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第22章

  宝宝因为急性肠胃炎,要在医院住一星期院,除了每天输生理盐水之外,只能喂一些医院提供的米汤,肉乎乎的脸蛋都瘦了。

  药是苦的,宝宝不愿意吃,程问音每次喂药都要哄好久,各种招数都试过了,连小鸭子和花生糖都不管用,宝宝不大哭一场是绝对不会张嘴的。

  好不容易被哄骗着吃完了药,宝宝气鼓鼓地趴在程问音肩上,哭得一抽一抽的,还哼出了一句“爸爸”,仿佛是从妈妈这里受了委屈,要找爸爸来评评理。

  程问音拍着他的屁股,温柔地哼着童谣,喂给他一小块花生糖作为乖乖吃药的奖励。

  宝宝总算停住了哭声,腮帮子鼓鼓地含着糖,慢吞吞地嘬着甜味,主动去拿刚刚被他扔到一边的小鸭子,抱在怀里拍拍,像在安慰小鸭子。

  糖化完了,宝宝咂咂嘴,去拽程问音的手,“妈妈……”

  糖的音还没发出来,程问音就知道宝宝想要什么,他亲了亲宝宝的额头,“每天只能吃一点,等宝宝病好了回家,妈妈再给宝宝做好多好吃的。”

  宝宝瘪瘪嘴,不高兴了,抱着小鸭子蒙进被子里,不理妈妈了。

  医院发的病号服对宝宝来说大了很多,穿在身上显得空荡荡的,叫人心疼。程问音摸了摸宝宝露在被子外面的小手,忍不住在想,如果齐砚行在这里,宝宝会不会感到更安全,消毒水的味道带着一股冰冷而陌生的气息,不说是宝宝,他闻久了都觉得难受。

  如果能得到爸爸的怀抱,宝宝的病一定能好得更快吧。

  好在第四天,医生说宝宝恢复得不错,可以提前出院了,程问音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下来。

  接宝宝回家的第一天,程问音做了宝宝喜欢吃的甜玉米糊,里面放了胡萝卜泥和蔬菜碎,宝宝自己拿着小勺,吃得津津有味,嘴巴周围一圈都沾上了玉米糊。

  生病这些天,宝宝都没怎么吃过东西,每天都蔫蔫的,现在能吃得这么香,对程问音来说是最大的安慰了。

  他用手帕给宝宝擦嘴,亲了亲脸蛋,说:“宝宝要多吃饭才能好好长大呀。”

  宝宝傻乎乎地笑了,跟着程问音重复:“宝宝、吃饭……”

  宝宝睡着后,程问音写完了几天前那封写了一半的回信,收起钢笔,重新读了一遍齐砚行寄来的信。

  开头是:“音音,天气转凉了,记得添衣。”

  以及每次都会有的一句:“音音,我在这里一切都好。不必担心我,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很明显,齐砚行的文字表达能力,是要比语言表达要胜上一筹的。

  他会在信里写:“音音,早上起来觉得有些冷,换上了厚被子,不知怎么,很想抱抱你。”但是面对面拥抱时,手总是不知道该往哪里放,怕太轻浮,怕弄疼妻子。

  他会在信里写很长的句子表达爱意:“音音,昨天在基地后山散步时,捡到了一片形状很漂亮的叶子,想做成书签送给你,希望你看到书签就能想到我,想到我爱你。”但是面对面坦白自己时,却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

  一封信里,不知道要写多少个“音音”,明明不需要称呼这么多遍。

  他的笨,他的聪明,他的固执,都让人越是了解就越是迷恋,程问音无可救药地爱着这样的他。

  手指触碰着薄薄的信纸,彷佛能感受到那个人的温度,程问音趴在桌子上,小心翼翼地将信纸折好,靠近嘴唇,轻轻碰了一下。

  他关上灯,躺到丈夫用过的枕头上,听着宝宝浅浅的呼吸声,终于能安心睡上一觉。

  出于一些原因,程问音不能和陈念一起过中秋节了。

  他收到了联盟战术武器中心的邀请信,要和其他家属一起,前往齐砚行所在的研究基地,参加军部组织的中秋活动。

  这次军部之所以没有选择给军官们开放休假,而是邀请家属来基地,一是为了感谢家属们在背后的支持,二是借此机会让他们也能了解自己牵挂着的人都在做着什么样的工作,证明所有的等待都是有意义的。

