说完,坐下来才发现一颗心跳得怦怦地,像要蹦出胸膛。

  “老师,我要你解答我们的疑惑,你这么喜欢文学,为什么不教我们语文,却成了我们的代数老师,这个谜怎么破?”班里最调皮的男生提问了,并且,还把手指压在舌头下吹起了口哨。

  李姝早习惯了同学们对自己的盛情,她挥着双手压抑住了高涨的气氛,连连说:“我大学学的是中文,来报道时,校长说严重缺乏代数老师,我就迎难而上了,我这么聪明的脑袋,可是感性和理性并存的。”李姝在一片掌声里离去了。

  王菲第一次走进文学社,是陈大河引领的,地点在三楼学生会,还未推开门,王菲就闻到了一股油墨清香,她深深吸了几口鼻子,禁不住赞叹道:“我真是喜欢这香味,淡淡的,带着文化人的书香,还有这满屋子的书卷味儿,多让人迷恋。”

  房间很大,中间是好多张桌子摆在一起的,上面堆满了没刻完的油墨蜡纸,王菲看到了上面的插图配画,啧啧称赞道:“看这画画的,这串葡萄,还有这几朵牵牛花,多像真的!”

  陈大河接过来:“那一定是,我们《绿地》文学社的美编,个个都是顶尖级别的,都是从小练就的童子功。”

  “来,帮我干点活。”王菲跟随陈大河进了里面一间小屋,见识了油墨打印机,她看见陈大河把一张刻好的蜡纸放在上面,拿滚子沾满了油墨,在上面滚动着。

  她注视着陈大河的眼睛,一动不动,他的长长的向上翘起的睫毛在午后阳光的投射下特别的诱惑人,他额头上已经沁出了小汗珠,颗颗晶莹着,脸颊上的细小绒毛也在阳光下飞翔,一张脸满是绯红。馨香更是飘满了屋子。

  “快给我卷一下袖口,快要沾到了。”

  “来,这就好。”王菲眼睛还不舍得离开那张俊美的脸,手戳到了黑油墨,就去卷衬衫袖口,乌黑的一大块全沾上了。

  “这,这,我该怎么办?” 王菲尴尬着。

  而此时的王红也终于坐进了初三的教室,二舅没能办出来学籍,就当复读生学习一年吧,可以考中专、技校和高中,王红只想考个中专和技校,早一点挣钱,为爸妈减轻负担。

  王红原来学习底子一直很好,又有个学霸姐姐,成绩很快赶上来了,这让她重新增加了自信。只是班主任不喜欢她,二舅最初说了好话,班主任让她坐第二排。

  由于王红 17 岁了,比班上同学都大两岁,个子已经一米七多,又在社会上历练过,坐在稚嫩的学生娃里是很引人注目的。班里几个男生学霸近来成绩一直往下滑,眼睛总往王红身上瞟,班主任就把她调到了最后一排。

  后面的可全是小太妹,不学无术的,上课不是睡觉,就是找人说话。

  最要命的,教育局来清查学籍,全班同学就王红一个没有,她只能隐身。班主任指着她的额头呵斥着:“你王红给我赶快回家,最好别来上课了,尽给我找麻烦,弄得我好几个升学苗子眼看要败你手里。没有升学率,我的年终奖哪里来,我也是拖家带口的……”

  教室里瞬间寂静了,班主任的斥责如巨雷炸响,又似狂风咆哮,王红难堪极了,如果有一个地缝,她也会钻进去,不做班主任的累赘。

  王红的眼泪瞬间就下来了,哗哗地流,起初她是隐忍的,眼泪是默默向前流淌的小河,无声无息,一颗颗,黄豆粒般大,顺着脸颊滑落下来,滴在作业纸上,刚验算过的数学题都被洇没了。

  后来,她越想越委屈。进城已经一个月了,姐姐王菲和四个小伙伴已打成了一团,唯独她孤军奋战,她可以忍受摆一天摊,无人问津,一分钱不挣,遭受一整天的冷遇,却不能忍受这来自心灵的欺压。她骨子里的要强受不了,她要活出自己的风采,不让人看轻,要成为全家人的担当。

  她的哭声越来越大,全班同学都在安静地做题,上自习课,唯有她和命运激流相争。

  下午快放学了,窗外雷声滚滚,乌云压顶,狂风把窗户刮得剧烈摇晃,一片玻璃被咔嚓晃碎了。

  前面的一个调皮男生说:“看吧,这个美丽学姐把老天都给感动哭了。”