  出发前的几天,程问音邀请陈念来家里吃了顿晚餐,又带着宝宝去了外公家,算是和外公提前过中秋。

  外公家的书架上放着一本相册,收集了程问音从小到大的照片,从刚出生到念中学,每年的生日都有一张。

  外公一直坚持用相片记录着程问音的成长,其中甚至包括程问音的结婚照,前段时间新拍的全家福也被他要了过来,放在相册的最新一页。

  虽然还没到中秋,但窗外悬着的已是一轮几乎看不出缺口的圆月。

  程问音抱着宝宝,坐在窗边翻看相册,想让宝宝看一看妈妈像他这么大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宝宝的模样和程问音小时候有三四分相似,尤其是嘟起嘴巴的时候,不过除了齐砚行之外,所有见到宝宝的人都会觉得他长得更像齐砚行。

  程问音捏了捏宝宝的手,贴着软乎乎的脸颊,说:“有机会我们也看一看爸爸小时候的照片,一定和宝宝特别像。”

  相比照片里的内容,宝宝对给相册翻页更感兴趣,一直试图用手划拉相册,程问音也由着他自己玩,锻炼手指的抓握力。

  宝宝的小胖手不太灵活,一下子翻过去好几页,时间上刚好跳过十年,从程问音三岁时的照片翻到了十二三岁。

  程问音看到中间缺了一张十二岁生日的照片,如果他没记错的话,那张照片是外公特意找人租借了相机,在油菜花田里给他拍的。

  他的生日刚好在油菜花开的季节,漫山遍野都是黄色的十字花朵,小小的,饱含春天的希望。

  他记得外公很喜欢那张照片,不知道相册里面为什么没有。

  外公正躺在摇椅上听广播,手边放着吃了一半的月饼,程问音拿着相册去问他的时候,他丝毫没有惊讶的样子,反而笑呵呵地说:“哦,那张照片啊。”

  宝宝看上了桌上的月饼,踮起脚,伸着胳膊要去够。

  上次宝宝生病就是因为乱吃东西,外公担心月饼不好消化,只给他掰了一小点尝尝甜味。

  等卖足了关子,外公才开口回答程问音的问题,“某人求了我好几次,想要那张照片,拿了一套上好的茶具跟我换的,我看他挺有诚意,就答应了。”

  听出他话里的意思,程问音的脸有些红,“什么啊……砚行才不会那样。”

  外公晃了晃茶杯,笑而不语。

  “你们还背着我做过什么交易啊?”程问音坐到外公旁边,戳了戳他,“您之前不是还说,他为了讨好您,给您送酒和茶叶吗?”

  外公拒绝回答,合上眼睛装睡,在程问音的追问下,气哼哼道:“想知道就去问你老公,别为难我一个老头子。”

  程问音只好作罢。

  一直到哄睡了宝宝,程问音望着窗外的月亮,还是忍不住在想这件事。

  其实他有点不相信,总感觉齐砚行不像是会做这种事的人,给外公送东西就算了,怎么还背着他拿走小时候的照片……但外公又不可能故意说假话,而且能让外公让出照片的人,除了齐砚行,好像也没有别人了。

  不过还好,很快就能见面了,到时候问问齐砚行好了。

  出发的日子很快到了,这是程问音第一次带着宝宝出远门,心里既期待又紧张。

  十个小时的路程里,他们要穿过横亘联盟南北的珀登山脉,途径许多城市和村落。这是齐砚行回家时必经的路程,而这次换他带着宝宝,逆着铁路线,翻山越岭,和齐砚行在月最圆的日子团聚。

  火车穿过一条条隧道,宝宝自己站在座位上,扒着窗户看得入迷,似乎很喜欢一会儿天黑一会儿天亮的感觉。

  程问音在一旁护着,时不时亲一亲宝宝的脸蛋。

  初秋时节,山麓上都还是蓊郁的绿色,视野长时间被山景充满,很容易感到心情舒畅,唯一让人不适的是火车上的气味不太好闻。

  程问音解下脖子上的吊坠,绕了几圈缠在手腕上,依赖齐砚行的信息素来缓解晕车的难受。

  他一路上都在一边看风景,一边教给宝宝山和水的概念,后面教着教着就跑题了,小声和宝宝说:“妈妈好想爸爸,真希望火车开快一点,让我们早点见到爸爸……”

  坐在对面的是一位omega女性,她家的孩子已经在念中学了,因为功课紧张,就没跟着一起出远门。

  她递给程问音一个橘子,笑了笑,“你和你丈夫的感情一定很好。”

  意识到自己刚才和宝宝说的话可能被别人听到了,程问音小小地不好意思了一下,也把带来的食物分给女人。

  没过一会儿,火车经过一片建在半山腰的小木屋,程问音一边喂宝宝吃橘子,一边又没忍住,继续跟宝宝说:“听说爸爸也住在山上。”

  宝宝是明白他们要去做什么的,一听到爸爸就咯咯地笑。

  这节车厢里的人们都和程问音一样,满心幸福地奔向思念的家人,车厢前部传来的电台广播声在此时是那么的多余,进入山区后,信号时断时续,新闻被嗞嗞的电流声截断,很难听清楚内容,更没有人愿意分心在意它了。

  “我军第四装甲集团军近日突破了敌军在涅顿河沿岸的防线,装甲部队在北部平原上所向披靡……坦克会战……”

  嗞嗞——

  “请各位公民放心,联盟境内的防御牢不可破……山脉……”

  嗞嗞嗞——

  “今天的午间新闻就为您播报到这里,感谢收听。”

手机上看
第22章

  宝宝因为急性肠胃炎,要在医院住一星期院,除了每天输生理盐水之外,只能喂一些医院提供的米汤,肉乎乎的脸蛋都瘦了。

  药是苦的,宝宝不愿意吃,程问音每次喂药都要哄好久,各种招数都试过了,连小鸭子和花生糖都不管用,宝宝不大哭一场是绝对不会张嘴的。

  好不容易被哄骗着吃完了药,宝宝气鼓鼓地趴在程问音肩上,哭得一抽一抽的,还哼出了一句“爸爸”,仿佛是从妈妈这里受了委屈,要找爸爸来评评理。

  程问音拍着他的屁股,温柔地哼着童谣,喂给他一小块花生糖作为乖乖吃药的奖励。

  宝宝总算停住了哭声,腮帮子鼓鼓地含着糖,慢吞吞地嘬着甜味,主动去拿刚刚被他扔到一边的小鸭子,抱在怀里拍拍,像在安慰小鸭子。

  糖化完了,宝宝咂咂嘴,去拽程问音的手,“妈妈……”

  糖的音还没发出来,程问音就知道宝宝想要什么,他亲了亲宝宝的额头,“每天只能吃一点,等宝宝病好了回家,妈妈再给宝宝做好多好吃的。”

  宝宝瘪瘪嘴,不高兴了,抱着小鸭子蒙进被子里,不理妈妈了。

  医院发的病号服对宝宝来说大了很多,穿在身上显得空荡荡的,叫人心疼。程问音摸了摸宝宝露在被子外面的小手,忍不住在想,如果齐砚行在这里,宝宝会不会感到更安全,消毒水的味道带着一股冰冷而陌生的气息,不说是宝宝,他闻久了都觉得难受。

  如果能得到爸爸的怀抱,宝宝的病一定能好得更快吧。

  好在第四天,医生说宝宝恢复得不错,可以提前出院了,程问音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下来。