  王红抬起哭肿的眼睛,却看到爸爸王长江正站在教室门口,身上穿着一件墨绿色雨衣,手里拿着一件粉红色的细格子雨衣,这是爸爸送她十七岁的礼物,她一直等下雨天。等了好久,今天爸爸给她拿来了,她却一点都不想穿了。

  是她内心的美好期望和眼前的残酷现实背道而驰了,永远背道而驰了,她坠入了生活的谷底,已经无能为力。17 岁,生命里没有花季,也没有雨季,只有无底的忧伤。

  王红看着爸爸给班主任报告说,要找他的女儿王红。

  王红忍不住又大哭了起来,她奔跑着跑到爸爸身边,两条胳膊环着爸爸的腰,又嚎啕大哭,爸爸的雨衣上都是水,她早已顾不上了。

  这一天,好像是流尽了王红一生的泪水,也像是为她以后的坚强敲足了鼓音。

  在回家的路上,父女俩踏着积水,深一脚浅一脚,泪水扑打着脸颊。

  王长江知道二丫头的辛酸,鼓舞她说:“我家的二丫头从小就是家里的担当,是顶梁柱。小时候,你上学前都帮你妈到打麦场抬一捆麦秸秆回来,让你妈摊煎饼,你六岁就帮你妈蒸馒头,虽然你把一锅馒头全部蒸成了黑焦炭,但是我和你妈什么时候想起来,都会暖心地笑出泪来,我的二丫头……

  爸爸在城里上班,晚上你妈一个人去玉米地浇地,都是你帮着打手电筒,家里的哪样活不是你帮你妈干的。你说你姐是学霸,不能耽误了,自己却上到初二,死活不上了。说坐在教室里像听天书,上学太没意思了,真不如跟你妈赶集挣钱爽快,这不是你的真心话。

  二丫头,你爸知道,你的学习一点不比你姐差,你辍学后,你们老师多次找过我,爸一直知道,过了这么多年,才告诉你,你要理解爸的苦心……”

  王红的嗓子早已涩住了,她挤出了一个笑,说道:“爸爸,你知道吗?原来我们姐弟最盼望你下班回家,车把上挂满了我们期盼的东西,比如食堂里茄子肉的大包子,作文书,红纱的连衣裙,还有那些乡村孩子们看不到的惊喜,爸爸是我们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你是爷爷的骄傲,你八岁时候奶奶就去世了,是爷爷、姑姑、伯父和伯母把你养大的,在那么困难的年代,供你去县城和省城读书,你参加过文化大串联,坐火车去过天南海北,在北京天安门和毛主席老人家亲切握了手。

  爷爷一辈子敬仰毛主席,他拿着你的合影照片走遍了全村子,爸爸在我们心里一直最高大,虽然妈妈以前总说,老家里的农活,你啥也干不了。”

  “二丫头,爸爸不行啊,挣的工资养不活你们几个,还让你们尽跟着我活受罪,快点走吧,这么大的雨,防震棚估计快塌了……”

  父女俩往家奔跑,果然,妈妈和弟弟在地上摆满了盆,全都漂浮在水面上,还有拖鞋,弟弟的塑料玩具。妈妈在屋子里撑着一把大黑伞,焦急着说道:“怎么办啊怎么办?过会床都会给飘走的……”

手机上看
第4章 暗送秋波

  上午第四节课是代数课,下课铃拉响的时候,陈大河的妈妈李姝已经走出教室了,忽然又转回来,站在了讲台上。

  她望着同学们说:“我占用大家几分钟时间,现在才是高二刚开始,有喜欢文学的同学可以加入文学社。可以找我,我是社长,也可以找陈大河,他是主编。我们文学社的名字叫《绿地》,也就是我们的校刊名字。科普一下,这个文学社从建校就有,已经一百年了,我们的校刊在全国都很有名的。

  我因为这个,还成了市作协主席,还有市文联副主席。虽然是虚名,但让我的生活很充实,并且充满希望,我希望同学们也会受到文学的感染,带着一颗蓬勃的心灵航行在知识和学业的大海里,你们会发现枯燥的学业更有趣。”

  李姝望着讲台下一双双渴望的眼睛,她望着眼睛里冒着一团小火苗的王菲,示意她站起来。

  王菲早已按捺不住了,虽然刚入校,她已经在校广播站发表了好几首诗歌,还有好多篇散文。她从小就是个书袋子,在老家,她斜对门的三奶奶,她的儿子就是个文青,一个书香世家的知青的后代,返城上海时,把他无奈留在乡间,随之留下的还有一大木箱子中外名著。