  接宝宝回家的第一天,程问音做了宝宝喜欢吃的甜玉米糊,里面放了胡萝卜泥和蔬菜碎,宝宝自己拿着小勺,吃得津津有味,嘴巴周围一圈都沾上了玉米糊。

  生病这些天,宝宝都没怎么吃过东西,每天都蔫蔫的,现在能吃得这么香,对程问音来说是最大的安慰了。

  他用手帕给宝宝擦嘴,亲了亲脸蛋,说:“宝宝要多吃饭才能好好长大呀。”

  宝宝傻乎乎地笑了,跟着程问音重复:“宝宝、吃饭……”

  宝宝睡着后,程问音写完了几天前那封写了一半的回信,收起钢笔,重新读了一遍齐砚行寄来的信。

  开头是:“音音,天气转凉了,记得添衣。”

  以及每次都会有的一句:“音音,我在这里一切都好。不必担心我,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很明显,齐砚行的文字表达能力,是要比语言表达要胜上一筹的。

  他会在信里写:“音音,早上起来觉得有些冷,换上了厚被子,不知怎么,很想抱抱你。”但是面对面拥抱时,手总是不知道该往哪里放,怕太轻浮,怕弄疼妻子。

  他会在信里写很长的句子表达爱意:“音音,昨天在基地后山散步时,捡到了一片形状很漂亮的叶子,想做成书签送给你,希望你看到书签就能想到我,想到我爱你。”但是面对面坦白自己时,却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

  一封信里,不知道要写多少个“音音”,明明不需要称呼这么多遍。

  他的笨,他的聪明,他的固执,都让人越是了解就越是迷恋,程问音无可救药地爱着这样的他。

  手指触碰着薄薄的信纸,彷佛能感受到那个人的温度,程问音趴在桌子上,小心翼翼地将信纸折好,靠近嘴唇,轻轻碰了一下。

  他关上灯,躺到丈夫用过的枕头上,听着宝宝浅浅的呼吸声,终于能安心睡上一觉。

  出于一些原因,程问音不能和陈念一起过中秋节了。

  他收到了联盟战术武器中心的邀请信,要和其他家属一起,前往齐砚行所在的研究基地,参加军部组织的中秋活动。

  这次军部之所以没有选择给军官们开放休假,而是邀请家属来基地,一是为了感谢家属们在背后的支持,二是借此机会让他们也能了解自己牵挂着的人都在做着什么样的工作,证明所有的等待都是有意义的。

  出发前的几天,程问音邀请陈念来家里吃了顿晚餐,又带着宝宝去了外公家,算是和外公提前过中秋。

  外公家的书架上放着一本相册,收集了程问音从小到大的照片,从刚出生到念中学,每年的生日都有一张。

  外公一直坚持用相片记录着程问音的成长,其中甚至包括程问音的结婚照,前段时间新拍的全家福也被他要了过来,放在相册的最新一页。

  虽然还没到中秋,但窗外悬着的已是一轮几乎看不出缺口的圆月。

  程问音抱着宝宝,坐在窗边翻看相册,想让宝宝看一看妈妈像他这么大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宝宝的模样和程问音小时候有三四分相似,尤其是嘟起嘴巴的时候,不过除了齐砚行之外,所有见到宝宝的人都会觉得他长得更像齐砚行。

  程问音捏了捏宝宝的手,贴着软乎乎的脸颊,说:“有机会我们也看一看爸爸小时候的照片,一定和宝宝特别像。”

  相比照片里的内容,宝宝对给相册翻页更感兴趣,一直试图用手划拉相册,程问音也由着他自己玩,锻炼手指的抓握力。

  宝宝的小胖手不太灵活,一下子翻过去好几页,时间上刚好跳过十年,从程问音三岁时的照片翻到了十二三岁。

  程问音看到中间缺了一张十二岁生日的照片,如果他没记错的话,那张照片是外公特意找人租借了相机,在油菜花田里给他拍的。

  他的生日刚好在油菜花开的季节,漫山遍野都是黄色的十字花朵,小小的,饱含春天的希望。

  他记得外公很喜欢那张照片,不知道相册里面为什么没有。

  外公正躺在摇椅上听广播,手边放着吃了一半的月饼,程问音拿着相册去问他的时候,他丝毫没有惊讶的样子,反而笑呵呵地说:“哦,那张照片啊。”

  宝宝看上了桌上的月饼,踮起脚,伸着胳膊要去够。

  上次宝宝生病就是因为乱吃东西,外公担心月饼不好消化,只给他掰了一小点尝尝甜味。

  等卖足了关子,外公才开口回答程问音的问题,“某人求了我好几次,想要那张照片,拿了一套上好的茶具跟我换的,我看他挺有诚意,就答应了。”

  听出他话里的意思,程问音的脸有些红,“什么啊……砚行才不会那样。”

  外公晃了晃茶杯,笑而不语。

  “你们还背着我做过什么交易啊?”程问音坐到外公旁边,戳了戳他,“您之前不是还说,他为了讨好您,给您送酒和茶叶吗?”

  外公拒绝回答,合上眼睛装睡,在程问音的追问下,气哼哼道:“想知道就去问你老公,别为难我一个老头子。”

  程问音只好作罢。

  一直到哄睡了宝宝,程问音望着窗外的月亮,还是忍不住在想这件事。

  其实他有点不相信,总感觉齐砚行不像是会做这种事的人,给外公送东西就算了,怎么还背着他拿走小时候的照片……但外公又不可能故意说假话,而且能让外公让出照片的人,除了齐砚行,好像也没有别人了。

  不过还好,很快就能见面了,到时候问问齐砚行好了。

  出发的日子很快到了,这是程问音第一次带着宝宝出远门,心里既期待又紧张。

  十个小时的路程里,他们要穿过横亘联盟南北的珀登山脉,途径许多城市和村落。这是齐砚行回家时必经的路程,而这次换他带着宝宝,逆着铁路线,翻山越岭,和齐砚行在月最圆的日子团聚。

  火车穿过一条条隧道,宝宝自己站在座位上,扒着窗户看得入迷,似乎很喜欢一会儿天黑一会儿天亮的感觉。

  程问音在一旁护着,时不时亲一亲宝宝的脸蛋。

  初秋时节,山麓上都还是蓊郁的绿色,视野长时间被山景充满,很容易感到心情舒畅,唯一让人不适的是火车上的气味不太好闻。

  程问音解下脖子上的吊坠,绕了几圈缠在手腕上,依赖齐砚行的信息素来缓解晕车的难受。

  他一路上都在一边看风景,一边教给宝宝山和水的概念,后面教着教着就跑题了,小声和宝宝说:“妈妈好想爸爸,真希望火车开快一点,让我们早点见到爸爸……”

  坐在对面的是一位omega女性,她家的孩子已经在念中学了,因为功课紧张,就没跟着一起出远门。

  她递给程问音一个橘子,笑了笑,“你和你丈夫的感情一定很好。”

  意识到自己刚才和宝宝说的话可能被别人听到了,程问音小小地不好意思了一下,也把带来的食物分给女人。

  没过一会儿,火车经过一片建在半山腰的小木屋,程问音一边喂宝宝吃橘子,一边又没忍住,继续跟宝宝说:“听说爸爸也住在山上。”

  宝宝是明白他们要去做什么的,一听到爸爸就咯咯地笑。

  这节车厢里的人们都和程问音一样,满心幸福地奔向思念的家人,车厢前部传来的电台广播声在此时是那么的多余,进入山区后,信号时断时续,新闻被嗞嗞的电流声截断,很难听清楚内容,更没有人愿意分心在意它了。

  “我军第四装甲集团军近日突破了敌军在涅顿河沿岸的防线,装甲部队在北部平原上所向披靡……坦克会战……”

  嗞嗞——

  “请各位公民放心,联盟境内的防御牢不可破……山脉……”

  嗞嗞嗞——

  “今天的午间新闻就为您播报到这里,感谢收听。”