  她从识字起,就已经在读这些名著了,文字滋养了王菲的心灵,她对文学是刻骨铭心的相遇。这么多年,只是偷偷地写,一直是羞于拿出来示人,这广播上朗读的几篇,给了她王菲很大的鼓励,她想从此就长出了文学的羽毛,她要真的飞起来了,这片辽阔湛蓝的晴空多么迷人,又让人陶醉。

  王菲站起来,还未张口说话,脸就火辣辣地发烫了,全班同学看她的囧样,都哈哈大笑了。

  “大家都严肃点,王菲的文章很有文采,可以说是文采斐然的,像她的名字一样精彩,大家要相信我对文学的敏锐和第六感,让她好好讲一下,我们还是邻居,我观察过她,她是一位不同凡响的姑娘。”李姝对王菲赞不绝口,她恳切地望着王菲的眼睛。

  全班同学都鼓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王菲咬着嘴唇说:“其实,我从入校就很向往文学社,看我们班陈大河经常发表文章,还获得全国作文大奖,我更是羡慕万分,感谢老师给了我机会,我定会不辜负老师的厚望的,谢谢大家的厚爱。”王菲红着脸说完,坐下来才发现一颗心跳得怦怦地,像要蹦出胸膛。

  “老师,我要你解答我们的疑惑,你这么喜欢文学,为什么不教我们语文,却成了我们的代数老师,这个谜怎么破?”班里最调皮的男生提问了,并且,还把手指压在舌头下吹起了口哨。

  李姝早习惯了同学们对自己的盛情,她挥着双手压抑住了高涨的气氛,连连说:“我大学学的是中文,来报道时,校长说严重缺乏代数老师,我就迎难而上了,我这么聪明的脑袋,可是感性和理性并存的。”李姝在一片掌声里离去了。

  王菲第一次走进文学社,是陈大河引领的,地点在三楼学生会,还未推开门,王菲就闻到了一股油墨清香,她深深吸了几口鼻子,禁不住赞叹道:“我真是喜欢这香味,淡淡的,带着文化人的书香,还有这满屋子的书卷味儿,多让人迷恋。”

  房间很大,中间是好多张桌子摆在一起的,上面堆满了没刻完的油墨蜡纸,王菲看到了上面的插图配画,啧啧称赞道:“看这画画的,这串葡萄,还有这几朵牵牛花,多像真的!”

  陈大河接过来:“那一定是,我们《绿地》文学社的美编,个个都是顶尖级别的,都是从小练就的童子功。”

  “来,帮我干点活。”王菲跟随陈大河进了里面一间小屋,见识了油墨打印机,她看见陈大河把一张刻好的蜡纸放在上面,拿滚子沾满了油墨,在上面滚动着。

  她注视着陈大河的眼睛,一动不动,他的长长的向上翘起的睫毛在午后阳光的投射下特别的诱惑人,他额头上已经沁出了小汗珠,颗颗晶莹着,脸颊上的细小绒毛也在阳光下飞翔,一张脸满是绯红。馨香更是飘满了屋子。

  “快给我卷一下袖口,快要沾到了。”

  “来,这就好。”王菲眼睛还不舍得离开那张俊美的脸,手戳到了黑油墨,就去卷衬衫袖口,乌黑的一大块全沾上了。

  “这,这,我该怎么办?” 王菲尴尬着。

  而此时的王红也终于坐进了初三的教室,二舅没能办出来学籍,就当复读生学习一年吧,可以考中专、技校和高中,王红只想考个中专和技校,早一点挣钱,为爸妈减轻负担。

  王红原来学习底子一直很好,又有个学霸姐姐,成绩很快赶上来了,这让她重新增加了自信。只是班主任不喜欢她,二舅最初说了好话,班主任让她坐第二排。

  由于王红 17 岁了,比班上同学都大两岁,个子已经一米七多,又在社会上历练过,坐在稚嫩的学生娃里是很引人注目的。班里几个男生学霸近来成绩一直往下滑,眼睛总往王红身上瞟,班主任就把她调到了最后一排。

  后面的可全是小太妹,不学无术的,上课不是睡觉,就是找人说话。

  最要命的,教育局来清查学籍,全班同学就王红一个没有,她只能隐身。班主任指着她的额头呵斥着:“你王红给我赶快回家,最好别来上课了,尽给我找麻烦,弄得我好几个升学苗子眼看要败你手里。没有升学率,我的年终奖哪里来,我也是拖家带口的……”

  教室里瞬间寂静了,班主任的斥责如巨雷炸响,又似狂风咆哮,王红难堪极了,如果有一个地缝,她也会钻进去,不做班主任的累赘。

  王红的眼泪瞬间就下来了,哗哗地流,起初她是隐忍的,眼泪是默默向前流淌的小河,无声无息,一颗颗,黄豆粒般大,顺着脸颊滑落下来,滴在作业纸上,刚验算过的数学题都被洇没了。

  后来,她越想越委屈。进城已经一个月了,姐姐王菲和四个小伙伴已打成了一团,唯独她孤军奋战,她可以忍受摆一天摊,无人问津,一分钱不挣,遭受一整天的冷遇,却不能忍受这来自心灵的欺压。她骨子里的要强受不了,她要活出自己的风采,不让人看轻,要成为全家人的担当。

  她的哭声越来越大,全班同学都在安静地做题,上自习课,唯有她和命运激流相争。

  下午快放学了,窗外雷声滚滚,乌云压顶,狂风把窗户刮得剧烈摇晃,一片玻璃被咔嚓晃碎了。

  前面的一个调皮男生说:“看吧,这个美丽学姐把老天都给感动哭了。”

  王红抬起哭肿的眼睛,却看到爸爸王长江正站在教室门口,身上穿着一件墨绿色雨衣,手里拿着一件粉红色的细格子雨衣,这是爸爸送她十七岁的礼物,她一直等下雨天。等了好久,今天爸爸给她拿来了,她却一点都不想穿了。

  是她内心的美好期望和眼前的残酷现实背道而驰了,永远背道而驰了,她坠入了生活的谷底,已经无能为力。17 岁,生命里没有花季,也没有雨季,只有无底的忧伤。

  王红看着爸爸给班主任报告说,要找他的女儿王红。

  王红忍不住又大哭了起来,她奔跑着跑到爸爸身边,两条胳膊环着爸爸的腰,又嚎啕大哭,爸爸的雨衣上都是水,她早已顾不上了。

  这一天,好像是流尽了王红一生的泪水,也像是为她以后的坚强敲足了鼓音。

  在回家的路上,父女俩踏着积水,深一脚浅一脚,泪水扑打着脸颊。

  王长江知道二丫头的辛酸,鼓舞她说:“我家的二丫头从小就是家里的担当,是顶梁柱。小时候,你上学前都帮你妈到打麦场抬一捆麦秸秆回来,让你妈摊煎饼,你六岁就帮你妈蒸馒头,虽然你把一锅馒头全部蒸成了黑焦炭,但是我和你妈什么时候想起来,都会暖心地笑出泪来,我的二丫头……

  爸爸在城里上班,晚上你妈一个人去玉米地浇地,都是你帮着打手电筒,家里的哪样活不是你帮你妈干的。你说你姐是学霸,不能耽误了,自己却上到初二,死活不上了。说坐在教室里像听天书,上学太没意思了,真不如跟你妈赶集挣钱爽快,这不是你的真心话。

  二丫头,你爸知道,你的学习一点不比你姐差,你辍学后,你们老师多次找过我,爸一直知道,过了这么多年,才告诉你,你要理解爸的苦心……”

  王红的嗓子早已涩住了,她挤出了一个笑,说道:“爸爸,你知道吗?原来我们姐弟最盼望你下班回家,车把上挂满了我们期盼的东西,比如食堂里茄子肉的大包子,作文书,红纱的连衣裙,还有那些乡村孩子们看不到的惊喜,爸爸是我们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你是爷爷的骄傲,你八岁时候奶奶就去世了,是爷爷、姑姑、伯父和伯母把你养大的,在那么困难的年代,供你去县城和省城读书,你参加过文化大串联,坐火车去过天南海北,在北京天安门和毛主席老人家亲切握了手。

  爷爷一辈子敬仰毛主席,他拿着你的合影照片走遍了全村子,爸爸在我们心里一直最高大,虽然妈妈以前总说,老家里的农活,你啥也干不了。”

  “二丫头,爸爸不行啊,挣的工资养不活你们几个,还让你们尽跟着我活受罪,快点走吧,这么大的雨,防震棚估计快塌了……”

  父女俩往家奔跑,果然,妈妈和弟弟在地上摆满了盆,全都漂浮在水面上,还有拖鞋,弟弟的塑料玩具。妈妈在屋子里撑着一把大黑伞,焦急着说道:“怎么办啊怎么办?过会床都会给飘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